zhengzai_jinxing_huazhan.id,zhengzai_jinxing_huazhan.ts,zhengzai_jinxing_huazhan.title,zhengzai_jinxing_huazhan.jianjie,zhengzai_jinxing_huazhan.huazhan_shijian,zhengzai_jinxing_huazhan.dianji_shuliang,zhengzai_jinxing_huazhan.meishuguan,zhengzai_jinxing_huazhan.zhanpin_shuliang,zhengzai_jinxing_huazhan.zhuban_danwei 1,"2018-11-05 01:21:50","2018-11-03 ~2019-01-21 生命之树——中国美术馆藏非洲木雕艺术展",木雕是非洲雕塑艺术的精华所在,亦是中国美术馆国际艺术品收藏中的重点。经过历年的积累,中国美术馆已拥有三百余件非洲雕塑作品馆藏。此次展览精选非洲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贝宁、加纳、肯尼亚及刚果等国家的木雕作品近百件,重点展示在仪式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面具雕刻,表现非洲人世俗生活的人像雕刻,体现非洲艺术家独特世界观和感知力的西泰尼和云形等题材的雕刻。,2018.11.03~2019.01.21,225,"中国美术馆 19—21号厅","200 件",中国美术馆 2,"2018-11-05 01:21:51","2018-09-13 ~2018-11-06 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1700—1998)",泰特不列颠美术馆是英国泰特四座美术馆中建馆最早的展馆,以收藏和展示15世纪以来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此次展览精选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的70余件十八世纪以来的英国风景画作品,涵盖油画、水彩等画种,同时也囊括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种绘画流派,包括了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如庚斯博罗、透纳、康斯太勃尔、吉尔丁、科曾斯父子,还有拉斐尔前派的米莱斯,以及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与现代派先锋画家的作品。展览不仅阐释了英国风景画300年来的发展与演变,更为我们理解西方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绝佳机会。,2018.09.13~2018.11.06,281,"中国美术馆 13—17号厅","70 件",伦敦泰特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3,"2018-11-05 01:21:51","2018-03-02 ~2018-12-30 宝藏经典、活化精神——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展Ⅱ","  中国美术馆六楼原是内部的一个资料室。经过改造,重新设计而成为长期展示馆藏小型经典作品的陈列厅。因为展出的作品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名作,所以,我将它称之为藏宝阁。可以说这是中国美术馆皇冠上的明珠。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在思想、艺术、制作诸方面臻精深、精妙、精湛之境。在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检验中,愈发显示其价值并成为传统而为后世之标范。中国美术馆十多万件藏品之中,不乏经典。它们凝聚了艺术家艰辛的探索,是当时当代的创新创造,也是美术史发展历程的坐标。只有将它们从库房的沉睡中唤醒,走向展厅,与人民大众对语,才能凸显其价值,才能活化!作品中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真切的情感才能呼之欲出,在观赏与研究中实现超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中国美术馆以表现社会发展、反映时代变革和艺术创新的藏品构建了古代、近现代、当代美术、民间美术、西方美术为一体的收藏系统。其中,近现代以来在题材上,以宏大叙事、反映现实、贴近生活、讴歌时代、描述人民的创作方面有着完整的体系;在艺术表现上,以中西合璧为审美追求,开创一代新风。这些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质在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艺术的融渗,在视觉表达上,更重视形式的创新。   本次陈列选展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大家的国画精品11件,油画11件,雕塑4件,依然从审美角度萃集小幅经典,由“小”切入,让观众了解大师们何以将平凡的生活化为艺术的形式,在笔触、色彩、线条、墨韵中体验精神的感性显现,从而在图像中领悟艺术的真谛。   美术远非仅存形纪事,亦非唯形式游戏。美术本体的探索与记录时代的双重取向总是在相互关联中发展,呈现出多元共生,延绵流变的态势。只有那些既富精神品格又有艺术品质的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在未来的历史时空发出其熠熠光辉。   相信这不大的藏宝阁以及不大的作品一定会放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2018.03.02~2018.12.30,747,"中国美术馆 六楼 藏宝阁","26 件",中国美术馆 7,"2018-11-05 01:21:55","2018-10-25 ~2018-11-25 大潮起之江——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篇章。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40年来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书写了激昂奋进、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走出了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共享者。举办“大潮起之江——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旨在通过采撷一个个精美的画面,回顾40年改革浪潮中的一朵朵美丽浪花,重温40年改革历程中的一段段美好回忆,感受40年改革征途中的一次次华丽蜕变,为您蔚然铺开壮美的浙江发展画卷。滴滴水珠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朵朵浪花能汇聚成澎湃的大潮,正是这一朵朵绚丽多姿的浪花和一个个勇立潮头的“弄潮儿”成就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之江大潮。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壮阔的钱塘江潮又孕育着更加璀璨耀眼的钱江浪花。新时代,浙江人民要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闯出新的改革天地,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好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不驰空想、不骛虚声,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永远奋斗成就时代光荣,为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贡献更大力量,谱写新时代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新篇章。展览分为“序篇”“忆·如歌岁月”“立·时代潮头”“享·美好生活”四个部分。,2018.10.25~2018.11.25,86,"浙江美术馆 4、5、6 号、序厅、中央大厅、天光长厅","80 件",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8,"2018-11-05 01:21:58","2018-10-23 ~2018-11-11 “士风悠长”陈乐民书画展","陈乐民(1930—2008),祖籍浙江绍兴,欧洲问题专家,生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欧洲学会会长。著有《欧洲文明十五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等。陈乐民生于旧式家庭,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作为一位研究西方政治和历史的学者,他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深的敬畏和眷恋之情。研究之余,他热衷于传统书画创作,其渊博学识和文心画境与中国传统精神一脉相承,士风悠长。2018 年 7 月,陈乐民家属向浙江美术馆捐赠陈乐民书画作品 15 件。为弘扬传统文化,回报捐赠,特举办举办“士风悠长”陈乐民书画展。(展览编辑:杨银俊)",2018.10.23~2018.11.11,82,"浙江美术馆 藏品陈列厅","15 件",浙江美术馆 9,"2018-11-05 01:21:59","2018-10-19 ~2018-11-18 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主题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用“关键一招”这个富于中国文化传统而又生动鲜活的百姓话语,深刻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宣示了当代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正是靠着改革开放,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我们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古老而又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我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40 年来以改革开路 , 负冀前行,书写了激昂奋进、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走出了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发展之路。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主题展,分为“数·浙江第一”“忆·峥嵘岁月”“立·时代潮头”“享·美好生活”, 展示了 40 年来我省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将进一步凝聚全省人民共识,高举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矢志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为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在本次主题展中,我们致力于呈现“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次共同参与,以富有参与性和能动性的共同行动,构造出人人心动的影像记忆,让展览呈现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潮中浙江人民无限生动的探索。",2018.10.19~2018.11.18,197,"浙江美术馆 4、5、6 号、序厅、中央大厅、天光长厅","80 件",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10,"2018-11-05 01:22:03","2018-11-03 ~2018-12-06 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  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展将于2018年11月3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研古寻真 揭山水年古代展新篇章   北京画院自2015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展”,迄今为止共举办“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展”(2015年)、“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2016年)、“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2017年)等项目,该系列展在业内获得了高度好评并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此次“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是该系列展览的第四展。如果说,2015年举办的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展意在展示明清山水画中“实景”与写生的关系,致力于讨论画家在自然界中如何进行写实性描绘,那么此次展览则重在强调山水画中“摹古”的价值与意义,突显在传统绘画中临习古人的重要性。 2015年7月,“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展”作为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展的第一展,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实景”的关系   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2018·山水之年”推出的又一次重要专题展览项目,以“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为始,上溯追源探讨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流变。展览共汇集国内重要文博机构收藏的三十五位书画家的逾五十件明清诸派的摹古佳作,为观众集中了解中国古代书画的摹古与出新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以古为师 看明清山水笔下开生面   中国绘画,首重师“古”,未有不师古而能名世者。一般来说,画家把临、摹、仿作为绘画入门的途径,通过临摹古人的画作,传达先贤的神韵,在此基础上再以大自然为师,最后达到理想的境界。师古人与师造化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承学方式。   明清时期,随着城市商业化的繁荣和文人士大夫对“格物致知”静观沉思的追求,文人画占据了画坛主流。画家注重吸收古人的笔墨技法,融入古人的情与神、心与意。摹古成为文人画家与古人进行心灵沟通的方式。正如董其昌在其画论《画眼》中所说:“画家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由于明清文化形态中浓厚的复古倾向,诸多画家极尽摹古之能事。到了清代,“四王”在临习中出入宋元,刻意摹古,惨淡经营,在绘画艺术上最大的成就是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艺术,使之具体而微,修正了禅学意味上的虚玄之象,以梳理和总结的方式实现了“精妙而能”。本次展览将系统的展出包括沈周、文徵明等吴门画家,以董其昌等为首的松江画派以及清初“四王”等传派的摹古山水画佳作。 探古寻迹 访明清文人心中桃花源   中国古代绘画皆重“古意”,不仅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深研与继承,更是同古意、同憧憬、同理想的对话与交流。在谙熟传统之后通过主观性理解,结合个人之生命体验、艺术感悟之后的推陈出新。此次展览以“古意与今情”为主题,依“由古向今”的倒叙方法回看明清山水画中的摹古精品,还原了明清山水画摹古题材创作的发展,借此窥探古人心中的桃花源。如此次展出的苏州博物馆藏周臣《桃花源图》,画家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绘画题材,描写了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遇先秦避乱于此隐居的后人的情景,画意清新,构图深远,用笔显得尖劲爽利。   展览中亦有将古人诗意进行的形象转化,如苏州博物馆藏陆治的《唐人诗意山水册》。每开均以唐代古诗一联来命题,以秋夏春冬四季为景,用笔苍健,色彩明润。又如苏州博物馆藏吴门名家文徵明《三绝图卷》,则以实景“石湖”为题材,据传是他经常携友雅聚之地。登高山访古寺,泛舟湖其中,留下很多诗画佳作。画中的粗笔水墨主要取法于沈周、吴镇,兼师倪瓒、赵孟頫和黄公望。细读画卷上的题诗,再观赏前面的图画,我们会不由得随着画家之笔畅游于楞伽山麓、石湖之畔。值得一提的还有苏州博物馆藏清代僧人上睿的《为友梅作行乐图册》,此图是上睿为友所作的四季行乐图,云山游“春”、荷塘消“夏”、 “秋”郊围猎、 “雪”山访友,尽显画家高情逸致。此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唐寅绘《唐解元仿古今画谱》等善本、古籍与版画。从展览中我们不仅可以得识明清画家师古、仿古之途径,亦能窥见明末清初山水画坛流派纷呈、气象万千的局面。 借古开今 思当代山水创作新发展   明清的画家通过临仿的方式体味先贤的“古意”,用笔墨语言实现“今情转化”。而观看这些“摹古”作品的我们,则是借此穿越历史和未来,与古人对话确定了“今情”的坐标。   北京画院以问题意识带动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带动展览呈现的研究与展览方式,“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展通过对“摹古”绘画题材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梳理,进而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对于今天的中国山水画家来说,“师古”是大多数人必经的艺术阶段。但是如何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师古而化之”,将古人的精髓之处与自身风格结合起来开辟蹊径、借古开今,则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探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中的诸多明清摹古山水佳作,使广大观众在吸取传统的艺术养分之时,亦能悄然入境,徜徉于与古人心灵相通、精神相融的山水世界。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6日。",2018.11.03~2018.12.06,86,"北京画院美术馆 三、四层展厅","100 件",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北京画院 11,"2018-11-05 01:22:06","2018-09-15 ~2018-12-12 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  1968年,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大桥以宏大的规模、现代化的科技水平和繁复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准,反映了新中国在艰难环境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建设成就。从那一刻起,南京长江大桥就不只是交通意义上的桥梁,而是见证中国崛起的精神之桥、是代表“中国制造”与“大国工匠”的经典之桥、也是体现“双百”方针和文化自信的艺术之桥。作为文艺样式中红极一时的绝对主角,从大桥的主题中诞生了无数艺术精品。以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的专业画家和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为代表,全国各地的画家都创作过各式各样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作品,有的堪称经典。而大桥的符号不仅在当时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宣传画等主题性美术创作,更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伴随着一代中国人的成长,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情感印迹:小到粮票、烟标、橡皮、糖纸;大到年画、月历、课本、练习簿,甚至照相馆的布景——也许当年您并未来过南京,照相薄里却留有您与南京长江大桥的珍贵合影。   2018年,是南京长江大桥陪伴我们走过的第50个年头。50岁,一个阅历丰富而充满智慧的年纪。这位屹立在长江中的智者,也是我们伟大、崇高又平和、亲切的老朋友,和千千万万名为“大桥”的中国人一起,“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未来还将引导和伴随下一代继续前行。作为同样座落在南京、具有80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座公立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见证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丽时刻。早在大桥建设初期,我们就开始持续关注并收藏了相关经典美术作品,至今已积累了相当规模。在大桥50华诞之际,特此举办这场庄严且不失情感共鸣的生日活动:“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试图从绘画的角度切入,贯穿大桥的多种图式,挖掘大桥全方位的美。以艺术的再现手段,为观众建立一种可视化的城市记忆。让我们回到那个拼搏向上的年代,再现当时人们在物质极其匮乏的艰难中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饱满热情,讴歌新中国第一代桥梁工人的精神向度,并记录下这一国家工程所蕴含的独特桥梁美学与生活美学。从中思考公共景观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被时代记录并随时代变迁,由此产生符号演变的独特轨迹。最终,我们希望能将大桥背后所彰显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联结传递给下一代人。   本次展览是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的秋季特展,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9年,还将在长江沿线城市进行巡展。从立项之初,这一计划就得到了各行各业热爱大桥的人们的鼎力相助。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横跨各个年龄段,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三零后”到成长于本世纪的“零零后”——这也足以证明,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一个属于全国人民的精神地标和一种历史美学的载体,依然在持续不断地释放着巨大的社会能量。   今天,长江上已建成的和在建中的跨江大桥超过60座,平均不到50公里就有一座特大桥。如此数量和密度,在世界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上,都是空前的。建造作为超级工程的世界级桥梁,不仅代表着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高水平,也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展示。活跃在国际桥梁舞台上的中国制造,早已接近全球市场的一半左右——而南京长江大桥,正是这一切的起点。",2018.09.15~2018.12.12,274,"江苏省美术馆 陈列馆1、2、3楼","120 件",江苏省美术馆 12,"2018-11-05 01:22:07","2018-08-27 ~2018-11-26 关系·沈文燮","关系·沈文燮 Relation·Shim Moon-Seup 主办:元典美术馆 支持:元典艺术公益基金会 开幕:2018年8月27日 16:00 展期:2018年8月27日至11月26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元典美术馆 继2010年沈文燮元典美术馆个展“反刍”展览之后,今天,我们再次迎来沈文燮先生和他的全部在北京现场完成的作品,并且包括了他对自己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典作品创意性的复原。 从组织韩国先锋艺术AG小组(1969-1972)起,沈文燮始终是韩国装置艺术领军人物。1970年的展览中,他意外地展示了装满水的丙烯酸桶作品。今天我们可以猜问,这是对他兄弟般情谊李禹焕物派思想的回应? 还是对当代艺术之父杜尚作品“泉”的提问给出的答案。然而,在次年的一个展览中,沈文燮又将一张巨大的纸固定在墙上随之撕断,再将几块自然的石头压在飘落地面的纸上;还有,用砂纸打磨、刮擦空白画布.......,沈文燮用他的“扭曲”将未来提前置放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场荒谬的冒险,一场终其身震荡灵魂的独吟。而这种荒謬的诗意与断裂的美学,伴随他漫步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直至今天。 沈文燮先生不仅是韩国装置艺术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亚洲当代艺术的伟大先趋。作为艺术史的承前启后者,我们在十年中连续追踪他的个案,一方面是对他个人艺术的敬仰,另一方面也是他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联及所提供的更为广阔视野。 本次展览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的讨论与对话等活动,旨在对沈文燮先生的艺术、艺术影响及其关联进行有趣的探讨。感谢艺术家沈文燮先生,感谢支持及参与活动的艺术家、批评家及朋友们,感谢中、韩每一位为此展览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谷燕 2018年7月27日 北京",2018.08.27~2018.11.26,334,"北京元典美术馆 一层","28 件",元典美术馆 13,"2018-11-05 01:22:11","2018-10-10 ~2018-11-10 碧野丹青·中国当代民间绘画邀请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黑龙江省美术馆首度举办“中国当代民间绘画邀请展”。本次展览荟萃了黑龙江省美术馆邀约并收藏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大平原等五个省的六个民间绘画集群的优秀作品。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展览:其一,本次展览的作者大都来自以农民为主体的创作集群;其二,本次展览作品的内涵真切地表达了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现实生活与农民作者集群的审美理想;其三,本次展览展现了在乡土美术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民间、民俗意味的独特艺术样式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的比较与参照。因此,可以说本次展览是一场直观、恰当地呈现我国当代农民以自身特有的绘画样式反映自己生活的中国当代民间绘画展。 新中国的民间绘画勃兴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诗画上墙热潮,改革开放又赋予其新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农村发生的巨变,更加激发了民间绘画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他们以炽烈的情感、饱满的构图、强烈的色彩,朴拙的造型讴歌时代新貌,表现中国农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本展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扩大到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各个环节”,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礼赞,也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汇聚了典型案例,为黑龙江民间绘画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在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镜鉴中推动黑龙江省民间绘画的发展繁荣。 我们相信,临场观众将看到一幅幅沾满泥土、带着露珠的诗意图景,感受到中国乡村迈进新时代的气息、脉动与足音。",2018.10.10~2018.11.10,186,"黑龙江省美术馆 1、2号展厅","200 件","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4,"2018-11-05 01:22:11","2018-08-25 ~2019-03-17 莆孙秋韵·百菊展","日前,“莆孙秋韵·百菊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总策划为冯远,策展人为倪葭。   “菊独以秋花悦茂于风霜摇落之时,此其得时者异也。”因凌霜不凋的特性,菊作为飘然不群的高雅题材,被认为是“正人达士坚操笃行”的象征。古人因爱菊而绘菊。宋元以来画菊流派众多,有白描者、有双钩设色者、有没骨者,皆对花写真。   缪莆孙“少从毗陵蒋克庄维翰游,黄山寿再传弟子也。”他继承毗陵画派,以宋代没骨画法为宗,参以新意,成近现代海上画菊名家。其菊花构图饱满、设色艳丽、刻画精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珍藏缪莆孙《百菊图》100页,绘菊187种,画家极尽写实之能,每种菊花皆与实际品种相对应,观众于此金秋之际,徜徉在由里山人缪莆孙所营造的百菊花圃之中,领略霜花盛开之态、露滋雨润之姿、迎日乘风之势,既是一次美的旅程,亦可收格物致知之效。   缪谷瑛(1875-1954)字莆孙,号由里山人,又号晚香室主。江苏江阴人。少从蒋维翰游,为黄山寿再传弟子,山水花卉,尽得其传。中年时,因族兄缪荃孙掌教金陵,聘为江南高等学堂教席。民国后寓居上海,受哈同花园主人聘为仓圣明智大学教授。时爱俪园文物鼎盛,艺菊尤精,遂专工画菊。   据悉,展期将展至2019年3月17日。",2018.08.25~2019.03.17,218,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100 件",华大学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