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_1_x_lunwen.id,category_1.id,category_1.ts,category_1.title,lunwen.id,lunwen.ts,lunwen.title,lunwen.fabiao_riqi,lunwen.dianjishu,lunwen.zhaiyao,lunwen.neirong,lunwen.lunwen_lanmu 301,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1,"2018-05-24 04:43:26",工程造价因素分析,2018/5/14,50,[摘要]我们必须承认房地产业及建筑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发展时代,各种工程类的项目实体都在快速成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机和面貌。在这些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工程造价是对一个项……,"[摘要]我们必须承认房地产业及建筑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发展时代,各种工程类的项目实体都在快速成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机和面貌。在这些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工程造价是对一个项目在整体成本、费用、利润以及施工等方面展开一个全面的、详细的初步评估过程,它对整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及技术施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有利于估算建设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极具前瞻性。本文将主要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简要提出几点合理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快速占领市场,建筑工程的规模也随之不断增大,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也在持续加长。也正因工程的规模和建设时长不断扩大,很多不确定因素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造价,例如最常见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技术规范等,这些不确定因素极大地建筑工程的进展和效益。对此,建筑行业向工程造价的监管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每时每刻监测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在现实的波动上,对工程造价进行恰当地调整。另外,建筑的工程造价也会随着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而发生较大改变。正是这样,随着新型的经济体制模式的出现,工程造价的管理者要对原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反思,根据建筑工程的各种因素调整工程造价,把控好每个环节和实施阶段,增大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福音。 1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1政府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国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这从头至尾的流程中都会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监管,同时建筑工程单位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我国已经颁发了施工企业的社会保障、保险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在安全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是造成工程造价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一旦制定出新的管理程序内容或者要求,都必将极大地影响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一些费用的变化。除此之外,规划部门会因对项目用地确定的建筑密度指标直接改变工程单位面积的土地价格。当然,还会有建筑控制高度、建筑覆盖率、容积率和绿地率等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建设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2投资决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具备责任意识,坚守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关工作,例如项目正式启动前要先做好市场方面的调研,经过仔细的考察和细致的分析讨论才能给出相关的方案制定和决策命令,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树立责任意识是对自身职业的尊重,加强管理意识则是对工程项目的重视,二者缺一不可。目前市场上,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者还相当缺乏,大多都是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甚至是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人员,没有充足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大的项目实践,这会对工程的质量和项目的成本造成极大地影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设计质量及深度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上面所提到的两点主要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的意识为主。除此之外,影响工程项目的还有所有行业都无法避免的质量因素,这里主要指设计质量及深度。据国外部分专家表示,如果决策是正确的,那么在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中,设计会占到70%以上的比例。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建筑设计团队稀少,专业水平也难以跟上,许多的技术及功能要求都很难达到大城市的设计质量,改动往往会频繁地出现在建筑实施过程中,那样,最初的工程量清单就变得没有丝毫意义,工程造价自然得不到控制。针对这种现象,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设计招投标或设计方案竞选。设计招投标方式在现阶段已经被广泛采纳,然而对于中小城市,要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不能只在本地区进行招标,毕竟当地的设计力量普遍较低,难以实现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可以实行设计方案竞选。设计方案竞选顾名思义就是集思广益,吸取多种方案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方案趋于完美。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推行设计监理,在我国,能够承担起建设监理的监理单位也有许多,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中,有许多就是学设计出身的,既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又有大量的管理经验,还参加了许多的工程开发项目,因此可以让他们来对设计进行监理,一举多得。 2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在此之下,市场需求才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指向标,这也无外乎建筑项目。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规范工程造价。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着市场的监管、原材料、设备的采购、人员的配置等,因此,规范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整部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发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把控工程造价。 2.2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市场成本管理是项目施工阶段的重点。不论是建立企业定额,制订标准成本,还是在施工阶段,注意施工周期、宏观调控等因素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都是市场成本管理的主要方面。施工单位还要设计图纸进行保密,按图纸及规定要求作业,同时造价监管部门也应建立工程造价的动态调控机制,分析市场行情,调整工程预算,降低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 3结语 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各高校也在市场的影响下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工程造价方面的新新人才,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意识,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的积累实干经验,才能使建筑行业继续蓬勃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媛.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4-15. [2]井锡卿.建设工程中影响造价的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5,6-25. [3]黄彪.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及合理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9. [4]罗海红,陈正中,谢阳.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7,11-15. 作者:柏娟 单位:江苏捷星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造价论文 302,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2,"2018-05-24 04:43:30",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途径,2018/5/14,38,摘要:在矿山工程建设中,项目造价管理属于一项复杂性的任务。这主要是由于项目造价包含的内容很广,产品类型非常多样化。基于此,国内矿山建设项目造价管控还存在许多问题,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依旧很大。针对矿山项目造价管理的意义着手,阐述了加强矿山项目……,"摘要:在矿山工程建设中,项目造价管理属于一项复杂性的任务。这主要是由于项目造价包含的内容很广,产品类型非常多样化。基于此,国内矿山建设项目造价管控还存在许多问题,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依旧很大。针对矿山项目造价管理的意义着手,阐述了加强矿山项目造价管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矿山工程;造价管控;作用;有效途径 近年来对于我国在建的大多数矿企而言,工作重心大多放在矿区开采安全和矿山施工质量上,经常忽略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然而工程造价管控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矿山工程单位管理造价的高低将影响到各个方面,如项目质量的提高,产生的部分“豆腐渣”项目,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提升项目质量,由此,矿山建设单位要努力学习,全面找出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加强学习,制定出科学的处理措施,方可令矿山项目预算得到真正落实。 1矿山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 1.1可以确保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要想确保突降工程在施工阶段不会受到资金费用的制约,首先就要确保项目造价管理与预算工作落实到位。在结束预算工作后,应科学评估预算过程,评估指标必须根据相应的规定及项目造价控制文件处理。评估结束后,需要把包含的相关文件交给相关部门加以审批与核查,唯有审核达标后,方可进到施工环节。提交的信息会成本今后进行审查工作的关键依据。由此,提交这些信息十分重要,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关注,在成本预算过程,需确保预算的科学性、有效性与有序性,对材料的采购、经费周转及工程建设等环节均要详细记录,并为之提供科学的依据。当预算工作结束后,进到审核过程,要重视审核环节的科学性,审核任务需详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审核结束后就可以进到发放贷款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实际发放的金额低于申请贷款的数额。 1.2有效管理工程成本 矿山工程的造价管理,实际上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在确保矿山项目质量及工程需要及国家国定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在施工以前要合理预算成本,主要包含人员、物力成本的确定,既要根据图纸、施工项目设计方案,还应从矿山在建项目具体情况着手,确保整个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唯有如此,方可为工程的施工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3为矿山在建项目图纸绘制带来借鉴依据 在矿山在建项目施工管理阶段,一定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精准预测工程成本,是指要做好矿山项目施工图纸制作的早期预算任务。在该阶段,一定要与国家针对项目量有关的规定相统一,精准计算研究审批合格施工图的项目量,并且以各个预算定额为重要依据,之后把相关成本与直接成本的内容展开统计,最后才能够认真计算以上数据,求出的结果便是矿山项目的预算成本。做好矿山项目预算任务将对项目造价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有效帮助。 2矿山在建项目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2.1决策过程的造价控制 整个项目是由科学的决策决定的,在项目造价管理和控制环节也一定要有科学的决策。决策过程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和管理环节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决策过程对项目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干扰也是很大的。若要严格管理矿山在建项目施工全过程,就要求管理好该环节的工作。决策过程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点:一方面,要开展审核与可行性探究,不仅要审核项目造价管理任务,还应论证其可行性;另一方面,要结合矿山在建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科学确定投资预算。 2.2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 在设计过程,与项目造价管理和控制有关的工作重点包含以下几点:其一,要审查设计图纸,保证设计图纸的正确性;其二,要制定限额;其三,要落实好招标设计活动。结合设计机构的资质、设计能力选取最优的设计机构。设计阶段要先按照项目概算结论明确项目造价限额,防止产生超额情况。在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时,既要兼顾到设计图纸的适用性,而且还要兼顾到工程的经济性、稳定性情况。在结束设计工作之后,就要进到正式的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影响项目造价的因素有很多,项目造价控制时间很长,所以,做好施工过程的项目造价控制和管理难度很大,一定要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便于及早实现项目造价控制目标。该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内容包含施工合同控制、成本控制等。做好上述管理任务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阶段出现的浪费,提升工作效率。其中,设计变更对该过程的工程造价干扰很大,为降低其影响,一定要认真审查设计变更,多方位审核变更计划的可行性、稳定性,特别是对工程成本很高的工程变更计划,更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另外,施工企业还要根据现场签证信息来执行,减少问题发生率并降低经济浪费。 2.3工程招投标过程的造价管理 在评标过程一定要选用科学的评标方式,保证评标工作的科学性。一般情况下,矿山工程在评标过程有很多评标方式能选择。投标方位加大自己的中标率,要结合矿山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多套工程方案。在招投标环节,施工图纸是编制投标方案的关键借鉴依据。 2.4管理结算过程的造价 结算过程尽管是项目的尾声,但施工企业更要注重这一过程的项目造价控制管理。相较于其它过程的造价控制来说,结算过程的项目造价控制是事后控制行为。结算过程的项目造价管理重点包含以下内容:首先要检测工程建设情况和施工图纸是否相符;其次要让项目质量检验符合标准,防止产生甩项的项目问题。在项目量计算过程,很多繁琐的过程将引发高估冒算等情况。基于此,首先要明确主要审查对象,是指要审查投资巨大的分项项目。接着要审查极易产生缺陷的分项项目。若包含到变更事件,就一定要联系设计机构、在设计机构确定变更之后还应把变更通知交给工程参与方。监理机构、建设方均需认真审查设计变更,由此方能调整有问题的项目量,不得结算不满足需要的变更手续。 2.5建立健全的矿山工程管理制度 要想处理成本预算的不全面与矿山项目控制流于形式的情况,要求制定科学的矿山工程管控制度。在工程管理制度制定环节,要强化对权、责、利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这几个方面有效配合,共同推进矿山工程控制的标准化操作,避免过度的偏重某一方而造成成本管理割裂的现象。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在建项目中施工造价的设置时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矿山项目实行造价管理不仅保证了施工进度的顺利开展,还对该项目的造价控制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增加矿企的经济利益,要具备严格的造价控制,而且,在其使用阶段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浅谈矿山工程如何管理,造价如何控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00079-00079. [2]周胜.浅谈影响矿山井巷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J].有色金属设计,2017,44(1). [3]夏莉颖.基建矿山工程管理与造价控制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5). 作者:肖瑶 单位: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造价论文 303,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3,"2018-05-24 04:43:32",铁路隧道排水系统设计研究,2018/5/14,39,"摘要:以张呼铁路隧道为例,对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北方严寒地区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避免因排水系统问题导致隧道积水、冻结等病害出现。 关键词: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施工 在北方严寒地区,隧道结构因为地下水的……","摘要:以张呼铁路隧道为例,对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北方严寒地区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避免因排水系统问题导致隧道积水、冻结等病害出现。 关键词: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施工 在北方严寒地区,隧道结构因为地下水的存在,长期出现冻胀现象或因在施工阶段对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控制不到位,发生积水、结冰等病害,如在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八苏木隧道、集宁隧道,张集线旧堡隧道都不同程度存在排水冻结、渗漏等问题,给运营带来安全隐患且病害处理非常困难。现以八苏木隧道为例分析病害产生及处理措施。设计情况:该隧道均设置双侧水沟及盖板式中心水沟,两端洞口各1000m范围内设置双层盖板保温水沟,在两层盖板间加聚氨酯保温材料,侧沟水流经隧底φ100mm波纹管(间距9m一道)汇集于中心水沟后流出洞外。病害的产生:八苏木隧道于2010年年底贯通,2013年年初发现隧道出口至洞内1200m范围内两侧水沟存在冻结现象,局部地段漫出水沟盖板后引起道床结冰现象,其中距离出口约600m位置最为严重,侧沟冻结,导致溢出道床现象。中心水沟及洞外保温暗管排水系统正常,无冻结现象。产生原因:①隧道处于严寒地区,设计对严寒地区的防排水考虑不足,侧沟保温材料不足以抵御严寒,致使侧沟发生冻结;②侧沟与中心水沟连接管出现堵塞现象,侧沟流水不畅,侧沟底部淤积未及时清理彻底,导致侧沟水流速缓慢,产生结冰造成排水沟堵塞,水溢出道床。处理措施:出口800m范围内的两侧侧沟铺设电加热设备,通过敷设伴热电缆化冰,采用集中抽水排入中心水沟。使用电伴热存在伴热电缆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运营中应根据伴热电缆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每年冬季来临之前,应检查有关设备能否正常使用等问题,增加运营期间维护成本。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为此在张呼铁路初步设计阶段,我公司和中铁咨询在总公司鉴定中心专家指导下,就如何避免隧道排水系统产生冻害进行了研究总结,现就张呼铁路隧道深埋中心排水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做粗浅的研究,对隧道防排水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张呼铁路线路全长286.803km,全线新建双线隧道共30座,合计41942m,占线路总长度的14.62%;其中最长隧为东土村隧道,全长4560m,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三岔口乡境内;其中埋深最深隧道为福生庄1号隧道,最大埋深约243m,全长3276m,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境内。全线属中温带亚干旱蒙东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尘频发;夏季短促而温热、昼热夜凉,日温差大;秋季较短;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全年降水量小,且多集中在7~9月份,蒸发量大,霜冻期长。年平均气温4.0℃~9.6℃,极端最高温度33.2℃~40.3℃,极端最低温度-21.4℃~-38.2℃,年平均降雨量329mm~425.7mm,年平均蒸发量1035.0mm~2037.9mm,年平均风速1.8~3.3m/s,最大风速11.3~33m/s,最大积雪厚度9cm~30cm。 2排水系统设计 结合本线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地下水发育的实际情况,在隧道防水板材背后的边墙角处纵向设置连续的Φ80透水盲管;沿周边设Φ50环向透水盲管,贫水地区环向间距10m,富水地区环向间距5m,环向盲管将水汇入纵向盲管,再由隧底的Φ100横向导水盲管导入中心深埋检查井,后由深埋中心水沟排出洞外,深埋水沟设置于线路中心仰拱底部,排水管中心距内轨顶面3.25m,距仰拱顶面1.35m。中心水管采用承插式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外径700mm,壁厚7cm。中心水管管座及管身周围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回填密实至仰拱底面。复合式衬砌背后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中心沟检查井。检查井为内净空1.1m×1.1m的方井,井高3.2m,采用C25混凝土施作。沿线路方向纵向间距30m。检查井仰拱钢架断开处设置槽钢与前后闭合成环的钢架牢靠连接,在槽钢两侧打设锁脚锚管并焊接牢靠以确保开口钢架稳定性。仰拱环向主筋和纵向分布钢筋在中心深埋水沟检查井处需截断,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按50mm控制。该处的仰拱环向主筋应弯入检查井井壁内长度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未截断的仰拱纵向分布钢筋在中心深埋水沟检查井井壁内应加密布置,每侧井壁内的仰拱纵向分布钢筋上侧和下侧各3根,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按50mm控制。中心水排水管。隧道内设置贯通仰拱下方的C40钢筋混凝土深埋中心排水管,管径700mm。中心深埋水管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排水管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Ⅲ级管的规格要求,并采用柔性接头企口管型。洞内检查井间距按30m布设。排水管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管座,回填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回填密实。排水系统可维护性。为保证排水系统的可维护性,在衬砌边墙的保温边沟处预留检修孔。当隧底横向导水盲管堵塞时可打开检修孔将衬砌背后的地下水引入保温边沟,通过仰拱填充层内埋设的Φ100横向导水管将水倒入中心深埋水管检查井。该措施可防止隧底清淤时拱墙背后积水。如图2所示。排水系统需要维护期间,纵向透水盲管将隧道衬砌背后地下水临时通过边墙脚处的Φ100横向导水管(1号检修管)接入侧沟,纵向间距30m;环向排水盲管将隧道衬砌背后地下水临时通过边墙脚处的Φ100横向导水管(2号检修管)接入侧沟,贫水地区间隔10m,富水地区间距5m。1号检修管和2号检修管平面位置应错开布置。侧沟内汇水由埋设在仰拱填充内的Φ100横向导水管接入中心检查井。排水系统正常工作期间边墙进水孔应采用PVC堵头封堵。上述纵向透水盲管的排水坡度应与隧道正线坡度基本保持一致并不应小于2‰。1号检修管和2号检修管连接方式见图3。 3防排水重点施工环节及工艺 3.1隧道深埋中心水沟 为提高隧道深埋中心水沟施工质量,使其发挥使用功效,我们在施工现场多次进行工艺试验,总结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隧底虚渣清理→测量放样→水沟基槽开挖→喷射混凝土封闭找平→C20细石混凝土底座浇筑→中心水管安装→C20细石混凝土浇筑。3.1.1水沟基槽开挖。基槽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按不同围岩等级调整装药量及炮孔布置,使预裂爆破尽量减少对隧底围岩扰动,保护围岩的自承能力,有效控制基槽超挖。3.1.2喷射混凝土封闭找平。基槽开挖后对基槽底及侧壁的虚渣清理干净,并对超挖部分及岩体裸露表面用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找平,防止岩体中裂隙水渗出后对后续工序的施工产生影响。3.1.3细石混凝土底座浇筑。细石混凝土底座采用定位弧形模板,现浇模板的弧度、管节卡槽与预制承插管一致,通过调节弧形模板控制预制管埋设位置及纵坡,从而使中心管位置和纵坡符合设计要求。3.1.4中心管安装。定位底座施工完毕后,进行预制中心管吊装施工。中心管在铺设前,确保管节承插口内外洁净无油污杂物,按管径规格选用相应的橡胶密封圈,套入插口槽内,密封圈要求安装受力均匀、圆顺、无损伤,达到防渗水要求。安装完毕后进行中心管位置检查,对其位置及纵坡进行微调。3.1.5C20细石混凝土浇筑。C20细石混凝土按照设计配合比在拌合站集中搅拌,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进行浇筑,浇筑前将基槽内的垃圾、碎石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基槽及预制混凝土管。由于水沟基槽深度较深,混凝土倾落高度超过2m,浇筑时采用自制混凝土溜槽,防止混凝土离析,保证混凝土质量。浇筑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全方位振捣,特别留意混凝土管身与基槽之间的间隙位置,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细石混凝土顶面高程,浇筑至仰拱底部位置。 3.2防水板超声波焊接施工 防水板与热熔衬垫焊接的传统方式为热风热熔焊接工艺,热熔焊受防水板、热熔衬垫熔点影响较大,作业人员难以把握热熔时间和压焊力度,焊穿、焊接不牢固成为质量通病,影响防水铺设质量,造成隧道渗漏水。防水板采用超声波焊接,具有能耗低(800W)、效率高(焊接时间<1s)、不变形(强度高)、无污染(不需要辅助材料)、焊接牢固(可与本体相媲美)、操作方便(设备小巧、可调整连接电缆长度)等特点。通过采用超声波焊接机与传统工艺比较,超声波焊接机开机即可使用,节约了热吹风焊接的预热等待时间,同时焊点质量提高,减少了重复焊接浪费时间。实际施工中,热吹风焊接需要在衬垫和防水板之间,将二者吹熔化后再用手压的方式将防水板与衬垫按住粘接一起。由于防水板较重,宽度为3m,部分位置无法及时按压防水板和衬垫一冷却,影响焊接质量。传统工工艺需要两人配合,且质量无法保证,而超声波焊接机仅需一个人就可完成焊接工作,其效率是热吹风焊接的3~4倍。 3.3中埋式止水带定位夹具 在以往的防排水施工中矮边墙处纵向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方式一直以来是施工中难以解决的难题。传统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采用φ10mm的U型钢筋卡,每1m一道,浇筑混凝土时由钢筋卡的刚度不大,难以固定牢固,振捣混凝土时会导致U型钢筋卡位移、止水带不居中、不平顺、偏移,导致止水带安装质量差,影响运营后防水质量。针对隧道矮边墙纵向中埋式止水带的工艺要求,自行研发隧道矮边墙纵向中埋式止水带定位夹具,其关键技术是:①利用纵向中埋式止水带夹具高程调节器可以准确定位出止水带的高度,采用横向调节螺栓可以保证止水居中。解决了使用U型卡,浇筑混凝土,由于振捣棒振捣使止水带侧翻、不居中等弊端;②利用夹具底两根定位龙骨方钢能够有效的固定止水带顺直、不错位;③隧道纵向止水带夹具可以重复利用,有效的节约定位钢筋的使用;④纵向中埋式止水带夹具的研发使用,解决了现有仰拱纵向止水带采用钢筋卡具进行固定时,工程造价高、止水带外观质量差等问题;⑤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有效控制了止水带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提高了纵向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质量,保证了隧道薄弱环节的防水,同时节省了大量钢筋的投入,降低了工程成本。 3.4整体式水沟电缆槽移动台车施工工艺 传统的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采用拼装钢模拼装施工工艺,主要存在施工工序复杂、工序循环时间长、混凝土成型质量差、水沟电缆槽线型控制难度大、作业面不整洁等问题。张呼铁路隧道通过使用整体式水沟电缆槽移动台车施工工艺,避免传统拼装钢模施工工艺的拼装、加固、浇筑、拆模、转场等复杂工序,有效提高水沟电缆槽施工进度、减少劳动力投入,同时成型水沟电缆槽线型好、水沟电缆槽施工作业面整洁,施工质量达到了预期目标。 4结束语 深埋水沟是把水沟埋设于隧道内相应的冻结深度之下,利用地下水的初温达到冻融平衡起到防冻的目的,目前张呼铁路西段已开通,经过2个冬天的观测,这种方式排水效果较好,根据公司所承担修建的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张集线、张呼铁路的经验与教训,认为在严寒地区设置深埋中心水沟是必要的、可行的,通过各工序工艺改进,会尽可能避免渗漏水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72-2011,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规范[S]. [2]马志富.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1,(5):76~79. [3]朱国伟.寒冷及严寒地区铁路隧道排水设计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3,30(1):49~53. [4]夏勇,马志富.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改进措施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2,(S1):27~29. 作者:谢韬 卢庆源 单位:蒙冀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排水系统论文 304,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4,"2018-05-24 04:43:35",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施工技术分析,2018/5/14,37,城市不仅人口密集,而且工业和商业活动丰富,提高道路排水系统质量才能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以往人们不重视排水系统的作用,施工企业在建设时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因此在雨季大量降水时,就会出现城市内涝,不仅影响正常的出行和生活,也会破坏市政道……,"城市不仅人口密集,而且工业和商业活动丰富,提高道路排水系统质量才能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以往人们不重视排水系统的作用,施工企业在建设时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因此在雨季大量降水时,就会出现城市内涝,不仅影响正常的出行和生活,也会破坏市政道路结构。明确排水系统常见的技术问题,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成为从业人员的研究重点。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市政道路是基础设施,排水系统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排水系统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功能作用,然后介绍了系统结构组成和常见技术问题,最后阐述了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一、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功能作用 1.提高路面强度 市政道路的建设材料,主要是砂石、水泥、沥青等,在干燥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强度性能。但是,如果路面被水浸泡,就会破坏材料之间的粘聚性,降低材料强度,从而出现多种病害,例如路面塌陷、路基冲毁、不均匀沉降等。对此,需合理设计排水系统,考虑到城市的长远规划、旱季雨季,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并做好路面养护工作,能提高路面强度。 2.延长使用寿命 因排水不畅对市政道路造成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冬季寒冷天气中,雨水渗透到路面路基内部,冰冻后体积增大,就会破坏道路结构。二是大量降水时积水滞留在路面,会导致沥青层剥落、松散,不仅降低了结构强度,还加大了交通事故风险。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及时排除路面上多余的积水,避免雨水渗透或冰冻,防止破坏道路结构,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排水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常见技术问题 1.结构组成 道路排水系统属于地下工程,由于穿越道路和建筑,且地下管线繁多,因此施工具有一定难度。系统组成主要包括排水主干、街道排水管道、沉泥井、雨水井等,具体介绍如下:第一,街道排水管道,作用是排水,在管道选择上,要求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促使沉泥井、雨水井中的水体汇集到检查井中。排水管道施工的难点,一方面合理选择开挖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冬季;另一方面是及时铺设石灰碎石。第二,沉泥井。雨水冲刷路面时,会产生淤泥沉积,沉泥井的作用,就是对淤泥进行沉积和贮存,为清掏作业提供条件。在施工期间,一般要等到人行道和边石施工完成后,沉泥井再开始施工;井盖在右侧设置,和步道板保持平行;并且会设置检查孔,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清理淤泥,避免造成管道堵塞。第三,雨水井,也被称之为雨水收水口,其侧面孔和排水管道相连,底部是向下延伸的渗水管,促使雨水向地下补充,并利用排水管及时排除多余雨水。目前使用的雨水井,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86式,另一种是双蓖式。前者安装施工方便,但是淤泥沉积能力较弱;后者安装施工复杂,但是淤泥沉积能力更强。具体选择时,应该分析道路工程和城市排水特点。 2.常见技术问题 第一,填土塌陷。在排水系统施工中,填土塌陷比较常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排水井周围的堆砌不密实,没有按照规范标准施工;或者混凝土材料配置不当,尤其是含水量较高。对此,应该选择密度较大的回填材料,并且进行压实处理;混凝土配置搅拌时,严格控制含水量;对于已经出现塌陷的部位,应该清理路面并进行加固。第二,管道偏斜。管道安放后的位置不正,就可能造成积水问题,其原因在于测量工作不到位,出现高程、轴线偏移。对此,测量工作之前,应该分析地质环境,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如果要避让建筑物,可以增加转点,实现无缝对接,提高排水管道的整体性。第三,排水效果差。排水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系统的密封度不足,例如基础不牢固出现整体下沉,或者管道材料不达标造成漏水现象。对此,施工后期应该重点检查砂浆涂抹工程,保证涂抹均匀无遗漏,从而提高防水性能。选择管道材料时,应该选择防渗性高的,并且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开展闭水试验。 三、排水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1.准备工作 相比于水利和房建工程,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难度较小,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较少,要想提高工程质量,应该首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一,在施工方的选择上,要调查对方的资质、信誉、实力,看施工经验是否充足,看工艺技术是否先进,看作业团队是否具有责任心等。第二,从施工图纸入手,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应该进行图纸会审,及时发现图纸设计中的不足;然后熟悉现场环境,分析地质勘察报告,和通信、电力行业进行沟通,防止破坏地下管线;最后科学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置人力、机械、材料等要素。第三,施工前按照分项工程划分不同的施工团队,明确重点工序、关键部位,落实质量责任制,实现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目标。 2.测量放线 排水系统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工作,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严格根据图纸要求放线,保证控制点准确可靠,并且对控制点、放线结果进行复核,形成完善的测量记录。第二步,放线完成后,确定基准点的位置,一般选择在井或管道的中线处,将其作为后期施工作业的关键参考。第三步,监理人员对测量工作进行复核验收,保证各项测量数据误差满足规范要求,确保放线结果的准确性。第四步,检查井面高度,一般要求和路面水平高度保持一致。从测量实践来看,技术要点在于:井盖盖上后稍微向下,能促使雨水进入井内;线路最终保持闭合状态,将闭合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沟槽开挖 开挖沟槽之前,首先要检测土质,既保证边坡放坡的合理性,又能降低施工成本。设计槽底高程时,采用分段开挖法,完成一段施工作业后就测量一段,避免超出槽底的土方量。一旦出现超挖现象,就要按照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进行回填,要求使用高质量的回填土,禁止使用淤泥、垃圾土、腐殖土等。另外,如果开挖土层中含水量较高,应该做好防水排水工作,槽底不能出现积水;在小开挖面、图纸交叉的部位,还要设置支撑支护方案,提高开挖安全性。 4.管材安装 管槽安装之前,首先要铺设管道基础,以图纸设计要求为依据,控制好尺寸、高程、中心线等参数,并且重点控制混凝土的质量,考虑到运输、气候、养护等因素。管槽材料运输到现场后,安装前检查材料质量,看是否出现裂缝、漏洞等问题,再次核对管基工程。在管道接口处,因挤压作用可能导致砂浆从接缝部位凸出,对此应该及时处理,要求施工人员对砂浆挤出并抹平,避免杂物堵塞管道。管道安装之后,应该砌筑沉泥井,防止位置偏差,并检查井壁质量,避免出现裂缝、空鼓等情况。 5.管沟回填 以上所有工序完成后,最后进行管沟回填,主要用到土方和石粉。如果利用打夯机等设备,振动效应可能导致管道位移,此时应该在管道两侧对称同步回填;当回填高度超过管道50cm以上,此时可以使用推土机、压路机进行碾压。值得注意的是,回填前要检查沟槽,清理沟槽内的淤泥、积水、杂物,而且回填土中不能含有石块、砖块等硬物,防止损伤管道。 四、结语 排水系统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高路面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分析可知,道路排水系统主要由街道排水管道、沉泥井、雨水井组成,常见技术问题是填土塌陷、管道偏斜、排水效果差。对此,施工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从测量放线、沟槽开挖、管材安装、管沟回填四个方面进行管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作者:张承新",排水系统论文 305,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5,"2018-05-24 04:43:38",煤矿在排水系统的检测检验要点,2018/5/14,38,"摘要:按照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用主排水系统作为关键性设施设备,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通过制定严格的检测方案,最终根据检测结果对现运行的系统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摘要:按照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用主排水系统作为关键性设施设备,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通过制定严格的检测方案,最终根据检测结果对现运行的系统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主排水系统;检测检验 按照国家标准,对煤矿生产中在用主排水系统进行检测时,应该重点对流量、扬程、综合排水能力、电参数、噪声、振动情况及效率等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类检测结果应该出具相应报告。目前,很多煤矿安装的是多级排水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级别的排水是在不同条件下安装的,系统匹配性存在一定的疏漏,安全检测就变得十分必要。 1配电系统、电参数、检验效率的重要性及改善措施 1.1配电系统、电参数、检验效率的重要性 配电系统是排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配电系统的检测应该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电参数、检验效率的检测,主要是对现有运行状态的经济性进行科学分析,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使用新型设备代替原有设备,提高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对于改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改善措施 通过对水泵进行结构性改造以及技术性替换,提高主泵的运行效率,通过严格排查电动机问题,改善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在管道设计上,应该使用新型管道材料,以避免水对管道的腐蚀[1]。同时,在管道结构上,应尽量避免使用弯道设计,从整体上降低管道的水力损失。 2噪音、振动检测的重要性 排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噪音振动的异常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系统存在的故障,会对水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造成噪音和振动异常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多级离心泵的进气现象以及汽浊现象两个方面。通过压缩多级离心泵的进气条件,提高多级泵的离心效率,可以缓解以上情况。 3水泵检测的主要内容及要点分析 水泵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流量测量、扬程测量、电动机效率测量及振动情况测量。收稿日期:2018-02-12作者简介:刘伟(1984-),男,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现在陕西安技煤矿安全装备检测有限公司从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 3.1流量测量 水泵流量测量使用的主要方式是超声波流量计和超声波测厚仪,通过对水泵工况点流量测量做出最后分析。为保证测量效果,需要在测量开始前蓄满水仓中的水,对水泵进行特性曲线测试,避免吸水高度过高导致的离心式水泵工作模式,造成严重的汽浊现象。为确保测试效果,在管道材料的选择上应使用有利于超声波传输的材料,测量点应确保流水均匀。第一,选择满水的管道路段;第二,避免干扰源的影响。通常需要选择距离干扰源十倍的位置进行测量。传感器安装时,应预先在排水管上确定两个基准点,同时使用时差原理进行超声波流量统计[2]。管道直径较大时,通常采用“Z”字形布置传感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超声波在管道中的传播效率,缓解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测量的精准程度。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测出管道厚度,通过卷尺测量出管道的外径,从而计算出管道内径。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选择无结垢管段进行测量。如不能满足测量条件,需要根据现有情况对管道内的污垢做出一定的预估,从而尽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在进行以上参数测量时,还应确保水泵的启动状态。在测试前,应该由专业人员控制启动过程。在使用超声波计量器和超声波测厚仪的过程中,确保在计量检定周期内使用,使用前应做好检测工作,确保显示值准确无误。 3.2扬程测量 扬程测量主要是借助压力表和真空表完成的。记录测量数据,通过公式完成最终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应对以下参数做一定约束:压力表量程的最大值≥1.3~1.6倍工作压力;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5级。由于在水泵工作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冲击,因此需要将压力表和真空表配旋塞和360°弯管与测压孔相通,在保证读数稳定的基础上,避免设备收到外力冲击。真空表的状态决定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扬程测试过程中,应保证真空表处于旋紧状态,避免造成漏气,最终导致水泵吸不上水。同样情况下,压力表和真空表应该确保在计量检定周期内使用,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在检测前要确保设备良好,保证数值准确。安装过程中,为避免水泵对设备造成较大干扰,应该将真空表、压力表应安装在水泵进、出口法兰的取压孔上,避免将取压孔选取在管道的过渡段上[3]。 3.3电动机输出功率测量 电动机输出功率测量应确保以下条件:①测量位置的瓦斯浓度应该<1%,并严格做好水泵房内电动机功率测量的相关安全措施。测量过程中,应随时对测量位置的瓦斯情况进行测量,一旦瓦斯含量超标,立即停止测试。测量时,可采用电能综合测试仪或电机运行测试仪用二瓦特法或三瓦特法完成电动机功率测试;②对于测量位置瓦斯浓度>1%的情况,首先应该做好相关安全措施,按照公式完成相关计算。之后,完成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方面的测量,并现场打印出来。对于以上设备的使用,要保证计量设备的合格性。由于电动机功率的测定需要在瓦斯环境下完成,因此整个测试过程一定要由专业人员按照热力学理论完成最终测试。 3.4振动测量 对于水泵振动情况的测量,需要严格做好测量点的准备工作。按照相关规定,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该保证将测试点选择在关键位置。通常为轴承座、底座和出口法兰处。对于不同位置的振动测试应该完成水平、垂直及轴向方向的测量。在进行测量时,由于设备在运转,因此需要做好安全措施,避免造成事故。 4结语 通过检测检验可以及时发现主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系统正常运转。煤矿在用排水系统安全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维持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书征.煤矿主排水系统节能措施综述[J].中州煤炭,2015,(10):93-96. [2]胡萍.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改造[J].煤炭技术,2014,33(10):209-211. [3]唐萍,宋延先.远程监控系统在梁家煤矿主排水系统中的探讨及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1,(5):164,166. 作者:刘伟 单位:陕西安技煤矿安全装备检测有限公司",排水系统论文 306,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6,"2018-05-24 04:43:43",建筑项目施工关键技术与质控方式,2018/5/14,40,摘要:国内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需求量增加,城市建筑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保障城市建筑质量达到城市居民应用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满足不同人们对建筑功能以及风格的使用要求。不过建筑项目往往施工周……,"摘要:国内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需求量增加,城市建筑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保障城市建筑质量达到城市居民应用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满足不同人们对建筑功能以及风格的使用要求。不过建筑项目往往施工周期久,涉及范围广,工程难度大,因此对项目的质量就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严防工程质量隐患。因此,本文以建筑项目中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为研究核心,分析工程关键技术及有效的质控方式,希望能够为国内的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项目;关键技术;土建施工;质控方式 前言: 国内城市化脚步的进程与国内经济的发展相挂钩,在国内经济发展显著的同时,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引发了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高度关注。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唯有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人们才能够获得生活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进而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认可。为保障工程作业水平,推动国内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作业技术的深度研究非常关键。 一、建筑项目关键技术 (一)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作业是建筑施工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提高建筑整体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性。1.浇筑在建筑作业的各个项目中都有混凝土浇筑的身影,是建筑施工的基础环节。大部分混凝土的浇筑方式采用的都是分层浇筑。为保障浇筑的过程不会出现断裂,作业人员就必须掌握混凝土离析现状,采用针对式的手段合理控制。通过振捣的方式,保障混凝土浇筑均匀。借助于浇筑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中各项环节的衔接质量,进而提高工程整体可靠性。2.养护混凝土材质问题多发生于浇筑结束后,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裂缝。裂缝的产生通常是因为在作业完成后,施工方没有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减少温差变化对混凝土结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那么建筑的整体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在雨雪的侵蚀下,混凝土的裂缝将会越来越大,进而出现安全隐患。为防止这种事故发生,就必须加强混凝土养护作业的重视。在结束混凝土浇筑后,必须及时展开专业的养护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大部分情况下的混凝土养护都是在浇筑后12小时后展开,此外为提高养护质量,一般养护时间需要两周以上用于监督养护质量。 (二)钢筋作业技术 1.绑扎建筑施工前,设计人员会根据地质地形等要素设计建筑图纸,为保障建筑设计与施工内容相符,就必须加强工程施工监督。为防止工程质量结构出现问题,作业人员应选用合适的捆扎方式,提高捆扎有效性,防止因捆扎不合格出现松散问题。2.连接钢筋连接包括焊接、机械连接等连接方式。连接技术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连接存在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建筑整体结构不稳,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为保障工程的有序开展,就必须采用螺栓连接与焊接连接两种方式,提高钢筋的紧固能力。如果选用焊接连接与机械连接方式,则需要对焊接接口和连接钢筋的螺栓加强控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钢筋作业整体能力。3.吊装现代建筑通常以高层、超高层为主。为确保钢筋能够及时迅速的到达特定区域加装,就必须采取合适的吊装技术。这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 (三)防水作业技术 防水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项目,如果房屋出现漏雨、漏水现象,不仅会给住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施工方的社会信誉。因此,防水作业对建筑施工而言意义重大,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予以控制。防水作业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控制建筑渗漏点与裂缝,保障建筑能够杜绝外界雨水渗透,提高建筑整体防水能力。避免出现因渗水导致的各种事故,是建筑项目功能性与安全性发挥的必要前提。 二、建筑项目质控方式 为保障建筑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各项细节的质量管控。根据不同内容选取不同的控制方式,从而达到建筑质量与有效性双提高目的。 (一)材料质控 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显著,如果建筑材料存在问题,那么施工技术的价值就很难发挥,同时也会对工程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作业的安全和质量。为防止出现上述问题,采购部及施工部应在选购和作业前对施工材料进行详细的检测,选取质量最优,能够达到高质量施工目标的作业材料。加强采购流程和材料保存的管理强度,消除材料质量隐患带给施工作业质量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二)施工技术质控 除了施工材料以外,施工技术同样会对施工作业质量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为保障作业的有效性,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在施工前就做好探讨和研究,分析最佳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技术的有效。作业时,严格要求作业人员的施工方法,严格按照图纸设计以及施工规范进行作业,不可擅自更改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另外在作业过程中,管理者也有必要与技术人员一同检查作业技术是否达到了施工预期设计要求。如果技术无法达到施工预期目的,则要及时改进,防止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需要返工处理。 (三)施工制度质控 提高工程质量离不开工程制度的控制。实践中应结合施工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制定责任机制与绩效考核,将工程作业质量与绩效相挂钩,确保绩效制度的有效落实,提高工程整体作业能力。此外,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保障制度,提高施工制度质控的落实水平。 (四)作业人员质控 影响施工质量的最大因素就是人,如果作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缺乏对材料质量的重视,没有意识到施工安全性和管理制度作用,那么工程质量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对此,施工方必须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水平,定期开展作业人员培训,从而保障作业人员的施工态度、施工技术水平达到施工作业要求。 结语: 现代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都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确保建筑质量达标,建筑功能与质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带给施工方更大的经济效益,施工方就必须予以工程质量高度的重视。对于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其技术分析能力,保障其作业设计与作业内容相符合,选取效果最佳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对于作业人员,必须提高其施工态度,保障其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妥当,采用严谨的施工态度与科学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作业质量。这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动国内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华.建筑项目土建施工关键技术与质控方式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5):31. [2]高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及质控措施[J].四川水泥,2017(07):194. [3]刘光恩.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控研究[J].建筑知识,2017,37(10):96-97. 作者:胡金亮 单位:唐山市城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研究论文 307,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7,"2018-05-24 04:43:45",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措施,2018/5/14,50,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用地也逐渐的紧张。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在一些山地较多的区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建筑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斜山坡上进行的,由于斜山坡的基础结构、承重受力等和平原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多层……,"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用地也逐渐的紧张。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在一些山地较多的区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建筑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斜山坡上进行的,由于斜山坡的基础结构、承重受力等和平原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多层建筑的具体设计方面,其复杂性更强,难度更大。就我国当前斜山坡上的建设施工来看,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做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斜山坡本身结构和承重的改变,从而保证其在受力方面的平衡,这样,山坡多层建筑的建设效果才会实现。本文就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作具体分析,旨在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基础处理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由此引发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由于平原用地十分的稀少,所以建筑大都选择在低矮山坡上进行。具体分析平原建筑施工和山坡建筑施工发现,山坡建筑施工的承重、荷载和平原区域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相同结构的建筑施工中,山坡区域的建设其设计的要求更好,具体的操作难度更大[1]。为了改善山坡施工环境,基础处理的效果必须要进行强化,具体的建筑施工也需要做结构设计的综合化和细致化分析。简言之,在斜山坡行进行多层建筑施工,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基础处理都必须要实现专业和科学,所以分析这方面的具体内容现实意义显著。 1斜山坡多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处理 1.1基础分析 在斜山坡多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处理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基础的分析。基础分析包括两个方面:①地质分析。对于多层建筑的施工实践来看,地质结构的稳定结构稳定的保障,所以需要对具体区域的地质运动以土层结构做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判断区域土壤结构的工程性。②环境分析。区域降水以及一些频繁发生的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会影响的建筑的稳定,所以在基础分析中,需要对环境要素做掌握,这样,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做好趋利避害。 1.2基础设计和处理 在基础分析的情况下,利用分析所得的资料和信息做设计和处理是斜山坡基础处理的坚持的重要原则。就设计处理来讲,如果是区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质运动,那么在设计中需要强调建筑的抗震性,如果是区域土壤的湿度比较大,那么在具体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建筑结构的防潮登记做相应的提升。总而言之,基础设计和处理需要在具体的资料分析上基础上进行,这样,设计的合理性会更加的显著。 2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 从当前的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来看,其中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只有对这些内容和的设计都进行强化,其整体设计提升的效果才能够实现[2]。 2.1地基荷载 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地基的荷载是需要设计的重要内容。就地基荷载的具体分析来看,其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①要保证荷载实现水平上的均衡。斜山坡的地基其水平荷载是不均匀的,这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承压向某一面或者某一点倾斜,而这种状况容易出现结构垮塌,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水平地基的荷载做处理,使其能够达到水平均衡的目的。②荷载要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增强。因为地基荷载在多层建筑结构中其受力的最大的,因此需要对其竖向的受力做强化,这样可以避免地基因为荷载加大而产生裂缝。 2.2各个结构层的承重 在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各个结构层的承重设计也是重要的内容。就具体的分析来看,多层结构建筑的受力层主要分为三部分[3]:①上部受力。上部受力层其承重是最小的,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只需要对具体承重做计算考虑即可。②中部结构受力。中部结构既要对上部做支撑,又会对下部结构造成压力,因此在中部结构设计的时候要选择结构刚度和强度比较大但是质地较强的材料。③下部结构。下部结构支撑整个建筑,其承重最为明显,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结构密度要做合适的调整。简言之,对各个结构层的承重做分析设计,设计的合理性会更加的突出。 3斜山皮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效果提升的措施 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效果要想取得普遍性的提升,需要从具体的施工实践进行资料的总结和分析,这样各方面的考虑才会更加的完善。而以下就是根据资料总结的提升具体效果的措施[4]。 3.1多角度把握稳定性影响因素 从具体的分析来看,多角度的把握稳定性影响因素并在具体的设计和处理中进行运用,建筑整体设计和处理效果会明显的提升。从具体的分析来看,所谓的多角度主要指三个方面[5]:①地质稳定角度。斜山坡的地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受力差异性,所以其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原有的结构容易受到破坏,基于这种情况,在基础处理的时候需要分析斜山坡结构不平衡现象,从而利用工程措施对原有的结构做改变,从而保证其受力的平衡。②环境稳定角度。从具体的设计考虑来看,建筑设计需要能够对抗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比如大风、地震等,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区域环境做调查分析并在环境基础上做针对性的设计。③承重稳定性。多层建构的建筑其存在的明显特点是下部的承重要高于上部,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下部的承重密度以及所需要的材料性能都要优于上部,这样,多层结构受力才不会出现头重脚轻的局面。综合分析来看,做好上述三方面的稳定分析和设计,多层结构建筑的安全性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3.2强化设计分析和计算 对设计的分析和计算做强化也是斜山坡多层结构建筑设计和基础处理效果提升的主要策略。就基础处理来讲,做设计的分析和计算主要是因为斜山坡的土壤结构在空间上存在着不稳定性,因此在具体设计的时候需要强调其结构的稳定性。从具体实践来看,斜山坡的基础处理大都采用装柱做地基固化,但是装柱的密度会影响具体的受力结构,所以需要通过准确的计算将装柱的密度以及分布范围做确定,这样,地基处理的效果提升[6]。另外,在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基础承重、下部结构承重、上部结构承重以及拐角受力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强化分析和计算可以将各个部分的承重、荷载等做更加精确的掌握。有了精确的数据计算,设计上的误差会明显的减少,建筑设计质量全面提升。 3.3人员专业性的强调 在具体的多层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效果强化中,第三项重要的措施是进行人员专业性的提升。从实践分析来看,无论是做基础的处理设计,还是做多层结构设计,都需要有专业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如果在设计中人员的专业性表现出了问题,那么设计误差等便在所难免。所以在具体设计进行的时候,一方面要对设计人员的具体专业能力做坚定,定一方面要做好人员设计方案的专鉴定,前者的目的是要提高方案设计的基础质量,而后者则是要对方案进行优化。所以说无论是从设计质量的角度进行考虑还是从设计优化的角度进行考虑,人员的专业性都是必须要重视的内容。 4结束语 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的处理对于建筑本身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就基础设计和建筑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作分析和讨论,这可以为设计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进而提升设计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肖烽.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5):235~238. [2]张明,任重远.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4(9). [3]王军,王晓杰.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6):00299. [4]江徽.基于斜山坡地势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15):196~197. [5]师军福.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7):59. [6]王敏.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 作者:杨万科 单位: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建筑结构论文 308,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8,"2018-05-24 04:43:46",暖通空调与建筑节能分析,2018/5/14,45,[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只有切实的满足人们群众的生活需要的建筑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建筑中暖通空调以及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实现暖通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只有切实的满足人们群众的生活需要的建筑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建筑中暖通空调以及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实现暖通空调以及建筑节能的几点措施,为我国建筑工程中在利用暖通空调实现建筑节能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暖通空调;建筑;节能 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但也因此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所以人们迫切需要新型节能技术的出现,我国也因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据相关数据统计,建筑工程领域每年消耗的能源占我国能源总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占建筑能耗总量的65%以上。所以,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系统迫切需要新型技术的出现,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1我国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和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呈高速发展的态势,暖通空调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的暖通空调技术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破坏环境质量,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迫切需要新型节能技术的出现,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建筑节能。所以在这一要求下,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暖通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起步较晚,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我国暖通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属于新型技术,实践经验不足,当暖通空调节能系统出现问题时,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进行解决,因此我国的暖通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2暖通空调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商用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即商用暖通空调与家用暖通空调,商用暖通空调相比于家用暖通空调的特点是使用功率的需求较大。我国目前的商用暖通空调系统主要来源于进口产品,我国的暖通空调市场的技术水平不足,生产出的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较弱,并且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之后才能投入使用,这种依赖于进口产品的暖通空调技术现状阻碍着我国利用暖通空调技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发展[2]。 2.2家用暖通空调 家用暖通空调的特点是功率较小,外观要求加大,我国暖通空调市场中,家用暖通空调品种较多,质量差别较大,并且暖通空调品牌之间激烈的竞争导致品牌之间技术水平相差较小,家用暖通空调市场中缺乏节能创新技术,家用暖通空调的能源损耗较大,威胁我国的环境安全。 3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对策与未来展望 3.1商业暖通空调的发展对策 对于商业暖通空调系统使用过程中过分依赖进口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的主要解决对策是进行进行商业暖通空调技术的自主性创新,我国应重视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对环境的作用,实施相应的政策鼓励商业暖通空调的技术创新,并完善暖通空调技术创新工作的管理制度,保证商用暖通空调市场的良性竞争后,加大对暖通空调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相关设备,提高暖通空调的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我国商用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自主性研发脚步。 3.2家用暖通空调的发展对策 家用暖通空调技术中遇到的问题有市场竞争激烈、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市场中品牌之间的技术差异小,质量差别大等特点。对于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是制定明确的行业发展管理制度,严格打击质量不合格的家用暖通空调企业,针对家用暖通空调中经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在行业制度中也应给与明确规定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制定统一的家用空调安装技术,避免家用空调因为安装并不规范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对于家用空调市场的节能技术,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制度,对节能创新技术开发较好的企业,政府应给与一定的资金鼓励。加强对家用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宣传,使人们明确使用节能性家用暖通空调的重要性,帮助人们在选择家用暖通空调时,优先购买节能技术较好的暖通空调,使节能技术变成家用暖通空调市场中竞争的主流,促进家用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实现建筑节能。 3.3利用暖通空调技术实现建筑节能的未来展望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当代人们对暖通空调技术的重要要求,所以节能环保将是暖通空调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暖通空调技术的核心措施无疑是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具有节能环保作用的暖通空调。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加大暖通空调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型人才,鼓励人才进行节能性暖通空调的研发与创新,并实施一定的鼓励政策,对于节能型暖通空调技术做出贡献较大的人才,应给与相应的资金支持。二是引进其它国家的先进节能型暖通空调设备,将其拆解和分析,然后将其变成符合我国暖通空调实际使用需求的节能型暖通空调设备,将其它国家的先进技术本土化,提高节能型暖通空调的发展速度,促进建筑节能。最后,在暖通空调市场中,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节能型暖通空调的最大动力,所以应改变传统暖通空调中以价格为竞争主导的现状,将节能技术作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对于暖通空调企业来说,只有具有了充分的节能技术,才拥有了市场竞争力,促进暖通空调市场中节能技术的创新,实现建筑节能的最终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领域中存在能源消耗巨大的现象,其中暖通空调系统占据了建筑领域65%以上的能源消耗,所以,进行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创新是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加大对节能型暖通空调人才的培养力度,整顿暖通市场秩序,引进其它国家的先进技术。在几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实现建筑节能的要求,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虓寅.高层楼宇建筑暖通空调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讨[J/OL].建筑知识,2017(05)[2018-03-26]. [2]龚艳林.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现状和技术措施[J].四川水泥,2016(02):106. 作者:甄云亮 单位:沈阳福融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筑节能论文 309,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09,"2018-05-24 04:43:48",建筑节能在建筑工程的运用,2018/5/14,41,[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只有在节能施工技术上做文章,才能提供建筑节能效益,实现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建筑工程行业必须不断引进新技术及新的管理理念,针对施工中每一个细节进行创新与完善。今后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建筑工程在发展中必须采取先……,"[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只有在节能施工技术上做文章,才能提供建筑节能效益,实现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建筑工程行业必须不断引进新技术及新的管理理念,针对施工中每一个细节进行创新与完善。今后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建筑工程在发展中必须采取先进的节能技术,以此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节能;意义;运用 1问题的提出 伴随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提速,给环境和自然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潜在的危害,这种牺牲资源、过度消耗能源,不注重节能环保、生态平衡的结果,必然使得人类受到惩罚。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建筑物在建设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建筑业的节能降耗应从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推广节能技术,实现建筑节能意义巨大。 2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运用的实际意义 将节能施工技术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根据建筑部位和施工节点的不同,采取对应的节能设备、节能材料、节能措施,可以大大推进绿色建筑的产生,对建设成本、竣工后的维护成本等都有积极的长期的正面影响意义。 3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运用的方式方法、建议 3.1使用创新节能建筑材料。材料科技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标志,目前市场上建筑材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节能环保材料的出现、推广、应用,能够基本满足建筑工程对节能环保的需求。节能技术的发挥首先是节能材料的应用推广,笔者建议:针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材料及新技术的研究;(1)能源方面,综合利用太阳能和地下能源;(2)室内环境控制方面,进行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3)采暖空调系统方面,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智能控制,降低运行时的能源浪费率。3.2墙体节能工程施工技术。(1)墙体施工方面。施工前应按照施工方案及设计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且处理后的基层应当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中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水、防潮等措施,以保证保温材料的节能保温性能。(2)外墙部位施工方面。寒冷地区外墙热桥部位的施工,应当按照设计要求采取保温节能等隔热断桥措施。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脚手眼、穿墙套管等墙体缺陷,应当及时的采取措施解决,不得影响墙体的热工性能。当需要在墙体内设置隔汽层时,隔汽层使用的材料、位置、构造做法等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并且隔汽层应严密、完整,排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新技术。3.3屋面节能技术的应用。通常来说,屋面的保温材料一般防止在屋面板和防水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强度,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等特点。在铺设方法上,反铺法将防水层放置在保温层下面能对防水层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也有利于后期维修和养护,但造价较高,因此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同时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也应具备一定的保温特性,才能使保温效果得到增强。3.4外窗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中的外窗系统主要包含窗框、密封材料、玻璃等方面,传统建筑设计中,所应用的施工材料存在着明显的质量缺陷,因此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在当前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外窗系统进行严密、科学的设计,减少窗户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保温效果较好的窗框、玻璃和密封材料,就能够更好地实现节能效果。3.5采暖节能工程施工技术3.5.1散热器的安装。材料到场后,检查产品合格后开始安装:3.5.2热水采暖系统安装。主要应注意:3.6建筑采光技术在建筑节能技术中,建筑物的采光,主要是针对自然光和物体表面采光的应用,自然光是直接采光,物体表面采光是间接采光。在建筑中对于光线的利用都是采取直接照射的形式,这使采光形式和空间之间的局限性较大,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中,针对采光的节能技术是保证光线能够得到间接利用来完成的。光线的间接利用可以提高光照范围和影响区域,使建筑内部能够得到更加自然的光线,同时也能提高光线的舒适度,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建筑照明所消耗的能源。 4小结 今后,我们要想让节能技术成为建筑工程中普及的技术之一,首先需要解决建筑节能与节能技术高成本的问题,以及解决降低节能施工技术使用门槛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更好、更快地促进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的运用,我们应该:(1)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节能环保的必要性,让建筑单位或决策层管理人员形成节能环保的意识,明白节能技术的必要价值。(2)积极主动的借鉴国外的技术从中找到灵感,学到知识,再联系实际情况适当的做出改变、调整、完善,直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型技术品牌。另外,我们研究人员也应该尽快建立一套成熟的属于国人自己的节能技术理论体系。 作者:丰翊",建筑节能论文 310,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0,"2018-05-24 04:43:51",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措施,2018/5/14,46,[摘要]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的极大地破坏,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人们开始注重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建筑行业无疑是当前发展最快的行业,建筑材料的使用,耗费的资源量大,产生的污染也比较大,建筑领域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绿色建筑,有着重……,"[摘要]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的极大地破坏,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人们开始注重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建筑行业无疑是当前发展最快的行业,建筑材料的使用,耗费的资源量大,产生的污染也比较大,建筑领域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绿色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开展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带来的损害。建筑行业在我国十分常见,建筑行业有着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给周围环境带来损害。绿色建筑的提出,将建筑同绿色环保理念进行融合,注重建筑建设中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及新能源的应用,做到了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形式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1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并非指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等具体建筑形式,而是一种建筑理念,是指建筑物对自然无害,不破坏环境平衡,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建筑形式。绿色建筑又可以称为节能环保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不同之处有有:首先,传统建筑主要考虑建筑成本,忽略运营成本;绿色建筑使用全生命周期理论衡量建筑的成本,从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各个环节,进行建筑成本的计算。其次,传统建筑对能源的消耗比较大,污染也比较大;绿色建筑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和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环保的节能空间。 2常见的建筑节能技术 2.1外墙保温技术 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占据重要部分,外墙涉及到屋内屋外的能量转换,外墙保温技术是建筑技能的关键内容。外墙保温技术有以下作用:外墙保温技术可以保护主体构架,保证使用年限;避免建筑物出现“热桥”现象;避免墙体潮湿;保证室内温度的适宜;拓宽房屋使用面积。可以看出外墙保温技术,减少室内外能量的转换,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2.2围护结构技术 屋顶、外墙、门窗、遮阳等是建筑的围护结构,对于建筑节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围护结构占据建筑总投资费用不足5个百分点,但是通过节能技术可以实现40个百分点的节能。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室内外的热量损耗。屋面节能方法:首先,屋面选择密度小且热导性差的材料;其次,保温层不能选择吸水性强的材料,否则会降低保温能力;最后,安装必要的排气孔,用于排除保温层的水分。窗户的节能设计:窗户是能量损耗的薄弱环境,通常情况下,单层玻璃有着较大的能量损失,可以达到50个百分点,窗户的隔热性是节能的关键。 2.3新能源的使用 建筑节能技术中,新能源的使用尤为关键。建筑设计中,融入新能源技术,可以有效地做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的。新能源主要是指当前应用尚未广泛的一些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虽然在部分区域这些新能源已经有着很好的应用,但尚未完全普及开来。以太阳能为例,太阳能的使用,对阳光的依赖性比较大,部分区域受到环境、气候、季节的影响,太阳能的使用受到一些限制。新能源只能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形势,短时间内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能源。 3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要点 绿色建筑在施工时,需要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建筑的质量,才能实现对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对绿色建筑进行科学的管理,实现最大化地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首先,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所谓施工管理工作,是指在绿色建筑施工前,建立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控制措施,依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保证绿色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对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绿色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损害。绿色建筑材料是指材料无污染、无毒害、无放射性、健康环保。例如,环保型乳胶漆、低辐射镀膜玻璃、加气混凝土制品、复合型底板、防霉壁纸、隔热门窗等。再次,建筑围护结构使用绝热技术。例如,在墙体、屋顶、门窗等围护结构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墙体使用隔热材料、屋面使用隔热屋面、门窗使用密封、遮阳、断桥技术等。最后,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到“四节一环保”。四节是指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能是指使用节能技术,降低和控制建筑能耗,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节水是指使用节水设备、工艺,控制水的使用量,提升用水效率。节材是指减少对材料的使用和加强对下脚料的使用。节地是指科学地合理和规划,控制施工用地。一环保是指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扬尘、噪音、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可以采用洒水、覆盖、遮挡等方式,减少污染,同时做好废弃物的分类,进行集中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有着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效果,绿色建筑必然会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各国对于绿色建筑十分重视,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尚不完善,需要借鉴国外现金技术和理念,不断发展国内绿色建筑。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各地开始不断实践,随着绿色建筑的实践,必然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借助绿色建筑的建设,结合节能技术的使用,必然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波.浅谈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7(5). [2]汪勇军.绿色建筑节能浅析[J].建筑节能,2008,36(7):65-67. [3]王岩峰.浅析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00197-00197. [4]张金秋.浅谈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及施工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5(29):147-147. [5]陈剑.浅析建筑节能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6]汪勇军,黄水良.绿色建筑节能浅析[C]//首届中国建筑节能总工高峰论坛.2007. 作者:董惟澈 王光紫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建筑节能论文 311,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1,"2018-05-24 04:43:57",路桥施工安全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2018/5/14,46,摘要:全国各地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进程加快,道路作为连接两个城市的交通动脉,桥梁作为连接道路的枢纽,都是满足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工程质量始终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是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安全管理是现代路桥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摘要:全国各地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进程加快,道路作为连接两个城市的交通动脉,桥梁作为连接道路的枢纽,都是满足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工程质量始终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是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安全管理是现代路桥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施工企业应加大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宣传,结合路桥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升施工现场的专业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关键词:路桥施工;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1引言 路桥工程施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施工安全管理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企业若未能对安全管理引起足够重视,抑或是无足够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事故的发生便是可以预见的。道路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旦发生事故,便会造成人身财产安全和严重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地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必须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消除事故隐患,从而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建设成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施工现场危险源排查的八字方针,科学运用安全管理方法,使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能够顺利的进展。 2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 2.1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因素,施工企业专业安全管理人才的缺乏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有巨大的差距,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是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大型施工企业由于管理系统复杂多样,内部管理机制机动能力差,反应能力不够灵活,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与责任落实等工作执行力度不强,很难应对变化多样的现场情况。然而一些小型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少,常常为了节省工程的造价成本,不引进和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对安全管理工作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使得危险因素进一步增加。 2.2混乱的路桥管理市场 在路桥施工建设管理市场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中标包揽工程项目,使用非法途径和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投标。例如有的施工企业制造假的资质越级承包工程,企业本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及能力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概率。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任意减少成本支出、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增加工作量等方式,逐渐降低安全管理规范要求,最终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施工作业中存在得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作业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例如施工作业人员不听指挥、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特种作业人员老龄化、大型机械设备不保养等问题,另外管理人员为了赶工期,要求工人在夜间或恶劣天气冒险作业,这些都属于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4现场施工环境的影响 路桥施工项目时间跨度和地理跨度都比较长,受到的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天气状况、气候条件、周围地形地貌等。例如在夜间加班浇筑桥梁混凝土,照明不足的环境因素就会对施工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山区较陡边坡处进行道路桥梁的施工时,若出现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导致施工现场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道路工程项目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 3路桥施工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构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从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调查,建立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依据施工企业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技能水平,在重点安全管理区域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配备,使安全管理体系更符合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且在施工项目中,应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3.2严查施工现场安全隐患 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施工安全工作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配备专职安全员,落实责任人,对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安全检查记录表,如表1所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对于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有关安全负责人汇报。对已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应依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3强化安全管理培训 路桥施工企业应加大安全专项资金的投入,保障安全教育培训及宣传的费用支出。项目部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得每个作业工人掌握相应工种的操作规程、施工方法、材料特性,防止作业人员出现冒险作业、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针对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项目,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培训及应急演练,当危险发生时可以有序的自救、互救、逃生等工作。建立安全培训相关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并签订安全责任书,遵守安全管理相关规范标准。各部门应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培训进行检查,通过安全培训工作培养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对大型机械设备以及特殊材料的管理 路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较多,大型设备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所以大型机械设备管理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施工单位要完善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和日常维修保养制度,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设备带病作业,确保机械设备在施工期间正常运转。施工单位要强化对材料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施工中起关键作用的特殊材料,采购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的需求采购符合行业规范的原材料,并保证材料的质量,把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杜绝在摇篮中。在进场时,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出厂日期以及检验合格证明等信息进行仔细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场地。在材料进场后要对材料的储存进行严格管理,按照种类和规格进行存放,有特殊要求的材料要设立标示牌,根据材料性质做好储存工作。 4结束语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从实际工程出发,实行科学合理地安全管理措施,对路桥工程的施工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不仅能够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可以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进行,更是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以有效保障。这就要求现代路桥施工企业完善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增加安全管理培训的投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现场监督,在工程实际中落实每个安全工作岗位的责任,提升每个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安春楼.浅谈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及完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171. [2]于志浩,魏越.浅谈路桥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工程技术,2016(17):214. [3]黄志君.浅析路桥施工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J].施工技术,2016(19):108. [4]王江锋.路桥施工安全管理难点和完善措施解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0):108~109. 作者:魏全印 单位: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安全论文 312,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2,"2018-05-24 04:43:59",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2018/5/14,39,"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做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剖析了近些年我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尚存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提出做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良性对策。 关键词:铁路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做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剖析了近些年我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尚存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提出做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良性对策。 关键词: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随着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建设工作也迈入“跨域式”发展阶段,使铁路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在铁路项目施工中,难免会出现违章操作及指挥管理现象,由此会增加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风险事故发生频率,从而会导致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对此,本文针对如何做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相关要点展开论述。 一、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管理是我国建设项目中的长期任务,其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还可维护社会安定。十七大、十八大及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国家及铁道部连续出台多种严厉措施予以监督管理。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多年以来,党中央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为民理念,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安全发展,为我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问题,事关中国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领导及工程项目负责人只有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方能排除并减少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事故隐患。 二、新时期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不足 铁路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要,其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立足之本,更关乎施工企业社会信誉、业界地位和未来存亡。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若企业疏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会受到严重的经济处罚,更会导致其投标受到影响,严重时也会使其资质降级及企业解体。本文结合多年施工管理经验,通过总结近年来铁路项目施工中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通过问题剖析,认为新时期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1)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铁路项目施工工期紧,建安指标相对较低且施工标准高,属于动态管理,侧重过程。但管理部门却偏重结果,全过程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小,专项投入不足,跟踪动态管理缺乏专职人员,这些特点无形中增加了铁路项目施工生产风险及安全管理监督难度。(2)安全意识薄弱:铁路项目施工技术要求高,从业人员(一线作业员工、项目管理人员及企业主要负责人)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企业不牺一切代价盲抢工期,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些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防范意识差,不能严格按照新时期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生产监督管理,而依然采用老思想、传统方法进行现场管理,由此加大了铁路项目施工管理风险。(3)安全技能培训疏于形式: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市场中的劳动力资源极为匮乏,大量劳务用工岗前技能培训及安全意识强化工作不到位。所以,其自身安全操作、技术知识掌握少,责任意识不强;再加上企业缺乏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的泛泛培训,无形中降低了作业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4)体制不顺,市场监管秩序混乱:现阶段受我国传统市场经济行政体制制约,部分企业“三违”现象仍尚未得到根治,现场监管秩序混乱。近些年,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异常紧张,受工期因素影响,个别企业为了盲目赶工,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安全监管不到位,违章操作及指挥现象时有发生[2]。(5)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个别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部分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监督意识,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足,在项目管理中责任意识差,未能切身履行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出现事故相互推诿和包庇。(6)企业缺乏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范与应对处置机制,导致事故应急不到位,发生施工生产事故时手忙脚乱,不能未雨绸缪,一旦产生管理风险,手足无措,最终导致经济财产损失,人员伤亡。(7)企业对铁路项目施工全过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投入不足,现场防护措施不到位,为项目作业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做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我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尚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对此,为了充分做好新时期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一目标,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成因,结合项目管理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掌握铁路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点,从根本上消除安全监督管理隐患,促进施工企业健康、稳定、持久发展。从宏观层面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1)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之间公平、有序竞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市场调节管理机制,合理确定项目工期及单价,降低铁路项目建设企业的施工、管理成本,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企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生产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加大对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培训上岗制”,未经培训考核不得上岗操作,强化企业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及监督管理意识;同时,还要通过演讲、音像、漫画和动画等形式,创新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式,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3)铁路项目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配备专门的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不留死角,覆盖各个工班,对项目实施全过程严格管理。每月还要对专职监督管理员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落实“分片区包保制”,调动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要根据每月考核结果,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与奖励,强化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意识。(4)要设立多层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包保责任状”,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风险抵押评估,每月对项目管理责任进行兑现奖、罚。(5)铁路项目施工不容半点马虎,建筑施工企业要设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例会制,每日、每周及每月、每年定期对铁路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质量隐患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各个击破,确保事故发现一起就消除一起,将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消除在建筑施工“萌芽”状态。(6)铁路建筑施工企业要不定期开展“一法二书三卡”、“群安员”及“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联合铁路项目施工企业共青团、工会和党组织等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文化活动,增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企业全员力量,共建“平安、高效、优质、绿色、文明”的铁路项目施工生产环境,让企业大众人员“雪亮的眼睛”监督铁路项目施工生产现场各个角落,形成良好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新格局[3]。另外,从微观层面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应认真落实我国现行《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完善问责追究与绩效考核机制,减少机械设备、材料方面的安全生产隐患;增加投入,设置专职安全监管员,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使每个职员都参与购买保险;对于违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职员,要加大惩处力度,关键要更新观念,以教育、激励和培训形式为主,加强预防,注重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现场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用制度来约束企业职工的日常行为;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应做好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将不文明行为纳入档案库,随时进行公布,做到标本兼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与“防护网”,做好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要以国家和人民“福祉”为根本。企业要制定专项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案,通过严格的流程审批,加强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严格执行“日检”、“周检”、“月检”制度,加强对铁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要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举办安全生产管理文化活动,让“安全、质量”四字牢记于项目管理、作业人员心中;严格奖惩,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制度,狠抓“文明、绿色”施工流程;认真贯彻铁道部“四个标准化”要求,在施工现场要设置醒目、统一的文明宣传标语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警示标示,不断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教训,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理念指引下,推动我国铁路项目施工事业朝着“优质、经济、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甘伟.铁路工程施工中安全防护的办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241-242. [2]王明慧,张忠爱,刘盛,等.渝黔铁路瓦斯突出隧道安全施工管理实践[J].铁道标准设计,2018,(1):99-103. [3]石柱柱.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J].科技展望,2017,(32):10,12. 作者:胥松 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安全论文 313,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3,"2018-05-24 04:44:02",路桥养护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方法,2018/5/14,35,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了路桥施工的进步,随着公路开发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其养护工作也越来越艰巨。公路养护作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道路和桥梁在其设计的使用年限内能够安全、畅通的运行。因此,有必要对路桥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提出……,"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了路桥施工的进步,随着公路开发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其养护工作也越来越艰巨。公路养护作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道路和桥梁在其设计的使用年限内能够安全、畅通的运行。因此,有必要对路桥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路桥养护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然后对相关问题作出了解析,最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安全管理;路桥;规范性;专业技术 众所周知,路桥结构物在运营过程中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养护单位细心呵护,否则一个细微的病害年久失修也将会引发安全事故,然而在养护施工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以及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要做好路桥的养护施工首先就必须要解决路桥养护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因此,路桥养护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成为相关管理、施工单位长期研究的课题,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一、路桥养护中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路桥养护中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已经被业内人士认可,但是在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仍并非是十分完善的,因为养护施工的复杂性特点,所以很多薄弱环节都没有完全克服。这就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阐述。1、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在养护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少施工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导致养护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表现为施工单位没有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养护施工方案,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方案,但是并未建立与方案对应的施工工作制度,因此,安全施工也不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此外,养护施工作业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安排专职、专业的安全员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督察,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出于费用的考虑或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疏忽,致使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位往往形同虚设。2、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我国目前路桥养护施工工作中,68%的从业者是民工,这些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施工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不但会影响到路桥养护施工的质量,同时无形中也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使工作效率受到制约,造成目前养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的主要原因有:1)项目施工单位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到位,没有通过科学的培训与严格的考核就直接上岗。例如: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摆放安全施工警示标志等。2)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力度不足,导致安全隐患滋生。例如:项目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定期召开安全会议以及错误安排施工工序等。3、养护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导致安全隐患在道路和桥梁养护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好施工现场秩序,因为施工现场秩序将影响到工程是否可以稳步持续的进行,造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的原因有:1)对施工工序不了解2)场地布置及原材料堆放不合理3)施工人员调配不得当等。 二、路桥养护中施工安全管理具体方法 道路和桥梁的大规模修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路桥养护是路桥安全运输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需要从找出路桥养护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入手,全面的解决路桥养护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上文已经提出了路桥养护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经济效益与安全管理两不误养护施工过程中,经济效益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经济效益就不会有安全管理,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损坏企业的形象,给企业将来的业务开展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养护从业企业对待经济效益与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企业负责人要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意识,督促企业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施工进一步提高施工组织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树立长远的企业发展意识,明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出色的安全管理工作。2、进一步提升施工的规范性提高养护施工的安全性首先要通过精神方面的指导和传达,提升养护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从根本上在施工人员心中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让施工人员在思想觉悟方面有所提高。其次在聘用施工人员之初,需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自身素质进行考核,通过实操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杜绝施工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确保操作“零失误”。3、建立奖惩机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单位在实施奖惩制度中,要以奖为主、以罚为辅、赏罚分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路桥养护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奖惩制度让工程参与者更加明确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积极面对日常的工作任务。4、确保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摆放的科学性养护作业为了保证交通的通畅多采取道路半辅封闭施工,社会车辆及周边群众极易误入施工区域发生后果难以想象的安全事故,因此现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在现场摆放安全、绕行及文明施工等警示标志,及时提醒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避开养护施工区域并且减速慢行。 结束语: 施工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每个路桥企业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安全是天,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安全红线”只有成为发展坚守的底线,“发展为了人民”才能变成美好现实;路桥养护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进程,它包括安全组织和安全意识,企业只有综合利用这些手段,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作为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加强养护施工安全管理,首先必须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使之与新的施工技术相配套。同时要求企业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使之与生产能力相吻合,使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人头上,努力提高职工和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切实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安全施工,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李蕾.路桥养护施工安全管理相关问题解析[J].城市建筑,2016,(2):225. 作者:于华杰 王灏 单位:威海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施工安全论文 314,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4,"2018-05-24 04:44:07",钢支撑在地铁基坑支护的应用,2018/5/14,41,摘要:基坑工程追溯起来源远流长,从以前简单的放坡挖坑到科技发达进今天各种基坑开挖前的支护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对基坑的研究却一直持续未停,但是当今社会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的发展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基坑开挖的深度也随之加深,基坑支护形式……,"摘要:基坑工程追溯起来源远流长,从以前简单的放坡挖坑到科技发达进今天各种基坑开挖前的支护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对基坑的研究却一直持续未停,但是当今社会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的发展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基坑开挖的深度也随之加深,基坑支护形式也再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因此,在保证开挖基坑的安全性、稳定性的条件下,更先进、更经济、更合理的设计基坑支护形式,逐渐应用在我们的建筑行业中。所谓深基坑建筑界把深度大于7m以上的基坑称为深基坑,因此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为保证开挖安全性,深基坑支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钢支撑;地铁基坑;质量控制;安全措施 1基坑开挖周边土体对基坑的影响 一旦基坑开挖,基坑周边土体因失去已挖土体的阻碍,产生主动土压力,周边土体开始向基坑内发生微小位移变化,这种位移会随开挖深度增加,逐渐形成更大的位移,直到土体失去原来的塑性,导致坍塌。因此,为满足工程要求,保证基坑开挖安全稳定,防止坍塌,采取各种支护形式来平衡主动土压力。 2钢支撑作为基坑支护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钢支撑支护属于内支撑支护的形式,其优点:可以直接平衡两端围护墙上所受的水土压力、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加工转场容易、韧性好、安全性高、能有效的控制基坑变形;缺点:基坑内部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开挖、施工工期较长。实用于各种土层和深基坑工程,特别实用于复杂土质及各种软弱土地区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的情况。 3钢支撑支护施工 3.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支架按照→钢围檩安装→钢支撑安装→拆撑。 3.2施工准备 (1)钢支撑加工完成后,组织现场验收,保证材料、尺寸、螺栓的连接等处于完好状态。(2)现场吊车、液压千斤顶、人员应具备到位,现场交底应完成。(3)测量仪器鉴定合格。 3.3测量放样 冠梁钢筋绑扎完成,按照设计图,利用全站仪放出预埋件的水平位置和高程,将预埋件固定在冠梁钢筋内。下层钢支撑安装位置,在基坑开挖至钢围檩底面下50cm后,测量放出钢围檩位置,一般段内放2~3个点,中间点用于放样长距离时纠偏,拉线画出钢围檩线。 3.4支架安装 支架安装在钢围檩位置确定后,在放样线下方,每个围护桩体上安装1个三角托架,三角架一边与围护桩秘贴,采用膨胀螺栓与围护桩连接,三角架另一边与放样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相邻的三角架用通长的三角钢固定,使三角架形成一个整体,保持他的稳定性,在钢围檩安装时能够达到所有三角架共同受力。 3.5钢围檩安装 钢围檩安装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加工好,按照现场开挖面的长度,将加工好的钢围檩吊装在三角架托架上,为方便吊装,钢围檩一般加工成3~5m长,安装好后及时施做防坠落措施。相邻段钢围檩接头处采用等强钢板焊接,把钢围檩连成一个整体。检查钢围檩与基坑侧壁基面的密贴,对密贴不严实存有空隙处,采用细石混凝土回填。 3.6钢支撑安装 吊车将以验收合格的钢支撑,吊装在冠梁钢支撑预埋件的卡槽内或钢围檩上的卡槽内,检查钢支撑两端放入卡槽是否到位。按照设计要求,对需要加装轴力计的位置,在钢支撑固定端头与卡槽内之间按照轴力计。施工人员把液压千斤顶放入钢支撑活络端,根据施工交底中将原设计预加轴力值kN转换成MP后,进行预加轴力加压。轴力加压应分级逐渐加压,通长一般分三级,每级按设计预加轴力的50%、70%、100%进行加压,每次加压要间隔3~5min,察看基坑周边环境,加压完毕后,用钢楔楔紧活络端。在最后一次加压,应适当超过预加轴力值,因为在千斤顶泄压时,预加轴力有一小部分轴力回弹。装有轴力计的钢支撑固定端,在预加轴力最后一次加压,记录加压数据,作为钢支撑加压初始值,便于后期轴力监测,为我们了解基坑周边土压力的发展趋势,为基坑安全及早作出决定。 3.7拆撑 钢支撑的拆除一般在基坑结构底板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但对跨度大于8m以后的基坑,钢支撑的拆除需要达到100%。以上条件具备后,申请拆除钢支撑。拆除先将千斤顶加压,把活络端钢楔取出,缓慢加压直至完全松开。需要拆除多根钢支撑切记不要连续拆除,选择跳拆,保证基坑应力缓慢释放,主体结构受力处于逐渐受力状态。 4质量控制 4.1钢支撑加工外观质量控制 (表2) 4.2钢支撑安装质量控制 (表3) 4.3预加轴力质量控制 液压千斤顶校准必须是在有效期内,加压前要检查压力表读书是否正常,油管有没有漏有现象。正式加压前先试压检查千斤顶的工作情况。加压过程中两个千斤顶相互对称,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同时加压顶进,操作不能出现偏压情况。 4.4基坑侧壁基面平整度质量控制 为保证钢支撑施工受力均匀,基坑侧壁基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对于大的凹陷进行回填,突出物要进行清理,并用砂浆等进行抹平。基面表面应平缓,过度衔接处基本平顺。 4.5各部位连接质量控制 钢支撑壁厚决定钢支撑的扰度,采用游标卡尺检查壁厚,符合设计要求,加强部位的连接钢板数量、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观察外表是否有锈蚀现象,严重的锈蚀要采取措施。因钢支撑架设后,长期处于暴露,架设前应采取防锈处理,如涂刷防锈漆。钢支撑标准段或非标准段与端头连接,要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应一到一顺逐孔连接到对应法兰盘上,每个螺栓必须紧固到位。钢支撑的法兰盘、加强部位的连接钢板,检查焊缝是否饱满,能否满足规范要求,焊接要有必要的抽检质量探伤报告。钢围檩的加工确保后背板的厚度和加强部位的焊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5.1安全措施 (1)机械设备进场前应必须是经过验收,验收手续齐全,钢丝绳、保险卡和各种限位装置是否灵活有效,再进入施工现场。专职安全人员察看吊装场地地面有无裂纹,吊车大臂转动范围内有无其他障碍物的影响。(2)吊装前要编制吊装方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教育。(3)现场信号工的配备齐全,与吊装施工无关的人员不到进入现场,若采用两台吊车进行吊装,必须步调一致,吊装作业区不能有交叉作业。(4)钢支撑架设,在没有预加轴力的情况下,吊车不能先解除大钩,应保持一定向上的拉力,直到第一次预加轴力完成。(5)钢支撑架设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及时对钢支撑和钢围檩施做防坠落措施。对第二道及以下钢支撑及钢围檩施做,处于高处的操作人员要采取防坠落措施,保证人身安全。 5.2注意事项 (1)斜撑的架设钢围檩背后要设置抗剪蹬,抗剪蹬与围护桩密贴,周边的空间要回填密实。(2)钢支撑架设未加预加轴力之前,发现端头卡槽与钢支撑端头法兰盘不密贴,存在夹角,应塞满钢楔,并在加压后将空隙进行进行回填处理。(3)若发现钢支撑架设两端不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在加压之前应进行调整,以保证预加轴力后,能够与基坑基面保持垂直状态。 6结语 用内支撑与围护结构共同组成结构体系来维持基坑的安全稳定,基坑开挖是基坑围护结构外侧的土压力在开挖后,通过内支撑来平衡,使基坑周边土体达到静力平衡。钢支撑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关系到整改施工工程的顺利推进。但是如何做好钢支撑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对工程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赵玉儒 单位:中铁十八局轨道公司",基坑支护论文 315,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5,"2018-05-24 04:44:12",基坑支护锚索预应力损失数值模拟分析,2018/5/14,35,"[摘要]通过FLAC3D建立了一个桩锚体系的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计算结果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加以分析,说明建立的模型较适合,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总结现场施工理论,可为指导后续类似工程建设参考。 [关键词]基坑支护;数值模拟;锚索;预应……","[摘要]通过FLAC3D建立了一个桩锚体系的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计算结果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加以分析,说明建立的模型较适合,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总结现场施工理论,可为指导后续类似工程建设参考。 [关键词]基坑支护;数值模拟;锚索;预应力 预应力锚索自工程应用以来,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众多的实际工程中,包括水利水电、矿山、公路铁路及大多数的基建工程中,可以说预应力锚索及其支护体系已经成为边坡和基坑支护的主要手段之一。预应力锚索凭借其在改善边坡岩土体应力分布,提高岩土体的整体的承载力和完整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但锚索预应力的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仍然不是特别明确,尤其是对于较破碎岩土体的边坡,与工程实践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且近几年的预应力锚索边坡因锚索失效导致的滑坡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1工程概况 旧城及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贵阳市,场区东侧紧邻河滨公园,交通便利。该项目所在场地按建设需要划分为3个地块,其上拟建有7栋单体建筑,规划用地面积65986m2,总建筑面积557007.4m2,建成后将成为贵阳市的地标级城市综合体。开挖后的基坑深度大于30m,将形成高度(19.0~38.3m)不等的基坑边坡。场地基岩为较破碎的白云岩,属于碳酸盐岩系,且位于岩溶发育地段,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主要为杂填土,红粘土、强风化白云岩及中风化白云岩,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 1.1周边环境 工程位于贵阳市瑞金南路旁,北侧临贵州省总工会及一在建高层(31层),南临瑞花巷旁(人员非常密集),西侧为花溪大道。工程周边环境较为复杂,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一级。 1.2地层构造及岩性 本场地位于贵阳向斜北部、图云关断层的西侧、五里关背斜的东侧,呈单斜缓倾构造,场区岩体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1.3水文条件 (1)地表水场区原为商业用地,场地内无地表水。(2)地下水场地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水、孔隙水和上层滞水。本地区属基岩山区,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分布相对较薄,主要由坡积、残坡积等组成,富水性较差,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场区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的丰富程度与大气降水的多少成正比,地表水在接受了大量大气降水后由地表快速下渗到岩层孔隙和裂隙,沿裂隙和层隙自高向低通过沟谷排出。 2模型建立 2.1锚索结构单元 岩土体性质的分布充满着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岩土体的形成经历了亿万年之久,各种构造演化和消解再生使得岩土体有很强的区域性,且初始应力场十分复杂,与工程稳定性相关的岩土体的本构关系与应力路径、成分及结构等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岩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难题,FLAC3D提供了许多种结构单元模型,包括锚索单元、桩单元、壳单元等。锚索的锚固作用主要是依靠外锚固段和内锚固段的固定,然后通过钢绞线的预应力对岩土体和支护结构施加影响,控制其变形。内锚固段的固定主要来自于水泥砂浆的连结。因此锚索单元考虑的便是材料的形状、性质参数和水泥砂浆的性质。锚索的局部坐标系统定义的规则为:中心轴与x轴重合;x轴方向为节点a到节点b;y轴与不平行局部x轴的全局y轴或全局x轴在横截面上的投影对齐。锚索通过水泥砂浆与周围岩石产生摩擦力的作用,节点的上方采用弹簧–滑块关系来描述。锚索与水泥砂浆在接触面发生相互的相对位移时。 2.2数值模型建立 通过对基坑工程的地质条件、实际支护和开挖情况及其所处的环境,考虑到数值模拟过程的简化,做出如下假设:(1)岩土体是理想的弹塑性体,服从Mohr-Coulomb的强度屈服准则;(2)不考虑地下水和渗流对工程整体造成的影响;(3)桩锚支护结构中各结构单元均为完全弹性体,支护桩采用弹性本构模型,锚索采用锚索单元。2.2.1模型基本参数实际工程勘察报告中一般只提供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而不直接提供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G,故需根据公式换算为体积模型和剪切模量。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到各层土体的参数。2.2.2模型边界条件旧城及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某市花溪大道北段45号,紧临瑞花巷,场区东侧是河滨公园,因此考虑基坑边的行车动载和地面超载情况,决定对模型施加均布荷载q=30kPa,模型边界是位移边界,同时对模型施加侧向约束和底面约束,是模型的侧向和底面不会产生相应方向的位移。综合上述假定和考虑的条件,建立一个40m×40m×4.5m的模型,模型一共15267个单元体(Zone),18918个节点(Grid-point),共分为6个块,其中块6是红黏土,块5是抗滑桩,块3和块4是强风化白云岩,块2和块1是中风化白云岩。 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水平位移分析 统计可知,基坑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为1.33e–2m,即13.3mm。但是最大值出现在了桩的左右两端,很明显是由于土拱效应引起的,这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冠梁和桩间板的作用会抵消掉,因此这里的最大位移不予考虑。可以看到,桩顶的水平位移才是值得考虑的,桩顶的最大位移约为12mm。结合工程中的实际监测数据,这个数值相对于多数桩来说是比较吻合的,只有少数桩位移较大,超过了20mm,与模型相差较大,这主要是模型并没有考虑实际工程中施工开挖造成的扰动以及岩土体的地质条件差异包括渗流等其他因素所导致的。 3.2竖直位移分析 基坑的最大位移达27.79mm,且出现在了距基坑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整体沉降出现明显的勺形沉降的规律,与之前分析的规律完全一致,根据之前的实际监测数据,可得出了一个勺形沉降的规律。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最大的地面沉降值达到了27.88mm。在距离基坑最近的点并未出现最的沉降,距离基坑一定距离的点反而是沉降最大的,这个点的距离大约为15m。模拟得出的结果跟实际监测得出的规律一致,这说明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要比水平位移简单得多,用FLAC3D模拟即使是比较简单的模型也可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 3.3锚索轴力分析 首先考虑在一排锚索的状态下,锚索预应力的变化情况,统计锚索在不同计算步数下的轴力值。在计算步数为1000步时,锚索的轴力为900.6kN,而计算到5000步时,锚索的轴力已经下降到832.1kN,单根锚索的轴力随着计算步数的变化而减小。因此这里的计算步数与锚索预应力损失的时间效应是类似的,计算步数的增加即代表着时间的增加。到30000步时,计算已经趋于收敛,此时锚索的轴力为7.737e5N,即737.7kN,锚索的预应力损失了约32.9%,由前面锚索预应力损失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可知,1100kN锚索预应力的平均损失约为28.30%,这与模拟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还可看出,锚索的轴力在计算的过程中不断向锚索的下半段集中,但锚固段末端的轴力相比锚索其他部分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整根锚索的轴力分布类似纺锥形。其次,统计分析加入两根及三根锚索后的锚索轴力。可以得出,锚索的排数增加后,其轴力值的损失是减小的,两排锚索时的最大轴力为794.4kN,轴力损失为28.8%,三排锚索时的最大轴力为836.2kN,出现在第三排锚索中,轴力损失约为24.0%。该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比较接近。基于本章所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改变锚索预应力的大小,其余各项参数均保持不变,分析锚索的预应力大小对支护结构的影响。为了方便分析,3层锚索预应力取值相同,分别取为770kN,500kN,300kN,计算和分析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性。随着施加的锚索预应力值的增大,桩身水平位移逐渐减小,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增加锚索预应力来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前提是不能超过锚索的极限锚固力,考虑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单纯的增大锚索预应力来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有时会变得不经济,如将锚索预应力提高的过大,将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大幅提升,因此,综合平衡之下选择合适的预应力值才是可靠、经济的。 4结论 本文借助实例分析和工程建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桩锚体系的计算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分析,可以看出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的监测结果是非常相似的,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比较适合,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2)在对锚索轴力的模拟中可得出一些结论,即锚索的轴力在计算的过程中,其轴力是不断向锚索的下半段即锚固段集中的,由上向下呈递增趋势。锚索轴力的损失率与实测值相差不大,这也说明岩土体的性质是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3)对锚索不同初始预应力值的数值模拟,可看出增加锚索预应力可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但是考虑到工程的经济效益,锚索的预应力值大小选取要适当。 参考文献 [1]邓建,肖明,谢冰冰.预应力锚索受力特性与初始张拉吨位优化分析[J].岩土力学,2016(8):2359–2365. [2]丁多文,白世伟.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应力损失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5(3)65–69. [3]丁秀丽,盛谦,韩军,等.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980–988. [4]丁智,王达,虞兴福,等.杭州地铁新塘路、景芳路交叉口工程深基坑监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2),445–451. [5]刘振平,赵显波,周宪伟.土岩二元地层深基坑支护监测实例分析[J].建筑技术,2017,48(9):950–953. [6]逢铁铮,方勇生,覃卫民.厦门梧村隧道明挖深基坑施工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S1),2751–2757. [7]高大水,曾勇.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锚索预应力状态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报,2001,20(5):653–656. 作者:韦方兴 单位:玉林市富林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基坑支护论文 316,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6,"2018-05-24 04:44:15",桩撑结构对深基坑支护的应用,2018/5/14,36,"摘要:主要以珠海市某酒店工程为例,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桩撑支护结构的应用条件和方法,确保了桩撑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设计安全合理,面对软弱地层时深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桩撑结构;支护施工 1概述 珠海市位……","摘要:主要以珠海市某酒店工程为例,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桩撑支护结构的应用条件和方法,确保了桩撑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设计安全合理,面对软弱地层时深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桩撑结构;支护施工 1概述 珠海市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堆积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就珠海市工程地质条件而言,属于珠江入海口冲积平原,上层一般是沉积土或淤泥质土,地质较为软弱,当进行深基坑施工时,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进行支护工作,而实际采取的就是桩撑支护结构。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人民西路以北安富街以东,交通便利。本项目工程为酒店工程,层数14层,高度为74.40m,建筑面积约为5100m2,室内地坪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3.00m,形状为矩形,拟采用框架结构,地下室为4层,面积约为3400m2,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本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场地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人民西路以北安富街以东,交通便利。其原始地貌为冲洪积地貌。勘察时场地地势较平坦,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12.21~13.64m之间。 2.2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结果,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及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场地内发育的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2.2.1人工填土人工填土为褐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夹约20%~25%的石英颗粒,不均匀夹碎石、碎砖、砼块等组成,粒径一般3~15cm,偶见植物根茎及生活垃圾,其中ZK4和ZK7含回填块石、砼块,该层系新近堆积而成,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呈湿、松散状态。各钻孔均遇到该层,层厚5.20~10.80m。2.2.2第四系冲洪积层粉质粘土:褐黄、褐红色,主要成分为粘粒和粉粒,局部不均匀含10%~20%石英颗粒,摇震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呈饱和、可塑状态。钻孔ZK16、ZK18、ZK19遇到该层,层厚1.10~1.30m。2.2.3第四系残积砾质粘性土:褐黄、褐红色,系由花岗岩原地风化而成,原岩结构可辨,主要成分为粘性土,混约少量石英质砂,摇震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较低,呈饱和、硬塑状态,局部可塑状态。所有钻孔均遇到该层,层厚3.90~13.80m。2.2.4燕山期花岗岩黄褐、褐色,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细粒结构,块状构造。本次勘察揭露的花岗岩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三带。2.2.4.1全风化花岗岩属极软岩,褐黄、灰白色,除少量石英外,绝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土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可见残余结构,手捏有砂感,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手捏易碎,合金钻具易钻进。各钻孔均遇到有此层,厚度0.30~15.00m。2.2.4.2强风化花岗岩属极软岩,褐黄、灰白、肉红色,大部分矿物已显著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岩芯呈土柱状及土夹碎块状,合金钻具易钻进。除ZK12外,其他钻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厚度3.20~18.50m,层厚不详。2.2.4.3中风化花岗岩属较硬岩,灰白、深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部分矿物风化明显,节理裂隙稍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岩芯呈短柱状,金刚石钻具可钻进。钻孔ZK1、ZK4、ZK6、ZK10~ZK12、ZK15、ZK17、ZK20号揭露该层,揭露厚度1.20~4.30m,层厚不详。2.2.4.4中风化花岗岩球状风化体褐黄、青灰、灰白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坚硬,岩芯多呈柱状及短柱状,金刚石钻具可钻进。2.2.4.5石英岩脉白色,乳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岩芯多呈3~8cm块状,金刚石钻具难钻进。 3基坑设计 3.1基础选型分析 据勘察结果,结合珠海地区建筑经验,拟建建(构)筑物较适宜采用桩基础,桩型以选用预应力砼管桩或钻冲孔灌注桩为宜,若采用砼预应力管桩,可选择全风化花岗岩或其以下地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应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在满足设计桩长的同时,宜以贯入度或终压值作为沉桩控制的标准;若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宜以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3.2基坑开挖及支护 拟建珠海市亚通有限公司朗悦酒店工程设有4层地下室,地下室基底标高为地下-2.7m,埋深约为15.7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的开挖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砾质粘性土,其中人工填土为松散地层,稳定性较差,因此基坑开挖时必须对坑壁采取有效的支护及止水措施,以保证基坑开挖能够安全顺利进行。结合珠海地区类似工程支护经验,基坑支护可采用桩撑支护结构加桩间止水方式进行支护。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时在基坑内设置集水井与明沟,通过水泵向基坑外排水,基坑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图1为基坑支护平面图。应说明:基坑开挖与支护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岩土工程工作,它往往牵涉到工程造价、施工难易程度及工期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进行专项的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评审,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3.3支护施工 3.3.1支护位置基坑形状为长方形(东北—西南走向),适合选用四角撑加中间对撑的支护结构。这种支护结构能防止深基坑由于土质软弱导致基坑变形、桩身弯矩大、基底起伏等状况;东北形成的三角形空位可出土,由于设置了2道支撑且在珠海市区,出土比较困难。桩撑结构相对于桩锚支撑方案,此种支撑方式造价贵、工期长,但能较好地控制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较好地维护了周围建筑、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性并不会对红线外场地产生污染。3.3.2支护轴力分析应用规范法及有限元法,平面计算及竖向断面计算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得出支护最佳受力方式;对比实际检测及计算结果得到;四个角位梁轴力相对支撑较小,主要原因是基坑阴角位置土体相互作用导致的,即使部分轴力较大也是因为基坑部分形状不规范造成的。据实际检测结果和计算结果对照得到,实际加测结果与支撑梁轴力计算结果相似。桩身弯矩则与实际检测差别较大,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数值较小,规范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比较保守,而实际检测结果更小;这种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应用中桩撑结构的受力特点,即是桩弱撑强的特点,护壁桩有着传递土压力的作用;同时在支撑中,立柱也时重要组成部分;立柱不只是受支撑梁的重量影响,也受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机械的误触和土体开挖时产生不平衡力的影响,再设计立柱时应采用2.0以上的安全系数。应尽量采用规范法计算结果进行施工,以免因为应用较小计算结果产生安全隐患。3.3.3桩撑支护的优点因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既有建筑越来越密集,可运用的施工建设空间越来越小。灌注桩内支撑结构结构稳定,且占用的场地空间较小不会超过用地红线,能够较好地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结束语 桩撑结构基坑支护相较于其他支护方案结构稳定可靠。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不占用红线外空间,在日益重视环保,减少地下污染的现代城市中能得到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熊楚炎,杨小波.某市区临河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1):1638-1640. [2]黄强.护坡桩空间受力简化计算方法[J].建筑技术,1989(6):43-46. [3]叶继权,吕善国,李俊才.某扩建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J].建筑科学,2010,26(5):87-90. 作者:张天斌 单位: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基坑支护论文 317,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7,"2018-05-24 04:44:19",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的应用,2018/5/14,37,摘要:绿色建筑已然成为时下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应当积极使用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以逐步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基于此社会发展背景,本文首先阐述绿色建筑技术适宜应用于暖通空调设计的主要原则,接着立足于此,深入分析将……,"摘要:绿色建筑已然成为时下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应当积极使用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以逐步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基于此社会发展背景,本文首先阐述绿色建筑技术适宜应用于暖通空调设计的主要原则,接着立足于此,深入分析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暖通空调设计的具体策略,希望具备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技术参考,借以打造高效、健康又环保的建筑环境。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暖通空调;技术应用 引言 在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的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了当前房屋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充分应用,能够达到大幅提升暖通空调使用性能的效果。如此一来,可以使得绿色建筑技术以及暖通空调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逐渐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体现暖通空调设计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特征。 1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应用的原则 1.1广回收原则 随着暖通空调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原则逐渐开始受到重视。暖通空调的重要属性便是节能环保,这也是暖通空调深受市场上消费者喜爱的重要原因,所以广回收原则的重要内涵,指的是在暖通空调的设计环节中,所选取的可回收式关键组成零部件。当然,虽然广回收原则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并不代表暖通空调所有的零部件都能够进行回收,而是要进行统一整理与摆放,之后再逐一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做到有针对性回收暖通空调的零部件或其他建设材料。 1.2再利用原则 在暖通空调设计环节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有助于实现暖通空调个别安装部件的再次利用,遵循了绿色环保理念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暖通空调安装环节中涉及到的独立性部件较多,而且在安装过后还要进行修复与养护,以此保证暖通空调独立性部件的可拆卸性,如此以来,若是暖通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尽快找到引发故障的关键零部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拆卸、维修或者更替,接着再对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进行清理与清洗,以此延长暖通空调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1.3可循环原则 可循环原则要求对回收之后的暖通空调部件进行加工,之后再逐步实现可循环再利用,使得一些接近于报废的原材料还能够得到恰当的应用,使得良性材料经过再加工之后,能够继续作为安装暖通空调的辅助部件。在安装暖通空调的时候,应当注意合理选取岩棉、玻璃钢等成本较高,但是不容易实现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以减少暖通空调安装原材料的浪费情况,增加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的使用情况[1]。 1.4节约资源原则 在暖通空调的设计环节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有助于达到节约资源能源使用的环保目标,降低整个设计流程中建筑原材料的消耗情况,实现对于特定原材料的有效利用,有效减少出现资源浪费情况的概率。节约资源原则不仅是要求从暖通空调的零部件入手,注意选取低能耗的材料,达到节省设计成本的目标,而且还要求在暖通空调设计的初期阶段,便开始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从而在水泵、调风机以及制冷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选取低消耗高性能的建筑原材料,实现暖通空调整个设计流程的节能目标。 2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1自然主动式暖通空调设计 按照绿色建筑技术的评审标准来看,需要实现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的目标,尽量提高利用自然中能源及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降低建筑物本体的消耗,完成对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自然主动式暖风控制系统是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主要利用了风能资源在过渡季节能够产生新鲜空气的原理,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此降低夏季时节建筑围护结构以及建筑物内部家具的储热量,有效减少暖通空调在启动过程中产生的负荷量。例如,我国天津某地区的高层建筑便采用了自然主动式暖通空调设计方法,在朝向阳墙的外表面涂抹深色的选择性涂层,同时在离墙外表面10cm左右处安装了透明塑料薄片,形成了一个空气间层,在风力0.3m/s以上的条件下,便能够通过温室效应原理产生热压,以此驱动室内空气的流动。因此,自然主动式暖通空调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节能属性,能够有效降低暖通空调运行时的能源消耗量,从而减轻建筑物内部的污染情况[2]。 2.2人工被动式暖通空调设计 人工被动式暖通空调设计方法,也是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暖通空调设计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体现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与结晶,实现了对于太阳能等自然界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人工被动式设计方式在设计之初就能够将建筑物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使得建筑物上方安置的太阳能接收板能够将直射的太阳光进行收集,继而转化为可被人类利用的太阳能资源,使得居民在冬季也能享受到来自于暖通系统提供的热源,减少了建筑物室内的资源损耗情况。例如,我国某地区在建造别墅区的时候,考虑到别墅三层建筑面积共达到300m2,每户为5人居设计并且安装了3卫1厨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了有效太阳能集热面积为80m2的暖通空调,基本能够满足别墅全区用户100%的供暖需求,最终一共安装了10台暖通空调,整体面积达到了47.7m2,保障了全区的供暖需求。 2.3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法 地源热泵在绿色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并不是很高,而且还能满足暖通空调供热与制冷两方面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使用性价比,所以与以往的空气热源泵相比,地热泵系统在性能方面占据优势。比如,地源热泵能够通过地下30~100m处埋管换热器的作用,对地面的温度产生影响,但是不会破坏地下水或地面的生物体系。能够影响到埋管换热器的主要因素时温度的高低,若是使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对于冬季吸收以及夏季配出热量的平衡,便可以保障埋管换热器的使用效能,使得热源热泵的使用性能始终保持稳定。如此一来,暖通空调在冬季与夏季都能正常进行供热与制冷工作,对于严寒区域来说,冬季可以应用暖通空调作为供热设备系统,而对于炎热地区来说,暖通空调也可以作为冷却设备装置应用[3]。 2.4水蓄冷与冰蓄冷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中的水蓄冷系统优化方法,以及冰蓄冷系统优化方法设计暖通空调,用电可削峰填谷,有利于国家电网安全高效运行。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能够在水冷机组基础上增添蓄能装置,利用晚上的低谷电由双工况电制冷机组制冷,再将所得到的冷量利用冷水的形式储存在蓄冰装置中,有效降低暖通空调在白天的运行能耗。同样,冰蓄冷系统也能够储存冷量,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将能量进行转化,具体的转化过程如下:先是在夜间用电较少的时段开始制冷作业,利用冰或者冷水存储冷量。等到白天电力应用高峰的时候,再将预先储存好的冷量释放出来,供应暖通空调的正常运作,如此便可以机组满负荷高效运行,用电可削峰填谷,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以“生态”、“绿色”以及“环保”为核心,以功能性和舒适性为灵魂,不断致力于打造使用性能与使用价值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产品。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影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着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舒适性,改善居民在建筑内生活环境质量的发展原则,应当积极实现绿色建筑技术与暖风空调设计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周振广.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4):118~119. [2]杨福勇.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3):57~58. [3]路文渊.谈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42(23):191~192. 作者:陶继仲 单位:重庆市设计院",建筑技术论文 318,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8,"2018-05-24 04:44:23",绿色建筑技术对建筑设计的优化,2018/5/14,39,"摘要:为了帮助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优良发展,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在实现经济目标同时保护环境,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本文将就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和结合进行研究,帮助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低碳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摘要:为了帮助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优良发展,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在实现经济目标同时保护环境,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本文将就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和结合进行研究,帮助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低碳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优化结合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利用绿色能源,还要注意能源回收和有效利用,保障建筑使用性等。让建筑和当地自然环境能实现协调发展,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将传统建筑技术和现代绿色发展观有机结合。 1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作用 1.1有效利用绿色资源,实现节能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了实现对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将绿色建筑技术和现今建筑技术进行结合,通过绿色节能方法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利用新型节能材料和可回收资源再利用等方式,满足建筑节能需求和低碳环保需求。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利用相关节能技术减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碳排放量。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有效并节能的保温、报数、通风、隔热和能源循环利用等设施,保障建筑功能性和使用时低碳性[1]。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人员应对低碳节能方面进行有效规划,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对绿色能源和节能技术进行有效使用,从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例如在进行建筑照明设计时,建筑设计人员可以采用昼光照明技术,利用太阳能减低碳排放量、节约能源,这种记住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消耗。除此之外,建筑设计人员开可以针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相应开发和利用,通过有效优化措施,降低建筑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污染情况,同时还可以减低建筑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大经济效益[2]。 1.2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循环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应用过程中,通过一定优化措施,可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降低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成本,通过前期建筑设计还可以减少建设使用时等能源消耗,实现高效循环利用和节能需要。例如在水资源节约这个建筑需求上,可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优化和结合,设计绿色节水系统,通过水质监测系统和雨水净化装置,对水资源进行有效节约和再利用,利用雨水净化装置,对雨水和蒸汽进行净化和凝结,将这种水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这种水资源可以用于绿化灌溉。在进行绿化灌溉时,绿化灌溉人员喷水装备可以采用微灌和喷灌等专职,对绿化区域进行有效灌溉,防止在灌溉过程中产生水资源浪费情况,建筑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节水系统进行控制,帮助节水系统实现高效运行,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1.3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将节地规划和室内外环境设计相结合 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将节地规划和室内外环境设计进行有机整合。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只求按,就应当对建筑所在地周围环境和地下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细致分析,利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节地规划,和室外环境生态规划,调整室内建筑结构,通过节地规划和室内外环境设计,从建筑布局上实现建筑冬暖夏凉,从而减轻建筑使用时冬季供暖能源消耗和夏季乘凉能源消耗。实现建筑外部生态景观宜人、内部结构合理、节约建筑用地等要求。 2在建筑设计中优化和结合绿色建筑技术 2.1前期建筑设计规划阶段的绿色建筑技术优化设计 在建筑设计及建筑规划阶段,建筑设计人员应对建筑施工地点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进行分析,将绿色建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建筑所在地空间和气候进行模拟,帮助建筑设计人员优化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朝向,减少相关资源浪费,还可以对设计图进行计算机模拟,帮助建筑设计人员产生更加直观感受。减少建设设计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完善前期建筑计划方案,减低调整难度和进行调整产生的资源浪费。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前期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及时调整设计中存在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建筑进行相应模拟工作,优化建筑阴影分布情况,保证建筑日照时长;优化室内结构设计,保证建筑完整性和实用性。 2.2优化气温适应性和环境保护性 在利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设设计时,建筑设计人员要对建筑所在地区气候条件进行调查,根据不同地域日照时间和日照方向差异,进行针对性建筑设计,根据地域气温、气候等条件调整建筑设计方案,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在建筑绿色建筑过程中,环境和气候成为现今建筑行业设计重点之一,自然环境和气温变化等因素对建筑设计空内结构、室外物理环境和前期建筑成本投入等都形成制约,是建筑行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是需要长期面临的问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可以针对建筑地区调查结果,结合绿色建筑技术,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利用现今设备帮助调节建筑室内外温差,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将气温适应性和环境保护进行优化,将其节能环保优势嘴阀程度发挥出来。在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就建筑方案设计时,就尽可能采用污染程度较小的建筑材料,帮助降低在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环境污染情况。 2.3将传统设计方法和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 传统建筑设计分析方式和绿色建筑设计分析方式存在很大区别,绿色建筑技术在传统经验认知上采用量化分析法,这种定量化分析法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奠定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基础之一,这种分析方式使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对建筑过程中产生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统计找出建筑施工中存在问题,不断进行改正,优化绿色建筑技术,实现绿色建筑技术可持续与时俱进。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可以通过将传统建筑设计技术和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使用定量化分析技术优化传统建筑设计基础,利用这种技术分析和整合建筑数据,找出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优化相关技术,使建筑技术智能化。在岁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时,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优化和整合,利用定量化分析技术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时时监督,提升绿色建筑水平,使节能效果更加精细化。结合建筑形态设计,使自然资源如阳光、风能等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绿色建筑低能耗和低污染的建筑要求。同时将绿色建筑技术和传统建筑形态设计等进行优化和整合,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建筑可持续发展需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3总结 我国建筑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将可持续发展观设为行业目标,在这种行业目标要求下,绿色建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这种行业发展状态不仅有效降低了建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还是建筑和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并从建筑设计、建设、使用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降低能源消耗情况和资源浪费情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自然环境情况融合进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有效优化,帮助我国建筑行业向低消耗、低成本、高科技、节能环保的新型道路迈进,在为企业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高社会效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潘海清.对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的几点探讨[J].江西建材,2017(2):85-85. [2]冯宪奇.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6(14):291-291. 作者:季捷 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论文 319,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19,"2018-05-24 04:44:26",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分析,2018/5/14,35,[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不同资源的需求量逐日增加,这也造成了资源危机,无形中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价钱,使得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价格不断攀升,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高绿色技术的应用……,"[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不同资源的需求量逐日增加,这也造成了资源危机,无形中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价钱,使得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价格不断攀升,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高绿色技术的应用率,贯彻绿色环保理念,控制建筑的能源损耗,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建筑行业长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 1前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推动力,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资源危机也越来越严峻,为了缓解资源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要求各个领域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发展目标,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传统的建筑行业对资源的需求量极大,为了继续走持续发展道路,就要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世纪建筑过程当中,推动建筑行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2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概述 现阶段人们生活的主体围绕着“绿色”这一主题展开,将绿色理念应用到建筑过程中,使得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都是在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之后才进行的。在绿色建筑当中应用的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日常生产生活当中的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且经由绿色建筑技术建造期的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建造理念,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到最低,为人们营造了舒适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特别是近年来,绿色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相关人员应当以绿色环保为工程核心。不仅要绿化建筑环境,同时还要对施工区域周边的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同时还要尽可能不对施工区域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1]。 3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分析 3.1绿色建筑技术的特点 3.1.1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是绿色建筑中的一个基本特点,这种特点不仅在绿色建筑的周期内有所体现,同时也要在开展绿色建筑工程之前有所体现。绿色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的准备阶段和垃圾处理阶段都会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因此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要在绿色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同时还要在绿色建筑工程开展时期借助与时代潮流相符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3.1.2以健康为根本目的开展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就要保证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完全无毒无害的,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出现沙尘颗粒,从而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但是尽管要以节能环保为工作目的,也不能盲目地使用节能的手段,必须要采取对人体危害最低的建筑材料,体现出绿色环保的建筑及消费理念,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就要对当地资源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3.1.3与自然和谐相处尽管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节能环保,但是在本质上也是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人们想要继续正常地生活下去,因此就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的和谐,而这也是进行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开展工程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的天然能源或是清洁能源,例如在白天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电能,同时还能保护环境。 3.2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 3.2.1节地设计房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开放体系,房屋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密切,因此在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选址时应当综合考虑人文和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周边的地理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利用自然采光技术,保证好建筑的通风,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和污染;选址以后就要搜集整合当地的民居资料,在对城市规划等相关要求进行细致研究,保证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及居住习惯相符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3.2.2自然通风设计能否规划好建筑的布局对住宅区气候及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好坏。实现自然通风能有效调节环境。而房屋建筑的平面布局、立体设计和三维布局是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直接因素。要体现出良好的自然通风设计就要求相关人员能对住宅区的空气流动情况有一个全面而有准确的认识,从而保证住宅区内的气候良好,通风情况合理,进而提高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程度,使得居民无需再投入更多的资本就能享有舒适的居住环境。3.2.3采光设计阳光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建筑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夏天,如果能把握好阳光直射和热辐射等因素,能给住户以更好的居住感受。在进行采光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基于施工区域内的地理气候环境进行设计,通过建立科学模型和精准计算,合理分析建筑群和单一住宅之间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建筑群的遮阳效果能否满足单一住宅的采光需要。另外,合理判断建筑体型系数也是保证建筑热功能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直面建筑的热耗要远大于曲面建筑,如果建筑物的体积相同,那么建筑群的建筑热耗会低于单一建筑的热耗,这就要求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将建筑物的层高控制在合理区间之内,尽可能降低建筑外墙的面积,保证建筑外表的平整度,尽量采用规则的平面形式。 4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意义 在商业综合体中开展绿色建筑,是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表现,而在现阶段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发激化的今天,积极践行绿色建筑设计是推动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以绿色环保理念为设计理念核心,不仅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能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结束语 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是利大于弊的,对于社会而言,积极推行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而对于个人而言,则能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能推动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燕.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J].居业,2017(6):131~132. 作者:郜博 单位:北京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建筑技术论文 320,8,"2018-05-24 02:07:42",建筑论文,320,"2018-05-24 04:44:32",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建议,2018/5/14,39,摘要: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价值形态以及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的管控,该项工作贯穿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这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摘要: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价值形态以及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的管控,该项工作贯穿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这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房地产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剖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财务管理作为房地产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与要点,对房地产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在深入剖析当前时期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与优化建议。 二、房地产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范畴及经济业务规模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为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房地产企业重新制定财务管理程序与管理内容,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为企业管理层的纠错和策略的采用提供方便。此外,财务管理还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各项管理风险点的及时掌握和了解,事先做好防控经营风险的准备。建立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极大的增强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能力以及防范外部风险的能力,有效推进了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 房地产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快速发展,就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潜在的和显在的风险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手段,加强约束和控制,确保各项财务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所以,房地产企业通过构建财务内控体系,使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都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 (三)将国家的相关法规落实到位 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以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环境,实现公平化、科学化的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性。房地产企业在实际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同时,发挥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处于市场的不败之地,才能强化自我保护能力。企业通过构建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将国家出台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同时,保证房地产企业严格的按照法律开展经济活动及经营业务活动,有效规避了财务风险。 三、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低下 随着财务工作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对财务人员有了更高的需求。虽热我国财务人员的数量逐年攀升,但多数财务人员只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不强,记账、算账能力也较为薄弱,无法熟练的操作财务电算化软件,致使财务工作难以顺利实施。有的财务人员尽管记账能力不错,但在财务报表编制上犯了难,无法准确的判断财务数据,财务预算不科学。有的财务人员虽然具备职业判断能力、记账能力、算账能力,但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自主解决,更别说一些特别棘手的财务问题,最终阻碍了财务工作的运行效率。 (二)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 当前时期下,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依然有不少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观念薄弱,忽视了资金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投资决策活动时,对市场的最新发展要求和产品状况未进行详细的分析,未从定量的角度认真分析和科学预测,主要由决策者按照自身积累的经验完成投资决策工作,最终影响了投资的针对性,无法实现房地产企业事先确立的收益目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致使房地产企业面临严重的发展困境,房地产企业无法顺畅的运用存量资金和现金流,某些资金被闲置下来,资金利用率严重下降,最终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益低下。有的房地产企业在设计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仅仅对部分现金流量指标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在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的同时,还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负债经营的风险,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当前时期下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房地产企业要想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果,就必须在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中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然而目前,依旧有不少房地产企业运行的预算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完善性,直接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发挥,最终削弱了财务预算成效。还有的房地产企业每到年终忽视了对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必要的预算考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2)对财务预算目标缺乏有力的执行。当前时期下,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工作时过于松弛,预算指标效率低下,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忽视了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协作。所谓的预算松弛,指的是执行预算工作的人员对预算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房地产企业各部门信息不对称与参与编制预算的机会任意放宽预算规定,工作执行中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四、房地产企业改进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首先要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在职培训角度促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采用科学合理的在职培训方式,加强会计人员理论知识的培训,进而对国家最新颁布实施的会计法规、审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予以充分掌握,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业务素质;(2)从奖励的角度调动会计人员自学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业务素质。房地产企业应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举办丰富多样的会计培训活动,同时,会计人员可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如自考、夜大等。 (二)树立科学的资金管理观念 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观念是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必须重视的。房地产企业在使用资金时,主要通过各类先进高效的方式方法,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保证投资的针对性,房地产企业内部资金运行过程中应切实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不断扩大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空间,规避各类风险问题,将损失降到最小化。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应深入分析和准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员必须清楚的意识到现金流量是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加强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现金流量的有效管理,提前预测房地产企业潜在的资金风险问题,对筹资与投资活动中的资金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三)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保证良好的管理水平 随着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应做好相应的变革工作。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财务预算管理中,有助于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有助于实时跟踪监控财务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获取各类有价值的信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项目运作效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拔得头筹。将信息化技术与财务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还有效保证了房地产企业所有项目预算指标的高效性、精确性,完善优化的预算管理软件和真实可靠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项目预算指标及相关信息的量化,并且,由于操作方式与信息处理方式的规范标准,提高了项目评估及预算的客观性、准确性,使相关的数据信息得到了广泛认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低下、企业资金管理有缺陷、财务预算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以促进房地产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霞,周桂芳:房地产财务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01). [2]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J].时代金融.2006(04). [3]于慧慧.关于新时期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 [4]刘志华.ERP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5]王红霞.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1(14). 作者:柴林",房地产业论文 321,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1,"2018-05-24 04:44:38",促进粮食生产的实践,2018/5/23,5,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粮食总产连续跨上500亿斤、600亿斤、700亿斤、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1100亿斤、1200亿斤8个台阶。至2017年,已经连续12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粮食总产连续跨上500亿斤、600亿斤、700亿斤、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1100亿斤、1200亿斤8个台阶。至2017年,已经连续12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以上的小麦、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1/13的人口,同时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近300亿斤,已经成为现代粮食大省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并赢得了“中原熟,天下足”的美誉。河南每年的粮食增量,已经成为全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河南促进粮食生产的经验做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勇担重任保“红线”近些年来,河南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和厚望,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做到了“两不牺牲”,不断强化农业,并千方百计地确保了粮食生产所必需的耕地红线,切实履行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始终紧抓粮食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亩左右,持续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等“三项整治”活动。粗略估算,近17年河南累计向农村投入资金260多亿元,整治土地1960多万亩,新增耕地460万亩,连续多年实现建设用地占补基本平衡,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35亿亩左右,处于全国高水平。 强农惠农增动能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河南从2000年就开始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较全国提前1年,从2005年起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近些年来,河南为了把党的惠农支农政策落到实处,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构建农业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增加扶贫开发投入;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执法体系、农作物病虫害和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力度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乡村公路、饮水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等,有力地推动了由“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的转变。同时,为了不让产粮大县吃亏,除了国家给予的奖励政策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外,河南府每年还拿出资金重奖产粮大县。狠抓科技强支撑近些年来,河南在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耕作技术,使科技成为农业的“第二个太阳”,全力彰显科技威力。为此,河南省专门成立了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在省农业厅设立了粮食高产创建办公室,对全省“科技兴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自主培育、科学实验、审定认定的一批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了全省粮食生产对优质、高产专用优良粮种的需求,使全省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为推动全省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挖掘了潜力,从而使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并呈加速之势。以夏粮为例。从1984年首破300亿斤到1996年突破400亿斤,用了12年;到2004年突破500亿斤,用了8年;到2008年突破600亿斤,用了4年。2015年全省夏粮产粮突破700亿斤大关,为702.36亿斤,创历史新高。“中原粮仓”名副其实。河南还千方百计地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2010年,河南率先在全国启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为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粮食科技生产水平,全面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对130个县(市、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补助,全省农技推广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在完善小麦等第一批3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同时,新启动了水稻、花生等3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种业发展保持稳步提升,目前全省年产小麦种子16亿公斤,优良品质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70%,种质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为了大地的丰收,河南还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农技培训等,积极开展农民培训。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实现了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目标。确保一家至少有一个懂科技、会种田的明白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粮水平。2008年,科技对全省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47%左右,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2%左右。2015年,科技对全省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77%左右,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左右。 高产创建促丰收 2012年,河南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将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划定为永久性基本粮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截至2016年,全省整合各类农田项目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百千万”方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5200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已经达到4200多千公顷,已建成高标准粮田3000万亩,确保了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尤其是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全省通过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机物资装备,开展科技推广支撑条件建设,加强增产关键技术应用,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实现稳产保收,粮食亩产超过吨粮水平,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100%,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逐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集约化经营,具有完善的管理机构。 拉长链条增效益 近年来,河南为了改变粮食生产中曾经存在的效益低、卖粮难、农民积极性不高等状况,提高种粮效益和增加粮农收入,要求各地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毫不动摇地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尽快由“中国粮仓”变成“国人厨房”。也正是依靠这些战略举措,全省粮食生产优质率逐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兴起,食品工业茁壮成长。如今,河南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饼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工业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2016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达到1.1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二。全省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近50万家,其中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近9000家,有各类食品经营单位36.8万户,餐饮服务单位12.2万户,既有批发农贸市场等传统业态,也有现代物流配送、网络销售等新兴模式。放眼国内食品市场,每10个速冻汤圆就有6个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产自河南,每10包方便面就有3包产自河南。与此同时,2016年与2008年相比,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211%,比全国平均水平(约208%)高出了3个百分点左右,切实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调优结构改供给 为了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河南不断加大粮食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大宗粮食作物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已经基本形成了豫北、豫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区域带,豫南淮河两岸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豫东、豫北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沿黄、沿淮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和豫东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调整和优化了粮食品种品质结构。为了与粮食生产基地相配套,河南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推进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集聚区建设,加强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冷链物流;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销售网络建设;三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认真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四是着力培育优势品牌和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河南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全省通过举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农业博览会、豫台农业合作洽谈会,加大全省农业招商引资和“走出去”力度,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富裕一方”的目标,在全国农产品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全省农产品出口出现了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2016年,为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河南出台了《2016年河南省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这是全国首个从省政府层面发布的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该计划帮扶南阳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新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7家,总数达23家,居全国第二位;新增省级示范区16家,总数117家,首次实现18个省辖市示范区全覆盖。全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达42个,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在出口产品种类上,食用菌出口货值达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9%;茶叶出口4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9.81%,增幅居首位。增幅较大的还有:蔬菜出口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86%;三门峡市水果出口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98%。2016年,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突破200亿元。 产业集聚促融合 为了改变种粮低效的局面,河南着力打造粮食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进程中,河南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借鉴工业集聚区发展模式,把工业的产业集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化结合起来,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深化指导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特色龙头、集群龙头、品牌龙头不断壮大。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了全省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即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集群300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10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50个。截至2016年,全省规划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已达540个。其中,作为主食的面(米)品产业集群当仁不让。为了加快面(米)品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争取达到50个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的主食产业集群。截至2016年,全省规划发展的面(米)品产业集群已经达到79个。到2020年,面(米)品产业集群总数将达到83个。强筋小麦面业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新乡、濮阳、安阳、鹤壁等市;中筋小麦面业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郑州、商丘、驻马店、许昌等市;弱筋小麦面业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信阳市;米业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信阳、新乡、濮阳等市。 稳固核心谋后劲 近年来,河南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的战略思路,谋划和成功实施了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力争使全省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并努力探索出一条做到“两不牺牲”、以粮为基带动“三农”和“四化”、确保全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等“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为了加快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河南一方面正在通过实施水利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重大措施,创造性地解决影响粮食生产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符合省情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激发粮食生产活力,积蓄粮食增产后劲,促使河南粮食生产迎来更高的发展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深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了全国第一只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河南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专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担保服务机构,担保体系得到明显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年初,河南省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8万家,其中农民合作社13.8万家,居全国第二位;国家示范社507家,省级示范社520家,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12家。另外,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分别在信阳市和新乡市设立了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在土地流转、金融创新、合作组织、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鹤壁、济源、舞钢等7个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铜山",粮食生产论文 322,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2,"2018-05-24 04:44:39",畜牧养殖业传染性疾病防治策略,2018/5/23,3,摘要为促进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应重视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并提出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如健全畜牧疾病检疫机制,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强化喂养环节管理,加大疾病……,"摘要为促进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应重视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并提出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如健全畜牧疾病检疫机制,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强化喂养环节管理,加大疾病防控技术的投入,做好宣传工作等。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传染性疾病;防控 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若率先实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应做好畜牧养殖中的传染疾病防治工作,尤其是畜禽普遍易发的传染疾病,以实现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在畜牧养殖中,若传染性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往往会对畜牧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此类疾病的常见病原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和细菌等[1]。例如,猪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有布氏杆菌、犬瘟热、口蹄疫、猪丹毒等。在畜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速度极快,养殖人员应熟知各类疾病的发病特征,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旦畜牧养殖过程中发生传染性疾病,畜牧产品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并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具体而言,在传染疾病流行时期,畜牧产品基本处于积压状态,畜牧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2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 2.1健全畜牧疾病检疫机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应定期对畜牧养殖场(户)进行疾病检疫,具体以畜牧业疾病检验检疫要求为准则。首先,应结合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特点,采用诊断、防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有效防控和处置传染疫情扩散区域。例如,通过定期的疫苗注射、消毒处理、科学用药,各类动物对传染疾病的免疫力就会增强,有利于疾病防控。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则需结合畜牧的生存环境,采取温湿度控制、通风透光措施,以遏制病毒及细菌的传播[2]。 2.2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饲养环境至关重要,应保证畜禽居住环境干净卫生、通风良好,以规避环境污染所产生的传染疫情问题。具体而言,通过采用畜牧养殖设施设备,使排污循环及时、空气流通加快,方可有效防止病毒的滋生,减少疾病发生率。此外,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传染病的防治总原则为防重于治,立足于实践层面,就是解决养殖环境问题。具体而言,应依据畜牧区域气候、疾病类型、温湿度等条件,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例如,为避免人畜交叉感染,应隔离养殖区与生活区;改善养殖环境的软性设施,可对各类养殖用具进行定期消毒处理,以降低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2.3强化喂养环节管理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喂养是一项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所谓“病从口入”,该理念同样适用于畜禽饲养管理,故而饲养者应注意饲养细节,如清理检查喂养垃圾、检测喂养饲料、检查喂养水源等。此外,应实现喂养饲料的科学搭配,以健全畜禽喂养制度;应试验检测饲料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并通过饮食消毒处理、喂养饲料堆放、温湿度控制等措施,进行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例如,腹泻类的肠道疾病,多为粮食饲料引发的,如大豆、玉米等携带的黄曲霉素,就可引发畜禽的脏器类病症。 2.4加大疾病防控技术的投入 考量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畜禽动物各类疾病多样化,进一步加大了养殖管理的压力,故而应加大疾病防控技术的投入,以实现畜牧养殖的科学化管理。具体而言,通过疾病防控技术的运用,可明析畜禽传染性疾病的病原,然后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采用分类隔离及治疗的措施,死亡畜禽可采用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为促进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设施设备利用、专业人员配备的作用,以此为依据,总结分析以往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及传染过程,如美国疯牛病、牛吃草等现象,以探究出严重疯牛病爆发的原因。如此,畜牧养殖传染疾病防治工作才可抓住源头,从根本上解决传染疫情问题。 2.5做好宣传工作 现今,我国尚且存在一大部分的养殖散户,这些散户并未健全检验检疫机制,在饲养流程管理方面欠缺专业的养殖技术。故而,为做好畜牧养殖业传染疾病防疫工作,有必要对养殖散户进行畜禽传染病的宣传,并针对性地推荐科学的疾病防治方法,从整体上提升养殖户的防治意识、控制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如此畜牧疾病发生率就可得到有效降低。总之,通过宣传工作,可为传染疾病的防治做好基础准备。 3结语 为实现畜牧养殖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应在畜禽养殖实践中探究传染疾病的防治措施。该文具体分析了传染性疾病对畜牧养殖业的危害,并结合疾病检疫机制、喂养环节管理、疾病防控技术等,提出了改善养殖环境的软性设施、试验检测喂养物病原体、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霞,胡红旗.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探究[J].才智,2017(21):230. [2]李敏.现代化畜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畜牧兽医,2017(2):21-22. 作者:谢慧琴 单位:江西省万安县畜牧兽医局",畜牧养殖论文 323,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3,"2018-05-24 04:44:45",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必要性,2018/5/23,2,"摘要:保障农牧业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督管理,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发展。主要分析了绿色养殖技术推广的意义和相关策略.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意义 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频发,对“绿色……","摘要:保障农牧业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督管理,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发展。主要分析了绿色养殖技术推广的意义和相关策略.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意义 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频发,对“绿色、健康”的呼吁声此起彼伏。食品安全作为民生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面临着巨大考验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挑战,绿色畜牧养殖便是其中之一。绿色健康环保成为了新时代的标语,也成为畜牧养殖的标杆。大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绿色环保意识,而且能够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的必要性 1.1过分使用化学制品对畜牧养殖造成危害 早期科学技术发展导致一批批高科技化学制品被广泛运用在养殖技术中,在很长一段时间起到了增产丰收效果,但同时,副作用也随之而来。最普遍的是农药残留,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更导致了环境的日益恶劣。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向“健康、绿色”靠拢,越发追求“天然无污染”的食品。 1.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更具科学性 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较,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更具科学性,其创造的养殖产品不仅保留着更多的营养,还规避了有毒制剂的添加,为人们的健康添加了“绿色”标签。由于绿色养殖技术难点较大,所创造的养殖产品价格要比同市场的产品价格高,但凭借着自身环保无污染的特性,更受消费者青睐,往往在市场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养殖户带来了看得见的可观收益,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1.3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市场未来发展的主流 畜牧养殖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我国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大力支持,在行政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所以说,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市场未来发展的主流,所创造出的绿色产品,不仅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能为环境增添一抹绿色。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措施 2.1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 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发展,除了国家大力支持以外,养殖户的专业知识也十分重要。通过引导、鼓励,采用科学的管理,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畜牧养殖。绿色养殖技术所需成长模式与传统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别,在具体养殖过程中需要适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动物的饮食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的控制,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其中,绿色养殖过程中,对于动物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细菌残留量等,以及饲料的配比、食物的投放量、以及食物与水的清洁度等,都要让养殖户亲自参与。 2.2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 动物疫病一旦发生,将影响到整个畜牧产业,不仅拉低了产品质量,更因疫情爆发导致消费者惧怕购买从而降低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户要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理念,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严格规范兽医的管理,需以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实现兽医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根据实际需求补充修改兽医执业制度,保障动物疾病诊疗水平,进一步促进诊疗水平的提升。 2.3绿色畜产品消费市场的培育 绿色食品市场需求很大,但绿色食品的推广力度尚不足,导致发展出现局限性,甚至遭遇瓶颈。因此发展绿色畜食品要注意消费市场的培育。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根据区域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和人们喜好的不同做好统计和规划;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以发传单、办讲座等形式普及绿色畜牧养殖的相关知识,通过做活动、广告宣传等手段,使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认识。 3结语 目前,消费者越来越崇尚绿色食品,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绿色畜牧养殖推广技术还不够成熟,许多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去验证,为保障农牧业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督管理,重视绿色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养殖户持有积极主动的意识,适应市场发展,推出更多绿色健康食品。 参考文献 [1]何小军.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探究[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7). [2]李锋林.生态如何更好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7(8) 作者:武威 单位:法库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畜牧养殖论文 324,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4,"2018-05-24 04:44:48",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研究,2018/5/23,2,"摘要:本文介绍了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此来实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畜牧业养殖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会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畜牧养殖……","摘要:本文介绍了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此来实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畜牧业养殖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会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畜牧养殖过程中,存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污染物治理的措施不当和养殖模式落后等问题[1]。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建立起一个科学、系统的畜牧养殖模式,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畜牧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在乎的是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污染与环境问题视而不见,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畜牧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很难得到科学化处理和解决。 1.2污染物治理的措施不当 畜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包括粪便污染、污水和畜产品等,其污染物已经严重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我国现如今还没有健全的政策法规,治理污染物的基础设备建设也较为落后,导致现阶段畜牧养殖污染严重。 1.3养殖模式落后 在饲养过程中,粪污引发的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畜牧业是技术和资金都相对密集的产业,风险性也比较高。整个畜牧业中还存在部分养殖户科技素养低、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养殖模式落后,环境保护问题也无从解决。 2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要想解决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养殖户树立一个生态化的养殖观念,加强环保意识,实行绿色环保养殖,应用环保型饲料,调高畜牧养殖率。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环保宣传,着重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在规划与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帮助规划设计。同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标准进行修建,增加沼气处理池、污水治理池和干粪堆放室,让沼气净化与污水处理等都处于一个达标排放的状态,有利于环境保护[2]。 2.2加强污染物治理力度,健全法律制度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实现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要起带头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学技术改变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健全法律法规,严格控制饲料添加剂,结合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安徽省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禁止在风景区建立畜禽养殖场,始终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根据相关规定,不论单位还是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政府也应对本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养殖户应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3构建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模式 构建生态化养殖模式可以通过从畜禽饮水、饲料和消毒等方面实行自动化操作,原材料采购控制在合理的标准内。通过“企业+农户”的养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局面,对畜禽养殖区内不符合要求的规模养殖户实行禁养规定,积极引进大型畜禽养殖企业。这些企业在养殖场中会使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建设气味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备,在适合养殖的范围内建设环保设备配套的畜禽养殖场地,为养殖散户提供集中养殖区域,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产量持续增长。如在猪场污水的处理上,采用“USR+两级AO工艺”的处理措施,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 3结束语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念指导下,提升环保意识,政府要健全各种环境保护制度、构建一个生态化的养殖系统,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童达飞,张洪垒.对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17,38(9):45-46. [2]金鑫.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措施研究[J].北京农业,2014(15):269. 作者:康亮亮",畜牧养殖论文 325,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5,"2018-05-24 04:44:51",休闲农业服务课程体系如何构建,2018/5/23,2,摘要:在介绍休闲农业服务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休闲农业服务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休闲农业服务的基本服务,从休闲农业精细化服务、休闲农业个性化服务、休闲农业人性化服务三方面提出了休闲农业服务质量提升的措施,阐述了休闲农业服务特色提升的途径……,"摘要:在介绍休闲农业服务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休闲农业服务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休闲农业服务的基本服务,从休闲农业精细化服务、休闲农业个性化服务、休闲农业人性化服务三方面提出了休闲农业服务质量提升的措施,阐述了休闲农业服务特色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休闲农业服务;课程体系;构建 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并具有庞大规模的重要产业形式。我国的休闲农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晚,但具后发优势,目前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为满足休闲农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全国已有二十多所高校开设了休闲农业专业,也相应地开发了一系列的休闲农业教材。休闲农业的核心是休闲农业服务,构建休闲农业服务课程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是提升休闲农业从业人才质量和休闲农业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休闲农业服务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 (一)休闲农业服务的概念 休闲农业服务是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履行所从事的休闲农业职务,为消费休闲农业产品的旅游者做事,并使旅游者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也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活动。 (二)休闲农业服务的基本理论框架 休闲农业服务主要涉及休闲农业的服务环境、休闲农业服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三个维度,包含休闲农业标准化服务的基本服务、休闲农业精细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质量提升以及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异域文化引进借鉴等特色服务提升三大方面。 二、休闲农业的基本服务 休闲农业的基本服务主要是指休闲农业从业人员针对外来游客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包含休闲农业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和休闲农业标准化服务等四大方面。 (一)基本素质 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从事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几个方面。 (二)职业道德 休闲农业职业道德是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在休闲农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既是对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在旅游接待中具体行为的规定,又是服务人员对社会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是社会道德在休闲农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应遵循“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真诚公道,信誉第一”“文明礼貌,优质服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和“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等职业道德规范。 (三)知识技能 1、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基本能力。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基本能力包括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深刻记忆力、敏锐观察力、较强交际能力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等。2、休闲农业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休闲农业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包括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休闲农业客房服务、休闲农业餐饮服务和导游服务等专业技能。3、休闲农业服务礼仪规范。休闲农业服务礼仪规范涉及休闲农业服务形象礼仪、仪态礼仪和接待礼仪、服务语言礼仪等方面。 (四)休闲农业服务标准化 休闲农业服务标准化是将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运用于休闲农业服务之中,针对服务中的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实施服务标准等系列活动,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的目的,进而获得优质的休闲农业服务。1、休闲农业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休闲农业服务流程标准化着眼于整体的服务,采用系统的方法,通过改善整个服务体系内的分工和合作方式,优化整个服务流程,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寻求服务质量的保证。2、休闲农业服务操作的标准化。休闲农业服务操作标准化包含服务用品的标准化、服务手势的标准化以及服务尺度的标准化,主要体现为休闲农业服务人员的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标准化等。 三、休闲农业服务质量提升 休闲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主要通过休闲农业的精细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从供给侧提升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 (一)休闲农业精细化服务 精细化服务是运用有形化、技巧化、可分化、关系化、标准化、差异化、可调化、效率化等多种服务营销手段,对企业服务的目标、承诺、展示、现场、行为、语言、过程、结果等关键的服务要素进行控制,达到服务有形性、关注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等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过程。也就是服务落实到细节,把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拆解到最小单位。休闲农业精细化服务的实现路径主要包含休闲农业住宿、餐饮、交通的硬件和软件精细化服务,以及景区游览、景区购物和景区娱乐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精细化服务六个方面的内容。 (二)休闲农业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指服务企业提供有自己个性和特色的服务项目,即以客人需要为中心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及超常规的特殊服务,以便让游客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并赢得他们的信赖。一是服务人员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别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仅满足客人临时的、特殊的要求,还应对客人的各种个别的需要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推出与此相应的、使不同客人得到符合个性要求的服务;二是个性化服务,通过心领神会地、深入细致地、恰到好处地、和谐自然地针对客人个性需要提供“特别关照”和“区别对待”服务,是物质服务与心理服务相互结合的优质服务;三是个性化服务既满足客人的个性化,又需要发挥企业和服务人员的个性服务特色。满足客人个性化需要有赖于服务人员的个性化表现,提供大于100%标准化服务的特别满意服务。 (三)休闲农业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本,为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提供优质的服务,给服务对象以关怀,从而有效地提高服务满意度,进而增加服务对象的顾客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目的。应该细心地替人设想,考虑到人性的差异,尊重个人的隐私等。人性化服务突出服务中的感情色彩,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主要有“宾至如归”“考虑游客的潜在需求”“用心服务”等。 四、休闲农业服务特色提升 (一)历史文化特色服务的挖掘与创新 休闲农业历史文化特色服务挖掘与创新包含休闲农业历史文化环境营造、历史文化特色的硬件服务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的挖掘与创新等三方面。1、历史文化特色服务环境的挖掘与创新。历史文化特色服务环境的挖掘与创新包含外部建筑环境的挖掘与创新和内部装饰环境的挖掘与创新。外部建筑环境的挖掘与创新主要从建筑环境的复古化营造、建筑设计体现地方历史特色和外部历史文化环境的氛围营造等来体现。内部装饰环境的挖掘与创新主要从建筑内部环境的复古化营造、建筑内部的复古化设计、内部历史文化环境的氛围营造来实现。2、服务硬件设施的挖掘与创新。休闲农业硬件服务设施的特色历史文化服务挖掘与创新,主要包含休闲农业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挖掘与创新,以及景区游览建筑设施、景区购物设施和景区娱乐设施等休闲农业旅游服务设施的挖掘与创新等两大类别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3、休闲农业软件服务的挖掘与创新。休闲农业软件服务的历史文化特色挖掘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休闲农业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六大方面。 (二)地方特色服务的挖掘与创新 休闲农业地方特色服务的挖掘与创新主要从不同地域文化的角度挖掘休闲农业服务的特色。休闲农业地方特色服务包含服务环境的挖掘与创新、服务硬件设施的挖掘与创新、软件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创新三大方面。1、服务环境的挖掘与创新。休闲农业服务环境营造主要包含外部建筑环境和内部装饰环境的挖掘与创新两部分。外部建筑环境的挖掘与创新包含是否适应地域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的地方化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环境的氛围营造等。内部装饰环境的挖掘与创新主要包括内部设计提升、内部装饰提升两个方面。2、服务硬件设施的挖掘与创新。休闲农业硬件服务设施的地方特色挖掘与创新主要包含休闲农业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挖掘与创新以及景区游览建筑设施、景区购物设施和景区娱乐设施等休闲农业旅游服务设施的挖掘与创新两大类别的六个主要方面。3、休闲农业软件服务的挖掘与创新。休闲农业软件服务的历史文化特色挖掘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休闲农业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六大方面。 (三)异域特色服务的借鉴与创新 休闲农业异域特色服务借鉴与创新包含休闲农业异域特色服务环境营造、异域特色的硬件服务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的借鉴与创新三大主要方面。1、异域特色服务环境的借鉴与创新。突显异域特色主题的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应从异域文化的深度借鉴创新着手,体现在外部建筑环境和内部装饰环境的借鉴与创新两大方面。外部建筑环境的借鉴与创新,主要包含建筑设计的异域特色借鉴和异域文化环境的氛围营造等。内部装饰环境的借鉴与创新,主要包含建筑内部设计的异域化特色借鉴和内部异域文化环境的氛围营造等。2、服务硬件设施的借鉴与创新。休闲农业硬件服务设施的异域特色服务借鉴与创新主要包含休闲农业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借鉴与创新以及景区游览建筑设施、景区购物设施和景区娱乐设施等休闲农业旅游服务设施的借鉴与创新两大类别的六个主要方面。3、休闲农业软件服务的借鉴与创新。休闲农业软件服务的异域特色借鉴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休闲农业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六大方面。 参考文献: [1]马思捷,严世东.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 [2]张向荣,我国旅游标准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2(2). [3]刘若微,王胡应,陈怡晨.浙江省旅游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导报,2012(9). [4]谭福有.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5(3). [5]李鹏,冯艳滨,孙俊明.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作者:王秀红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休闲农业论文 326,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6,"2018-05-24 04:44:54",谈园林绿化和水利建设的结合,2018/5/23,2,[摘要]水利建设在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但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与水利建设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因水利建设而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就如何应用园林绿化的方式建立绿色水利工程……,"[摘要]水利建设在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但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与水利建设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因水利建设而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就如何应用园林绿化的方式建立绿色水利工程措施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园林绿化;水利建设;环境 引言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增高,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高度重视、探讨话题。我国园林行业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怎样将园林绿化与水利建设高效结合起来,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1园林绿化在水利建设中所起作用 园林绿化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吸附空气中污染物、调节温度、过滤紫外线、抑制雾霾烟气等优点,其大量运用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与局部地区温度、气候[1]。所以园林绿化在水利建设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存在大量雾霾,空气中粉尘含量常常出现爆表的状态,而园林绿化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且绿化具有持久循环的特点,大量种植绿植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留土壤中原有的水分,起到保持水土的积极作用。 2水利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1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设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其可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需求,还具有防洪、灌溉等积极作用,增加其所在地区蓄水量,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水量供应不足与需求量较多的。另一方面,在进行水库建设时会进行人口大量迁移,对道路、住宅、企业、电力设备、管道设施进行改建,需耗费较多人力与财力。在水库建成后,随着温度的增高会造成大量蒸发,造成严重的损失。除此之外,水库在进行蓄水时会对水位有所抬高,较小水流流速,导致其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在水库下游,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库的蓄水容积。加之水库长时间保持高水位的状态,蓄水量较多,由于其本身的重力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地球表面应力发生该改变,严重时会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水库的建设也不利于其周围植物的生长,水库的长时间蓄水会导致水资源出现富营养化的状态,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周围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随意排放所造成,且一旦降雨,雨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物质,使得水库水体缺氧严重,最终导致大量水下生物死亡,污染水库的水质环境。 2.2提防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在防洪工作中提防的建设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堤防建设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堤防不能发挥其主要作用[2]。修建提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进行约束,阻挡大量洪水,维护农田的正常运转。但其会对河流自然走向造成影响,对河流下游防洪工作造成影响,增加其工作难度。在洪水灾害多发期,洪水一旦破堤就会加重洪水带来的灾害。因此在建设堤防时要全方位考虑其最大承重力,在设计时不但要对其高度厚度进行精密计算还要考虑到其最高水位。 3园林绿化与水利建设的结合运用 3.1植物的选择 (1)植物多样性选择。在水利工程园林绿化建设中,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同时利用草、灌木、乔木等。还要做到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协调性,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群,做到植物之间合理科学搭配,遵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保障其植物多样性,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2)注重植物之间色彩搭配。在水利工程中,显眼的植物色彩搭配会直接吸引人们的视线。由于水的面积过大,容易给人产生一种平稳安静之感,这时如果其与植物之间合理搭配,会使得人们在视觉上充分享受,产生正面向上的情感。故此植物之间的色彩搭配在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与水面进行结合,相得益彰,能够为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3)空间的合理利用。在水利工程中园林绿化的空间具有有限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其进行设计对空间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如在其框架结构上,可以配置一些藤蔓类植物(爬山虎、常春藤等)。其不但利用了已使用空间还能够与水面形成垂直状态,添加层次感与意境美。(4)植物习性的搭配。水利工程中的植物要根据其生长习性选择,由离水较近,所以要选择喜水的植物(柳树、千屈菜、水杉等)。不只要选择不同的喜湿植物,还要对陆生植物进行合理选择、合理搭配,尊重其生长习性,其才能健康生长,使得整个景观呈现具有生命力且积极的生长效果。 3.2在水利工程中运用植物造景技术 (1)传统的陆生植物造景中具有春花秋叶的特点,因此在水利工程植物造景中也要依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进而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的景观。根据不同时期的水位高低,搭配出不同的植物群,使不同的植物群之间错落有致、高低不一、大小不一,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不同的意境美。与此同时,在花卉的选择上做到颜色的和谐选择。(2)丰富水景中的植物。我国许多相关学者正在致力开发新的品种,并且成效较好,在水下植物的选择上,可以大量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其具有成本低、繁殖力强的特点,其不但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资源、过滤水中杂质的作用,为水生动物提供必要养分。发挥出园林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成熟的园林绿化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对其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高度重视,以减少其生态问题为目标,对其进行深入研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各项因素,如水流渗透、冲刷等问题,做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高度结合的状态。要积极利用园林绿化技术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灵活科学配置植物,保障水利工程周围的植物多样性,注意其与空间的搭配,积极对水利工程所在地地质情况进行改善,达到调节生态环境的目的。总之对园林绿化与水利建设进行高效结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较少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张慧,王继磊,罗珍珍.园林绿化和水利建设相结合的研究与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21):144-145. [2].张宁,杜成波.城市园林绿化项目中水景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7(12):184-184. 作者:芮御园 沈奇 单位:杭州江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水利建设论文 327,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7,"2018-05-24 04:44:56",节约水资源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关系,2018/5/23,2,[摘要]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的农业建设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农田水利建设当中,我们也要充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节约水资源,对此就要在节水灌溉方面下功夫。本文专门讨论节约水资源与农田水利建设方向的关……,"[摘要]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的农业建设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农田水利建设当中,我们也要充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节约水资源,对此就要在节水灌溉方面下功夫。本文专门讨论节约水资源与农田水利建设方向的关系,探讨出在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如何尽可能做到节约水资源。 [关键词]节约水资源;农田水利建设;方向;关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自然资源紧缺的大国,因此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环节当中,也必须充分贯彻资源节约的原则,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多下功夫。很早前便有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指出只有实行高效节水灌溉措施,才能节约有限的水资源,达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实现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节水效益最大化的和谐统一[1]。这也是本文将要讨论的方向。 1节水灌溉技术简介 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村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而自然资源相对较紧缺的现状,迫切需要开发出一些既能充分适应农作物对水分之需求,又能最大程度上实现节省水资源之目标的各种手段。故而节水灌溉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下面,对目前国内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介绍。 1.1喷灌技术 这是国内发展得最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不同于过去常见的“大水满灌”技术,喷灌技术的特点是以管道为媒介,把水资源输送至田间地头。它采取口径较小的喷头,将水喷射于农作物之上。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水资源利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显著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1.2微灌技术 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灌水均匀,节约能量,灌水流量小,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耐盐能力;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 1.3步行式灌溉技术 这种方式将机械设备同灌溉技术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它以机械设备来对于农田和农作物分别采取移动式点状灌溉与针对性灌溉,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明显得到提高。相比起前两种节水灌溉技术来说,这种技术无需专门铺设管路,因此其便捷性和效率均比起前两者来要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其应用价值也就更广。 1.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这一技术是充分针对于我国特有的气候特征而开发的。我国属于典型的北温带的大陆气候,绝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旱季和雨季有着明显的分野。而利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我们就可以在降水密集的时节,把雨水集聚起来,使雨水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发挥出其灌溉价值。尤其是在西部的干旱缺水地区,这一技术的使用价值就更加突出了。它不但满足了农田水利工程对于节水灌溉的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畜的饮用水需求。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当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前面说过,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能够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率[2]。这里我们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来具体讨论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当中的运用措施。 2.1宁夏的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及节水灌溉形势 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89mm,水面蒸发量1250mm,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由降水产生的当地地表水资源非常有限,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主要依赖于过境黄河水量的有效供给。《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紧紧围绕自治区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目标,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引导,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以提高水土资源匹配能力为核心,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从技术改良、技术应用、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多个角度出发,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2.2节水灌溉技术在宁夏的有效运用措施 2.2.1以防渗砌护渠道或以管道代替渠道这一技术可以说是灌溉农田的环节里,节水灌溉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特殊体现。传统上,我们所使用的用以灌溉农田的渠道都是采取土质来进行修筑的。但是因土质质量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渠道出现泄漏,则水资源的浪费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我们就要积极采取渠道防渗的相关措施。我们可以采取浆砌石或混凝土+防渗膜的形式,来代替土质进行渠道的修筑。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渠道的泄漏,防止水资源的流失。此外,宁夏干旱少雨,年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均,蒸发强烈,渠道中的水分蒸发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一大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运用管道来取代渠道输送水资源,使水分蒸发量显著得得到减少,最大程度上实现水资源的利用。2.2.2有效运用先进的节水措施喷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节水措施,不同于传统的漫灌技术,喷灌技术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对其施加一定压力的基础上。当我们在运用这种技术时,必须科学地进行喷头的设置。让喷头能够有效地喷射出水来,有效地在相应范围内灌溉农作物。据不完全统计,喷灌技术能够比大水漫灌节约水资源大约30—5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而微灌技术则在喷灌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比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亩均节水50%以上。宁夏地处干旱缺水地区,农业是宁夏的用水大户,农业用水总量占总用水汩的90%以上,采用先进的微灌技术是宁夏节水灌溉的需要。因而,在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扬黄灌区,应大力发展以蔬菜、经果林、马铃薯、枸杞等特色经济作物滴灌技术,推广玉米大田滴灌技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2.3有效地采用不充分灌溉技术传统农田灌溉技术是以农产品单产量的提升为主要出发点的。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相反地,采用不充分灌溉技术,由于其灌溉技术水平比传统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同样可实现农产品单产量的提升,但却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2.2.4有计划地采用水稻控制灌溉技术长期以来,宁夏种植水稻的灌溉方式基本是以漫灌为主。然而,漫灌技术会让水稻一直处于较深的水层当中,最终导致较严重的水肥流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宁夏水利厅在全区实施了水稻控灌技术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总结出了符合宁夏实际的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模式和水稻各生育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以及相应的灌水间隔时间和稻田土壤表象,确定了符合宁夏水稻灌溉实际的技术指标、灌水时间判别方法与灌溉模式,为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2.2.5科学地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目前,宁夏一些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并不够合理,导致了在灌溉的环节里水资源消耗较大,集中的表现在于,耗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比例过大。对此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那些耗水量小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那些耗水量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对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机安排,从而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2.2.6加大对农民进行节水意识方面的宣传当前,我区农村的节水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地区农户的节水意识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深入农村进行节水意识方面的宣传,让他们明白节水灌溉的短期作用和长远意义之所在,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灌溉技术方面的升级换代,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以及保障农业发展的目标[4]。总之,在不影响农业水利建设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达到节水灌溉的目标,这是新时期对农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此,我们应当从技术更新和思想观念更新及加强宣传等不同角度,努力开展节水灌溉工作,把节约水资源有效贯彻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吴战武.节约水资源与农田水利建设方向的关系分析[J].山西建筑,2014,7(10):88-90. [2]蔡前炎.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9(15):101-102. [3]谢先健,吴建军.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28):62-63. [4]王爱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9(25):78-79. 作者:王学贤 单位:中卫市水务局",水利建设论文 328,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8,"2018-05-24 04:44:59",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的作用,2018/5/23,6,"摘要: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朝着更加生态化的发展道路进行不断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的水平,有关工程部门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摘要: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朝着更加生态化的发展道路进行不断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的水平,有关工程部门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水利建设 文章主要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进行入手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以后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1.1对天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区域,可改变当地的降水情况、加大当地的空气湿度,甚至可以影响到当地的刮风的方向问题,一旦水库开始蓄水,就会与当地的水进行热交换,导致当地的气温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水面的升高和蓄水面积的增大,产生大量的水分蒸发,形成更多的降雨量,使得水库范围内的空气与其他地方的天气情况发生明显的改变。 1.2对水文情况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会影响到工程的水文状况,还会影响到整个流域的水文情况,建设防护堤坝可以将河流从中间被切断,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认为的干预,很容易导致地下的水库水位不断的升高,而坝下的河道的水位则会持续降低[1]。 1.3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周围的物理环境造成很大的改变,地质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之后,可能会出现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热灾害的情况。1.4对水质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减缓库区水流内的流动速度,水中含有的矿物质会明显的减少,很可能会出现富营养化的情况。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废弃材料和废水,这些废水很容易对水库的水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造成水库水体的污染。 1.5影响土质 水利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的水土流失,减少了水库周围的土壤被侵蚀的速度,但是它对水位上升的影响,也会将水分的蒸发量加大,很可能会使水库周围的土质盐碱化。 2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原则问题 2.1基本原则 首先,在设计的内容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能够达到最初的预计目标;其次,就是设计的内容要符合一定的水利工程施工的原理,保证工程竣工之后能够正常的运行;最后,对自然灾害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尽量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2]。 2.2深度原则 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初期与竣工之后的深度差异是很大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尽量让设计的内容与实际的要求相一致,例如对水库枢纽的初期设计只要将大致的位置描述清楚就可以了,但是当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个枢纽的面积问题,大小问题,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问题等[3],这些对精确度的要求相对来讲都比较高,特别是枢纽的位置深度的问题,更是关注的重点。 2.3安全性的要求 所有的工程施工建设都离不开安全的问题,对这项综合性的工程而言更是这样,这个水库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方面的需要,更需要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人员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只有安全得到保证了,才会去考虑经济价值的问题。接下来要将的也是水库的经济性的问题了,水库的经济价值的体现也只是在旅游上了,对旅游景点的开放还要在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否则更重要的就是水库的社会性功能的体现,一般情况下,为了水库的社会新功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可以将水库的经济功能舍弃。水利工程的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都要遵循生态学,环境学和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遵循生态环境的基本运行规律,打造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系统。 3水利工程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 3.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已经具有了很深的见解,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不能盲目的自我进行确定标准,这样不会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与认可,这样的制度即便实行了,也不会得到好的反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在施工之前对建筑选址的环境以及周围的景物环境做好实地的考察工作,具体包括,当地的水文水质状况,植被的覆盖情况,以及对当地的地质情况等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尽量保证我们的施工过程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平衡。 3.2建立监督体制,对客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还是由专门的环境质监部门来进行专业的操作,对于影响到环境的不利因素,要尽量的想办法去解决,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开发与利用。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就是方便居民的生活,如果因为工程建设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岂不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吗?需要依靠科学的规划管理,将游客的数量控制在工程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行为举止上的约束,一旦发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要立即将这样的游客清场,规定游客的游览路线,对旅游的淡旺季做好区分,合理计算出水库可接受的合理载客量是多少,一定要将游客的数量不管是淡季还是旺季都要控制在这个数据的范围内,提高旅游区的游览价值[4]。 3.3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的设计 在水利工程设计之初,就应该了解到水利工程建设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更多的价值体现在对周围百姓的服务上,对游客的开放只是水库的附加价值,同时,还要清楚的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这种影响逐渐减少,所有的设计内容都要以工程选址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同时借鉴相关的国外经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4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为最高的标准,其次是尽可能的做到与保护生态环境共赢。在进行水利过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全面的去思考每一个环节的问题,尽量做到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标准,勇敢的进行创新实践,鼓励新的想法和突破,为新的设计理念打开一道可接受的大门,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盘遵.探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7,(23):48-49. [2]迟长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4,34(1):51. [3]王海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9-220. 作者:武丽娜 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建设论文 329,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29,"2018-05-24 04:45:04",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改进措施,2018/5/23,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日益严重和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本文从林业造林工程的重要性谈起,分析造林工程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就如何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给出浅薄的意见。 关键词……","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日益严重和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本文从林业造林工程的重要性谈起,分析造林工程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就如何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给出浅薄的意见。 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 1林业造林工程的重要性 1.1促进林业经济有序发展 林业造林工程是整个林业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造林工程一方面可以为林业市场提供大量的林木资源,这些人工培植的树木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可以为林业经济带来竞争力,为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造林工程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上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就是通过高质量的造林工程提高林业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为其带来经济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幼苗、栽植幼苗进行大面积绿化,这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1]。 1.2为林区人民提供生活保障 造林工程另一大贡献就是为当地人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造林地区的人民可以通过参加造林工程,通过培育幼苗,提供化肥、水资源,对造林地带进行管理等工作,为其带来经济收入,也为当地其他延伸性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1.3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有序发展,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林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成员,其发展情况必然会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经济发展是否有序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命脉,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创造,只有造林工程在有序的环境中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使整体经济往好的方向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发展。 2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 2.1造林规划设计不合理 造林规划是整个造林工程中首要的且是最关键的一步,关系着整个造林工程是否能够顺利有序地展开。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当今一些造林工程的规划设计并不合理,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对造林工程的规划工作不重视,导致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之前没有得到严格的培训,规划人员的重视度不高,因此设计时不够严谨、认真。第二,在造林规划设计中,过于看重造林面积,而忽视质量。也就是说,前期没有因地制宜地对造林区域进行水土环境、人文环境的调查,只是在设计中强调面积的大小和范围的划归,导致林木的成活率和成材率因为水土方面的问题而比较低。 2.2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 对造林工程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造林工程中的一大质量问题。首先,缺乏严格的责任体系,造林工程中的责任包括造林前的规划设计,造林时幼苗的培育、栽植、施肥、灌溉等,但是因为没有清晰的责任体系,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化问责机制,所以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自控能力,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在工作中不严谨、不认真,出了问题也互相推卸,找不到责任主体。其次,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监督是管理中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监督工作的顺利展开,监督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精神面貌。但是,在造林工程中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督部门,将会导致整个造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2.3设备、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造林工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设备、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相关造林设备没有根据国家最新标准来引入和使用,对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进行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造林资金投入也不足,而且在人力资源的筛选和培训方面存在缺失等。 3林业造林工程的改进措施 3.1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造林规划方案 一个合理的造林设计方案是后期顺利开展造林工程的重要保障,所以,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对造林设计规划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设计规划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不管是专业方面的素养,还是责任道德方面的素质,从而提高设计规划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相关人员在进行设计前需要对造林地区进行严谨的考察,包括对当地的水土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与造林标准相吻合,地形是否符合造林要求等。 3.2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造林工程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完善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位工作人员,当问题发生后能及时追责。而且要有合理的奖赏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另外,要完善监督机制,对工程中的每一项操作、工作环境、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督,以防出现问题。 3.3加大对设备、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 在工程设备、资金和人力方面也要加大投入,一方面是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如高效的种植工具、先进的施肥技术、高质量的种子品种、化肥等;另一方面是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并加以合理利用,以期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最优的工程。 4结语 林业造林工程是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林工程质量取决于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是否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否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否制定了可行的设计规划。只有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才能保障造林工程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冬.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河南农业,2016(4):80. 作者:张奋林 郝琴 班俊 单位:巴彦淖尔市造林技术推广站",林业发展论文 330,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0,"2018-05-24 04:45:06",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2018/5/23,1,"摘要:重点分析了我国林业经济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方法。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工作 我国林业经济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由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生态环境保……","摘要:重点分析了我国林业经济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方法。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工作 我国林业经济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由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据2016年中国林业局统计,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森林覆盖率仅有21.63%[1],全球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为31%,并且世界人均森林占有量是我国的4倍;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城市化建设,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已然造成了对森林的过度破坏,在严重地区的水源、空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我国进行改革开放30多年过程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坚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目前林业经济的必然之路。 1分析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 1.1保护水土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生态环境[2],导致我国近年来气候环境严重恶劣,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森林覆盖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我国林业资源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地面植被逐年减少,没有了树木的保护,水土随着雨水大量流失,河流中的泥沙不断推积,河床高度不断增加,导致洪涝的发生。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进行营林造林的工作,避免植被进一步减少,并且当树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能够避免水土的流失。 1.2防风固沙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已经常年出现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防风固沙的最佳选择则是营林造林,大片的树木可抵挡风沙,并且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降低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 2探索营林造林工作的方法 2.1提高育苗生产质量 营林造林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育苗生产质量的保证。育苗生产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是否能培育出优势的林地,是营林造林工作的基础。为了生产出优质的林木幼苗,就需要护林人员在以往的培育幼苗技术基础上,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幼苗培育技术,加大对育苗生产技术的经济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不断推动育苗生产工作向国际化、科学化发展;同时,大力建设发展育苗基地,完善其设备,扩大其规模,保证育苗生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育苗基地应该积极联合林农一起来进行育苗生产的工作,改造传统的育苗方法,教授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引领和示范的方法来保证林农的经济效益,确保把育苗生产工作做好,做到位。 2.2改革林业经营生产方式 传统的粗放式林业经营生产方式不能最大化地体现林业的经济效益,营林造林工作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主要形式可以在传统方法上发展为集约型管理模式[3]。这样可以很好地管理林业经营,提高营林造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营林造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参考如下:护林工作人员要注重造林管理的工作,将营林造林工作的工作流程规模化、具体化、科学化,即注重对育苗生产工作的管理、种植所需土壤、病虫危害检测、施肥要求等。这样,不仅能提高营林造林工作的效率,还使得营林造林更加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营林造林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都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而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环境优美、生态多样的森林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护林管理人员积极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良林业经营的生产方式,以促使营林造林工作能进行下去。 2.3把握营林造林工作的重点 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尤其重要,所以,要做好日常的营林造林工作,使得我国林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森林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如果一味地破坏森林资源,不利于我国林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4],这需要正确把握我国营林造林工作的重点。首先,向人们呼吁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对待我国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认识;其次,改良落后传统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增加管理质量;加大对日常监督的管理力度,以监督带动效率;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地林业发展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使得当地营林造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总结 林业与生态环境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在后续工作中,为促使该方面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更需要改善营林造林中的潜在问题。 参考文献 [1]雷震.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举措分析[J].绿色科技,2017(11) [2]王英礼.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分析[J].农技服务,2017(11) [3]赵光明,杨利.谈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 [4]吴志钦.谈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J].广东科技,2014(23) 作者:刘莹 杨龙 谷佳威 张勇 金静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林业局",林业经济论文 331,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1,"2018-05-24 04:45:09",中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及经验借鉴,2018/5/21,14,摘要:农业科技园区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任务,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基本上发挥了主导产业凝练、龙头企业孵化、农业技术创新等作用。然而,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园区……,"摘要:农业科技园区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任务,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基本上发挥了主导产业凝练、龙头企业孵化、农业技术创新等作用。然而,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由此,笔者分析了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经验,进而对于中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进行了深入比较,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比较;经验借鉴;完善策略;国外 农业科技园区是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园区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渐突显。然而,在整体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仍然存在管理模式落后、品牌创新不足、发展形势雷同以及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相较而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较为完善,园区功能较健全。由此,探讨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对于扶持和规范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 1.1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推进园区多元化运营 近年来,提供农业科技服务,逐渐成为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农业科技服务通常包括科技培训,产业孵化推广,国际农业技术咨询业务开展,以及新科技成果展示、转让、出售等。国外很多农业科技园区通过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推动园区逐渐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以日本农业科技园区为例,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日本农业科技园区内已经建成的农业改良普及所、农业技术示范区数量超过600个,成为当前农业科技致富的典型范例。再如,荷兰艾德市农业科技PTC示范中心,该中心为国内外温室园艺用户提供多种科技培训服务,包括展示各类蔬菜技术栽培、提供参观学习机会等。加拿大农业技术园由新斯科舍大学创办,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集农产品生产、观赏、销售于一体。并且,该园区每年定时展示全球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每年吸引旅游者近600万人。 1.2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提升园区科技水平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内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快了园区科技水平的提升速度。例如,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时,便引进了很多遗传学家、动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农业学家以及昆虫学家等技术性人才,参与到园区建设和后期管理中。肯特岗科技园是新加坡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地,作为高科技农业发展的代表,近年来,园区内逐渐建立了一些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和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均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加坡通过有效运用科技园的现有研究成果,大力发展水耕农业新技术、食用菌生产工厂化等高科技农业。再如,日本的农业科技园区引入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农业企业,并且位于以筑波大学为中心的农业技术开发区内,科技辐射面非常广。近年来,日本的农业科技园区内科技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据中国新闻网2016年11月份发表资料显示,日本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建设种植工厂、机械自动化和IT系统等,使得农业产值大幅上升,农业年产值约达到1万亿日元。 1.3政府予以多项金融优惠,扶持园区发展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均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市场金融体系,通过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多项政策优惠及补贴,促进其持续发展。例如美国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政府有多项专门针对绿色、生态农业的补贴,美国农业部每年给农业科技园区拨款2300万美元,用于提高园区科技水平、提升种植效率。在多种优惠政策扶持下,美国农业科技园区新技术开发能力得以提升,在高科技水产场、细胞移植法培育花卉、无菌鸡蛋产业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再以日本为例,为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特色农业良好发展,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了大量信贷支持。并且,为使园区农产品种植实现高度机械化、栽培科学化,日本官民合作成立农业投资基金,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农机融资服务,有力推动园区向生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中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比较分析 2.1园区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普遍都存在管理模式不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以我国六盘水市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管理模式不健全,并且管理及维护力度较小,尽管已经制订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总体建设规划》等相关制度,但大多数新建农业科技园区相关制度尚未落实,园区经营效果不如预期。并且,园区内政企划分界限不明确,虽然在名义上是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但实际上是政府主导,导致责任、权利划分不明确[2]。此外,园区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园区管理水平非常低。据中国甘肃网2017年2月14日发布资料显示,临夏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部规划较盲目,政府部门没有对园区发展进行准确、宏观的调控,因而导致园区管理效率低。相较而言,国外大多数农业科技园区拥有先进的管理模式。例如,日本农业科技园区以“农户+农协+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管理模式为主,通过高度集中的组织管理方式,大幅提升园区运作效率;美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较高,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而是由赠地大学负责园区管理工作,这种职责划分明确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园区管理效率。 2.2园区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科技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核心支撑,是决定园区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功能大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水平整体较低,而在这种大环境下,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水平也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据新华网数据估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技术研发进度落后5~10年。而且,到2016年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但与部分发达国家高达70%~80%的贡献率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在农业科技化进程方面,我国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据第一农经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率为65%,但法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达到这一数值。并且,我国植保机械化渗透率低于3%,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高达50%。此外,我国一些农业科技园区对于新技术的开发能力有限,难以开发出拥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具有高水平的技术,同时对引入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充分,严重制约了园区科技水平的提升[3]。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农业科技园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已较为广泛,如传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等,园区科技力量处于较高水平。可见,相较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水平整体偏低,无法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3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存在差异 农业发展资金投入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对农业发展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园区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示范作用。例如,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由于投入资金存在较大缺口,致使园区规模难以扩大。即使核心区的种苗业、休闲旅游观光业、花卉苗木以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四大产业被纳入免税,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经济效益仍然偏低。再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科研单位自筹资金,而政府、其他社会力量几乎没有为该园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由此造成园区建设始终较为缓慢。相反,国外大部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资金较为充足[4]。例如,新加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提出由政府全部出资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主营动物养殖、花卉等不同产业;以色列政府全额出资建设示范农场,并未其正常运营提供专项资金。 2.4园区产业特色化程度存在差异 产业特色是确保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许多农业科技园区在规划、建设时,对地方特色和地域优势的考虑不够全面,没有和周边现有科技园区形成错位竞争格局,导致区内主导产业不明确,而且缺乏具有特色的项目和品种。如江西一些农业科技园区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绿色蔬菜、畜禽、休闲农业和花卉苗木等,同时园区设立了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管理服务等功能区。但这些主导产业和功能区并不突出,也不具备产业特色,最终造成园区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农业科技园区起步阶段,就面临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制约了园区的有序发展。相较而言,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农业科技园区依托当地经济特色、资源条件,形成了特色农业发展道路[5]。如美国农业科技园区以各种农作物产业带的精准农业为特色产业;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充分融入了都市功能,培育了符合国家发展的特色产业。 3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3.1建立科技战略联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为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我国应该建立科技战略联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具体而言,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应该和农业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达成科技战略联盟,以此来健全园区科技资源配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并且,科技战略联盟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完善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机制,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农业科技园区自身文化,创新战略联盟文化,为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良好氛围。通过网站、学习交流会、联谊等形式,加强联盟成员之间文化与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园区创新发展。 3.2培育特色产业,明确园区的定位 农业科技园区长远发展的关键是培育特色产业,突显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效益与市场需求。园区管理者应将特色产业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在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明确定位和具体目标,确保园区未来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机构应在园区建设之前,有效评估园区功能布局、产业定位和经济收益等内容,并通过科学论证得出最优建设和管理方案。并且,根据地方特色和自然区域特性,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制订园区滚动式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此外,政府应制定一定政策,鼓励和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园区品牌的形成,以及其竞争力、影响力的提升。 3.3完善园区服务体系,促进各参与方协同发展 服务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对整个园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园区建设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增强示范带动功能,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供多元化服务,促进各参与主体协同发展。并且,农业科技园区应该注重和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农业技术咨询机构等服务主体的交流,使其为园区发展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此外,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应该建立自身的农民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资销售中心,为农户和农业企业供应生产资料、提供技术咨询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各参与方实现协同发展。 3.4创新土地流转支持平台,解决园区经营主体用地问题 当前,我国应该创新土地流转支持平台,有效解决园区经营主体用地问题。相关乡镇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建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由乡镇党委政府先集中管理土地,再将土地划分给园区企业使用,通过区、乡、村的紧密配合,解决园区经营用地问题。同时,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林地、小型水利工程等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颁证,明晰产权,逐步完善区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推进农村资源向资产和资本转化,不断推进农村产权市场化交易进程。此外,政府方面应该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用地予以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该到各地就设施建设用地的报批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并简化审批手续,从而有效解决园区经营主体用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俊凤,赵悦.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金融支持效应的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6(7):75-79. [2]赵念力,周亚光,苏爱华,等.中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浅析[J].农业经济,2015(7):55-56. [3]贾兴永,杨宝祝.我国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3):18-24. [4]成福伟.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借鉴[J].世界农业,2017(1):13-17. [5]尹丽莎.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7(4):28-31. 作者:高祥晓 王倩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长城学院",农业科技论文 332,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2,"2018-05-24 04:45:15",农业科技的引进与应用,2018/5/21,11,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如何将科技引进与应用到农业发展中来?这一直是全党、全国人民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国家在2012、2013、2014连续3年的中央一……,"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如何将科技引进与应用到农业发展中来?这一直是全党、全国人民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国家在2012、2013、2014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重点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农业科技要尽快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本文讲述了加速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阻碍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问题和对策 一、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中进步的,为了尽早地缩短我国城乡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综合实力的强国,我们要尽快地创新农业科技,并将其引进和应用到农业的发展中来。有最新资料表明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还有印度、巴西等国家都在搞农业生物与信息技术,以此抢占农业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因此我们必须要加速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建设新常态的新农村也需要将第一生产力尽快地引进与应用,另外为农民创造更大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也需要科技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 二、阻碍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的因素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且得到了不断地创新,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我们必须还要承认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低,推广更是不到位,具体原因如下: (一)投入不到位 从绝对数上看,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金额的确是在逐年增高,规模也在逐步增大,但是这些主要是在沿海地区体现的较大,如新品种的选育、转基因等。但是从相对数上看,我国投入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0%,这些在西部以及一些边远山区体现的最多,经费严重的不到位,以及配置不合理,使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山区农业,很难实行农业现代化作业,一般都实行农民承包责任制,这些农民文化素质低,认识差,个人也不肯投入,这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资源配置不到位,导致缺乏技术性指导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进步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近些年,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说,许多经费都是用在了科研过程,在具体应用的经费只占20%左右。由于使用经费投入少,所以农业科技被引用后,在后期技术指导上就十分薄弱。我们大家都知道,新技术的引进,指导是关键,因为农民要有个技术熟悉的过程,目前这个过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导致许多科技成果与生产严重脱节,最终不能被很好地应用,并且浪费了国家大量资金。 (三)人员队伍建设落后 我国人力资源建设起步较晚,农业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人才结构严重失调。如高级复合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比较缺少,既懂技术又有农业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复合型人员也很少。目前农业科技队伍出现了一些人员年龄偏高,经常深入一线农村做技术指导,有些力不从心。一些年龄小的青年技术人员,懂技术但缺乏实际经验,会说不会干,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所以给农业科技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阻力。再加上一些农村科技站的工作人员,不是主动地帮助农民与科技院、科研所联系科技成果,而是“守株待兔”,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上级下达科研成果,这些因素都导致科研成果很难在短期内转化成生产力。 三、实现高效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的对策 (一)加大经费的投入 首先政府还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并且把此项工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来抓,考虑到财政资金的紧张,政府可以与企业联营,走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共同投资的多元化道路。如根据一些边远山区的具体条件,一些企业和个人可以与当地政府签订合同,共同开发,共同利用资源,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其次农民也要转变观念,从各个方面给予配合。如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中来,给科技人员开绿灯,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自身也要适当的投入一定的资本。 (二)合理地使用分配资金,最大化利用资源 有了前期的投入,下步就应该把握好这些资金的应用。一是要合理统筹安排这些资金,不能“虎头蛇尾”,要做好资金的比例配合工作,不能让资金中途或者结尾出现断层。二是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做好科技的引进与应用。如建立农技推广专项基金,以此确保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三是向农村输入大量的技术人才,让科技送到农民家中。四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外出打工人员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工作,为自己、为家乡、为社会贡献一份应尽的力量。五是做好农业科技引进与应用的后期服务工作,如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定期做好现场技术讲座,无条件帮助农民选种、育种等工作。 (三)培养一支现代化的农业科技队伍 首先我们要知道培养和聚集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支持、扶持农业科研领军人物以及团队建设。其次国家向社会、向高校、向基层农村要人才,以此提高科技队伍建设。如高薪高待遇招聘社会有志之士。与高校签订合同,从高校里挖掘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对农村基层有一定素质、有一定经验的农民骨干,进行专业知识培养,使他们早日成为既懂理论、又懂业务的实用人才。另外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使农民尽早地掌握新本领。 四、结语 总之,虽然我们农业科技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只有能够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是硬道理,所以说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尽早地在农村得到引进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河北农业科技》,2010,10 [2]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 [3]李云光.农业科技推广的状况、发展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信息》,2014 作者:郭亚丽",农业科技论文 333,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3,"2018-05-24 04:45:18",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路径,2018/5/18,32,摘要: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基础上,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并以此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近年来,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其建设要……,"摘要: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基础上,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并以此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近年来,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其建设要点和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黔西北地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路径 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泰丰园),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以发展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核心,以发展和展示新型农业科技为主要内容,采取边线建设及开放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自2001年开园至今已经接纳了将近220万名游客,并被列为A级风景区。 1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要点 1.1科学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确保泰丰园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先决条件,泰丰园在建设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一直将共同提高生态水平和经济效益作为协调园区指导思想,并提高了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着重打造符合当地现代农业经济形势的科技园建设规划。泰丰园被划分为了3个主要板块,生态旅游板块中分别包含了园艺植物示范园区、高产水果示范园区和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园区;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展示板块中分别包含了高产农作物实验示范园、高产农作物展示示范园和可食用菌种示范园;培训展示板块中分别包含了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示范园、水生植物种植展示示范园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系统示范园[1]。 1.2准确的市场定位 泰丰园的市场定位是黔西北地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形成了自主经营和管理的模式,以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逐渐完善建设方式和运行模式。在新项目立项期间,管理者请专业的专家评审组织对发展项目进行前期审核,以确保立项的科学性和规范程度。 2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途径 2.1实行品牌战略经营模式 品牌直接关系到了示范园的知名程度,品牌战略也一直是泰丰园的核心建设途径。管理人员需要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业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向外扩展本地区的特色化旅游业和农业,力求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扩大现代化农业和特色化生态旅游业的运营规模[2]。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开发和打造知名产品为目标,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程度,积极改良产品包装,在扩展产品营销渠道的同时提高科技园的市场竞争力。要合理配置示范园的建设资源,打造统一品牌,保证每个项目都有主打产品,并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品牌效应来带动示范园的运行和发展,转变当地农业市场和生态旅游市场产品混乱的局面,在打造一流品牌的同时占领相关市场。 2.2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建立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园区管理人员应当立足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制定适合园区运行的发展规划,在确保当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经济收入[3]。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将提高地方经济效益和提高农民收入联系在一起,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模式的转变,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园区需要积极进行对当地农民的思想传播和教育,使其在树立新型农业发展观念的同时切实掌握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并且要做好对新型农作物种植的管理和指导工作,让农民认识到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另外,园区可以结合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对每片区域的种植作物进行科学规划,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基地[3]。 2.3扩大园区经济的辐射范围 泰丰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网络体系,通过网络系统对园区的新品种和种植技术进行展示,已经成为园区扩展辐射范围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此,园区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推广园区的新型技术,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园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推广,以及时调整园区周边地区的农业格局,争取把规范的园区扩展为大众实验基地。 3结语 在农业市场和生态旅游业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形势下,农业部门需要逐渐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科技含量,并且提高现代人对高科技农业的重视程度,在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立志于投身高科技农业事业,也能更好地进行示范园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玉龙,吴学大,范厚明.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运行模式、发展方向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6(3):8-11. [2]付业春,付业敏,潘正康.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经验与体会[J].农业科技通讯,2014(6):19-21. [3]付业春,吴学大,梁文芳.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及发展前景[J].贵州农业科学,2015(4):155-157,162. [4]左文涵,张荣达,胡贵忠.黔西北山区旱地农业耕作技术研究与推广[J].贵州农业科学,2015(5):7-16. 作者:梁文芳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技论文 334,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4,"2018-05-24 04:45:23",农业科技服务供求均衡问题分析,2018/5/18,26,"[摘要]农业科技服务具有非竞争性的属性,有利于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特征以及供求对策,以期给予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农业科技服务;供求均衡;发展建议 我国在一个传统……","[摘要]农业科技服务具有非竞争性的属性,有利于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特征以及供求对策,以期给予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农业科技服务;供求均衡;发展建议 我国在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我国人数众多,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民生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近年来,我国聚焦三农问题,为了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农业科技服务就是其中一项,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服务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降低生产风险,进而实现农民的创收[1]。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虽然我国长时间以来出台了各类政策来支持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但是政府能够通过的服务毕竟有限,因此要拨出一部分资金培养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而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供求不均衡的矛盾,鉴于此,本文对农业科技服务的供求均衡进行了探讨,以期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以和结构。 1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户自身,例如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一般来说,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敢于挑战和创新,对农业推广的积极性相对较高,相反年龄偏大的人思想相对保守,坚持传统的农作方法;另外受教育程度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对农业推广服务比较认同,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农户很少认同,实际操作能力也存在问题。其次是农业生产特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农作物的种类,传统的农作物现阶段对农业科技服务需求不迫切,一般只需要种子和农药即可[2]。新型的则需要关注栽培技术和市场信息等。另外气候条件也影响着农业科技服务,例如在农业种植环境条件佳的地区对农业推广的需求较弱,土地贫瘠、种植条件较差的地区则对农业推广技术的需求强烈;同时还有耕地面积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例如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较大。再次是农户所在社区特征,例如农户所在社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服务比较完善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不是特别强烈,另外周围群体的需求也会具有传播性和信息对称性。 2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特征 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优质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不仅仅局限于吃饱,而是要追求高品质的农产品,这一结果导致农户不仅要考虑产量,也要考虑质量,农业科技服务随着转为高质量性产品服务。其次是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多元化是由于农作物以及农户受教育程度等众多因素导致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户开始追求新的品种,消费者追求吃的健康和特色[3]。再次是专业化和普及化,随着农户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应该水涨船高,另外农业科技服务本身具有公共品属性,呈现出普及化的特征。 3农业科技服务供求对策 3.1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系改革 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农户自身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推广理念要转变为以人为本,把农民的经营创收工作放在首位,牢记要以“农民为根本”;另外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业推广的投资结构,提高政府的投资效率,引导多渠道投资融资机制,带动社会其他形式参与。其次要理顺乡镇农技服务管理体制,提高办公效率,加强基层农推队伍建设,同时要规范农业科技服务交易市场,鼓励发展行业性农业企业。 3.2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供给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供给、供需匹配、职能细化等原则,具体构建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是公益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随着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农业部在省市县乃至乡都设立了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内容涉及面广,例如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信息的推广等等。其次是营利型农业科技服务,为农户提供私有物品的推广服务模式,例如这种盈利型的企业会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甚至提供全程的服务,保证农户农产品能够盈利,这种模式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外还有自主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调动当地居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先进的生产经验进行灵活的生产运营。 3.3加强农户组织管理、提高农户文化素质 农业科技服务之所以在部分地区存在失衡状态,究其原因和组织管理不到位有关,因此要加强农户的组织管理,例如建立专业性农业技术协会,为农户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服务,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更容易实现生产规模化,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政府在农村落实一些宏观政策。另外要加强科普教育,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及时进行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万荣,李齐霞,李中青,等.新时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8(01):1-3. [2]何晨曦,赵霞.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0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06):1020-1025. [3]陈光燕,庄天慧,杨浩.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减贫成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4县农户的调研[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8):100-105+125. 作者:马浩杰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论文 335,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5,"2018-05-24 04:45:26",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思路,2018/5/18,27,[摘要]随着我国“三农”改革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健全。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特性。为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本文通过走访等形……,"[摘要]随着我国“三农”改革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健全。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特性。为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本文通过走访等形式,对龙江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思路,为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进言献策。 [关键词]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自2004年中央持续13年颁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三农”问题列为国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成就。2004年到2015年,取得了粮食生产“12连增”、农民增收“12连快”。2016年粮食产量创历史第二新高,农民增收速度继续高于城镇居民,脱贫1000万人的任务超额完成。卓越的成就证实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工作,作为搭建改革创新、技术推广和政策传递等工作的服务平台,引导农民更高效地生产,并带来可观的现实收益。通过对龙江县农民走访调查,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农业科技信息需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龙江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1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状 1984年,龙江县政府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是龙江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2003年,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蚕蜂技术指导站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三个单位改革合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一类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职工共计60人,承担全部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工作,其中研究员2人,副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16人,初级职称30人,技术工人6人[1]。2006年,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针对当时的本地农业信息需求情况,在推广机构、推广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齐齐哈尔市率先开通了“农技110热线”,由农业专家坐班来解答农民在农业科技信息方面的需求。2009年,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行“村级农民技术员制度”,把村级农民技术员作为县乡公益性农技队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延伸,解决专家、农技人员与农民两头急的问题。通过咨询龙江县当地相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和走访调查,龙江县6乡8镇158个行政村农村广播基本实现全覆盖,卫星频道和有线电视覆盖率99.1%,全县农村固定电话通村率达到100%,宽带互联网进村率达到100%。目前已形成“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的通信网络。根据2015年齐齐哈尔统计年鉴,龙江县人均彩色电视机拥有量0.38台,其中接入有限电视0.34台;人均固定电话拥有量0.14线;移动电话0.72部,其中接入互联网0.35部;人均计算机拥有量0.16台,其中接入互联网0.13台[2]。随着龙江县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农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上网比例也在快速上升,特别是年轻农民已有很大比例通过智能手机连接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料信息。 2龙江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龙江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县政府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了政府信息网站,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形成了“村级技术服务网”,开通了“农技110”服务系统,拓宽了农民捕捉信息的渠道,信息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龙江县农民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自身方面、信息获取方面、服务设施方面和服务模式等方面。 2.1农民自身问题 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强度不断减弱,随着龙江县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农民年龄较大,他们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更愿意根据务农经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新的农技信息意识淡薄,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被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其在农业科技信息需求方面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初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于农技信息需求率都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的需求率。同时,对于新事物的接收、学习能力也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经营年限少的农民对于信息需求较经营年限多的农民对于信息需求率更高,他们因为务农经验匮乏,更愿意尝试各种渠道来获取农技信息[3]。 2.2信息来源问题 龙江县农技传播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导,虽然农业信息覆盖面广,拥有一部分信息资源,建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网站,比如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网站和龙江县农业委员会网站。由于信息人员少、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存在农业科技信息长期未更新、网页闲置无法浏览的问题,缺少对农技信息的整合,信息分散且共享程度低。农民科技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媒体、人际传播、街头广告、报刊杂志等传统传播方式。加之传统农民从众求同心理,大部分农民对于邻居亲朋好友等人际传播方式认可度极高,造成较为先进的网络传播难以普及。 2.3服务设施问题 当前龙江县的信息服务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虽然固定电话普及率、有线电视安装率和互联网进户率基本达到100%。但是,受到农民实际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的使用率较低,大部分农民家里的电视都不能充分发挥农技信息传播的功能。在龙江县农村地区却只有大约2%的农民家庭拥有电脑并连接互联网,使用互联网查询农技信息的农民几乎为零,制约了农技信息的传播。各村对农技方面的报刊实行摊派订阅,增加了农民的负担,造成农民的敌对情绪。随着龙江县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年轻富余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农民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无法从报刊上获取实用的农技信息。还有刊物本身适合本地农民的内容较少,针对性不强,时效性较差,已没有农民订阅相关刊物。因为各地区电视网络的发展明显滞后,许多电视频道网络信号差,电视无法接收。本地电视台则主要以赢利性的广告和娱乐性电视剧内容为主,推广农技信息的电视节目较少。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龙江县各村信息人才缺失严重,大部分村干部如村支书、大队长兼任信息服务职能,他们对农技信息内涵及信息技术了解很少,提供的农技信息参考价值低,甚至有些村成立了农技信息服务站,但只有8.34%的农民反映站里有人值班,但无法及时获取农技支持服务,64.58%的农民反映站里偶尔有人值班,27.08%的人反应站里无人值班。通过实地走访,值班人员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不熟练,无法完成所提出的农技信息的搜索。信息技术人员有的甚至只会打字,无法提供全面的农技信息解答,农民遇到生产问题无人解答,服务站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农技信息的有机结合。 2.4服务模式问题 龙江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仍以县政府主导,由财政完全拨款的方式进行,与各农业教育研究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和联系较少,没能形成有效对接。财政支撑有限,吸收全方位农技信息服务人员困难较大,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工作的高技术人才欠缺问题严重。县农业科技信息推广中心对各村农技服务站监管不严,没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 3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对策与建议 3.1提高农民科技信息需求意识 农民对于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愿望,是推进龙江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农民能否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能否主动地使用信息,决定着信息建设成败和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政府要充分加强农民农业科技信息意识引导,提高农民对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促使农民了解科技信息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切实收益,从而增强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强度。 3.2增强农业科技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政府应加强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结合当地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以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图片、视频或面授讲解等方式进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服务工作流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在现有农业信息传播平台上,对内容做出及时更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3改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设施 农民获得什么样的农业科技信息、获取的农业科技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很大程度上都要看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是否完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加大财政对龙江县各村服务站基础设施的预算,完善互联网计算机的普及率。调查分析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较高,政府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或APP平台,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查看和反馈所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现有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龙江县政府可以联合县农广校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制作CD光盘免费送到各乡镇,采用各村广播站定期播放的形式,让农民在田间地头或家里屋外都能收听到讲课的内容。开通农广校专家热线,方便农民电话咨询。 3.4建立“三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龙江县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财政,造成当地财政压力大,无法满足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基础设施、技术人才引进和农民培训等方面的需要。建立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寻求齐齐哈尔市和黑龙江省各高校和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支持,可以成为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工作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杨志伟.齐齐哈尔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623-634. [2]张淑英.中国县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85-98. [3]包晗雪.延边州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16. 作者:张潇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农业科技论文 336,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6,"2018-05-24 04:45:30",三农金融事业部存款政策调查分析,2018/5/18,23,摘要: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对农业银行实施了“三农金融事业部”优惠存款准备金政策。该项政策在推动县域农行加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该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政策实施过程中……,"摘要: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对农业银行实施了“三农金融事业部”优惠存款准备金政策。该项政策在推动县域农行加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该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三农金融事业部;优惠存款准备金政策 一、“三农金融事业部”准备金政策概况及实施情况 2010年,国务院批准深化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明确在四川等8个省区首批开展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人民银行对涉农贷款投放较多的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实行比农业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向支农力度大的“三农金融事业部”集聚,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支农、惠农的政策效果。从湖南“三农金融事业部”优惠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情况看,能够享受政策红利的金融机构普遍具备贷款投放力度大、不良率较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导向性。 (一)享受政策优惠的机构贷款增速相对较快 从湖南省的情况看,2014年、2015年享受准备金优惠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各项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其他机构贷款增速0.34个、3个百分点。从统计检验看,上述两类机构的贷款增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享受政策优惠机构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其他机构。分结构看,2015年贷款增速低于10%的机构,能够享受政策优惠的比例仅为24.1%,而贷款增速高于10%的机构,享受政策优惠的比例达58.3%。 (二)享受政策优惠的机构存贷比相对较低 2014-2015年各年末,湖南省享受政策优惠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存贷比分别较其他机构低9.3个和16.6个百分点。从差异性检验①结果看,上述两类机构存贷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享受政策优惠的机构存贷比显著低于其他机构。分结构看,2015年存贷比处于20%至40%之间的机构,享受政策优惠的比例最高,为43.59%;存贷比低于20%的机构,享受政策优惠的比例为40.74%;而存贷比高于40%的机构,享受政策优惠的比例仅为26.09%。 (三)享受政策优惠的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普遍较低 2014-2015年各年末,湖南省享受政策优惠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贷款不良率较其他机构低1个和4.14个百分点。从差异性检验看,上述两类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享受政策优惠的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显著低于其他机构。分结构看,2015年涉农贷款不良率低于1%的机构中,有50%的机构享受了政策优惠;涉农贷款不良率高于1%的机构中,仅有28.6%的机构享受了政策优惠。此外,通过对地区GDP、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类指标的分析发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与“三农事业部享受准备金优惠政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三农金融事业部”享受准备金优惠政策与否,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相关。 二、“三农金融事业部”准备金政策效应分析 自“三农金融事业部”准备金政策实施以来,人民银行切实加大对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业务指导,督促县域农行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提高涉农贷款占比,较好地发挥了差别化准备金政策效果。 (一)涉农信贷投放较快增长 以湖南省为例,2015年末,湖南省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贷款比2013年优惠准备金政策实施之初增加175.2亿元,2013-2015年三年间涉农贷款平均增速为19.2%。其中,2013-2015年三年间贫困县新增贷款平均增速28.8%,大幅高于全省贷款增速和农行贷款增速。 (二)涉农融资成本显著降低 实施优惠准备金政策之后,农行系统进一步加大了涉农信贷供给,有力地促进了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了涉农领域融资成本。以湖南为例,2015年湖南省“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3年优惠准备金政策实施之初下降0.55个百分点。 (三)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一方面,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农民进城购房、油茶产业发展等领域,省农行先后推出了农户安家贷、油茶贷等贷款品种,参与了“两权”农民住房财产抵押,创新了“公司+农户+银行”、“惠农卡+电子渠道+农村公共事业”等涉农服务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农业银行在县域以下乡镇、行政村累计设立惠农服务点,扩大电子机具有效保有量,电子机具在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四)配套激励措施逐步推出 针对人民银行总行优惠准备金率政策,农业银行自上至下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激励措施。一方面,农业银行总行将降准释放资金的利息收入,定期划转至对应的达标“三农金融事业部”。另一方面,农业银行推出了奖罚并重的考核措施。对考核达标机构的领导班子予以现金奖励,对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机构的领导班子责令改组,并将“贷款增速”、“存贷款市场份额”等指标作为对“三农金融事业部”的业绩考核指标。 三、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考核指标有待完善 一方面,目前能否享受优惠准备金政策的主要指标是涉农贷款增速指标。该指标以农业银行总行的贷款增速为考核基准,这将在技术上限定了“三农金融事业部”达标机构总数、释放资金规模,或将导致农业银行总行缺乏采取配套激励措施的动力。另一方面,以湖南省“三农事业部”为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存贷比”与享受政策优惠机构呈现显著负相关②,即享受政策优惠的机构存贷比相对较低,这与“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政策要求不符。 (二)政策激励作用相对有限 一是降准对涉农信贷投放的激励较弱。实施优惠准备金政策后,农业银行总行将降准释放的资金统一集中使用,而达标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并没有从农总行获得降准释放资金,也没有获得配套的涉农贷款投放计划。二是考核奖励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小。农业银行总行对享受政策优惠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奖励力度偏小,仅给予降准资金利息收益的奖励。以湖南为例,享受政策优惠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平均仅获得20余万元的奖励。 (三)农业银行总行配套措施亟待 加强据对县域农行的调查,农业银行总行除将降准释放资金的利息收入下划至“三农金融事业部”外,未针对优惠准备金政策出台配套措施,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合力,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县域农行扩大涉农信贷投放、提高涉农贷款占比。比如,没有对考核达标的县域机构,给予专项涉农信贷、财务费用等方面的倾斜;没有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域机构业绩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四)政策公平性有待商榷 据调查,除农业银行以外,其他国有银行涉农信贷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此外,邮储银行也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加大对县域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因此,仅对农业银行实施优惠准备金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或将降低其他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四、政策建议 (一)自上而下考核,提升政策的执行力 农业银行总行应自上而下出台落实优惠准备金政策的配套措施,从制度层面将“三农金融事业部”考核结果与信贷规划、绩效考核等方面挂钩,确保优惠准备金政策在农行系统自上而下落实到位。一是将考核结果与综合绩效考核、班子考核、相关负责人考核挂钩。二是制定差异化的FTP价格,对达标机构的FTP价格适当调低。三是对考核达标机构额外安排涉农信贷规划。 (二)优化考核指标,提升政策的有效性 一是加入县域法人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指标,鼓励县域“三农金融事业部”将新增存款更多地用于发放当地贷款,保持县域准备金考核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致性。二是适当调整涉农贷款增速指标的参考基数。三是定期对“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信贷投向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涉农贷款总量、结构、市场份额等定量数据,也包括政策实施、制度建设等定性情况。 (三)拓宽操作对象,维护政策的公平性 建议将“三农金融事业部”优惠存款准备金政策由县域农业银行拓宽至其他四家国有银行和邮储银行,扩大政策覆盖面,维护政策公平,并通过加大县域非法人之间的涉农信贷竞争,督促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此外,建议将优惠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周期由年度调整为半年度或季度,以更好地激励不达标机构在更短的周期内调整经营策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尽早享受政策红利,提升政策效果。 (四)注重多方联动,提高政策的影响力 一方面,适当放宽设立县域网点的政策限制。目前,国有银行在县域新设的网点数量受到监管部门严格控制。建议放宽国有银行在县域新设网点指标的限制,提高业务竞争,改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推动建立“三农”等领域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贴息力度、扩大贴息范围,降低相关贷款核销门槛,减征相关领域贷款的营业税等,适度放宽对“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下调相关领域贷款的资本计提标准,落实尽职免责机制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作者:钟芳芳 姜超 丁锐夫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三农问题论文 337,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7,"2018-05-24 04:45:34",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化研究,2018/5/18,27,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器等先进科技的普遍应用,数据信息逐渐开始呈现爆发趋势,农业跨入大数据时代。但现实中面临诸多困难,克服诸多困难实现农业大数据的有效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器等先进科技的普遍应用,数据信息逐渐开始呈现爆发趋势,农业跨入大数据时代。但现实中面临诸多困难,克服诸多困难实现农业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分析探讨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引言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科技的普遍应用,大数据已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国家必备的战略资源。大数据时代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行业也深受其影响,信息的海量爆发,农业也跨入大数据时代,农业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资源。大数据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1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是指无法运用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等工具提取、存取以及搜索和共享的海量复杂数据的集合,它有四个特征,分别是数据种类繁多、数据容量超大、价值密度较为低下以及处理运行速度快。除了这几个特征外,大数据时代还拥有数据化、升维和数据开放这三个“关键词”,它们分别代表了大数据时代下的不同特点。与小数据对比,大数据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等密不可分。相比于小数据,大数据的类型繁多复杂,传递、发展十分迅速,拥有更加广泛的用途。 2大数据时代对农业信息化的影响 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系统为农业产供销与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并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有效管理农业的重要途径。 2.1农业信息化将产生大量信息 农作物的种植、农业自动化生产技术、农业产品仓储内部因素变化等都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完成,所有这些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型分析这些数据,确定控制的时间和具体防治方法。 2.2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改变了传统农产品销售途径 很多农户认识到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重要性,纷纷找网络销售平台,以扩大他们农产品的销售量。农产品品牌纷纷涌现,很多大型网站为农产品买卖提供了平台,改变了以前面对面的销售模式。 2.3农业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生产工艺,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将定位技术、信息技术和航空遥感技术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在农业、生产管理中预警探测环境、气候、灾害等情况。极大地加强了对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害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2.4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农业信息化,创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经营、消费的过程,使其更加科学化和科技化。不管是农作物自动化栽培管理还是病虫防治,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的向农户提供信息,及时进行分析预测,科学指导农户生产、经营。 3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数据时代下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信息的发展。 3.1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 在大数据时代实现农业产业数据的信息化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心思想,现实中存在诸多困难。比如,我国很多边远山区,位置偏远,地势险峻,通讯设施和互联网等基础设备普及率低,导致农业信息化建设设备无法与外界联系,即使设备齐全、网络畅通,却没有相关专业人员,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依然遥远。 3.2农业数据共享率较低 只有共享大量的数据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不仅与农业部门紧密相连,而且还与很多其他相关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部门在信息管理上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农业相关的信息不能得到统一有效的管理,致使农业数据共享率低下。 3.3缺乏大数据专业人才 大数据要想在农业信息化中得到应用离不开精通农业和计算机方面人才的支持。现实中,推广站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素养,专业技术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广大农户得不到专业而先进的技术指导,对农业的发展产生悲观。另外,缺乏农业信息化的专业人员,导致基层的技术工作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技术更新。 3.4缺乏相关法律支持 农业大数据要想更好的共享,必须有法律依据做为坚实的保障。在我国,对大数据共享方面的立法太少,相关法律法规依然滞后,缺乏法律支持。 4大数据在农业信息化应用中的对策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及各个方面努力,不断推动农业信息化水平。 4.1提高农民对大数据的认识 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农民是从业人员,是最大受益者。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大数据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强对农民的大数据相关的知识培训,让广大农民更好的了解、学习,并付诸实践。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深入农村,及时向群众提供专业指导与讲解,使大数据农业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认识和普及。 4.2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等通讯技术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但由于发展与均衡、地域等原因,互联网的普及还有真空地带。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十分迫切。 4.3确保农业数据采集的可靠有效性 农业数据是最基础的第一手资料,在农业信息化中处于关键环节,数据的及时、准确、有效必须得到确认。采集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农业领域相关的资料以及数据,根据这些资料数据建立统一量化标准,通过网络等先进通讯技术采集相关数据。 4.4农业信息的透明度不断提高 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数据对农业信息的影响日益明显,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高价值的信息,已经成为农业信息化不可回避的课题之一。以往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靠市场调研,这样以来成本高,并且明显带有滞后性。在当今大数据的背景下,实现对农产品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可以有效提升农业信息的透明度,准确把握市场信。同时还可以根据天气、市场反馈信息、环境等要素的变化趋势,提前制定各种防范风险预案,为农业生产服务。 4.5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着力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农业信息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同时又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难看出,农业信息化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政府部门应坚持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不断加强重视程度,加大对大数据涉农信息的扶持力度,统一管理各类涉农信息,不断提供、整合大数据,建立数据平台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切实服务,为大数据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建设铺平道路。不断建立健全涉及农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为大数据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逐步健全农业大数据泄露、盗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大数据在农业信息化中进程中得到法律保障。 5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给农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了巨大的机遇,但是,就目前情况开看,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在信息迅猛发展的当今,只要能正视问题,查找不足,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当前大数据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够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关键发展机遇,将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完善深入,不断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雷程伟.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农业信息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杨国才.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许世卫,王东杰,李哲敏.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17):3429-3438. 作者:卢丽君 单位:茌平县博平镇农业经营管理站",农业信息化论文 338,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8,"2018-05-24 04:45:36",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策略,2018/5/18,27,[摘要]农业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烟草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工作尤为关键。文章首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做了简单梳理,针对烟草农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供相关工作人员……,"[摘要]农业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烟草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工作尤为关键。文章首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做了简单梳理,针对烟草农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策略 近些年来,现代烟草行业在订单生产、技术服务、烟叶代购、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建设、基础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3]。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烟草行业也在朝着多元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生产模式的限制,现代烟草农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使得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实际实施起来较为困难,而且实施成本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管理压力。 1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从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实施,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以及方式和服务对象等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再是单纯的进行农情信息统计,而是建设完成全方位、全领域覆盖的农业信息体系。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的农业信息化主要是用于农业信息统计;到第二阶段农业信息化由原来的单一领域向全范围领域内覆盖,并逐渐向农业的产前以及产后延伸;第三阶段就是现阶段,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1]。目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2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目标 2.1规模化种植 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需要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确定地区的规模化生产水平,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通过地区政府协调,严格按照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推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实施,保证烟草农业规模化种植的有效实施。 2.2集约化经营 集约化经营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重要途径,通过集约化生产可以有效提升烟草农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要注重烟草农业生产的创新力,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烟草农业生产的发展。另外,大力推行烟草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可以提高烟草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烟草农业生产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2.3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生产是烟草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通过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2.4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关键,借助信息技术对烟草农业生产进行改造,可以全面提升烟草农业生产的基础管理水平,促进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发展。 3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3.1强化烟草农业信息化意识 要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建设,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强化从业人员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必要的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逐步提升烟农以及烟草行业相关领导人员对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另外,烟草公司是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机构,因此,要做好现代烟草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重视烟草公司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基层烟叶站点工作人员的农业信息化意识,因为他们是烟草生产基层科技的主要参与者,只有他们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才能够在后期的工作中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就是烟农意识上的提升,烟农是烟草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必须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激发烟农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并让其在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真正受益,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烟草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建设。 3.2建立烟草生产全流程封闭管理体系 要想实现烟草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对烟草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全天候的管理和把控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将烟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拆分组装,并集成为管理、服务以及业务等几个模块。在管控过程中始终以计划和合同为主导,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合同进行不断的完善的,同时健全烟草生产、烟草收购以及烟草进销等多个环节。此外,为保证每一项决策的科学性,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数据分析功能,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实现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型。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必须要以烟草生产经营业务的关键流程节点为依据,保证有效的执行力。对烟草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指标要严格监控,实现由传统烟草生产事中控制向事前预防的转变,进而促进烟草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3.3重视烟草物流网建设 近些年来,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烟草生产物流网的建设也成为烟草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实现信息化建设全面覆盖的必然趋势[2]。互联网的发展也为烟草质量控制数据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能够有效保证烟草农业生产的质量。另外,通过建设烟草物流网,也有效增强了相关生产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市场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烟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痕迹化管理,通过对烟草的各项质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对烟草质量的追踪定位,大大提高烟草生产整体质量水平。而且借助于信息技术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分析,能够起到全程跟踪全方位控制物流信息的作用。 3.4加强烟草农业生产的信息化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展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相关部门可以依托于各类电脑培训学校,或者是借助于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各类烟草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班对烟农进行培养,逐渐培养其信息化意识,并为烟农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形成良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氛围;第二,加强人才引进。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除了通过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之外,加强先进人才的引进也是非常关键的。为此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一支由烟草公司信息管理人员以及烟草站点生产技术人员、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织干部以及种烟大户等为重点培养对象,开展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工作。另外,还要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国外先进技术人才的引进,加快烟草农业信息化高级人才以及高级智能人才的引进。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烟草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促进烟草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烟草农业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不断完善信息的交互与应用,对各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最大化的发挥其功能。相关部门必须要始终以烟草农业生产规模化、信息化以及集约化和专业化为根本目标,不断提升烟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加强专业培训,不断完善烟草生产全封闭管理体系以及物流体系建设,促进传统烟草农业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转型,实现烟草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强,张汉波,高丁,葛川,等.烟草农业信息化现状与拓展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87-289. [2]陈广晴,李斌,向炳.烟草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2):24. [3]杜鸿波.基于基层视角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J].现代农业科技,2015(24):338-339+342. 作者:傅佳 单位:辽宁省烟草公司朝阳市公司",烟草发展论文 339,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39,"2018-05-24 04:45:42",农业信息化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2018/5/18,25,[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也必将走向信息化道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针新时期下的农业信息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具体具体的应对策略,以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并推动……,"[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也必将走向信息化道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针新时期下的农业信息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具体具体的应对策略,以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并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信息化是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必经阶段,对于农业产业也造成了连带的影响,新时期下的农业信息化立足于“培养信息化人才”和“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等战略要求,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以及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从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来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解决之策,从而保障新时期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和加速推进。 1新时期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建设现状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领域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从而极大地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时期农业信息化的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资源、农业管理、农业产品、农业经济等方方面面,所涉及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诸多现代科技,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而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表现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农业信息网络初具规模、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日益广泛。 2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过低。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主要从农业信息指标体系及其测度研究进行反映,而根据相关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信息化部门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虽有上升趋势,但整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仍较低;第二,基础设施依旧薄弱。尽管与改革初期相比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某些经济落后省份的乡镇村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明显欠缺,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三,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新时期农业信息化需要有效的统筹协调来确保信息得以共享、资源得以共用,但各级部门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第四,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专业化人才予以支持,当由于长期以来对这一方面的重视不够,导致信息化人才的数量、质量、培养机制、结构布局都严重落后,从而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解决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改善信息化发展条件 首先应加大财政对农业信息化投入的力度,通过整合支农投资的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由政府带头制定专门的政策以确保财政资金充足,同时设立专项奖金以鼓励农业信息化的推广;最后对相关扶持性政策加以完善,探索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格局,从而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大力推进‘三电合一’与‘三网合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从信息服务手段入手,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突破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各项“金”字工程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的布局;最后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以‘一线入户’的方式同时接入电视、电话和宽带,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此同时将信息网络平台自上而下逐级延伸,确保村村实现农业信息化。 3.3重视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 新时期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之上经统一协调和有效管理来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化、农业资源的共用化,并且通过完善数据管理体系来解决以往存在的‘条块分割’信息壁垒。 3.4加速生产经营信息化 在农业生产经营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农业智能生产管理、空间决策支持以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使传统农业中的农田作业、农物栽培、节水灌溉、病虫防治等各个环节得到科学控制。除此之外,加强对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完善,使农业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以及工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 3.5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 为了保证新时期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以政策指导的方式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指引方向,同时在农业信息化相关软硬件的技术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化规范,以提高信息化运行效率。然后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整合,以标准化体系推进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信息统一与采集处理,再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促进农业信息处理平台和网站的互通互联,从而及时传达重要信息资源。总之,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先实行农业信息化,这既是时代大环境下社会发展的趋势所致,又是解决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瓶颈的治病良方。而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受到环境、人力、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前景依旧乐观,综合本文所给出的解决策略,希望能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曼维,徐立君,李书境.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7(13). [2]梁帅.论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 [3]王淑琴,张娜.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4(05). 作者:肖诗月",农业信息化论文 340,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0,"2018-05-24 04:45:47",农业信息化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2018/5/18,26,摘要: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九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农业,对农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伴随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一系列问题和缺陷也逐步暴露,结合农业信息化发菜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发展遇到……,"摘要: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九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农业,对农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伴随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一系列问题和缺陷也逐步暴露,结合农业信息化发菜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1前言 在我国的网络信息化农业发展的现阶段,未建立的地区与已建立的地区并存、已经享受信息化农业成果的地区与未能实现真正使用的地区并存。由此可见,地区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仍然存在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服务方式的单一性、不具备有效的战略发展计划、运用技术能力不足等。因此,研究和分析在物联网前提下发展信息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农业信息化发展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而从农业信息化现实运用情形来看,在中国建设信息化农业的进程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首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在充分的财政基础和优良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展建设农业的信息化。从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化农业情况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开展相关培训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一直都不充足。现阶段,政府虽然对于发展信息化农业的投入资金力度有所增加,但投入的总量依旧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部分地区缺乏资金基础使得信息化农业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而有些经济落后的地方根本就不能保证相关资金的投入,建设与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现在一些县、乡、村,尤其是那些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资金基础的薄弱,使得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在创建当中障碍重重、举步维艰,基础平台的不健全不能够有效的提供农业所需信息,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无法获得理想效果。中国在发展信息化农业建设方面资金支持不足,现有的农业信息化系统依旧不能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管农业部与各级农业主管机构向我国西部地区投放了超过1.5亿元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着重进行当地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相关培训项目、现代远程教育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大量信息平台建设受资金制约无法大面积推进,资金的缺口仍然较大。 2.2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不合理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协调。这个过程,需要政府部门牵头,进行资源整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信息化在发展中出现了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2.1 相关单位缺少沟通交流。发展信息化农业所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计划方案进行总体布局。但就目前各单位在进行有关活动的时候,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合作。2.2.2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建设步调不一致。现在,中国依旧是以城、乡为主的二元化社会形式,农村的经济状况依旧非常落后,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农村同城市的信息网络不能有效的结合,严重的妨碍了信息化的总体发展建设,导致二者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共享。2.2.3 信息化存在严重的区域分割情况。由于中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各种资源区域性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各区域的发展状况差异非常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社会发展很快,信息化农业的发展速度就非常快。而西部的部分地区经济落后,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农业的信息化服务。这样的地方信息化发展缓慢,总体水平难以提升;另外,因为各地区之间不能很好地共享有效信息,使得原本有效的信息无法被合理运用。在部门、城乡、区域之间出现的分割现象,导致发展信息化农业时面临着太多的限制和障碍。 2.3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较差 大部分信息网上只是简略的记录着部分信息,并且更新很慢,很难查找到最新的相关信息,根本不能够给农民提供帮助,有关农业产品的需求及价位未实行追踪调查。仅有国家及部分省级的信息网站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地方建立的信息平台形同虚设。多数平台只是宣传了所在地的农业情况,给领导提供相关信息,而关于村民的信息却很少。目前,有2000多个关于农业信息的网站在中国建立起来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进行内容更新的时候,仅仅是将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简单叠加排列,大量的陈旧和无效资讯使得农户在网站上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帮助及指导。 2.4相关职能部门不了解、不重视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府基层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利害关系,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克服种种困难、创造条件,投身于这项事业。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政府基层职能部门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有很多农村地区,依然未建设大数据平台,无法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3农业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力度投资农业信息化建设 作为全国重要基础行业之一的农业,它所具有的公益性质确定了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由国家政府部门来担负主要职责。进行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时,各地方政府部门需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工作,还要加大投入力度。由农业部门发布的信息表明,我国的整体实力正持续加强,深化发展信息化农业,各个政府部门必须意识到建设发展信息化农业在农业生产及经济方面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投资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相关区域整体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为确保建设的高质量,应站在较高的起点进行设计,要避免低层次重复投资。 3.2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农业信息化政策 其一,进行信息化农业建设,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相关政策法规等,可适当的学习借鉴国外发展信息化农业的先进经验,按照我国现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真实需要,构建一个针对性强的农业信息化政策系统。其二,健全经济效益的分配方式,完善各项惠农方针措施。农业作为国之根本,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输送着强有力的动力源泉,但农业本身发展却受到了严重影响,在造就了广泛的城市化之后,带来的结果就是城乡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差异性逐步拉大。国家要制定出更多的强农、惠农政策方针,科学调配现有利益分配方式,增加农村人员的经济收入,使得城乡发展彼此更加融洽和谐,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发展完善工作。 3.3进一步扩大并推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范围 进行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全面了解相关资源在农业方面的配置情况、产品价格变化、市场供需状况、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生产技术、气候环境、自然条件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及条件,并通过信息化平台使得这些条件和资源得到优化和合理利用。信息化的平台系统要求构建农业科技资讯、农机管理维护、综合农业资讯相关数据库,在这些数据库的基础上实施数据信息管理及共享,构建一个可以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化农业管理平台,促进农业从传统化方式转变为现代化方式,使得农业生产中的种植管理、选种播种、浇灌施肥、成熟收割都实现信息化操作。 3.4加强对农村基层职能部门关于信息化农业的宣导与培训 各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各地区的领头羊,只有各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建设和发展信息化农业在农业及经济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才能增强其重视程度,才能带动当地的百姓投入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当中,早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从而促进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4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各项科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综上所述,在发展信息化农业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是在农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而且将会充分的加强信息化农业的生产效率,是农业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求,可以促使农业生产的数量及质量大大提升,避免盲目的发展农业项目。不但增加了农业产值及经济收益,而且使得农业生产活动中广泛的使用了自动化及智能化技术,减小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蒋恩臣.农业信息化发展模[J].农业工程学报,2014,(1):12-14. 作者:吴芳 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化论文 341,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1,"2018-05-24 04:45:50",互联网+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2018/5/18,27,[摘要]城镇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建设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却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匮乏、交通拥堵、城乡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破解城镇化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让城……,"[摘要]城镇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建设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却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匮乏、交通拥堵、城乡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破解城镇化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让城镇真正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之地。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互联网+;信息化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在整个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交通拥堵、资源匮乏、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规划不科学等[1]。在十九大报告中虽然直接提到新型城镇化的地方相比较十八大报告有所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城镇化工作不重要,而是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一些突出问题更亟待解决,包括三农问题、大城市病等等。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城市群建设”,这些都是对于后续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方向指引和具体部署,指明了在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道路。“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将互联网的一整套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2]。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力、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新的生产生活状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互联网+”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大城市病、建设特色小镇、扶贫脱贫、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的利器。 一、“互联网+”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互联网+”促进特色小镇建设 发展特色小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特色小镇所秉承的特色在于“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因此特色小镇要突出的是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而“互联网+”所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特色小镇可以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全新的平台将自身的文化和产业进行传播和扩大,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和更多的领域进行跨界创新。在我国的苏浙一带,特色小镇发展的如火如荼。比如江苏的宿迁电商筑梦小镇、徐州沙集电商小镇、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常州石墨烯小镇等以及浙江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这些小镇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而无论是电子商务、物联网、石墨烯等这样的高新产业,还是茶叶、旅游、金融这样的传统产业都需要同“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城镇化发展。以“互联网+”推动下的小城镇的模式将是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由于技术的变革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互联网+”像一股新鲜的血液一样注入到我国传统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当中,由此出现了“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业”,不得不说“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改造,而“互联网+”正是实现产业升级改造的有力推手。麦肯锡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中曾经指出从201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经济占全国GDP比重已经超过了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提升至22%。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更应该抓住“互联网+”这一变革的浪潮,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以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公共服务在供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均衡的现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比较大。我国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具体表现在医疗、教育的设施水平落后和人才不足等方面;区域不协调,东西部之间的市政服务水平方面有相差较大;农民工虽然在城市中却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户籍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面对这些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互联网+”有助于打破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以共享、集约、整合的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公共服务领域出现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些将“互联网+”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结合和创新有利于打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和公共服务封闭化、碎片化的现状。 (四)“互联网+”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创新创业的热情。而随着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将创业创新的浪潮推向了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3]。据农业部掌握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经超过了700万。由于小城镇和农村创业成本相对于大城市更低、竞争压力较小,这也是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创业的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家乡的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出售,开自己的淘宝店等方式,不仅避免农产品的滞销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小城镇的创业者们通过互联网共享开放的平台,结合自己特色和优势,将创意变为现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互联网+”促进城镇化建设质量提升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已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不仅需要速度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转移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布局不合理等,这些城市病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则可以数据化和精准化的方式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城市运行过程的动态监测与精准管理,同时针对城市运行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使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直观准确地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时掌握群体活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适应程度,可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有助于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度,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模式。互联网相关技术在破解城市病、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六)“互联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样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而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将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机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减少地域之间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有助于农村的宝贵资源在“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上实现最大效度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刺激了农村创业的浪潮,从而也使资本由城市流向农村,同时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革将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 (一)开展智慧城镇建设 发达国家最早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镇化进程,因此智慧城市没有涉及到城镇,更没有涉及到农村,而我国的国情却有所不同,信息化建设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正在同步进行,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与城市发展还很不均衡,而智慧城市片面强调城市的信息化发展,会进一步加大我国当前的城乡差距,不符合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因此智慧城镇的概念更符合我国当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情,智慧城镇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小城镇的居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而且能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新的模式,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产业与信息化消费使得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弱化。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61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城镇、乡村和大城市一样可以获得平等的信息资源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优的信息服务。依托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已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开展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溯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镇的建设道路。 (二)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互联网+”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同是也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管理人才和掌握信息科学的技术人才[4]。只有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才能确保发挥人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大力开展网络培训和在线指导,传输新的管理理念和前沿的信息技术。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相应的培训,毕竟农民才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也是避免“互联网+”新兴时代下出现的“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我国应当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培养信息化人才为重点,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节约高效,充分调动全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农村小城镇居民走上新的致富道路,甚至是原来的一些贫困县将当地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不仅实现了脱贫同时也让自己的特色产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5]。因此,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是“互联网+”时代的新自下而上进程。这一进程充分发挥了电子商务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减贫脱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价值。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电商平台服务站点建设以及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未来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势必要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和影响力,使农村的特色产品摆脱区域和交通等限制性因素真正实现“走出去”,这样农村就可以突破原有的区位束缚,通过互联网参与产业分工,进而为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提升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 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城镇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作用。通过创业可以有效带动就业,而就业问题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依托“互联网+”下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为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的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支持,激发大众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对于“互联网+”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动力,为快速提升互联网创业就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需要各级政府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创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生态链,不仅扩大创业的规模、提高创业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业道路。针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需要将基础设施与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宝辉.城市发展的“四化”方向[J].人民论坛,2017,(5). [2]彭海静,郦丽,江敏.基于“互联网+”的苏北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 [3]辜胜阻,李睿.以互联网创业引领新型城镇化[J].中国软科学,2016,(1). [4]陈熙隆.信息化助推经济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7). [5]罗震东,何鹤鸣.新自下而上进程———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J].城市规划,2017,(3) 作者:赵爽 刘彦彤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城镇化建设论文 342,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2,"2018-05-24 04:45:55",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2018/5/18,27,摘要: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并更好地服务于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完善自身发展,加强专业建设、职业培训、市民教育、服务“三农”等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摘要: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并更好地服务于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完善自身发展,加强专业建设、职业培训、市民教育、服务“三农”等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型城镇化建设;专业建设;职业培训;市民教育;服务 “三农”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关系到数以亿计人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问题。当前,人口众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约束日趋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应主动适应并更好地服务于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所谓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由此带来城镇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城镇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多。城镇化过程涵盖了人口职业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生活地域空间的变化。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曾预言:“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城镇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经阶段,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彼此互为支撑、良性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发展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当前,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四化”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其中,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居于主导地位;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重要根基;城镇化则是承载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型城镇化能有效帮助农民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促进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现实需求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依存性的特征,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资源保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当前不断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 (一)产业布局调整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新型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以促进产城融合,带动经济增长。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会带来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进而提高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和就业规模。生活性服务需求增长的最大潜力在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模式的转变、消费结构的升级会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大产业的联动、社会分工的细化也会扩大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水平的提升、职业种类和职业内涵的变化、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呈现多元化发展等,迫切要求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通过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及时反映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要求高职院校多渠道开展新市民教育 人的城镇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必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建立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促进城市公共服务由面向户籍人口转变到全部常住人口全覆盖。近年来,伴随着户口登记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正在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的“坚冰”。在城镇,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是,由于户籍限制、就业能力、生活习惯、文化积淀等诸多因素的瓶颈制约,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游离于城市之外,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他们生活的地域、从事的职业、名义上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认知、心理角色、社会权益并未发生真正的转变,他们成为“被城镇化”的城市边缘人。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多渠道开展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并融入社区教育,帮助进城农民提高自身的生存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新型城镇化是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城乡二元体制下,农业水土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行,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成为了“三农”问题的根源。农村人口的减少以及农民人均水土资源占有量的增加,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大量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知识的农业管理人才,需要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的责任,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三、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完善自身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立足城镇化建设,拓展高职教育发展空间 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立足区域经济,服务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地市经济发展。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特点,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为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机遇,优化重庆城镇化发展格局,推动成渝城市群建设,重庆市委、市政府确立并实施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和“6+1”支柱产业行业,将大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地处重庆市各区域的高职院校应将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定位于重庆城市发展战略格局,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建设的功能定位,依据“五大功能区”划分,依托各区域产业业态的变化,结合本校办学特色,紧密衔接市场,确定办学方向,真正树立起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加强政校企合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对接城镇化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 新型城镇化是产城融合的城镇化,职业教育要融入城镇的产业要素。高职院校应及时跟进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紧密契合产业发展所需,找准政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节点,为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人才服务。在重庆市产业发展变迁过程中,重庆市支柱产业由直辖初期的汽车摩托车、化工、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到2013年以来的“6+1”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目前,笔记本电脑产业已成为重庆市工业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重庆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亚洲半导体产业旗舰基地和中国西部领先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产业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带来专业结构的调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重庆市各区域的高职院校应以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通过增设新专业,淘汰改造旧专业,打造精品、彰显特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重视非学历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要实现“进得来、立得住、留得下”,必须掌握一技之长,获取生存本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新型职业、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民工的择业观念、职业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他们的就业层次和就业收入偏低,结构性失业成为常态。以技能促就业是农民工在城市立足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借助自身师资、技术优势,与政府、社区、企业合作,在进城农民工职业培训中有所作为。一是开展进城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对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新成长劳动力无技能从业的现象。二是搞好在职人员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与企业合作,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技能需求,对在岗农民工进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三是与社区合作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培训。与街道、社区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培训,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是利用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资质,将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帮助农民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四)关注进城农民,开展新市民教育 农民转市民,并非简单的户籍名称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文明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变革。在农民变市民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立街道、社区工作站等形式融入社区教育,以社区学院、网络课堂、主题讲座、短期培训、广场文化等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新市民教育网络,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在城市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一是开展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科普知识教育,提高进城农民的城市生活技能,提升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二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树立现代城市文明生活理念,提升新市民文化生活品质。三是开展公民基础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培养新市民的法治思维,养成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四是开展民主政治意识教育,扩大和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政治参与,积极投入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建设,自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五)面向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当前,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已成为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5届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所占比例已达53%。农村孩子接受高职教育,可提高农村孩子的就业能力,切实增加农村家庭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普通农村家庭的命运。高职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功效显著。在培养农家子弟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通过多种社会服务形式服务“三农”,提升农业服务水平。一是重点搞好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建设,为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三农”发展需要。二是依托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下乡、技术下乡,组建农业技术科研创新团队,深入农村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帮助农民脱贫增收。三是依托学校在教学、培训、科研、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农民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下乡,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畅通中高职衔接渠道,对贫困、边远地区农村职教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资金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实现精准脱贫。 (六)抓好就业创业教育,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村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千万个农村家庭的利益,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势下,高职院校应帮助高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着力抓好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一是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高职大学生当地就业,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二是激励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引导高职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引导高职大学生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了解国家鼓励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开展好创业指导辅导工作,树立“能力本位”意识,努力提高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三是加大对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据《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5届高职大学生中,仅有3%的创业资金来自于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政府层面应注重顶层设计,加大对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高职大学生进行帮扶,提高高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 〔2〕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 〔3〕金雁.服务新型城镇化,地市高职如何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3-12-24(5). 〔4〕罗尧成,肖纲领,陈敬良.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4,(7):45-48. 作者:曹刚 邓红彬",城镇化建设论文 343,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3,"2018-05-24 04:46:01",新城镇化建设及土地要素利用措施,2018/5/18,29,摘要:推进高效的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目前我国新常态下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但实际情况却是过度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致使生土地……,"摘要:推进高效的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目前我国新常态下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但实际情况却是过度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致使生土地要素的低效利用,制约健康的城镇化高效发展。因此本文着重以土地要素为出发点,探究土地要素低效利用的原因。分析发现为推进建设高效的城镇化,需要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加强土地管理制度。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土地;土地管理制度 一、前言 2016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这一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高收入国家在70年代时期,城镇化率就已经为60%多,而此时期的日本、美国、德国的城镇化率均超过70%。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估计,以现在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趋势估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1]我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要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更要提高全要素增长率。然而我们要面对的事实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产要素的低效利用有待解决,如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所以本文着重探究土地要素利用率问题,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是建设全面、高效以及可持续的城镇化的基础。 二、文献回顾 张志辉(2014)认为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规模递减效应,城市规模越高,土地利用率越低。韩峰,赖明勇(2016)研究发现,城市土地利用率与内外市场和技术空间分布有关,而且具有两极化的倾向。李佳佳,罗能生(2015)通过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罗能生,彭郁,罗富政(2016)指出:在城市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市场化程度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二者呈现出U型形态。钟成林,胡雪萍(2016)指出: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着单一或双门限效应。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还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由于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的收益效用远低于非农就业的收益效用,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逐渐减少,致使一些土地被闲置。在城市中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分散化,集约性差,造成我国城镇化中土地的低效利用。 三、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要素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问题是重点研究方向。虽然我国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但是人均土地面积少,属于人多地少的状态。首先在城市中,城市存量土地没有被充分利用,而且城市土地产出率不高;其次在农村中,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涉及土地问题时,各种矛盾不断增加;最后,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户籍制度、社会公共服务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农民工往返于城镇与农村两地之间,造成“两栖用地”浪费。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土地的有效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都要纳入考虑范围。1、城镇土地的低效利用(1)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本小节主要从土地的经济价值来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2016年统计年鉴中摘取主要省市的数据计算而得的数据可知,在单位建成区土地GDP产出,宁夏、西藏、新疆、甘肃、黑龙江还不足10亿元/平方公里,宁夏最低为6.40亿元/平方公里;而上海在数值上表现出最高,超过20亿元/平方公里,其余省市都在10亿元/平方公里和20亿元/平方公里之间。在单位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GDP产出中,西藏最低是50.41亿元/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为82.41亿元/平方公里;而天津市和湖南省则位居第一、第二,均超过300亿元/平方公里。其余省市在100~300区间。单位工业用地GDP产出中,上海和黑龙江最低,分别为34.04亿元/平方公里、43.02亿元/平方公里,而青海最高为183.95亿元/平方公里。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之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距很大,尤其是在单位建成区产出率中产出率高的省市是低省市的约3倍,城市土地产出率低主要就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理、土地资源没有最优配置,生产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在我国同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土地经济价值角度看,土地利用效率还很低,提高的空间很大。(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第一,土地利用分散化。我国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由于地方政府行政因素的推动,全国范围内开始城镇扩张运动,使土地利用合理性低;城镇扩张过程中,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面积大而分散,出现碎片化现象。采用2000年和2009年各省人口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测算省际人口城镇化率(PUI)和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2000年和2009年LUNI与PUI的相关系数为0.758和0.686相关性下降[3]。因此要推进建设健康的城镇化。第二,人均占地比例高。在我国大中城市中,人均占地达到120m2,而东京仅为78m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均占地面积要高出世界其他国家很多。因为土地扩张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据估计,过去10年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幅度超过20%[4]。主要是城市不断征收周边土地,而城市存量土地未得到充分利用,再加上土地管理政策的不完善,助长城市低效开发。城市对土地利用管理的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使城市内部拥有可利用的存量土地。2、农村土地的低效利用(1)耕地面积减少。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可知,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我国减少的耕地面积就高达450万亩。伴随城镇化发展,农业耕地快速非农化成为建设用地,以获取高收益,但是否考虑到土地非农化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城镇化与土地非农化需求的不相配,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科学发展。耕地资源的浪费也给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威胁。(2)法律法规不健全。城镇化建设征收土地,往往忽略应有的法律程序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工业用地方面“以租代征”问题突出,至此遗留问题此起彼伏。[5](3)土地荒废。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就业非农化,使农民人地分离,造成土地被闲置和荒废;而且征地现象日益增多,城镇空间利用呈现低密度、分离化倾向。(4)相关制度不完善。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土地被征用,虽获得补偿款,但城市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农民工由于受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约,他们在城镇生存问题还很严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农村人口在向城镇流动时也会产生两栖用地现象,浪费土地资源,难以实现土地的价值。 四、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要素低效利用的措施建议 1、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谨防越过用地红线,加强土地集约化使用,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来解决土地供需不平衡问题。对闲置、荒废的土地要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合理设计土地利用规划 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且建设用地同样合理规划,要完善与土地功能、用途与配置不相匹配的制度;在政策制定方面,政策的制定要动态,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土地资源的管理要有相应法律做保护,并且合理科学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完善城市存量土地的约束———激励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化用地结构,合理用地布局。所以说,如果加强对存量土地的充分利用,不需要扩张城市,就可以达到提高人口密度的目的。 3、加强土地管理制度 不应盲目扩张土地,有关部门要强化土地用地管理,对危害土地的行为要严厉制止,对违反相关法律的要依法惩治,绝不姑息。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反馈措施,监管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积极推进管理技术的创新,科学管理与新技术管理相结合,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土地资源的管理既科学又有效,避免由于监管的不到位而带来的损失。不仅在土地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上需要创新,更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达到提高产出率的目的。 五、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对我国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城镇化自身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如土地的利用效率低,本文探究土地要素低效利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如实施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及合理设计土地规划。发展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发展高效的城镇化,为我国经济保增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幸琴、杨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5(39). [2]李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天中学刊,2017(32). [3]王小陆: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分析及措施[J].产业论坛,2016(18). [4]马晓丽、赵贺文: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6(02). [5]姚志红:浅谈城镇化中的土地问题[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8). [6]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M].人民出版社,2014,11. [7]孙哲、朱文兴:关于城市存量土地的优化配置问题的探讨[J].科技广场,2008(2). [8]李树枝、郭瑞雪:2015年全球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6(12). [9]何芳、宋羽:城市存量土地利用变更制度缺失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J].城市问题,2013(3). 作者:张欣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城镇化建设论文 344,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4,"2018-05-24 04:46:04",羊养殖技术问题与建议,2018/5/16,35,"摘要:羊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羊肉是我国居民餐桌上常见的肉类,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居民对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羊养殖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关键词:羊;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本文就祁连山地区羊的养殖技术进行……","摘要:羊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羊肉是我国居民餐桌上常见的肉类,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居民对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羊养殖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关键词:羊;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本文就祁连山地区羊的养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羊养殖产业的进步有一定的帮助。 1羊养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饲料搭配不科学,营养不均衡 羊群养殖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养殖饲料的质量。因此在羊群喂养时需要注意对饲料的科学搭配,同时保证理性喂养,增加羊群摄入营养的均衡性,促进其生长。而当前常见饲养实际状况中,饲养人员缺乏专业喂养的意识,或是因经济原因只进行单一喂养。 1.2对于羊病的防治不足 羊群的成长发育率以及肉质的口感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只有做到合理的控制养殖疾病防治才能提升羊舍的经济效益。但是大部分羊群饲养时,忽略了对病菌的防疫,或由于经济限制对疾病控制不足,羊舍缺乏消毒,或是羊群免疫力低下,致使羊群极易被病毒感染。 1.3羊场环境以及管理的欠缺 羊的养殖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羊舍缺乏有效的活动区域,或是居住环境通风防潮效果较差,使得羊群极易感染相关软骨病症等。部分羊场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饲养并不科学,难以提升经济效益[1]。 2羊的养殖技术 2.1羊的品种选择 在进行羊种选择时,应当注意结合专业的知识,选择优良品种提升繁殖的优质性,并增加其肉质口感,一般是选择生命力顽强的品种进行饲养与配种。并且需要吸取相关成功饲养的经验。 2.2建设羊舍 注意羊的习性,对其养殖在干净、通风、防潮、防雨雪、四季适温的环境内。对于羊床的选择需要格外注意,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应当注意隔热防潮、自由通风。2.2.1羊舍周围需要有其两倍大左右的羊群运动场地,注意建设专业的院墙,防止羊群的逃跑与逃窜。2.2.2合理确定羊舍建立的场地需求,保证有可排除废水的排水沟,注意保证羊舍地面的清洁度,避免羊群直接接触粪便。2.2.3根据羊舍的品种与规模确定合理的养殖面积,可对公羊母羊进行区别化的饲养,一般可按母羊数量进行产羔舍的构建。2.2.4保证羊舍修建时,有充足的水源,避免污染,电路与道路畅通。2.2.5羊舍的建立要避免人群密集处,避开交通要道,避免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与病菌传播。同时注意建造羊舍可靠近草种肥美的地区,避免有工厂的污染,在保证羊肉质量同时选择利于运输的位置[2]。 3科学饲养 羊种肥壮的重要基础就是保证饲料饮食的营养性,对此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增加饲料的丰富性,只吃草营养是不够的,可利用对桔梗等农作物进行加工提升饲草的有效率,同时在进行羊营养补给时,可适当的添加玉米与豆粕等,以此保证精饲料内有充足的维生素营养。在进行精细化喂养时,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饲料进行处理,通过少吃多餐的方法,每天可进行三次喂食,间隔时间为6h左右。一般情况在喂饲料时,先切短或切碎饲草,此时可与精饲料混合,有效的提升饲料喂养并增加羊群的吸收,通过利用短时间的饲养提升羊群发育的速度,以此增加收效。若有充足的喂养牧场可以增添鲜草喂养,注意存储适当的冬季储备草料,保证草料的充足性。在进行羊群喂养时,还要注意添加盐,一般3次/d,随后进行喂水。以充足的水源补给增加羊群食欲,对于羊群必须要注意空腹饮水的问题。保证羊舍的温度应当在常温左右,并注意季节性温差,保证饮水不结冰,使得羊群每日可进行5L左右的自由饮水。要注意夏季增加喂水,在剧烈活动后不及时饮水,防止呛咳事件[3]。 4精细管理 根据羊群的种类、性别、年龄以及用途进行合理的分群化饲养,对不同种类的羊群采用特殊的不同饲养方式。第一,要注意对羊蹄的修整。在长期的行走或运动过程中会导致增加羊蹄的磨损程度,有时可能会出现畸形的问题,若不及时修剪则有可能会影响羊群的运动与行走,严重时还会致使羊群蹄脚出现病变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羊群的价值降低,尤其是公羊可能会丧失其原本的角质。可见定期的羊蹄修剪对羊群的整体发展,和收效来说都是存在重要意义的。在清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趾间杂物的清除,对多余的松动蹄甲进行剪除,始终使得蹄甲与蹄毛线在同一齐平线。一般进行修剪蹄毛的最佳时间是在雨后并为全年三次左右。第二必须注意及时的公羊去势,保证其日后的性活动在正常的范围内,以此提升养殖的价值。 5疫病防治 5.1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 需要把控羊群的居住环境,做到周期性的定期消毒,注意卫生的保持状况,减少潮湿问题的发生,保证做到通风顺畅。要定期处理消毒用具以及饲养工具。尽量保证繁殖的崽羊来自自己的羊群,减少从其他渠道购羊,减少细菌的带入以及病毒的交叉感染。当出现外来羊源时,一定要注意保证检疫防疫的严格性,一般有半个月的观察时间,完全确定没有病菌传入后可进行外来羊群的混合饲养。注意还要定期的对羊群进行疫苗防疫,一般主要使用羊四防疫苗,在注射疫苗时避免出现遗漏的问题。 5.2定期驱虫 应当在每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的季节进行定期的驱虫。一般是在每年的春秋季节进行驱肝片喂给,并进行吸虫。若有较为严重的患病感染可在开春之前提前进行驱虫预防,或在入冬之前可以进行提前给药预防。在完成驱虫后应当及时进行新草场喂养防止再次被病菌侵蚀。常用的驱虫使用药剂包括虫克星、驱虫净等。此外还要同时进行体外寄生虫清除,并对羊体的皮肤病进行检测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启萍.如何提高舍饲养羊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10):103-104. [2]张莲芳.浅议肉羊养殖技术创新[J].中国农业信息,2016(13):148. [3]黄红利.探讨肉羊养殖技术的创新[J].农民致富之友,2014(06):178-179. 作者:金伟军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畜牧站",养殖技术论文 345,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5,"2018-05-24 04:46:06",如何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2018/5/16,21,摘要: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养殖规模在日益扩大,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不相适应。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摘要: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养殖规模在日益扩大,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不相适应。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就一定要大力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 关键词:技术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 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绿色养殖技术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但是推广效果却并不乐观。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畜禽粪便以及粪污发酵产生的臭气等,严重污染了我国的水资源和大气环境,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为此,国家要求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还人民群众一个健康安全的绿色生态环境。 1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畜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水和土地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粪便产生的量非常大,已经超出了土地能够承受的负荷,并且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广使超出的部分还在不断增加。除了动物的粪便之外,畜牧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一些药物,包括激素、兽药等,由于动物防疫技术和兽药的使用不够规范,养殖场滥用抗生素和不严格执行畜牧的休药期制度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动物体会会残留一些兽药成分,会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为了促进畜禽快速生长,很多饲料中过渡添加了一些营养元素,包括各种高铜、高锌等,动物排泄物中的矿物质含量严重超标,也对土壤的生态环境不利。 2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措施 2.1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绿色养殖观念 正确宣传是做好绿色畜禽养殖技术推广的最基础,只有树立养殖户的绿色养殖观念,才会在养殖中使用各种绿色养殖技术。养殖户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法,很多养殖户并不轻易接受新的养殖方法和养殖模式,认为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时,一定要通过宣传来纠正人们的这种观念,要树立新的养殖观念。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加强对兽医的绿色养殖培训,这样在使用兽药时才能严格控制用药量。 2.2大力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方法 培训是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所以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畜牧养殖和环境环保融合在一起。养殖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兽药,推广没有污染的绿色饲料,可以将青草和农作物的秸秆等经过发酵制作饲料,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还能够扩大对资源的利用。绿色养殖中要将优质的饲料和绿色饲料合理搭配,这样既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又可以提高对秸秆等资源的利用率。畜禽养殖过程中要给畜牧提供充足的空气和光照,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这样才能提升畜禽的生产力。可以推广使用浓缩饲料。要改善动物的生长环境,合理用药,同时还要加强对畜禽的健康检查和保健,避免动物发生疫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动物用药标准来用药。 2.3建立科学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管理制度 要大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就要建立专业的技术推广部门,专门做好基层绿色养殖技术的推广,形成完善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体系。将粗线推广转变为细线推广,提高绿色养殖技术的推广技术含量。要建立科学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管理制度,出台关于畜禽养殖绿色技术推广的文件和规定,引导养殖户建设环保设施,加强对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加强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人才。在推广过程中,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深入调查市场,推广市场需求的畜禽绿色养殖技术。 3结语 大力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应该做好宣传工作,树立养殖户的绿色养殖观念,大力大力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方法,并建立科学的绿色畜禽养殖技术推广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纪卫香.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研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6,12(1):31-32. [2]刘俊银.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J].农民致富之友,2016,21(12):274-275. 作者:朱其洪 单位: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畜牧兽站",养殖技术论文 346,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6,"2018-05-24 04:46:08",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2018/5/16,31,[摘要]对于农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而言,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农村的经济管理手段为农村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大助力。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农业经济的管理现状和对策进行了重点探析,望能对后续相关人士的农业发展理论或实践探究有所助益……,"[摘要]对于农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而言,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农村的经济管理手段为农村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大助力。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农业经济的管理现状和对策进行了重点探析,望能对后续相关人士的农业发展理论或实践探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对策 1管理现状探析 1.1农村经济管理地位较低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施行土地改革以减缓农民压力,譬如,将土地税取消、为农民发放福利等等。但是,国家颁布的一些土地政策在具体落实至农村时,就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的效用了,政策的执行力度也明显不足,这就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外,我国农民大都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素质普遍不高,对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较弱,无法准确理解国家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与管控方式;再因一些管理层的人员素质较低,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意识低的问题,使得农村经济管理的地位没能切实提升,仅一直停留在政策层面,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1.2应用信息技术欠缺普遍性 在网络日渐普及的新时代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生产中都已充斥着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子。然而,就我国经济管理的实际应用现状而言,较为突出的问题仍是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多数较为偏远的地区都无法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也是阻碍农业经济管理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常常因信息闭塞而出现盲目的管理,使农业资源效率的利用越来越低。 1.3管理人员本身能力欠缺 在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起步较为落后,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储备方面的重视力度也较弱,所以,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在经验和专业度上都有所欠缺,难以满足经济高速发展需求下的人才标准。此外,若是一直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团队,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2经济管理对策探析 2.1提高管理者的综合水平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综合水平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提高队伍中成员的各项专业技能水平,在丰富所有成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以提升队伍的整体工作效率。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是保障管理团队时时有活力注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考核内容的适当增加,以确保人才的真实性,防止有靠关系和拉拢而加入团队的人出现。此外,还要强化对团队成员的培养工作,定期开展课程培训,以提升队伍内成员的知识量;课程的培训还能为成员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基地,让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彼此的管理经验,进而提升所有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水平。其二,提升队伍内成员的综合素养,不仅要重视人员的工作成绩,还要为成员提供多样的业余生活,针对性地锻炼和提升人员的综合水平。强化对农业经济管理者的考核模式,可以绩效考核为主,适当增加考核的内容,这样,不仅能监督管理者的工作效果,还能切实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督促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2与时俱进地推进信息化的建设 如今,我国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提供着坚实的支撑。此外,信息化的建设加大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既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工作效率,又为农业增收方面的指导给予了一定帮助。所以,将信息化建设充分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可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3合理使用土地以提高收入 土壤改良力度的强化对于提高土地产值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使用土地时必须让土壤拥有充足的养分。并且,还要注意对土壤的管理方法,务必要根据土壤多样性的特性和市场发展的趋势来判断应该种植何种作物,以充分发挥土壤的高效益。农民在以往种田时,常常会受老旧的思想束缚,不敢大胆尝试新方式,无法跟上农业经济管理者的思路,只是按照自己对土地的规划进行种植,最终很难达到管理者预期的收益。所以,只有合理地利用土地才能高效发挥土地的效益,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收入。 2.4强化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在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若想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强化基层工作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知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体而言,需要管理者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农业发展理念;完善经济结构,高效转变农业经济增长的模式等。综上,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推动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进步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致力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现存问题,让农业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此外,创建一套更为科学、规范且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是推动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闫丽华.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4,34(08):215. [2]孙成英.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4):265. [3]杜明义,王燕.新时期农业财会队伍建设管窥[J].中国农业会计,2007(03):34-36. [4]哈斯也提•喀德尔.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和对策[J/OL].河南农业,2016(14). 作者:栾兆升 单位:高密市咸家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农业经济论文 347,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7,"2018-05-24 04:46:10",如何提升动物检疫管理能力,2018/5/14,22,摘要:动物检疫制度始于欧洲,目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并在18世纪中叶确立了标准化的检疫程序。动物检疫机构或人员,通过一定的动物检疫内容和方法,检测动物是否存在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疾病,起到防止病畜散布病原,动物疫病扩散的目的。动……,"摘要:动物检疫制度始于欧洲,目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并在18世纪中叶确立了标准化的检疫程序。动物检疫机构或人员,通过一定的动物检疫内容和方法,检测动物是否存在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疾病,起到防止病畜散布病原,动物疫病扩散的目的。动物检疫对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经济繁荣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动物检疫的监督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动物检疫;畜牧业;管理;对策 1我国动物产地检疫存在问题分析 1.1管理理念滞后 全过程控制是当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公认管理理念,它要求动物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监管,动物检疫只是其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它要求相关检疫机构或人员将动物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作为监督的重点,而我国虽然在2010出台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将“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作为动物检疫的原则和理念,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以出具检疫证明为工作重点,检疫行为相对被动。 1.2管理体制不科学 我国动物检疫主要由各地方官方兽医来具体操作和执行,均归属于所在地政府管辖,在经费、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上都受制于其它部门,独立性差,很容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左右和影响,难以保障检疫工作的公正性。这种非垂直性的动物检疫管理体制,很难实现动物产品的全过程监管,影响动物检疫管理能力的提升。 1.3管理人员不专业 国外发达国家的动物检疫,大多由政府官方兽医和专业执业兽医构成,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学历和专业素养,在执行动物检疫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保障了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我国动物检疫人员大多来自基层地区的普通兽医,在文化程度和业务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由于我国官方兽医制度起步较晚,各地区动物检疫工作很难有效实施和开展[1]。 2提升动物检疫管理能力对策 2.1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建立专业化检疫制度 保障动物源食品的安全,动物检疫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将动物检疫工作深入到动物的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这同时也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政府的监管目的。因此树立起全过程控制的动物检疫理念,并以此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动物检疫的科学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基于全程控制理念,要逐步调整动物检疫机构的职能和设置,实现动物检疫和监管执法的分离,明确动物检疫工作的主体和行为。 2.2加强法律和政策保障,提升动物检疫能力 我国自2010年起实施《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来,动物检疫工作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但在某些细节上由于并没有对执法行为进行具体和明确,导致在执行过程中无法落实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动物检疫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应在政策上向动物检疫工作提供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基层动物检疫办公场所、设备、设施落后的问题,才能实现检疫管理能力水平质量的提升[2]。 2.3培养动物检疫人才,打造专业性检疫队伍 人才是一项事业发展的根本,由于动物检疫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很多高质量人才不愿意投身到动物检疫事业中,一些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不高,一直是我国大多数基层检疫机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通病。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强动物检疫队伍建设,通过对外引进人才、对内加强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检疫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结语 动物检疫能有效防止各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或有害生物,通过病患动物向更广泛地区扩散,进而保障动物产品的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和贸易的正常进行。随着动物检疫医学的发展,动物检疫在内容和方法上已经十分先进和完善。但由于我国开展动物检疫的时间尚短,在管理体制、机构和人员设置、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短板,制约了我国动物检疫的监督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多方面入手,使动物检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的道路,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开启,赵景世.基层产地检疫现状与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7(9):41-42. [2]郭威.兽医检疫工作中产地检疫的重要性[J].今日畜牧兽医,2017(9):43. 作者:李万杰",动物营养论文 348,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8,"2018-05-24 04:46:13",林业技术在林业发展的影响,2018/5/14,40,"[摘要]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探究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对策,以期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林业发展;可持续发……","[摘要]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探究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对策,以期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林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改革迫在眉睫。 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大片森林被采伐。尽管已经对以前破坏的森林进行了修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们的环保意识需要提高;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和如何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需要协调;如何合理地发展林业经济,让林场不只是通过采伐林木来获得利益。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目前林场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森林树种分布不均匀,林木种类单一,导致森林病虫害抵抗能力降低;我国的林业保护法律政策不够完善,森林的破坏者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严惩,森林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2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2.1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地理环境非常复杂,所以不同地域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也不相同。林业技术推广一般仅限于当地,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适应其他的地域环境,因此无法做到大范围推广。为了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成效,需要结合当地林业资源的地理环境,针对林业技术进行相应的调整,保障林业技术和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林业技术在当地生态林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林木健康生长,提升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2通过科技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生产模式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传统的营林生产往往采用粗放式生产模式,也就是说,林业经济利益的获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这样的生产方式是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想维持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两者的平衡,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就应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因此,对林业生产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1]。 2.3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能够推动营林生产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的建设与发展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以林业经济为重要基础的,只有林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才能够保证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近些年,我国各方面经济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对策 3.1发展林业高新技术 首先,利用林业高新技术来尽可能降低病虫灾害给林业资源带来的损失,极大地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率,如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及TIT防治技术。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是利用压力把药液雾化或旋转雾化,使药液形成雾滴,然后利用充电电极方式使雾滴带电,并借助气流作用使其实现二次雾化,最后在静电力和气流作用下将雾滴送到植株上。TIT防治法与传统的TTR法相比,是一种经过改善的病虫害防治方法,TIT防治技术更加主动,可以把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值内,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则更加理想。另外,还可依据病虫的生存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微生物进行投放,从而降低病虫的交配率,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病虫数量。同时,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如利用GPS技术来对范围比较广阔的森林进行全方位监测,形成图像或者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2]。 3.2建立健全相关林业体系 首先,通过明确社会上的需要,以基层林场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建立新型林场体制。通过将科学技术和林业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业生产力,还可以使林业管理更加数据化和科学化。其次,健全林业技术推广的相关体系。在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下,工作步骤将会更加标准和完整,给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打下基础。在林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保证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制度的规范下提高林业工作的灵活性。再者,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要激发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此外,林业部门要给技术人员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最后,还要注重林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多样化,并且结合林业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得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3.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补充法律条款,必须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要求人们必须遵从森林发展规律,不违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次,法律的制定不能只是一纸文书,要发挥其强制性和执行力,对违反森林经营法规的党委和个人一律严惩,实现森林管理的规范化。 3.4促进林业产业升级 要想促进林业产业升级,就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例如,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合理地应用于日常林业管理工作中。同时要加强对林业科研人员的培养,保证林业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这样就能够保证林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也可以促进林业质量和产量得到提高。 3.5健全社会配套服务体系 首先,政府部门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些用于提供林业技术服务及相关技术指导的示范中心,做好林业技术指导等工作,这对林业产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次,促进高校和科研机关的合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林业科学技术,从而促进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6加大资金供给,合理利用资金 林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国家需要在财政政策方面有所调整,加大对林业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将经费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并合理利用资金,从而获得良好的林业建设效果。除了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外,还需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融入进来,共同参与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为资金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4结语 林业技术创新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在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科研人才来实现制度优化及科技进步,建立一个适合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新体系,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山.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学种养,2015(3):257. [2]邱雪芹.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244-245. 作者:李永龙 刘志鹏 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孟滦林场",林业发展论文 349,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49,"2018-05-24 04:46:19",林业发展与幼林抚育技术研究,2018/5/14,27,"[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我国林业发展概况和多元化林业发展模式,就幼林抚育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发展模式;幼林抚育……","[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我国林业发展概况和多元化林业发展模式,就幼林抚育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发展模式;幼林抚育技术 生态环境建设主要依赖于林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幼林抚育技术。造林的目的是为了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例如,减少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恢复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 1我国林业发展概况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生产木材是林业生产的主要模式,也就是木材的生产是否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自改革开放后,林业发展的路线主要是以木材的生产为主,大量树木被采伐,大片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现阶段,发展生态林业,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的资源情况及林地条件等。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制定发展路线,从而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同时,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营林措施,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多元化林业发展模式 当前,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木材的生产和复原、森林经营等,都需要从全局出发进行深入考量。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生产,这样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多元化方式是未来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另外,多元化林业发展方式,既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获得生态环境效益。多元化发展方式可以弥补传统运营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元化林业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价值,从而推动林业的发展。目前,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必须深入研究林业的各项功能,如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同时,根据森林的数量和结构确定详细的发展方案,从而提高林业经营效率。为此,必须要提高相关的技术,从而推动林业的全面发展。 3幼林抚育的重要性 幼林抚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幼林成林的问题。由于幼苗的生存能力差,不容易吸收养分,所以需要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来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另外,在进行幼林抚育时,必须改善造林地的土壤等立地条件,从而改善幼林的生产环境。在满足幼苗生长需求的基本条件下,促进幼苗的生长,从而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4幼林抚育技术 4.1清理杂草与松土 在幼林的抚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松土,并清理土壤中的杂草,以避免杂草争抢幼苗的养分,保证幼苗生长过程中吸收到充足的养分。而疏松土壤,是为了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以提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从而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1]。 4.2施肥 通常幼苗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差,所以,为了保证土壤中具备充足的营养成分,满足幼苗的生长所需,必须定期施肥。主要是将肥料先倒入沟中进行浸透,然后施肥,之后用薄薄的一层土盖住肥料。 4.3树叶平茬 平茬指的是将幼苗上的树叶摘掉,将所有的养分供给根系,从而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通过平茬可以为幼苗遮阴,保护其生长环境,也可以改善幼苗稀疏的情况,保证幼苗能够充分地接受阳光[2]。 4.4除蘖 除蘖主要指的是不允许幼苗周边的侧芽过多地吸收养分。通常在枝叶处于萌芽时期进行除蘖,从而促进幼苗主干的生长,保证幼苗的生长质量,为后期的树木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3]。 4.5摘除侧芽 摘除侧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苗主干的生长。在进行操作时,必须要在侧芽还没有成熟之前将侧芽摘除掉,以免伤害幼苗的其他枝干。而且摘除侧芽不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反而会改善幼苗的生长质量,促使幼苗的枝干长得笔直且壮实[4]。 4.6修剪枝干 修剪枝干,需要根据树木的品种来确定。每种树木的修剪方式不同。一般为了改善幼苗的生长环境,都会对一些枝干进行修剪,以免被病虫侵害,从而保证幼苗吸收充分的养分。但是,修剪力度必须根据树冠来确定,这样才能保证幼苗能够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4.7补植 在整个造林工作完成之后,必须要检查所有幼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幼树当年存活率不到80%,必须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补植。4.8间伐造林时需规划合理的栽植密度,不能出现过密的现象。早期密度过大,会影响幼苗吸收养分,也会占据幼苗的生长空间,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随着幼林的生长,需要采取间伐措施。通常间伐时间设定在四五年,可分2次进行。 5结语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情况有待改善。从宏观角度出发,我国可以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方式和技术,建立多元化林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莉,朱德丰,薛海龙.幼林抚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探微[J].山西农经,2015(10):59. [2]刘子厚.幼林抚育对干旱地区保证苗木成活生长的重要性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0):83. [3]罗鑫.基于3S技术的安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研究[D].株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4]于淑华.杨树扦插与幼林抚育管理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22):179. 作者:穆蕾 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林业发展论文 350,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0,"2018-05-24 04:46:24",泥鳅稻田养殖技术分析,2018/5/14,26,[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利用稻田来养殖泥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虽然利用稻田来养殖泥鳅需要挖一些渔沟,会使得地形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泥鳅却可以用来去除杂草以及一些落水害虫,进而达到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利用稻田来养殖泥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虽然利用稻田来养殖泥鳅需要挖一些渔沟,会使得地形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泥鳅却可以用来去除杂草以及一些落水害虫,进而达到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泥鳅稻田养殖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泥鳅;稻田;养殖技术;探讨分析 所谓泥鳅稻田养殖技术,就是将水稻的种植与泥鳅的养殖进行有效地结合,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中一起进行水稻的种植以及泥鳅的养殖,使两者之间的生长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即水稻为泥鳅提供一定的食物,泥鳅为水稻清除一些有害物质,最终达到水稻泥鳅双丰收的目的。 1稻田的建设以及泥鳅的放养 1.1稻田建设 想要在水稻的种植场地中养殖泥鳅,首先必须确保稻田具备水源充足、保水好、排灌便利、无污染的特点,进而才能进行泥鳅的养殖。而且稻田的面积还不能太大,因为一旦稻田面积过大将很难进行有效地管理,一般来说稻田的面积必须在130m2之内。为了防止在养殖的过程中泥鳅出现逃逸的现像,还必须用薄膜、水泥板等在稻田的四周筑起30-50cm高的隔离墙,而且还要在进出水口处设立网拦。除此之外,应在水稻种植之前就将渔沟挖掘完毕,环沟应宽1m,深0.5m,中间部位的渔沟应深0.4m,宽0.4m,还要保证渔沟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田字型,或者井字型,且开沟的面积应大于5%。除此需要开挖渔沟之外,还要开设鱼溜,鱼溜位置应选在排水口附近,且应与鱼沟基本相同,面积以5-6m2为宜,深度保持在60cm以上。 1.2泥鳅放养 在对泥鳅种苗进行放养时,应选取体长大于5cm的种苗,而且还要保证一年就可以长成成品泥鳅。而且在泥鳅的放养时间选择上,也需要尽量选五月到六月之间,因为在这个时候水温刚好已经达到20°以上,所有化肥也已经沉淀完毕,在这个时候水质透明度一般都会很好,有助于进行泥鳅种苗的放养。除此之外,在放养泥鳅种苗之前还应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在放养时还应注意轻取轻放,避免泥鳅种苗因此受到损伤[1]。 2泥鳅的饲养管理 2.1泥鳅的喂养方式 关于泥鳅的喂养一共有三种方式,即精养、粗养、精养与粗养结合。所谓精养就是主要以人工饲料作为喂养泥鳅的主要食物,此种方式相比较而言泥鳅的产量会较高,但是却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粗养则是不进行人工的投养,让泥鳅利用稻田里的一些天然食物进行成长,此种方式虽然基本不会造成人力以及物力的损耗,但是泥鳅的产量却会很低。 2.2泥鳅食物的投放 关于泥鳅食物的投放,相比较而言,泥鳅属于杂食动物,其食谱比较广,昆虫、虾仁、小鱼、豆渣以及一些食物残渣等等都可以作为泥鳅的食物。而且泥鳅在刚放养的第一周内基本不需投放人工饲料,在之后一段时间一周就需要投放三到四次人工饲料。随着泥鳅的生长,饲料将由动物性饲料转变为植物性饲料,一天需要在上午、下午个投放一次食物,在进行实际的饲料投放时,还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喂养。 2.3泥鳅的防病处理 关于泥鳅的防病处理,需要在其放养前,对其消毒处理,即需要将泥鳅幼苗放在浓度为4%左右的盐水中,进行适当的消毒杀菌。当泥鳅处于生长期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在每个月使用生石灰对渔沟进行消毒处理,进而达到改善水质,避免泥鳅染病。一旦泥鳅出现患病情况,必须及时地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进行隔离,避免出现感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4稻田的防病处理 相比较而言,养殖泥鳅的稻田出现病虫害的概率会比较小,因为通过养殖泥鳅可以达到消除部分害虫的目的,进而达到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在进行预防稻田病害虫时,应选择那些毒性较低,蒸发快、残留少的毒药。而且在进行实际的用药时,还必须严格遵守各种农药的浓度和用量,尽量避免药液撒到鱼沟里,造成更大的损失[2]。 3泥鳅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3.1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进行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时最为常见的疾病,患病泥鳅会出现局促不安、身体较虚弱,进食较少的情况。对于此项疾病,具体的防治方法如下: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按0.7ppm浓度化水泼洒,或者每m3水用0.5~0.7g晶体敌百虫化水泼洒。 3.2胀气病 所谓胀气病其实就是泥鳅由于饵料、水质等原因患上的胀气病,胀气造成的肠炎病使得泥鳅的死亡率高的惊人,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具体的防治方法如下:使用3%浓度的盐水全田泼洒,或者内服药饵,1kg饲料添加消食利胃散5g、甘泰乐5g、大蒜素2g、食盐3g,连喂5d~7d[3]。综上所述,泥鳅稻田养殖技术作为一种比较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不仅可以变废为宝,把一些废渣变为泥鳅的食物,促进泥鳅的生长,还促进水稻的生长,建立一种环保的生态系统,达到保护自然环境,降低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荔筹磊.低洼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J]河南水产,2015(1):13一14. [2]周大颜,杨宾兰,徐鸿飞,等.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J].吉林农业,2014(14):54-55. [3]李正友,王艳艳,杨兴,等.稻田泥鳅养殖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15,39(4):67-68. 作者:唐运革 韦慕兰 梁凌云 蒙艳飞 单位:金城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都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金城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都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技术论文 351,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1,"2018-05-24 04:46:29",谈生态猪养殖技术与发展趋势,2018/5/14,3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基础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对于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追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市场对于猪肉及相关肉产品的供应需求逐年上涨,相应带动了生猪养殖行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基础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对于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追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市场对于猪肉及相关肉产品的供应需求逐年上涨,相应带动了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生态猪养殖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猪生产安全和养殖技术科学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猪养殖重点突出了绿色健康的养殖理念,这不仅与现代人的消费理念相吻合,并且有效提高了猪肉本身的营养和口感。笔者即从生态猪养殖入手,就其养殖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市场消费选择而言,生态猪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青睐,这不仅是由于生态猪的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决定的,绿色健康理念下的生态养殖技术,起到了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但与传统的圈养模式相比,生态猪养殖技术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仍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卫生和安全问题。随着市场对于生态猪及相关肉类产品的供应需求不断增加,相关养殖人员必须进一步改良生态猪养殖技术,以确保生态猪肉产品的食品健康安全。本文即围绕生态猪养殖,就其养殖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现阶段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分析 1.1生态猪饲料选择方面的养殖技术分析 传统圈养模式下,猪只生长过程中食用的饲料,主要由饲养人员外部采购提供,饲养人员可根据饲养需求合理调整饲料营养配置,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只的实际生长需求。生态猪养殖模式下,猪只生长过程中的食用饲料,完全由自然界中的草地和农田提供。一方面,由于生态猪长期食用有机饲料,且可以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活动,故而生态猪的肉质更加滑嫩,肉味更加鲜美,同时猪只的体质健康条件也会明显好于圈养猪只;另一方面,由于猪只处于半开放环境下,饲料供应完全由自然界提供,猪只在摄取生长必需养分的同时,也可能接触到自然界中的病害物质,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1.2生态猪养殖卫生环境方面的养殖技术分析 保障猪舍及主要活动区域的洁净度达到生态猪养殖标准要求,避免猪舍内出现污物堆积,是促进猪只健康生长的必要保障。与传统的圈养模式相比,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更加困难和复杂,饲养人员除了要定期对猪舍及主要活动区域进行清扫外,还需注意卫生环境保障措施与生态养殖要求的一致性控制。例如,饲养人员应使用有机材料完成猪舍内地板的铺设,从而在保障猪舍内部洁净度的同时,确保地面良好的吸水性和干燥度。此外,饲养人员还应重点加强猪舍内部的通风控制,合理调节猪舍内部温度,合理调节猪舍内部空气流通情况,从而为猪只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1.3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管理分析 就生猪养殖尤其是生态猪养殖来说,疫病管理在猪只整个生长、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饲养人员无法在猪只生长过程中,予以其科学的疫病管理,就可能暴发大范围的疫病问题,从而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饲养人员必须全面提高对疫病管理的重视,从当地疫病流行特征、疫病发生源、传染源等各个环节入手,全方位加强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管理,避免传染性疫病的发生。 2生态猪养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1实施种养与放养相结合的饲养模式 就我国生态猪养殖业发展现状来看,多数养殖者选择放养的养殖模式,即将生态猪放置在有机草地区域内,通过新鲜食材的合理提供,保障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在这种饲养模式背景下,猪只并没有固定的生活区域,所用食材也是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的食材,无论是营养供给还是生存模式,都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生长模式相接近,从而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生态猪的体质健康。另外,由于生态猪的生活区域并不固定,故而其生长空间相对广阔,猪只不得不提高对各类环境的耐受力和适应力,这也有利于猪只整体的健康生长。 2.2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随着生态猪养殖业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必然在生态猪养殖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态猪养殖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养殖模式下,饲养人员可借助各类监测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对猪只生长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具体包括饲料消耗量、猪只体重增长量、猪只患病情况等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生态猪养殖档案,联合恰当地数学模型分析,就可以预先对重大疾病进行预防,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提高生态猪养殖的综合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全面提高对生态猪养殖的重视和关注,从生态猪养殖技术入手,结合生态猪养殖实际要求和一般性特征,合理加强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控制,并推动生态猪养殖技术的进一步现代化发展,提高生态猪养殖整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猪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代刘.探讨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家致富顾问,2015,(10):62-63. [2]孙宗志.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7):75-76. [3]罗晖.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3):78. 作者:张文昆 汪伟 牟小东 罗贵云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畜牧兽医局",养殖技术论文 352,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2,"2018-05-24 04:46:31",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改进措施,2018/5/14,23,"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化养殖方式所取代,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养殖质量。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字……","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化养殖方式所取代,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养殖质量。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字: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直以来畜牧业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技术的发展,畜牧养殖水平逐渐提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畜牧养殖技术在推广应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方式不合理。要想实现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推广方式。但是从当前来看,推广的方式主要是简单的宣传、咨询或者是现场指导,大多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并没有实现深入推广,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实际上技术的推广必须要经过试验、示范和培训实践过程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2)相关投入不足。要想更好地实现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必须要在基础建设、资金以及相关知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投入明显不足。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必要的形象教学设备得不到保障,一些技术人员也得不到及时地学习,掌握不了当前最为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这对于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制约。(3)缺乏完善的推广机制的支撑。从当前来看,在对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机制进行支撑,相关部门更多关注的是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广较为忽视,导致推广内容分散,缺乏专业部门负责,推广力度不够。加之推广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 2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推广当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问题频现。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具体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1)转变思想,提升重视程度。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可以说,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部门以及政府对于推广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技术推广的效果和执行力。为此,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为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而相关部门则需要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技术推广工作的贯彻和执行。(2)优化推广方式,提升推广质量。从目前来看,要想提升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质量,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优化推广方式。结合实际经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建立起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部门自有的推广基地,能够为技术和养殖项目的实验、示范以及培训实践提供场所。要引进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推广质量,并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推广经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的科技项目和成果,需要在基地进行实验,基地需要向大众开放,提供考察学习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除此之外,实验基地还可以招收固定的学员,让他们在基地学习新技术,并搞生产经营,这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更有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基地技术推广的效果。(3)加大相关投入。要做好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相关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加大投入,使推广中需要的基础设备和资金等得到充分的满足。为此,国家首先需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畜牧养殖技术的更新和新项目的引进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扶植。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投入,组织好技术骨干进行技能培训,协调好相关的工作,为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保证技术的推广,还需要逐步地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畜禽舍、试验场地和检验室等,同时要购置相应的畜牧生产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投入优化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 3结束语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想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需要借助技术力量实现。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对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今后的工作能够提供帮助,更好地发挥畜牧养植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成文.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7(4):54. [2]罗厚才袁仕源.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6):60. 作者:马玉鑫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畜牧兽医站",养殖技术论文 353,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3,"2018-05-24 04:46:33",农业经济转型特点及发展趋势,2018/5/14,31,摘要:本文结合前人研究和个人心得,总结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文章认为,要想高效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就要结合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明确农业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广泛应用现代化的前沿科技,……,"摘要:本文结合前人研究和个人心得,总结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文章认为,要想高效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就要结合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明确农业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广泛应用现代化的前沿科技,另外,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严格落实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核心问题,在实践中丰富经验,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顺利进行,有效维护“三农”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转型;特点;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陈旧,急需改革转型,实现转型的主要目的是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好地解决掉。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是管理模式的改革,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社会的改革,这一转型过程,是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从农业经济转型的本质来讲,农业经济的转型内容包括相关机制的及时优化、管理模式革以及制度和社会的改革。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农业实现由传统化到现代化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也是由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而这些改变,肯定会引发管理模式的改变。而农业经济转型有什么特点,其未来发展趋势又是怎样呢?笔者在如下进行分析。 1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业与农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现在是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国家为了让产业结构更平衡,让城乡之间的差距能够缩小,加大了农业经济的调控力度,以此来推动农业经济的科学、健康发展。在我国,尽管城市化建设的水平日渐提升,但是在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为了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在实现传统生产模式到现代化生产模式的转变,就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而言,转型的特点是:现代化农业的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的份额越来越小,农业的内部结构、生产模式等都得到了及时地优化,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就以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大趋势而言,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基础上,加速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业技术的产出比重会增加,农业服务体系会得到优化完善,休闲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是农业发展的新亮点,相关的农业生产组织,将更加专业化。 1.1农业的现代化建设速度在加快 我国对农业的重视,一直以来从未改变,尤其是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和“三农”问题有关,特别是对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问题,中央不断地更新要求,不断地进行科学调控和合理指导。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标和关键内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它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是改革的关键时期,然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总方向从未改变,所以,建设独具中国特色地现代化农业,是农业经济转型的一大特点。 1.2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的份额越来越小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二三产业的大幅提升,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的份额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地位,却从未被社会和人们忽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现代高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尽管在高科技应用方面,农业也在持续改进,但是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飞跃、国际贸易在增长,我国的汽车、家电、船舶、装备、电子等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等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再来看看农业,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速度非常慢。现在,我国政府在不断地调整相关政策,希望能够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和发展,以期达到合理化的区间,在未来,第一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减小,这一比重的减小,意味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是,农业的重要基础性地位,是哪个时期都不能忽视的。 1.3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在加速,精尖技术和先进农机的应用,体现出的精细化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同时,我国打破了二元制的户籍制度,方便人口的流动,从某种角度讲,推动了农村人口外移。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与医疗、子女教育、就业等相关的鼓励政策,对城市中的农村人实施了政策倾斜,让广大农民有了进城生活的美好愿景。国家政策的吸引和农村内在力的推动,让劳动就业结构有了根本变化,尤其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劳动就业结构将体现出新特点,对于农业经济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改革而言,作用是非常积极的。 2农业经济转型的未来趋势 2.1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政府也在积极调整农业相关的政策,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的规模化运营,能够帮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的生产效率,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基础上,允许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连片、集中生产和管理,是未来我国土地经营的主要模式。 2.2技术投入的产出比重将会提升 技术投入持续增加,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技术投入增加了,土地的产出比重也会随之加大,例如在育种、农资、灌溉等方面,积极使用新技术,将会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技术会在农业上实现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2.3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于农业改革,国家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必会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并大力推行农作物保险、粮食补贴等积极政策的落实,为农户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社会化服务质量,服务方式的创新或将成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和重点,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也将会极大地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改革。 2.4生态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农民富,是国家强的前提,要想实现农民富,必须要进行农业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大量的实践证明,生态休闲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积极使用先进科技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不断提升现代化农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让现代化的技术成果和传统的农业相融合,让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让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先进科技成果和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相结合,建立能够获取更高社会、经济、生态三方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粮食与多样化的经济作物相融合、大面积种植与林牧副渔相融合以及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利用传统的优秀种植经验和现代的高科技,通过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自然资源使用和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争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 3总结 要想高效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就要结合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明确农业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广泛应用现代化的前沿科技,另外,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严格落实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核心问题,在实践中丰富经验,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顺利进行,有效维护“三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社会科学研究,2017(6):1-5. [2]解读“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Z].2015. [3]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Z].2015. [4]李晓红.“十三五”是形成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窗口期[N].中国经济时报,2016-01-12. [5]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2):11-15. [6]唐凯江,杨启智,李玫玫.“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模式演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5(11):28-34. [7]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5(12):18-23. 作者:赵长青 单位: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财政经管统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论文 354,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4,"2018-05-24 04:46:38",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18/5/14,20,"[摘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也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摘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也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策划和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在农业企业、村级、乡级政府部门及乡镇企、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众多能力素质的有效培养,关键在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践,在这里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浅谈几点意见与思考。 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 从高职教育层次和职业教育特征入手,既要使学生具有高等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专业知识,还要针对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强化培训与锻炼。本专业教学设置分为公共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其中特色课程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调查与预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二、结合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实习实训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巩固知识开展的。通过考察和实践,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生产经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实际、社会、国情,培养学生敬业、创业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完成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一)农业推广实习实训1.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的概况2.了解农业推广组织结构3.了解农业推广部门的规章制度4.熟悉农业推广的操作程序及主要业务5.明确专业技术实习方向(二)农产品营销实习实训农产品营销实训主要分为几下几个实训项目:1.资料收集:近两年我国农产品营销的发展信息以及国际农村市场信息2.案例研讨:农产品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案例研讨3.市场调查:农产品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4.营销策略灵活运用:对某一类农产品进行STP战略运用设计5.社会实践:分组进行某地区营销渠道状况调查6.网络营销模拟:微机实训室进行网络营销模拟实训7.实践模拟:进行农产品营销策略综合运用设计8.实地考察:物流公司考察撰写农产品物流状况(三)综合实习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在第三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实训,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管理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等的初步训练,这些训练对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选题: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确定调查题目、调查提纲和调查内容。2.选点:调查地点一般可选学生所在乡镇,应就近安排。3.调查方法:社会调查可采取乡镇经济管理部门实习、实地综合考察、访谈、问卷等形式。4.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了解国内有关主要期刊文献,掌握查询方法。5.撰写报告:调查报告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6.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四)农村后备干部选拔与培训此项实训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由于对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素质现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本专业特别对存在潜质及具有良好素质的部分优秀学生开设特别课堂,进行培训。1.公开选拔班级作为农村,学生作为村民,采用模拟竞选的方式进行“三荐二考一测评”的公开选拔方式,“三荐”即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二考”即理论考试、组织面试;“一测评”即民主测评,最终确定人选。2.多层次培训制订详细的后备干部培养方案,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问题讨论、小组交流、学员论坛、实地考察等培训形式,对后备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3.多途径培养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按照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培养。4.多形式考核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考核,每位后备干部还将要完成学业考核、理论考核、出勤考核、综合评定等,经考试考核合格,发给结业证书。5.多方位管理重点培养,注重管理实效,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组织谈话制度等对后备干部进行日常的管理,定期与后备干部进行交心谈心。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应该从“教育”“教学”“实践”三方面结合进行三段式培养,从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出发,不断深化各项教学改革,增强实习的效果,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苗雨君,李喜云,杨春梅.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职业时空,2014(6). [2]孔令英,张红丽.面向三农“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0). 作者:曲婷婷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经济论文 355,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5,"2018-05-24 04:46:41",农业经济结构可操作性对策分析,2018/5/14,20,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继续提出了要强化现代农业建设,而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对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分析了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面临的难点基础上,提出优化调整的可操作性对策分析,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转……,"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继续提出了要强化现代农业建设,而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对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分析了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面临的难点基础上,提出优化调整的可操作性对策分析,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转变的步伐。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可操作性对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比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提出现代农业理念,农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就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同时农业结构调整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多种原因导致了农业生产用地在逐年锐减,面对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农业经济结构向着集约型和规模型经济结构转变。 一、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面临的难点 1、小农思想制约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开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除了要制定比较完善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农民群众充分对政策进行认识和理解,并积极配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时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发展转变。但是由于农民群众长期受到小农思想影响,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有疑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现阶段小农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农民群众对国家有关调整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政策认识不到位,不积极配合。农民群众的传统思想,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2、知识水平和技术较低 在农村基层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专业水平较低,受教育层次不高。尽管近些年义务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未接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有限;在偏远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农民群体。在基层地区真正具备高专业素质的农业工作人员较少,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对新型农业产业结构模式不了解。很多种粮大户,科技带头人想进一步调整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知识和技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和路径。知识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缺乏,是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3、固有的产业结构,影响农业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大力推广现代农业,连续多年出台政策强化农业机械化建设,实行农机补贴和粮食补贴,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农业产品大多是以初级加工为主,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市场占有率,农产品档次较差。以农业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产业经济结构,一方面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受制于基本产业结构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近些年来尽管农业现代化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现代农业技术含量较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是进一步影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另外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二、优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可操作性对策分析 1、强化政府管理和政策规划实施 要想进一步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就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政府政策支持和相关管理体制建设,全面发挥出政府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要坚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不断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完善。在建设完善制度和政策基础上,要强化资金投入,通过进一步对现阶段的财政支出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经济结构又快又好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通过适当降低进入标准,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农业经济业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同时还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强化规章制度的实施。 2、强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增强农业经济科技支撑能力 首先,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切实发挥好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深入推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要制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县乡农技人员做好科技承包和示范点建设工作,使农技推广工作深入到农业生产实际,向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覆盖。其次,大力实施农机现代化。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实际、主要农作物种植现状与农机化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增产、节本增效。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的农机化普及率,并通过积极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和农机的使用效率。最后,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各地区要结合不同产业,采取田间地头手把手的培训方式,通过理论讲解、参观学习、实践动手、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职业农民。 3、进一步优化农业收购战略,实现产业优化布局 首先,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重点实施作物标准化种植来提高粮食单产,合理安排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在保证粮食产量和供给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其次加大畜牧产业调整力度,提高畜牧经济比重。以县乡城郊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奶牛饲养、黄牛品种改良、畜禽品种短期育肥为主的畜牧产业,将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新增长点。 作者:高宏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农业经济论文 356,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6,"2018-05-24 04:46:45",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研究,2018/5/14,23,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我国仍然十分缓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我国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过程之中,直接忽略了农村物流的作用以及价值,同时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物流体……,"摘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我国仍然十分缓慢,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我国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过程之中,直接忽略了农村物流的作用以及价值,同时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因此本文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水平,对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物流体系 一、农村产业化与农村物流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开始积极实现三大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以经营范围的拓展为立足点和核心,通过产业化经营体系的高效建立来积极地加强市场机制与非市场安排之间的紧密配合,更好地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充分地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保障经营方式与扩张方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主导,积极加强与其他企业以及行业之间的联系,以现有的广大农户为依托,通过采取科学服务的手段来实现农业生产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来建立完善的产业系统以及产业结构。不可否认,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实现市场农业的快速发展,将自我调节自我积累以及自我发展的基本经营模式落实到位,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及共同利益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现状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不仅追求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还注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保障我国的农业实现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以及共同繁荣。但是,与工业以及服务业相比,农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学术界在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时提出,农业在产业化进程的过程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以及障碍,这一点与现有的农村物流体系缺失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农村物流能够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有效配合,积极地避免我国在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物流输送问题。农业产业化主要以农户为重要的依托,不管是产业化发展还是产业化的运作都需要积极依靠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户的大部分经济活动必须要以市场的需求为最终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自身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但是因为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同时缺乏一个完善的中介组织,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规模化的运作性的市场,结构极不合理,市场经济效益上面较差,大部分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之中实际的交易成本比较高,自身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收入。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填补农业组织上的空缺,积极地实现不同产业市场间的紧密配合,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在运作的过程之中能够及时地以现有的市场发展方向作为自身的立足点和核心,促进生产模式与生产要求之间的紧密对接,真正实现增产增收,将农民的具体交易费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保证农民能够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及价值。 二、农村物流的微观组织机制 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农村物流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组织共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价值,农业产业化能够实现龙头企业与主体之间的紧密配合,保障企业的协作一体化以及自身市场的一体化,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运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其次,农村物流体系也还能够将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要素供应相结合,充分发挥协作一体化的作用以及价值,为农民的农业生产安全提供更多的便利,这种协作一体化主要以农村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为立足点,积极加强农业生产与农业运作之间的融合,明确双方的责任以及义务,从整体上促进物流增值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农业产业化之中的龙头企业,农村物流业能够实现市场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对接,该组织体系主要以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为核心,通过一体化的运作来有效弥补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自身的一体化运作,还能够保障服务领域的延展以及扩充。 三、促进农村物流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物流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以及价值,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积极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明确农村物流的合法地位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涉及诸多的因素以及环节,为了充分建立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我国必须要结合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及具体的水平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规范农村物流体系的具体运作环境以及要求,保障农村物流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合法地位。 (二)完善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 农村物理体系的具体运作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积极地完善现有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大对设施的投入力度,结合农村物流体系建立的实践要求为其提供各类帮助以及扶持,保障农积极的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做法以及经验,实现农村物流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紧密配合。 (三)改造农村物流企业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运作模式相对比较传统,无法采取高科技手段来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发展,对此我国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物流企业的有效改造,保障其能够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以及进一步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罗必良,王玉蓉,王京安.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的效率决定:一个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0(8). [2]张士云,许多.农业产业化经营呼唤农产品营销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0(8). [3]王小平,都继萌,李晓军.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思路[J].商业时代,2005(33). [4]王新利.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4). [5]王新利,张襄英.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4). 作者:韩俊德 单位:天津农学院",农业产业化论文 357,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7,"2018-05-24 04:46:49",农业经济增长离不开农业产业化发展,2018/5/14,28,"[摘要]本文从农业经济的增长目标出发,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产业化;发展 1农业经济增长的概述 我们常说的农业,它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及渔业。农业经济的增……","[摘要]本文从农业经济的增长目标出发,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产业化;发展 1农业经济增长的概述 我们常说的农业,它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及渔业。农业经济的增长,马克思认为一是增加农业积累,二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性经济,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经济的增长得到快速提升。我国的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发展计划,如优良品种选育、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主体建设等计划都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局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水平和实现脱贫攻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发展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之下,近年来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十分快。但也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通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使一部分以粮食为主的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精品水果、换季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方面受土地流转影响,规模化程度不高。交通条件好的地方优先用于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农业产业的耕地比较分散,不便于统一布局和管理。农村多数还处于“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由于受政策、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招商引资困难。要振兴农村经济必须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 2.2缺乏农业科技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每个领域的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的都与农业生产有关,而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品种繁育、栽培管理、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技术服务跟不上。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绝大多数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面临就业形势的压力,招录的基层农业服务员都没有限制专业,一部分人根本不懂农业生产,人员素质和专业类别参差不齐,造成了严重缺乏农业科技专业人才的局面,致使发展农业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山区农业,部分地区原有的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没有产业路,机耕道少,路网难配套,机械耕作难度大,缺乏专业市场,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发展农业经济相当困难。 3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农业经济要发展,必须做到产业规模化。把当地的土地、人力、技术等资源集中起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即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势,也可实行农户自行组织,其目的在于加强资源利用,统一生产标准,抱团拓展市场,把农业产业发展好,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3.2实行利益联结机制 采取“公司+基地+入股分红”发展农业经济。把土地集中起来发展农业产业,可按照“3115”模式分配,即:30%分配给农户,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作为风险金、50%归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所占利益可再分配给农户)。这样既能发展农业产业,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空壳村,多方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3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力度 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精心培育良种,在农村已经种植精品水果、绿色蔬菜、脱毒马铃薯、中药材及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定和建好良种繁育基地,采取引进和自育的方法,增多繁育品种和提高繁育品种质量。二是要建好基地,结合当地现有的各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进一步建好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种、养技术和产品质量。三是办好龙头企业,要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办好龙头企业,着重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创造出适应市场和消费需求的产品,延长利益链接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3.4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市场经营的客观要求。首先要搞好规划,、精心选点、合理布局、坚持标准,使农业市场建设按计划、分步骤、郜标准地顺利进行,加快建立和形成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完整体系;其次要在各类市场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高级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5加大市场经济主体培育力度 培育市场经济主体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把农民培育成市场经济主体,一是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民对推动的长期使用权,进一步明确农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民加公司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组织;三是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要求,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四是要切实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五是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培育成市场经济主体,一是要更加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产权关系,大力发展股份制合作经济;二是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要给予政策扶持,使其迅速发展壮大;三是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多种经营,拓宽生产经营门路;四是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及市场管理,不断提升其主体地位。 3.6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它包含水、电、路以及农业生产设备、加工机械。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发展产业打下基础,一是要通过创建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基础建设,二是通过整合涉农项目,加大对农业园区、重点产业的支持。从此看出,农业经济的发展受产业规模、农业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的制约,要使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长短结合发展农业产业,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作者:刘涛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石固乡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化论文 358,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8,"2018-05-24 04:46:51",城乡一体化进程及农村社区治理研究,2018/5/14,20,【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多重推动下,城乡社会逐步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城乡……,"【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多重推动下,城乡社会逐步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城乡基层社区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更加紧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融合发展机制都对新时期的农村社区及其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当代农村社区相较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困境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农村居民;农村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渡,我国农村社区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社区及其治理具有其相对应的阶段性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农村社区治理这个连续变化的有机整体,社会的不断变迁对农村社区的发展演进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一)传统社会的农村社区治理我们人类在诞生之初就过着群居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化程度在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最早出现的社会组织管理单位,这些也是最早的社区形态。这些最基础的氏族单位逐步发展为一定地域内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初级村庄社区,这些社区并逐步演化发展成为传统社会的农村社区[1]。在我国传统的乡村社会中,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是自然村落形成的重要基础,血缘关系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形成村落的重要纽带[2]。传统社会中,一家一户是社区的构成主体,但他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即使出现了独处一地的单家独户,他们也会通过亲属关系、血缘关系等的联系结成社区,他们会依靠社区的力量、大家的力量一起解决生活生产的难题,比如农田的灌溉以及村子里若是有人需要盖房子,以前的人们都是几家相互协作共同把房子盖起来,这一点在我所生活的农村体会的特别深刻。他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守望相助,传统的乡村社区主要依靠“乡绅治乡”、“族长治村”、“家长治家”、“家有家法”、“族有族规”、“乡有乡约”等,形成了一个高度自治的体系。 (二)现代社会的农村社区治理 在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下,我国传统的乡村社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它既保留着部分传统乡村社区的生活秩序和规则,又融入了城市的元素,表现出非城非乡又亦城亦乡的特点。伴随着城市与乡村的开放和人口的流动,大部分农村居民虽仍然居住在乡村社会,但是他们中有很多人开始从事非农行业,社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交往方式逐步淡化[2]。以我从小长大的村庄为例,不短不长的二十年间我经历了从家家户户的平房到村民们住上洋楼,村子里建立起了小区,我们父辈中的大多数人,他们从事的行业不再是农业,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我们爷爷辈的,人们之间不再简单地依赖彼此完成农业方面的合作,人们开始各自有其所要忙活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得淡漠,更多地趋于利益化,社区也不再像传统农村社区那样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制度流于形式、过于形式化 [3]村民自治是指农村社区的居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村民们的民主意识并且增强他们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此来激发广大农民建设农村的积极性,但是在我国农村缺乏相关的法律措施以及村民的民主意识较弱,使得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过于形式化,村民们普遍参与意识不强,他们往往被动地接受管理,以致于在农村的民主选举过程中,经常出现违法违规的操作[9]。每次轮到选举的时候,有多数想为自己谋利益的人就会主动去村民家里送米送钱送烟送酒等,而在平时,他们却很少为村民们服务,村民投票之后还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暗箱操作,他们改票、换票、限制村民们的选票,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听村民们议论,某些想为自己谋利益但是没选举上的人经常就会采取措施去殴打那些选举成功的人,多少带有一种逼他们“退位”的意思,这些行为都导致农村社区中的居民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村民自治,阻碍了我国农村社区民主化的进程。 (二)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 [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区治理工作也变得日益复杂,我国农村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而不是需要那些只为了给自己谋利益的党员干部,他们大多数搞形式主义、只给自己的亲属以及关系好的村民谋利益,无法做到真正地为农民服务,从而使得农民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利用村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去谋私利,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的健康发展。而且,当前我国农村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不甘心永远呆在农村,他们大多数去了大城市,村子里滞留下的老党员干部思想落后,观念保守陈旧,没有新意,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很难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这些都不利于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民们发家致富的道路也受到了阻碍。 (三)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资金运用管理混乱 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医疗设施差,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村里的孩子们教育环境不好,教育质量相对落后,有很多没钱去城市上学的孩子选择在自己所在的村庄上学,但是孩子们所在的学校环境不好,甚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都很难得到保证;村内老年人活动场所少、基础设施落后,有很多村里没有资金为老年人建立起老年活动场所;有的村庄没有工业项目,村民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村民甚至拿不出钱来均摊自家门前一小片的修路费,遇上下雨天就会导致村庄的路泥泞不堪;村里导致拿不出钱来发展公益事业,难以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三、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实现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推进农村社区的民主协商 新时期,我国农村社区治理变得复杂化,这就需要多元化的社区主体合作治理,农村社区应该主动吸纳其他社区治理的主体参与到其中,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格局,并构成一个包括基层政府、居委会、社区组织、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等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社区治理主体,实现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另外,我国农村社区应当搭建一个居民实现协商民主的平台,保证居民们能主动投入进来,将农村社区治理工作透明化、明朗化,确保各项政策可以为大多数的村民谋取利益[5]。 (二)实行农村社区财务的透明化,建立监督机制 第一,可以在农村社区人员经常出现的地方设立村内财务公开栏,并且要求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公开村内的各项事务,确保村民可以得到他们应得的补贴;第二,可以成立居民监督小组,让他们定期检查核实村内的财务状况,小组成员要能主动承担责任,要选择那些受到群众信任的成员,并定期向居民进行汇报,使得村内财务公开透明,让社区内居民放心[11]。 (三)进行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培养专业的社区工作者 [6]一只专业的农村社区治理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对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专业的农村社区工作者可以帮助社区内的居民在遇到各种难题时,很快地提出解决方案,可以高效地解决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所遇到的难题。因此,在我国应该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在我国各个农村社区里应当设立专门的工作场所让他们办公。招募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来农村社区传授经验,进行社区工作的交流,使得我国农村社区更加和谐[13]。 作者:卜艺淼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城乡一体化论文 359,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59,"2018-05-24 04:46:55",城乡一体化如何发展城市经济,2018/5/14,20,[摘要]在城乡一体化中发展城市经济,是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研究了河北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研究了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省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摘要]在城乡一体化中发展城市经济,是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研究了河北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研究了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省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市经济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农业良好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走现代化农业道路,推进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来,河北省不断深化城镇化改革,加强城镇化建设,总体上看,系列的改革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这许多问题,急需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 1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调查 “十三五”时期是河北省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河北省的短板还比较多。城市经济发展不足就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2016年农村人口比重约为45%,农村人口较多,农民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企业对农村的经济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农村经济发展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率不断上升。2002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39.09%,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31.86%,到了2016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57.35%,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53.33%。差距正在缩小。2016年,河北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指出了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争取达到全国水平,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实现全省人民全面小康。城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50%。 2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2.1经济稳步增长,保持高速发展 2.1.1发展城市经济的必要性。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阶段我们不能将工业与农业割裂开来,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都要进行恰当融合,统一谋划、共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使城乡经济实现良性互动。2.1.2河北省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城镇化率稳步上升:2011年为45.6%、2012年为46.8%、2013年为48.12%、2014年为49.33%,2015年为51.33%,2016年为53.33%。近年来河北GDP总值稳步增长,到2016年为31827.9亿元,但人均GDP水平较低,2012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836元,且差距有扩大趋势。由图2-1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6年我省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高,尽管由于人口红利和社会经济等原因,造成增长速度比前期有所下降,但是2015年和2016年增幅均可达到6.8%,可以说取得的成绩是较大的。 2.2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趋于协调 河北省经济的不断增长,其中离不开城乡一体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大的促进作用。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182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2.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8.5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3276.6亿元,增长9.9%。数据来源:河北经济年鉴[J].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2017年图2-2是2010-2016年河北省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数据。从中不难看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长。经济的合理发展,会降低农业在经济产值中的比例,非农业的产值比重大幅提高,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协调。 3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城市规模偏小,逐渐成为发展阻力 从实践经验来看,一般情况下,城市经济情况跟城市规模有一定的相关度,且基本呈正相关。城市规模较大则能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河北省整体而言,城市规模偏小,这限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2城市开放程度不足,城市环境急需改善 3.2.1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均衡。近年来,河北省对外资利用不断提升,但整体而言,还是相对较低。利用外资上,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较大,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仓储邮政、交通运输、金融科技等占比较小。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城市经济、人口等都需要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2.2城市环境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密切相关。近年来,河北省工业发展较为迅速,而且多是耗能高、投入高的产业,如石油化工加工、钢铁煤炭等,此类企业消耗能源较多,而且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河北的发展后力,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3城乡一体化配套制度不健全 3.3.1就业体系不健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进入城市就业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农民在城市的就业渠道狭窄,可选择岗位有限。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城乡融合的重点问题,这需要配套相关的培训制度、就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长远问题。3.3.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从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但这只是从城镇角度而言,相比城镇,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也有了一定发展,但和城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4促进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4.1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4.1.1着眼全球,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河北省经济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在此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着眼世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其引入到河北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促进河北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4.1.2抓住机遇,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发展城乡一体化。“一带一路”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战略,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我国发展更具有国际性和开放性。河北省要充分抓住机遇,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发展城乡一体化,提高城市发展动力,改善城市环境,确定有特色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4.2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4.2.1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完善其服务职能、强化其引导职能、提高其监督职能。完善信息网络,使广大农民掌握相关信息,达到供需的一体化衔接。此外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市场流通机制,并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监管。4.2.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城乡一体化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来解决老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来发展农业,不断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早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4.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4.3.1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问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城乡融合,促进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的发展。4.3.2营造创业就业环境。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发挥城市的平台效应,引导和激励城乡各类人才创业,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完善各种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城镇居民等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创业的空间。 4.4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4.1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要将农民纳入其中,从养老到住房、医疗、失业等方面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进城后的生活和各种福利制度。当前,应该根据河北省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和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4.4.2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农民的工资制度要逐步建立健全,并全面普及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这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当对工资支付环节进行强化规范,保证工资能够按时发放,保证农民生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5提升城镇化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 4.5.1加大保护生态的宣传力度。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的宣传力度,使城乡居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对过度消耗各种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提倡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同时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4.5.2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和城市均应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工业生态链,减少废物、废气、废水的排放。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由选择。 [参考文献] [1]孙久文.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彦林.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作者:刘景艳 邹梦阳 单位:唐山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城乡一体化论文 360,9,"2018-05-24 02:07:43",农业论文,360,"2018-05-24 04:46:57",城乡一体化农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2018/5/14,19,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民提供可靠的物质条件基础,但目前农村电网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要想进一步深化农村电网管理体系,改善农村电力管理、电力供应、电力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就要……,"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民提供可靠的物质条件基础,但目前农村电网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要想进一步深化农村电网管理体系,改善农村电力管理、电力供应、电力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就要从最基础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入手,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总结具备可实施条件的管理方法,大力提高农村电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农村电力管理中现存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被广泛应用的农网配电自动化需求进行有效的阐述,探讨如何进行新型农网的配置与安装。 关键词:农村配网;自动化;应对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物力资源生产,改善农村现实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及其现有物质条件,离不开建设健康安全的农村电网管理系统,为农村生产需要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应有的电力支持。根据现阶段农村用电发展,将农网自动化管理技术有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的精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电网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农村用电量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呈迅猛的增长趋势,面对紧张的农村用电情况,大部分农村用电相关管理部门依然没有对此重视,没有紧随用电趋势发展的步伐制定相适应的用电管理制度。理论基础是是保障可靠实践的关键,然而农村用电管理制度正是电力管理工作不牢固的原因之一。没有认识到农网自动化管理的有效性及积极意义,用电思想依然局限于传统的用电管理思想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力管理工作的进程。(二)电力供应设备逐年老化随着农村生产量的不断加大,交通更加通畅,经济生产需要等,农村用电量正成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这就需要供电过程中保证电力供应设备的正常工作及提供达到电力相互转供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多农村依然使用电线路长、线径小的老式的高损变压器,这种老式变压器存在一定的缺点:当供电中能使用的变电器数量及容量较少时,会造成供电线路负载率升高,众多小线径的线路一起工作时,不能达到线路之间的良好衔接,容易造成传输负荷不高但是线路负荷大的情况,如此大的电量供应压力下,线路极易出现故障,这给农网自动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电力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 随着电力用量增加,而电力管理人员数量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以致于电力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针对相关的电力管理工作未能准确落实,当出现电力使用违章、事故出现时,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解决。此外,一些电力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相对较低,不能及时落实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自身缺乏安全管理、安全检修的工作意识。一些电力供应企业为了能简化繁琐的招聘工作,招聘过程随意,导致企业整体电力管理队伍素养不高,考核及考勤制度不到位,一些电力管理检修及维护工作未能按时进行。 (四)客户安全用电意识薄弱 用电客户是电力的直接使用者,但农村用户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安全用电的相关管理知识宣传不到位等,造成一部分用电在用电时未能使用正规的用电方式,出现用电故障,甚至出现因触电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伤害等现象。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网自动化建设 (一)建设智能变配电单元 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做好农城电网自动化建设需要从建立智能关键点入手,电网的建设要立足于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建立有效的配电单元,为农村电网建立更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电网配电单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智能化变电站。这对于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来来说至关重要,建立智能变电站要进行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根据实际标准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电网工程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维护高效化和信息数字化的全方位管理功能,将电网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二是建立智能化配电台区,主要目的是实现智能化控制和数字化的监测,弥补现阶段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中出现的电能质量监测和设备监测技术缺失等信息内容,建立全方面智能化、数字化的电网网络体系。 (二)深化电网自动化管理 深化农村电网自动化管理,进行优化控制管理。针对农村电网新的发展模式来说,自动化管理是主要的特点,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既是为了提升农村发展环境,也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运行环境和农网的发展特点,分析农网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特点。同时,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要考虑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农村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为农村电网自动化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将智能化定位于数据统一发展平台的构建落实到实处。深化自动化建设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进行自动化升级管理。县调自动化管理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分析和生产管理的依据,将高级分析能力应用在自动化系统中,保证优质、安全可靠的自动化管理建设。要从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中进行有效分析,提高自动化电网的智能发展。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构建不同的电网模式,从现阶段农村电网发展看,主要有标准型、智能型、集成型、简易型几种形式,很多县城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有集中负荷的可能,需要对电网的发展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模式。 三、结语 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管理是目前农村电力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农村生产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健的电力管理系统做后盾。由此,自动化电网管理已然成为农村电力正常供应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电网自动化管理平台建设。 作者:朱秋轶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城乡一体化论文 361,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1,"2018-05-24 04:47:01",如何提高天然气产能技术措施,2018/5/23,0,"摘要:采取最优化的排水采气的工艺技术措施,结合气井的增产技术措施,加强对天然气生产过程的管理,避免发生天然气泄漏等事故,以提高天然气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提高;天然气产能;技术措施;探讨 加强对天然气产能的控制,采取优化的开采技术措施,……","摘要:采取最优化的排水采气的工艺技术措施,结合气井的增产技术措施,加强对天然气生产过程的管理,避免发生天然气泄漏等事故,以提高天然气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提高;天然气产能;技术措施;探讨 加强对天然气产能的控制,采取优化的开采技术措施,保持气井的持续稳产。如果出现产能下降的情况,对气井的生产状态进行分析,实施增产挖潜的技术措施,尤其针对气井井下积液的情况,进行处理,尽快排除积液,恢复气井的正常运行状态,达到气井的生产能力。 1天然气生产概述 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由于井筒压力和温度等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井下积液的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排水采气处理,就会影响到气井的生产能力。因此,优化气井的排水采气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天然气井的积液状况,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的技术措施,利用气举排水采气的方法,借助于气举阀的作用,将井下的积液举升到地面上来,解除积液对气井生产的影响。也可以利用机抽的方式,将井下的积液抽汲到地面上来。防止积液影响到气井的正常生产,不断提高气井的产气量。 2提高天然气产能的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天然气的产能,采取最佳的管理措施,发挥气井的生产能力,获得最大的天然气收率,满足天然气生产的要求。不断挖潜增产,将开采储量开采出井。采取更好的增产技术措施,以提高气井的产能为基础,开展科技攻关,不断研究和试验新工艺技术措施,达到气田生产的技术要求。 2.1优化采气工艺技术措施 对采气工艺技术措施进行优化,依据气田生产的实际,采取适应的排水采气技术措施,节约气井的生产成本,降低各种能量的消耗,提高单井的产气量,才能促进气田生产的顺利进行。应用优化管柱的方式能够达到排水采气效果的气井,避免采用机抽排水采气措施。而必须使用机抽的方式,才能排除井内积液的情况,也必须优先使用。合理控制气井的生产压差,保持长期稳定的产气量。由于气井的生产参数的变化,引起井下积液的状况,依据积液的多少,选择排水采气技术措施,尽快清除井下的积液,保证气井的产能,满足气田生产的经济性要求。 2.2加强气田的生产管理 气田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气井的生产管理,避免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保持气井的正常生产状态,才能更好地完成气井的生产任务。定期检查气井的生产设备,及时录取生产数据资料,通过数据报表,反应天然气井生产的情况。对天然气井进行生产动态分析,解决产能下降的问题。提高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防止由于人为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提高气井生产的安全性。相应地降低气井生产的成本,提高单井的生产效率。 2.3采取必要的增产挖潜措施 当天然气井的产量下降后,选择挖潜增产技术措施,对气层实施水力压裂技术措施,提高气层的渗透性,降低气流的阻力,增加产气量。也可以应用合适的酸液进行酸化解堵,解除气层孔隙的堵塞物,恢复气井的孔隙性,而满足增产的技术要求。优化增产措施,通过对气井生产现场的试验研究,应用最佳的增产措施,如采取压裂技术措施,可以实施水力压裂,为了避免压裂液对气层的伤害,选择无污染的压裂液体系,满足气井水力压裂的需要。也可以选择高能气体射孔压裂技术措施,设计科学的施工程序,合理布局射孔的孔眼直径和孔眼的密度,结合高能气体的应用,在储层的岩石中形成人工裂缝,提高气层的渗透性,达到增产的效果。 2.4提高采气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学合理地控制气井的产能。一旦发现产能下降,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力争使气井的生产效率最大化。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气井的管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降低了各种能量的消耗,增加电子巡检的频次,及时发现气井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应急的处理措施,降低气井生产的安全风险,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率。 3结语 通过对提高天然气产能的技术措施的探讨,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提高气井的产气量,达到气田生产的技术要求,获得更高的收益。加强对气田生产管理,不断提高气井的生产效率,最大限度提高单井的产气量,才能保证气田的持续稳产,更好地完成气田的产气任务。 参考文献: [1]何福伟.水富天然气液化项目试生产问题及对策[J].云南化工,2017,44(07):70-72. [2]方亚飞,展洁,候宁博,等.提高天然气产量的技术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5. [3]霍瑶,杨依超,韩永新,等.提高我国天然气商品率的主要技术与措施[J].天然气工业,2016,36(9). 作者:赵敏 李鑫 李向宁 张炜 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天然气论文 362,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2,"2018-05-24 04:47:02",油田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研究,2018/5/23,0,"摘要:虽然我国天然气储藏量十分巨大,但由于各个气田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在开采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对现阶段我国各大气田通常采用的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了论述,以给天然气排水采气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 ……","摘要:虽然我国天然气储藏量十分巨大,但由于各个气田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在开采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对现阶段我国各大气田通常采用的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了论述,以给天然气排水采气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天然气;排水;采气;技术 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目前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对多种排水采气技术进行了完善。如果想要降低开采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生概率,就要对当前的排水采气技术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1同心毛细管技术 低压气井积液和油气腐蚀是采集井下天然气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天然气采集技术人员研发出了同心毛细管。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把同心毛细管的每一根管柱设置在天然气井内部生产射孔的最低端,然后不断发射化学剂泡沫,将同心毛细管喷射到井底,适当降低井底的压力,天然气在流动过程中就自动携带出泡沫液化的液体,从而有效改善了天然气井底积液的状况,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效果。 2气式举排水采气技术 气举式排水采气技术有开放式、半闭气式和闭气式三种工作方式。油套管中存在一个环形空间,在利用气举式排水采气技术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气源经过环形空间而进入油管,并从油管中排放出来,我们叫这种方式为正举。而如果让气源先经过油管,在通过油套管环形空间排出来就叫做反举[1]。天然气井的深度对气举式技术的运用影响甚微,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设备操作步骤比较简单,天然气开采人员在管理和使用时十分方便。所以,很多天然气田都通常采用这种技术来排水采气,从而提高天然气开采的经济效益。但气举式排水采气技术有一个缺点,就是在往气井中加注气源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气流回压的状况,容易发生难以完全排除水平井中积液的情况。 3泡沫排水采气技术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是将某种特定的化学活性剂注入到天然气井中,井内的气体和水份会与这些活性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泡沫,以此使井内气水两边的垂管产生的流动滑脱损耗大大减少,从而将垂管带水动力增加,然后气井中的水会在自然气流的带动下排除气井。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施工成本较低,同时由于操作简单,一般工作人员可轻易施工,所以排水采气效率很高,普遍应用于多种天然气井的排水采气工作中。但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对泡沫剂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排水采气过程中使用了不合理的泡沫剂很容易对天然气井地层造成污染。 4连续循环采气技术 过去的柱塞举升排水采气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气井出砂的情况,就会对柱塞举升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如果利用速度管开展采气工作,一旦管柱口直径达不到基本要求,就可能加大工作难度。而连续循环采气技术就是针对此类问题而被创造出来的,该技术运用气体压缩设备,将气井井筒内的天然气根据气井循环注入到气井内部,并依据有关的形式将其压缩,将其再引入井筒,形成不断循环的状态。这种循环方式能够加快天然气的流动速度,以此把气井内的积液排到井外,以避免积液出现累积现象。 5复合式排水采气技术 复合式排水采气技术,是在采气过程中采用两种及以上方式组合而成的排水采气方式。由于我国区域面积较大,各个地区的天然气井周边环境存在巨大差异。于是,天然气开采单位工作人员就会针对自身区域的真实状况,将多种排水采气技术融合到一起,合理利用它们的优势,以达到增加采气量的效果。如在水平井的排水采气工作中,可以将气举式和泡沫式结合,向气井内同时加入活性剂和气源,气体在托举积液的过程中,会在活性剂的作用下与积液发生反应,产生出大量泡沫,从而减小气体的托举力,排水回流现象也进一步减少,保证了排水采气工作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6结语 总之,文中论述的相关排水采气技术已经基本满足天然气开采工作的需要,但在未来的开采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气田地质构造,借鉴相关技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排水采气技术,保证天然气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人民群众对天然气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海强,张永斌,张占峰,等.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在涩北气田的研究和应用[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5(4):33-35. [2]王刚,李喜卓.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方法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7(16):193. 作者:刘京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天然气论文 363,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3,"2018-05-24 04:47:05",石油天然气开发工艺研究,2018/5/23,1,"摘要:以石油天然气开发工艺重难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原油开采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析,随后对原油处理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研究分析了石油开采后的污水处理工艺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开发工艺;重难点 石油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重要……","摘要:以石油天然气开发工艺重难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原油开采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析,随后对原油处理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研究分析了石油开采后的污水处理工艺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开发工艺;重难点 石油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重要比重,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这一背景之下,必然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工艺水平,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产量迅速提升的同时又能够尽量改善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实现石油天然气能源开采经济效益提升,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1采油工艺 1.1稠油开采技术 由于稠油自身黏度较大,稠油在开采工艺技术方面主要是利用钻井技术、热采技术及冷采技术,对于冷采技术来说,主要指的是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技术实施过程中不注入热量,不进行防砂处理,直接利用螺旋桨将砂和稠油一起采出,形成的泡沫油较为稳定,可以有效提升原油的产量,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热采技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从而有效降低稠油的黏度,使得稠油流变性特性得到有效的改善但这种技术使用过程中会容易导致套管发生损坏或断裂。 1.2在稠油开采新工艺中应用 从当前来看,稠油开采新工艺工为同轴式双空心杆热采技术,主要工艺原理如下,首先在空心杆内设置一个空心通道,该空心通道相对较独立,并在空心杆两端,利用特制的终端器对两个通道加以沟通,在外管材质选择上,以优质合金钢为主,内管则选择双层不锈钢,以航天用无机中空颗粒作为填充材料,注意导热系数要小于0.02,从而最终形成了与油管内部互相隔离的循环系统,在井底原有温度提升上,可以对双空心杆内的循环软化水加热加以实现,从而达到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开采量的目的。该工艺具有热效率高、维护简单方便、应用成本较低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2原油处理工艺 在原油脱水工艺方面,主要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热化学破乳方法,简单来说,即是将破乳剂加入含水的原油中,随后对原油进行加热处理,加热至60℃左右,即可有效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变原油密度,削弱水中乳化物质的作用,实现水油有效分离;第二种是利用沉降分离脱水方法,主要是利用水重油清这一特性,让原油通过某种特殊装置,以达到油水分离效果;第三种为电脱盐破乳法,将原油置于较大的电场之中,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原油中水分凝结,使得水分在重力下加速下沉实现与原油的分离,也可以利用直流电场,让水分快速聚集到电极处,在重力影响的作用下,实现油水分离,这种工艺应用较为广泛。 3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 在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水,尤其是在原油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更多,在传统污水处理过程中,第一步是将污水中的油渍进行沉淀,然后加以过滤去除,最后进行主水管回注处理。具体来说,首先将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置于储油罐中,随后利用重力使其沉淀,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乳化油的清除。随后将完成乳化油清除的污水置于反应缓冲罐中,并向反应缓冲罐中添加一定量的净化聚凝剂,从而使得污水中的油渍污渍充分与净化聚凝集进行反应,使得无形的污渍聚集成颗粒状污泥,并将污泥排出,此时污水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净化,最后再通过过滤器将污水中残留的悬浮物加以过滤处理,即可输入到注水泵,并回注到油田之中。 4结语 石油天然气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且难度较高的工艺流程,如石油初步开采、原油脱水、污水处理等流程,经过上述复杂工艺流程之后才能实现石油的开发与利用。从当下石油天然气开采工艺上来看,求工艺技术仍需要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提升整个原油开发工程的质量,实现开采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原油开采品质与产量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整体开采经济效益,对于推动我国整体社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士然,熊勇华,张英杰.石油天然气开发工艺重难点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5(20)23-23. [2]费旭博,赵登飞.石油天然气生产储运中安全管理策略初探[J].云南化工,2017,44(12):68-69. [3]张双伟.采气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电器设备管理措施[J/OL].云南化工,2018(01):229. 作者:贾腾 何婷 李浩 于洋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天然气论文 364,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4,"2018-05-24 04:47:11",谈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2018/5/23,1,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与此同时,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传统的信息通讯技术相比较而言,互联网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不仅在信息的传播量方面极大,并且还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另……,"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与此同时,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传统的信息通讯技术相比较而言,互联网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不仅在信息的传播量方面极大,并且还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另外,就目前而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的降低了通信的成本,并且还有效的保障了通信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提高了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成为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强化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对此,本文针对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进步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分析 (一)计算机通信 所谓计算机通信,就是指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以计算机为基础,构建一个鞥够进行远程信息支持以及能够进行远程信息传输的平台,进而利用现在的发达的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输、下载等等,以此来达到人们对信息的远距离交流和传输的需求。另外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链接多是由通信线路完成的,因此能够有效的提升计算机通信的发达度,进而实现计算机的终端信息交流,达到互联网资料的做大共享[1]。 (二)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综合性以及交叉性的学科,其具体实用性是比较强的,涉及到了统计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类的学科,学科理论比较复杂,总体来讲,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最终依托的是互联网信息库的依托庞大性,进而对企业或是事业单位的信息进行准确、系统的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有效的提升企业或是其他单位的管理效率。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计算机通信技术从整体上讲,在其适用范围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特点。首先,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类型上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类型非常多,并且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利用二进制数字,进行信息数据传播的,这种采用二进制数字传播信息数据的模式,能够对图片、文字、视频等进行有效的解读和在线,因此能够在各个媒体当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是最好的一种传输模式,所以说,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适用性范围非常广泛[2]。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快 计算机通信技术产生是建立在现代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相互协作基础上的,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而言,计算机通信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与进步。首先在传输的速度上更加快捷,且可靠性高,传统的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模拟脉冲信号的形式,对信息数据进行相关的传输工作,同时,由于模拟信号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的,因此在传输的速度以及可靠性上并不高。其次,计算机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数字传输的模式,因此克服了传统通信技术当传输速度较慢以及可靠性不高的特点。现在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信息通信的不断正式,使得光纤线路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加,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而为计算机通信的不断完善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采用的是二进制的数据传输,在促使数据信息分传播速度大大增加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噪音进行处理,进而促使信息在交流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另外,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以及传输通道的流通性进行强化、提升,避免了传统信息通信当中,因为模拟脉冲信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了信息传输不及时、不可靠的缺陷,进而促使计算机能够更加高效快速的运行[3]。 三、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现在的信息管理系统当中,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其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的处理环节具有极强的运算功能,因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完成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分析、储存以及输出,并且还能够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另外,信息管理系统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因此,在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当中,相关数据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就必须得到有效的保证,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则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通信技术当中速度慢以及可靠性低的缺点,采用数据传输的模式,既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由于其抗干扰程度强,有效的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进而使得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极高的水平,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预测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预测功能,而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的,而数据信息的获取则是依靠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逐步的扩散,同时,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所能够获取到的信息,都是在某一区域网络当中得到的,因为信息的共享性,所以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传输多种媒介的信息,以及多项不同的信息传输,能让计算机获取多方式数据,但这会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计算机多是借助数据进行的信息传输,所有传输进来的数据在经历分析和预测以后能起到了解计算机的作用。 四、结语 整体而言,随着我国紧急发展水平低的不断提高,对于各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计算机通创新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进而使得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与应用。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因为其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在强化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应用,对于推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靳青.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1):52. [2]刘聪.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要点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09):29. [3]秦文.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5):12-13. 作者:赵建宏 徐宝坤 王宝鑫 王晓威",通信技术论文 365,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5,"2018-05-24 04:47:13",工程测量技术教学现况分析,2018/5/23,2,"【摘要】工程测量技术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本身要求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然而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却往往出现二者脱节的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工程测量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学改革新的方案与思路。 【关键……","【摘要】工程测量技术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本身要求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然而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却往往出现二者脱节的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工程测量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学改革新的方案与思路。 【关键词】测量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1工程测量技术的课程性质 作为道桥专业的一门基础的专业课程,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在了解技术理论的前提下,对道路与桥梁专业相关的能力加以培养,如通过专业仪器的使用来完成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通过理解国家现行规范、了解相关规程、标准,从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程测量技术在实践应用的过程进行探讨,来达到促进学生处理问题能力提高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通过教学,达到各项资格证书要求的技术考证要求[1]。 2工程测量技术教学的现状 2.1教学项目 首先,需要设计一些截然不同却相辅相成的学习情境,比如:测量工作认知;公路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公路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公路纵横断面测量;公路施工测量。通过这些学习情境的教学,来真正模拟实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缺失,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2]。其次,需要围绕工程测量技术中的三大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来展开使用教学。众所周知,水准仪通常应用于普通水准测量及三四等水准测量中;经纬仪的使用对水平角测量及竖直角测量能力有提升作用;而全站仪这时应用于坐标测量及坐标放样。通过三大仪器的使用教学,结合相应的专业放样方法练习,是学生在专业仪器使用方面的能力得到升华。最后,在新兴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普及的今天,工程实践时也会广泛应用,然而高校教学却没有专门的课程进行教学,甚至对此只字不提,充分说明了当前高校工程测量技术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已经脱节,学生通过学习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3]。 2.2教学方式 在工程测量技术这样一门专业要求高的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可以最大化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以工作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学习,结合校内的实训场地,可以为学生进行课间实训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却往往出现安排不当的现象,在教学中测量实训项目通常会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为加快项目完成速度,往往会由仪器操作快的同学单独操作,而操作慢的同学则没有机会进行仪器操作,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个别同学拔尖,部分同学不会动手的能力不均衡情况。即便讲师反复强调,这样的情况也无法彻底杜绝,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产生消极影响。 2.3考核模式 目前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训考核比例40%,知识能力考核过程中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对于能力提升考核采用开卷,在平时考核中注重笔试、口试、抽查、作业、设计等模式进行考核。实训考核主要根据各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各组员的差异根据平时表现情况而定。知识能力考核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计算,因学生普遍对计算器使用能力偏差,所以理论闭卷考效果通常不好。 3教学改革探讨 3.1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实战需求 教育教学本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是如此。针对教学内容滞后的情况,可以安排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锻炼实践,参与到工程测量中去,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能以身作则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安排教师实习同时也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是加强校企合作的先进思想。这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企业对学生、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深入挖掘,结合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确保教学内容对每位学生都能有提升作用。再者,可以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做好回访毕业学生的工作。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仪器使用方面的操作问题。由于学习过程的仪器使用与实际使用会有偏差,可能在学校会用到的仪器在工地无法使用或者有新的使用方式,本质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仪器的使用原理,不知道变通。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强调工作原理与基础的操作步骤,对每个步骤的作用及操作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细致的讲解,如此一来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仪器使用步骤,进行预防性教学;对于实际有需求但课程未涉及的内容增加至课程设计中,从而最大限度得拉近课堂与实战的距离,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GPS作为新兴的工具,其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却始终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与之对应。首先学校无法像工程工地一样引入GPS设备使用,硬件设施不足;同时在工程实战中GPS的使用却越来越广泛,如此大的落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原本对实践充满期待的学生产生落差感,一方面无法适应实习工具,另一方面先进的设备设施冲击了传统的仪器,让学生产生学校的教学内容过时的错觉,打击了学习兴趣。技能培养本该是教学的重点,无法顺应时代必定限制学生实习工作的竞争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及时更新设备设施,要求教师能顺应时代发展。 3.2多样化考核方式,检测学生不同水平 在实践考核过程中,需要结合测量进行考证,只有顺利通过考证,才能积极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课外练习对仪器操作进行优化。在每次实操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新的尝试与挑战,使他们能认清自身所处的能力阶层。一方面是教学上的提升与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抽签的方式使考核项目随机化,对类似纬地道路辅助系统等选择性学习的项目单独布置任务,作为补充的一部分考核项目。在考核多样化的进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团队意识,在考核前的学习中相互交流经验,能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 4总结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潜在的艰辛,同时改革也是长时间实践的过程,积极地促进着行业发展。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师与企业的实践关系,从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是课程内容优化提升的重要方式。只有深入工程测量技术教学改革,敢于创新才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杰军.道路工程测量[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0-12. [2]彭晓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0):124-125. [3]李泉.关于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4,(06):93. 作者:陈少星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测量技术论文 366,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6,"2018-05-24 04:47:19",水深测量技术在航道工程的应用,2018/5/23,2,[摘要]在航道工程的水深测量工作中,借助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内河航道实施水深竣工的测量作业,确保水深测量的工程作业变得更加的简单和高效。尤其是在航道工程的水深竣工测量作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测量精度的确定。测量精度很大程度……,"[摘要]在航道工程的水深测量工作中,借助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内河航道实施水深竣工的测量作业,确保水深测量的工程作业变得更加的简单和高效。尤其是在航道工程的水深竣工测量作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测量精度的确定。测量精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后期工程项目质量监管是否有效,所以为了确保质量必须要有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本文就对简要分析了航道水深测量中出误差的原因以及应当采取技术方法。 [关键词]航道工程;水深测量;技术应用 1航道工程水深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1.1水深测量中测深和定位仪器本身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在水深测量中,数字化的测量精度非常容易受到信号的遮挡,因此产生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测量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超出仪器误差标称值的范围,有的甚至在水深测量过程中无法正常地进行。其与基站的影响,基本与距离形成正比的关系,一般说来,距离如果越远,那么其产生的影响则就越大,一般是在5km的范围之内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小于或等于1:500水深测量精度的根本要求。 1.2测深仪换能器杆安装出现偏差造成的误差 因为换能器杆连接了RTK的天线以及换能器,当安装的换能器杆如果出现不够垂直的情况,那么则将形成的偏角最终将造成测深仪测量的水深值产生了系统性的误差。此外,因为RTK天线不垂直从而造成RTK测量得到的高程要比实际测量的数值要偏小一些,因此也就会产生了系统性的误差。 1.3采样速率以及延迟问题所产生的误差问题 GPS定位输出的更新率会直接影响到瞬时采集的数据的精度及密度,要是定位的设备以及测深设备的数据通讯没有同步一致,那么就会导致测深值出现位移,造成所测量的区域内航道的水底形状发生失真的情况。出现的不同步状况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在软件发送给RTK接收机的定位时刻与发送给测深仪的测深标记时刻不同步,最终因为出现延迟而导致误差情况的出现。 2航道工程中水深测量技术的要点 2.1GPS-RTK水深测量技术 航道工程水深测量也就是对水下地形进行测量需要对水下的地形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进行测定。GPS-RTK也叫实时动态测量定位技术,该种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全天候、全球性。因此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在内河航道的测量过程中采用RTK技术来实施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尤其是无验潮水下地形的测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获取水下地形点的高程时并不需要具体的水位数据,一般主要是直接采用RTK技术来测得具体的高程值以及测深的数据继而求得。测深仪换能器可以不间断的向水下发射具体的声波,可以借助回声定位的这一原理来测得声波在水下的传播时间,继而可以得到相应的位置水深值,通过测量软件的处理,对于水下地形的特征点以及高程可以有效地获取。 2.2RTK水深测量技术 该技术需要从测前准备、外业数据的采集两个方面来展开具体的分析。其一,测前准备。对转换参数进行求解。对于测量区域周边的控制点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确保所控制的区域能够得到显著有效的覆盖,结合收集到的控制点的实际坐标,从而来对参数进行求解。然后调入计划测线,主要是将事前已经设计好的测线导入到测深仪的主机之中。其二,就是针对外业数据的采集步骤。首先需要将换能器在船舷边上进行垂直固定,对于换能器的吃水深度以及水面到天线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再把GPS的接收机、测深仪以及换能器等设备更好地连接好之后,将电源打开。测深仪对于测量的数据进行实施记录。在对数据进行记录之前,可以利用测深杆测得的水深数据和测深仪测得的水深数据加以对比分析,继而可以指挥测量船开往测量区域去实施水深测量工作。 3提高航道工程水深测量精度的措施探究 3.1对于测量仪器自身存在的系统误差应尽量消除 测量过程中应当选择精度能够满足基本要求同时还能经过相关的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后属于合格的设备和仪器。为了确保测量技术的定位以及高程测量的精确度,需要保证进行测量的区域周围最少应当要有三个已知的高等级的测量地点,而且待测定的区域应当在这些点连接的范围之内,并且应当控制基准站以及移动站之间的作业距离,通常而言,不应大于5km。实施每日的测量作业时,需要对水深进行对比测量,对测深仪器进行校验时可以采用检查板法,进行每天测量之前需要将人工观测的水位与测量的水位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具有可靠性。 3.2针对测深仪换能器杆的安装必须要确保其是竖直安装的 结合上面的论述可以得出,如果在航道工程水深测量过程中,测深杆的倾斜度一旦超过了10度,那么这就会对测量的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有效地确保测深杆能够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在水深测量中可以采用垂球标定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测深杆角度的调整。因为在航道工程的水深测量工作中,因为在行进的过程中,船会出现抬头的状况,因此标定工作需要要在船处于匀速行驶的状态中进行,然后对测深杆的角度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船在航线测量的过程中,其测深杆的状态一直是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中。一般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进行测量之前各标定一次,避免因为测深杆拉线松动继而导致测深杆发生倾斜的情况。一般而言,水深测量需要在风浪情况相对较小的状态之下进行。 3.3可以将测深延迟效应产生的影响加以消除 现如今,在航道工程中,使用的测量导航软件基本都具有的功能是实时改正,然而这就需要用户在进行测量作业之前就必须进行要对其必要性进行相关的测试,在一定航速之下两者之间存在的时间关系准确计算出,同时可以在后续的水深测量工作中尽可能地确保测量的船速以及测定的船速是一致的,最终对于这一部分的误差可以有效地减少。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航道工程水深测量作业中,使用现代化的水深测量技术,能够同步对水位数据进行收集和采集,最终可以实现无验潮的方式来完成对水深的测量,其测量的精度则更加的可靠,在实际的航道工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另外,航道工程水深测量中,水深测量技术的使用对于人员和测量工作的配备、成本的节约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水深测量技术值得广泛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丁敏.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任光远 单位:丹东航道管理处",测量技术论文 367,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7,"2018-05-24 04:47:22",测量技术在起重机械检验的应用,2018/5/23,3,摘要:起重机械的尺寸测量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经纬仪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室内GPS测量技术以及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等5种工业应用比较成熟的大尺度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纬仪测量技术应用最广泛,但是存在……,"摘要:起重机械的尺寸测量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经纬仪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室内GPS测量技术以及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等5种工业应用比较成熟的大尺度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纬仪测量技术应用最广泛,但是存在诸多缺点;全站仪测量技术得到了一些应用,但价格比较高,应用不是很普遍。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得到了研究机构的研究,但还没有应用到实际检验中;室内GPS测量技术和激光跟踪测量技术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但还没有得到起重机械领域的技术人员关注。 关键词:起重机械;经纬仪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室内GPS测量技术;激光跟踪测量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总量不断增大,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作为制造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物流运输非常重要的工具,我国起重机械的数量不断增长。根据我国特种设备相关法规、规范以及标准的要求,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安装监督检验或者首次检验,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按照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定期检验。根据目前起重机械相关的检规或者标准,起重机械的多个检验项目需要进行尺寸的测量,包括起重机械主梁的上拱度、下挠度以及静刚度、悬臂的上翘度、轨道的直线度和高度差、车轮的跨度等多个项目。根据目前的检规和标准,完成这些项目的检测需要多种不同的检验仪器。检验人员去检验时需要携带的仪器比较多,仪器操作复杂,效率低,精确度得不到保证。起重机械的尺寸测量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多种大尺度空间测量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测量技术的优缺点,讨论它们在起重机械检验中的应用前景,为起重机械尺寸测量提供参考。 1大尺度空间测量技术的分析和研究 1.1经纬仪测量技术 经纬仪测量技术是在大尺度空间测量领域常用的一种测量技术,可以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在起重机械检验中,经纬仪测量技术常用在主梁的上拱度、下挠度以及静刚度和悬臂的上翘度等项目的测量。经纬仪进行相关检验项目的测量需要塔尺、钢直尺等工具的辅助。测量前需要手动照准目标。测量过程中需要人眼读取测量数值。测量结束后,测量人员通过数据计算得到测量结果。整个测量过程复杂、速度慢、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大空间内连续测量。测量精度低,不利于在精度要求高的起重机械检验项目中应用。 1.2全站仪测量技术 全站仪测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技术,可以完成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和高差等多个参数的测量。全站仪测量技术基于极坐标法原理,设站方便灵活,操作简单,自动记录和显示测量结果,避免读数误差。测量范围大,测量精度较高,在100m的测量范围内可以达到±0.5mm左右。在起重机械检验中,全站仪可以完成主梁上拱度和静刚度、跨度测量、主梁腹板的局部平面度以及轨距测量等多个参数的测量。在现场检验中,比较常用的是马达驱动式全站仪,其具有目标自动识别功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性能程度都非常高。其在测量中可以配合反射棱镜或者塔尺,也可以直接测量。测量过程中自动记录和显示测量结果。测试结束后,检验人员可以通过简单计算得到测试结果。整个过程简单、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同时完成多个项目的检验,适合大批量、大空间内连续测量。测量精度高,可以应用到中等精度要求的检验项目上。 1.3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 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现场三维精密测量技术,通过高性能数字成像传感器建立数字图像,采用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实现物体尺寸的测量。该技术测量精度高,在一定测量范围内的精度可以达到经纬仪系统和激光跟踪系统的测量精度。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只需要完成图像的采集工作,图像的后续处理全部由电脑完成,测量过程自动化、效率高。在我国,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在大尺寸物体测量方面精度比较低,现在主要用在测量距离比较近,测量物体比较小的情况下。而起重机械尺寸比较大,测量距离比较远,暂时很少用到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但是某些高校采用该项技术对起重机械相关参数进行了测量研究。随着它的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将在起重机械检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4室内GPS测量技术 室内GPS测量技术是一种突破传统测量技术的大尺度空间测量技术。类似于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GPS,室内GPS测量技术由多台红外脉冲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发射器安装在固定的位置,向接收器发射两个呈扇形的激光面,并且进行360°的旋转。接收器接收发射器的信号,并且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进行计算,得到接收器的三维坐标位置。室内GPS测量技术测量可以实现360°的测量,测量范围达到2m~300m。一个测量系统下可以进行多用户测量,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室内GPS测量技术现在主要应用在飞机、汽车等行业的制造过程中,在起重机械行业暂时没有相关的研究。 1.5激光跟踪测量技术 激光跟踪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大尺度测量技术,其综合了激光干涉测距原理和精密测角原理。激光跟踪测量仪在测量前建立一个空间三维坐标,然后将反射靶球放置在测量位置。激光跟踪仪跟随反射靶球的位置转动,实现对反射靶球的实时跟踪,并且得到测量位置上反射靶球的空间三维坐标。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的研究日趋成熟,现在已有多款成熟的产品,如LeicaAT401、APIRadian等多款已经得到工业应用的成熟产品。激光跟踪测量技术测量范围可以达到上百米甚至几百米,在全量程范围内的精度还能够到10μm~20μm,分辨率达到亚微米级。激光跟踪仪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非常适合需要经常搬运的场合。虽然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具有以上的优点,但是其价格非常高,其现在主要应用在飞机和汽车等高端工业。起重机械的制造、安装、检测等要求的精度不高,因此该项技术暂时没有在起重机械行业中应用。 2结语 本文对几种在工业中应用比较成熟的大尺度空间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纬仪是起重机械大尺寸测量最常用的仪器,但其携带不方便、测量效率低、精度不高。全站仪已经得到了一些检验机构的应用,但由于价格比较高,现在使用还不是很普遍。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一些科研机构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实际应用到起重机械检验中来。室内GPS测量技术和激光跟踪测量技术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要起重机械的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研究,将其应用到起重机械检验中来。 参考文献 [1]汪亮.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跟踪仪测量靶球自动定位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2]胡建恺,富阳.全站仪在起重机械检验中的应用及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对比[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2,28(9):34-35. [3]姜晓军.全站仪在起重机检测中的综合运用[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07,23(1):22-25. [4]周莹.基于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研究及其在管片检测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7. [5]李伟,李超,逯强.基于图像的起重机载荷摆角测量方法的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5):423-425,430. [6]张逸飞.激光跟踪仪快速跟踪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作者:陈中剑 王葵 单位: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测量技术论文 368,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8,"2018-05-24 04:47:27",凝汽器真空度低原因及改善措施,2018/5/23,2,"摘要:文中介绍了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真空形成理论,结合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经验分析了造成凝汽器真空度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组;凝汽器;真空凝汽器 真空是衡量汽轮机工作安全性及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是设……","摘要:文中介绍了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真空形成理论,结合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经验分析了造成凝汽器真空度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组;凝汽器;真空凝汽器 真空是衡量汽轮机工作安全性及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是设备设计人员和作业单位的关注重点。凝汽器真空过低不但会造成汽耗增加,汽轮机效率下降,使得整体机组的经济性大幅降低,而且还会因排汽温度过高而引起汽轮机轴承温升,轴心发生位移,进而导致机组振动过大,影响汽轮机组运行稳定性。同时,当凝汽器真空检测值未达到应达值时,为确保汽轮机组出力恒定,须提高蒸汽流量,推力轴承受到的轴向推力随蒸汽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长时间过载极易造成设备事故。因此,分析引起凝汽器真空度低的原因并加以改善对于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提高其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1工作原理及理论 汽轮机组是利用进汽与排汽两侧压差,通过蒸汽流动对叶轮的推动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凝汽器的作用则是将汽轮机组排出的蒸汽快速冷却并凝结成水,从而在机组排汽侧建立高度真空,以降低机组背压,使两侧压差增大,进而提高汽轮机组出力。凝汽器由真空抽气系统及循环冷却水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循环冷却水系统负责将排汽侧蒸汽快速冷却凝结成水,气体体积缩小,从而形成低压真空;真空抽气系统则负责将混入的空气及未凝结的蒸汽抽走,从而防止气体累积,确保凝汽器内始终保持真空。在理想状态下,假设凝汽器对蒸汽的冷却能力无限大,传热端差为零,凝汽器内无空气混入,蒸汽凝结温度等于冷却循环水温度,则此时凝汽器内压力为饱和蒸汽压力。由于凝汽器内水与蒸汽同时存在,因此凝汽器内的实际压力为汽液共存时的饱和压力,蒸汽凝结温度高于冷却水温度,故凝汽器压力与温度有关。根据凝汽器热交换及热平衡条件可知,饱和温度计算公式:ts=tw1+Δt+δt(1)则凝汽器压力Pk约等于:(2)凝汽器真空度低的原因及改善措施张祜珍,商虎峰,田伟,田进,党硕,柴悦(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摘要:文中介绍了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真空形成理论,结合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经验分析了造成凝汽器真空度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关键词:汽轮机组;凝汽器;真空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711(2018)04(上)-0093-02式中,ts—饱和蒸汽温度;tw1—冷却循环水的进水温度;Δt—冷却循环水进出口温差;δt—凝汽器传热端差;Pk—凝汽器压力。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凝汽器压力与饱和蒸汽温度有关,因此只要降低ts,便可降低凝汽器压力Pk。然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凝汽器内还混入部分不凝结气体,对凝汽器真空有着显著影响,凝汽器压力等于不凝结气体压力与蒸汽分压之和。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分析和改善凝汽器真空需要从上述两方面出发。 2凝汽器真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胶球清洗装置的影响。为确保凝汽器冷却循环水管道清洁,设置有胶球清洗装置。若在机组使用过程中,胶球清洗装置无法正常投入使用,则极易造成凝汽器水垢聚集,影响热交换效果,从而导致凝汽器端差变大,排汽温度升高,进而造成凝汽器内真空度降低。所以,胶球清洗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凝汽器的真空度。(2)机组系统严密性的影响。机组系统严密性差是凝汽器真空度低常见的原因之一。凝汽器内的空气量增加,造成凝汽器真空度降低,一般情况下存在两种可能:①空气随蒸汽进入凝汽器,通常给水系统会经过多次除氧,因此该情况发生的概率较低;②由于汽轮机组真空系统严密性较差,有空气漏进,从而影响凝汽器真空度。可见,在汽轮机组内部负压状态下,部分部件(如轴封套与低压缸结合面、排汽缸膨胀节、高中压汽加热系统、汽缸轴封、凝汽器喉部排气管道、凝汽器壁等)密封不严是造成凝汽器内混入空气的主要原因。随着混入凝汽器内空气量不断增大,使得真空抽气系统过载。(3)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凝汽器关键组成部分,循环水的流量、温度及凝汽器的导热效果等因素均会对其真空度具有很大影响。①循环冷却水流量对真空度的影响。循环水流量降低后,表现为进水口与出水口温差减小、温度升高(进水口温度因热导效应而局部升高),使得凝汽器内饱和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其真空度。循环水流量则与循环水泵、水源充足度及循环水管道等情况有关。②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对凝汽器真空的影响。在汽轮机组运行过程中,当进入凝汽器的循环水温度升高时,便会使凝汽器的冷凝效果下降,从而使得凝汽器内部冷凝温度升高,导致排汽压力升高,汽轮机内部蒸汽焓降相应降低,从而造成凝汽器内真空度下降。如图1所示。(4)低压缸轴封供汽的影响。在汽轮机组运行过程中,使用人员为了防止低压缸内油品被水污染,通常会调低供汽压力,供汽压力过低会造成密封失效。因此,低压缸轴封蒸汽压力过低甚至中断会造成外部空气因内外压差进入机组内部,并混入凝汽器内,凝汽器内大量不凝结气体累积会严重影响凝汽器的传热效果,从而使凝汽器真空度急剧降低。(5)凝汽器水位高对真空度的影响。若凝汽器内汽侧凝结水位过高,会将部分热交换管道淹没,使得凝汽器冷却面积减少,冷凝效果降低,部分乏汽未能及时凝结成水,从而影响凝汽器真空度。如果凝结水位继续升高至真空抽气管口处,未完全凝结的蒸汽与不凝结气体一同被真空抽气系统抽出,并且抽气管处可能有水冒出。导致凝汽器内凝结水水位高的主要原因包括:凝汽器热交换管道破裂或与管板间的密封失效,导致冷却循环水泄漏进入汽侧;凝结水泵失效,抽水能力不足;凝结水备用泵出口单向阀失效,导致水通过备用通路倒灌进入凝汽器内;误操作开大凝结水再循环阀门等。(6)凝汽器端差对真空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引起凝汽器端差增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凝汽器汽侧存在较多空气,阻碍了传热管的热水交换;二是凝汽器传热管内侧表面脏污,造成热交换性能差。要保证凝汽器内有良好的真空度,必须保持冷却表面的清洁和保证蒸汽空间不积存空气,才能确保汽轮机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3凝汽器真空度低的改善措施 (1)提高机组的严密性。可利用机组检修来对汽轮机组严密性进行检测与处理,检测方法可采用灌水查漏、氦质谱检漏等。周期性更换系统密封件,如法兰垫片、盘根等。对传统的真空系统阀门进行改造,采用水封门,以改善阀门的密封可靠性。(2)定期对冷却面进行清洗。为减少冷却面结垢,循环冷却水应经过严格的预处理,可在循环水中适时加阻垢剂,同时循环水进入凝汽器之前加装二次滤网,并定期冲洗。在机组停运时,对水室及管束进行冲洗。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投入胶球在线清洗系统清洁冷却管。投入胶球清洗时,应采用扬程大的胶球泵,保证胶球的正常循环,收球网栅的间距应均匀,避免跑球,清洗过程中,注意胶球的密度、大小、质地,控制好胶球的数量、清洗持续时间等。(3)提高真空泵的效率。降低工作介质的温度是提高真空泵效率的重要措施。可将循环水改为温度较低的机组工业用水,也可在抽气系统中安装制冷装置,利用循环冷却水对工作水进行冷却,在凝汽器与抽气器之间的抽气管路上安装一个混合式冷却器,把抽出气体中的水蒸汽凝结疏出,降低抽气设备工作水温度。在真空泵前一级加装大气喷射器,利用真空泵负压与大气压形成压差而产生的空气射流,在喷射器内获得比真空泵更低的抽吸压力,从而消除真空泵极限抽吸压力对凝汽器压力改善的限制因素。 4结语 综上所述,引起凝汽器真空度低的因素较多,特别是随着设备的老化,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季,各种问题通常会集中暴露出来,使得汽轮机组负荷增加,甚至造成停机。因此,当凝汽器真空度下降后,要及时分析并找到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大力提倡,提高电厂发电效率、降低排放越来越被重视,故提高汽轮机组的真空度、确保凝汽器的高效安全运行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崔凝.大型电站凝器汽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0. [2]李勇,孟芳群,曹丽华.凝汽器最佳真空确定方法的改进[J].汽轮机技术,2005,7(2):84-86. 作者:张祜珍 商虎峰 田伟 田进 党硕 柴悦 单位: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真空科学论文 369,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69,"2018-05-24 04:47:28",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与模块化教学研究,2018/5/23,1,"摘要:模块化教学能够将综合性知识整理为多个构成部分,具有体系化、可分割、关联性等特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结合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对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整合,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摘要:模块化教学能够将综合性知识整理为多个构成部分,具有体系化、可分割、关联性等特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结合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对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整合,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模块化;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国内新教改工作综合推进的体现。为进一步优化国内人才输出模式,搭建更为多元的教育实践平台,就必须将创新的教育模式,与教学实践的主体要素相互连接,引导现代教育实践工作的全面化推进。 一、模块化教学概述 模块化教学是在传统综合化教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教学模式。简单来说,模块化教学就是将学科知识内容,按照知识关联程度,实行“单独”部分教学。模块化教学能够使相互交汇的知识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学科阶段性学习一目了然,辅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1]。以机械加工实训为例进行分析,模块化按照机械加工实践的流程,逐一进行操作要点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阶段性学习内容,辅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扎实性记忆,突出教学重点。同时,模块化教学能够巧妙地运用机械加工环节之间的关联度,从单元层面拓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可以运用现有知识进行拓展探索,而不会受到多元知识的阻挠,从而养成自我积累与自我整合的能力。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方式能够设身处地发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打造发展教学习环境,推进现代教学工作的深入实践。 二、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应用策略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自主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征,因此,教学时必须将课程自身特征融合在新教学模式中,才是发挥新教学方式优势的基础性条件。 1.生本教学理念的把握。要使模块化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应将生本教学理念的融合放在第一位。机械加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机械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实践,教师有效的模块切分对学生的知识整合是辅助作用,否则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同时,模块化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较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对机械加工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因材施教地进行模块探究,才能够彰显新教学方式融合优势,这也是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直接体现。举例来说,在开展机械加工实训过程中,想培养A班学生自主调试机械设备、进行试生产、设备应用调控处理等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A班级学生对机械加工的理论掌握情况、对机械自动化程序的了解状态,适当地将机械加工环节的教学进行切分,达到现代教学工作综合探索并与内容实训对应性培养的目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课堂设计也要着重突出课程教学的训练重点,让学生依据自身实力,取长补短。这种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探究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机械实训模块切分与学生学习水平相互冲击的问题,从而保障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突出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2.教学知识的合理化切分。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合理切分是新教学方式能够层次化推进的必然性要求。首先,模块化教学知识的切分是繁简相互融合的切分过程。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切分时,如果将所有简单内容汇集在一处,将所有困难的内容都汇集在一起,学生在后期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实训内容练习内容集中困难化的情况。其次,模块化教学的切分,应注重模块之间的关联性,模块化只是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性教学,而不是真的将教学内容从学科内容中分离出去,教师进行学科内容切分时要逐步构建关联性学科资源模式,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举例来说,开展机械加工实训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机械加工设备安装、检验、实用、维修主体环节,实行机械加工实训环节的知识有效性规整。将机械设备检修、零件更换、商品加工处理等较为简单的实训内容融合在主体环节中,使机械设备加工的实践流程更加充实。简单与复杂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始终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有突破,又有探索,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机械加工实训工作的开展也将模块教学与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实训时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集中进行教学内容指导,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而集中的教学信息归纳也节约了教师课堂指导的时间,学生课堂自主性综合的实践空间扩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践效率,这也是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工作逐步推进的直接体现[3]。 3.模块化教学清晰。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学生机械加工实践中的问题,是学生夯实基础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模块化教学方式将使机械模块实训教学的解析更加清晰。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教学的核心,然后经过演示、实践、总结三个环节,逐步区分模块化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次重点,让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实训的核心内容,进而实行有效的技术实践探究。举例来说,机械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提出的课题为“机械零件衡量与精确处理”,教师在课堂中分别进行大型设备零件进行测量演示,对小微型机械加工零件测量过程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随时进行教学核心内容的综合讲解,采取重点重复的方式,对本次课题实践训练核心进行强调,最后要求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从学科实训的整体上进行教学课程的模块化切分,突出学科教学的核心;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科课堂中的模块化分配,按照“示范-实践-指导”的顺序推进零件加工课堂实践的指导,实现了模块化教学工作结构化应用。 4.教学过程注重创新。模块化教学的有效性融合也要注重模块教学过程探索的创新性。教师必须看到模块教学对机械加工实训的指导、辅助性作用,而不是直接进行模块的套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机械零件加工的相关内容。举例来说,教师在开展机械加工实训时,让学生按照教学加工的实践内容,对自身机械零件加工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予机械设计创新趋向引导,结合机械运作状态的记录,开展机械加工各部分循环点的记录,引导学生设计出A和B两种机械加工方案,并记录下A和B方案设施的实际情况,逐步施行机械加工实训流程的改进。这种教学创新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我创造能力,避免模块化教学方式限制学生想象力的问题。 5.教学内容的课后延伸。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机械加工实训教学过程的拓展与延伸。一方面,机械加工实训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学生在日常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进行学科内容的解析,从而实现模块核心内容的综合性探索。例如,学生依据机械实训中以程序加工的时间控制长短为重点,不仅需要从实训的各个环节的关联上进行时间掌握分析,也应选择一种机械设备运作最省时的实践方式,在自我实践中进行实训内容的研究与经验积累,实现模块教学方法的变形式拓展。另一方面,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启,要善于结合机械加工的相关内容,预留学生课后自我探索的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后延伸内容,进一步对机械加工实训课堂学习的经验进行整理,从而避免机械加工实训模块化教学的缺失。例如,机械加工教学实训后,教师给出本单元模块探究的思路,让学生结合本节课实训内容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践要点,实现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内容的自由化延伸。综上所述,关于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结构创新的代表,为新教改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彰显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机械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生本教学理念的把握、教学知识的合理化切分、模块化教学清晰、教学过程注重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课后延伸,促进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优化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世新.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194. [2]王刚.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J].四川水泥,2017,(3):289. [3]韩东.机械加工教学中综合实训改革探索[J].赤子,2017,(6):269. 作者:吕文利",机械加工论文 370,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0,"2018-05-24 04:47:32",机械加工制造及绿色制造工艺分析,2018/5/23,1,摘要:通过现在新型材料的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避免了深层次的污染情况的出现,绿色制造不仅是当前国家国际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制造业急需变革的重要所在,绿色制造的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接下来本文就对于绿色发展与制……,"摘要:通过现在新型材料的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避免了深层次的污染情况的出现,绿色制造不仅是当前国家国际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制造业急需变革的重要所在,绿色制造的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接下来本文就对于绿色发展与制造业有机融合来分析阐述。 关键词:绿色制造;工艺分析;策略办法 引言 绿色制造工艺在传统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新型的绿色能源材料,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成本并降低能耗,对自然污染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这一举措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并且绿色制造工业的加入对制造业的市场地位也提高不少的竞争优势。 1绿色制造工艺 1.1绿色制造工艺的定义 绿色制造工艺主要是一种综合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而兴起的新型制造工艺,它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对产品使用、制作、包装过程中将对生态危害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并且同时提高自身对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协调环境、经济和质量三者之间的有效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制造模式,总而言之绿色制造可以成为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在绿色制造的模式之中,我们充分考虑产品质量的把控,对产品属性、集成性以及环境属性的要求上大做文章,既要保证产品的使用效果也要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绿色这一理念,保持对环境的友好型发展要求。 1.2绿色制造工艺类型 综合急切加工的绿色制造工艺,本文将工艺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①环保型工艺类型;②节省能源工艺技术;③节省资源工艺技术。1.2.1环保型工艺类型机械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的产品添加要素,在经过多次的产品添加后对产品进行复杂加工后的成品,输出目标要物以外在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中同样会输出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类似于噪音、废气、废液等。环保型工艺就是尽量绿色化其工艺与工艺之间的操作,将废弃物的排放量尽量降到最低,将能利用的资源进行选择性的二次利用,将能源浪费降到最低,使得整个操作系统的高效运转,改变传统技艺的治理技术。1.2.2节省能源工艺技术机械制造业中能量消耗过程主要来自于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将消耗的能源及时利用,将消耗的能量转化为有效的动力能源,是一个艰巨的问题。在传统制造业中,其消耗的能源资源多半是被浪费掉的。机械摩擦产生的热能和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等等,在能量损失过程中还会造成负面的物质影响,噪声、废物的排放也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目前,许多制造业设备供应商也及时开发研究并推广了新的设备技术,采用噪声低、能耗损失率低下、减少摩擦等优秀工艺来代替传统工艺过程,以此角度最大化的节约能源。1.2.3节省资源工艺技术节省资源的工艺技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节约生产材料的技术,从根本上节约能源资源,在工艺和技术设计两方面着手考虑进行,在原材料设计上实现优化、减轻它的危害,工艺生产的过程中降低材料的能耗。1.3绿色制造工艺的特点相比较传统制造工艺,绿色制造工艺更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实现绿色发展的目的,当前社会最重视的问题就在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是我们不断改进绿色制造工艺及分析其本质的目的所在,借助绿色制造工艺的进行对大规模问题的有效控制也是源头解决的一种方式方法。借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并完善传统工艺上的技术不足,进而做到有效控制环境问题。 2绿色理念下的绿色工艺 2.1原材料的把控 对于绿色材料的选择其实方法有很多,但是保证材料与原生态之间的平衡性以及对产品最终的实用性的抉择来讲,绿色材料的选择是其绿色制造的必要条件,因此选择绿色材料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2.1.1降低浪费能源的使用,选取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的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浪费率,并且适当地提高原材料可回收性,同时降低原材料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2.1.2使用本身污染少或者无污染的材料代替原来传统原材料,尽量减少材料成本。2.1.3采取绿色天然材料,无公害材料,本质上来定义,天然材料的选择基本上都是无公害,禁止使用辐射性强的材料,有毒有害材料也在禁止选择的范围内。在选购材料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可二次回收的材料,与此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达到可再生能源的操作。 2.2采用科学成型技术 随着新工艺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推广,精密制造业技术在当下日趋成熟稳固,工程塑料制品的形成了防仿制形状的发展趋势。采取塑料制品自由成型的方式,可以促成某些材料的结合,大大缓减工作工程量也可以减少毛坯工作量工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周期。另一方面,快速成型技术的普及,通过CAD技术的快速将原材料通过制图方式进行加工巩固成型材料过程,构建实体原型,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它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利用基础材料和三维技术快速生产,极大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另外一方面,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2.3绿色切削加工技艺 在传统机械制造工业中会使用大量的切削技术,但是切削液的本身成本较低,用价较大,替代其的成本则比较高昂,切削液的使用从某些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对环境带来了污染,这种方式明显不利于绿色工艺的进行,需要采用新型加工并采取绿色切削技术,这种技术从本质上就是意在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加工技术,也是在最大程度上减缓了对环境的污染。当前技术条件下,绿色切削加工技术有绿色湿式切削、低温切削、干式切削等。其中低温切削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广为应用的技术,这种切削技术需要配备氦气流装置,使用成本较高,但是其优点在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大型技术上来说反而能降低成本。 2.4加强人才培养 对于当前庞大的制造业来说,绿色工艺技术的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工艺流程更需要不同的工艺进行,而目前对于绿色工艺研发的境况不尽人意,因此需要加快人才培养,不仅仅只是对制造业更是需要在科研项目上投入成本去花费心思和心血去研究,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另外,加强对制造业团队建设,适当成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制造业开展有突出贡献的及时予以奖励,鼓励人们去对绿色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人们主动地去对绿色制造工艺进行不断优化和革新,在完成机械制造工业的同时满足社会需求。相较于国外绿色工艺的发展,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虽然有无数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微不足道的,仍旧会出现种种问题和境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大理提高设备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让他们能够将绿色工艺熟练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去,让企业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上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计划,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比较,所以企业想在根本上占领优势,就需要企业不断的进行只是培训,对表现出色的员工及时表扬并奖励,呼吁其他员工学习,并且对表现消极的员工同样也要采取惩罚制度,这样才能显示出高低优劣,企业之间的竞争和企业内部的竞争同时存在,才能促使广大发展业的蓬勃生机。 3绿色机床加工工艺 在21世纪的今天,工业制造业在寻求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收的同时,也需要及时采取绿色制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状,但是这种要求同样也需要企业设备和技术满足加工的精度要求和质量要求了。不同于切式工艺,机床工艺不需要复杂的过程就可以将原型材料加工质量,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要求。但同时对与绿色工艺的实施计划当中,机床工艺的绿色化运营也提出了较高的水平要求。在进行大量的加工过程中,机床所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机床本身的变形,这就需要机床采用干加工机床模式,保证加工过程的的精度。为了带走机床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机床另外需要配置冷却系统和隔热系统,机床需要进行不断的维护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为了保险期间,机床可采取双层壁结构进行隔热处理,有效达到机床质量的过关。 4加强对工业垃圾的回收利用 机械加工过程中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排出物都为无污染或者有利的,对于工业三废的有效处理及时清理回收也是当下工业制造业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所在,对加工过程中废液的有效洗涤,对工业废气的及时净化,都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情况。不仅仅只是工业制造结束后产生的“三废”情况,也针对与工业制造过程中噪音的污染以及热能的散失。例如:及时将设备更新做到对噪音的产生降到最小、工业废气的及时净化处理,将有害气体转为无污染气体进行排放、工业废水进行净化排放等等。但这些技术的更替也需要投入大成本大预算,企业在进行技术革新时也需要将这些成本概况计算在其中。然而往往就是会有许多企业为了私人利益的考虑,将企业开在荒无人烟之处,将工业“三废”随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这种污染对当下社会可能不会及时出现其不利的一面,但在长此以往过程中,所反应的问题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情。因此,从国家角度而言要做好企业监管制度,防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对污染型企业进行及时整治或关闭,而更多的是企业负责人角度需要过多重视这方面的发展,配合社会需求及时进行技术调整,做到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企业发展。 5结束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制造业的崛起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要求下,慢慢的高污染制造业被淘汰于江湖,企业需要在市场站稳脚步就需要及时转变工艺,转而往绿色发展的道路进行,在绿色工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进行,在寻求多方协助,无论在材料、设备、人员、以及后期处理上都需要有一个详细耐心的计划。绿色制造工艺也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同时也更广泛的利用于市场社会的各个角落,这项应用的推广不仅仅能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能够使得加工水平的变化、节约型生产进行和加工效率的提高。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制造业乃至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伟东,常新平.机械加工制造中的绿色制造工艺[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233. [2]韩文.现代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使用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3):9. [3]段继承.现代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8):42. 作者:鲁效峰 单位:泰安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加工论文 371,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1,"2018-05-24 04:47:37",机械加工刀具切削性能研究,2018/5/23,1,"摘要:新时期“绿色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提升机械加工工作效率与性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机械织构刀具切削性能做了简要的探讨,对影响机械加工刀具切削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械加工;加工刀具;切削性能;影响因素 金……","摘要:新时期“绿色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提升机械加工工作效率与性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机械织构刀具切削性能做了简要的探讨,对影响机械加工刀具切削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械加工;加工刀具;切削性能;影响因素 金属切削作为加工机械工件的重要步骤,对于机械制造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意义。金属切削工作过程中,金属刀具与工件的摩擦会产生切削能耗以此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1机械加工刀具切削性能的测试方法 在室温环境下,加工刀具全部选用JR3A切削液进行润滑冷却,并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对两组织构刀具和一组普通刀具进行切削45钢实验。试验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切削速度、深度、进给量相同,比对不同的织构刀具和普通刀具的刀具切削性能。第二部分:固定切削深度不变,进给量给0.08mm/rev、0.1mmrev、0.14mmev,切削速度给120m/min、16m/min、200m/min,两两组合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确定9种不同情况下,切削参数对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影响。试验期间,刀具的切削长度都为15mm,切削至少重复3次,取最稳定数值。由于切削力和刀具表面摩擦系数是反应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参数,本次试验当中我们使用三向测力仪来读取切削期间的受力,并根据切削力计算摩擦系数,以此来判断切削性能优良。 2机械加工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因素 2.1机械表面织构对切削力和摩擦系数的影响 通过研究表明,机械织构刀具的切削力和表面摩擦系数都低于普通刀具,在深度、面积占有率相同的情况下,表面微坑的直径为110微米和200微米的织构刀具具有比较小的切削力和比较好的摩擦性能。表面织构对主切削力的影响十分有限,相较于背向力、轴向力和前刀面摩擦系数会产生重要影响。这是由于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切削金属与前刀面中间产生粘结摩擦区,通过粘结摩擦区,刀尖挤压工件表层产生塑性变形,让切屑和刀具之间紧紧挤压,切削液无法进入该区域;而在滑动摩擦区内,切屑和刀具之间的压力比较小,切削液可以渗入的比较多,防摩擦效果也就更好。最终得出结论,比较合理的表面织构对于改善刀具的切削性能有很大的作用,而表面织构可以充当微型储油槽的作用,可以帮助切削液的渗入,改善刀具和切屑之间的润滑效果,减少由于刀具和切削的直接摩擦造成的刀具磨损影响。 2.2机械表面织构对于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对加工零件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切屑的剪切角,可以发现:同普通刀具相比,织构刀具加工之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更低,切屑的剪切角要比较大。分析原因,在切削过程当中,织构刀具的较小切削力和前刀面摩擦系数令切屑得到了比较大的剪切角,切屑的形变变小,整个切削过程更加稳定,工件表面的质量磨损更小。在切削时,切屑会在前刀面上发生滑移并嵌入到凹坑当中,凹坑直径越大嵌入的越多,使得刀具的整个摩擦系数、切削力变大了,但是凹坑大到一定的程度后,织构表面的储油槽能力也就增大了,刀具的摩擦系数、剪切角就大幅度下降了,最终保留了工件的完整性。虽然织构面积占有率增加,刀具表层的储油槽能力增强了,但是织构的深度减小,使单个凹坑的储油槽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切屑内嵌织构表层的现象,造成摩擦系数和剪切角变化。除此之外,比较深的凹坑还会存储一定的空气,不但能够降低刀-屑表面摩擦系数,还能够散失热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综合织构表面的凹坑直径、深度、面积占有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2.3切削参数对于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影响 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普通刀具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而织构刀具的切削速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在切削速度120m/min,和200n/min时达到最优。分析原因,在切削过程中,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液渗入接触区域能力逐渐减少,织构表面的切削力和摩擦系数都上升了,而切削期间温度也随之上升了,使得工件发生软化,切屑更容易发生剪力变形,普通刀具的摩擦系数因此而下降了。当切削速度达到了200m/min时,这时候的切削温度升高使工件的表面粘附情况加剧,此时织构刀具的良好的抗粘附性能保证了刀具切削的稳定性,使切削性能优于普通刀具。随着进给量的增加,普通刀具的表面摩擦系数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值出现在进给量0.1mm/rev处,但是织构刀具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分析原因,当进给量为0.08mm/rev时,刀屑与刀具的接触区域太小织构表层不能够发挥出其优势;当进给量达到0.1mm/rev时,此时织构表层可以发挥其优势,抗摩擦性能也能够发挥出来;而进给量达到0.14mm/rev时,切屑的厚度增大了,刀具会和切削的接触面积增大,切削合力以及摩擦系数也就增大。 3结语 综上所述,具有比较合理表面织构的刀具可以减少切削力、减少摩擦系数、保留工件的表面完整性。表面织构由于可以具有储油槽功能,所以可以降低刀具表面受到的摩擦系数。普通刀具切削期间的摩擦系数会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发挥和速度有关,选择合理的速度可以充分发挥其性能。增加进给量时,切削合力会逐渐增大,而织构刀具的摩擦系数会先减小后增大,织构刀具会在进给量合适时得到最佳切削性能。织构刀具相比普通刀具与刀屑的接触长度要小,但是进给量太大之后,织构区域同切削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切削性能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志江,陈琛.机械加工刀具的切削形貌与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6(6):1146-1149. [2]蔡高丽.柴油机缸盖用合金铸铁材料刀具匹配及切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陈威,吕政琳,高东强.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加工碳钢切削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5(5):146-152. [4]吴志慧.浅析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对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7):50. 作者:张彦祥 单位:江苏农华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论文 372,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2,"2018-05-24 04:47:39",职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分析,2018/5/23,1,摘要:技能竞赛调动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过度强调竞赛的作用易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挫伤未带竞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要采取措施来克服其负面作用:首先要建立适……,"摘要:技能竞赛调动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过度强调竞赛的作用易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挫伤未带竞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要采取措施来克服其负面作用:首先要建立适当的教师激励机制;其次,要避免出现少部分学生参与的精英教育,扩大学生受益面;第三,要改变系部和学校的激励机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让技能竞赛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激励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教师因没有奋斗目标,容易出现职业懈怠。为了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以下简称信息工程系)以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为平台,推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截至到2017年12月,信息工程系学生在省级技能竞赛中有25人获一等奖、36人获二等奖、31人获三等奖;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全国团体一等奖一次,江西省团体二等奖2次,这些竞赛激发了学生们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技能竞赛的正反馈机制 1.技能竞赛对学生的正向作用 技能竞赛让参赛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调动了参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由于技能竞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体现了专业核心技能,经过国家、省级竞赛锻炼并获奖的学生,很受计算机企业青睐,成为其争抢的人才。获奖学生对没有参加竞赛的学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技能竞赛对教师的正向作用 在竞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学生获得了好的竞赛成绩,教师获得了学院给予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谓名利双收。由于技能竞赛教学克服了参加培训造成经费高的缺点,充分调动了教师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因此能培训出专业综合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1]。 3.技能竞赛对信息工程系的正向作用 由于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增加了本系的招生吸引力,就读学生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近两百人,增加到目前近两千人。信息工程系做到了每个专业都有省级竞赛参加,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参加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竞赛,计算机网络专业参加网络搭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竞赛,电子商务专业参加电子商务竞赛,大数据专业参加云计算与应用等竞赛,做到专业有竞赛,教师有竞赛,营造出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勤于钻研的氛围。 4.技能竞赛对学院的正向作用 由于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国家、省级竞赛中不断取得良好成绩,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由几年前的招生困难,变成学生争先恐后来报名的良好态势。随着办学效益的好转,学院对上饶市经济发展和人才输送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江西省省委书记、上饶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及其他各级领导先后莅临指导工作,解决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对学院资金、政策的支持,加强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程度的支持学院的发展和壮大。 二、技能竞赛的负反馈机制 教育部新印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在此背景下学院出台《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量化细则》,细则强化了职称评审与技能竞赛获奖挂钩,因此教师带学生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巨大的奖励和荣誉。为了获得好成绩,参赛教师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参加竞赛而对竞赛以外的正常教学无法投入太多兴趣和精力,而带竞赛的教师毕竟占少数,这对大多数没有带竞赛而又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在某种程度是不公平的。由于技能竞赛是一个精英型项目,最后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学生不多,因此竞赛无法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以往学生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与高职教育的宗旨南辕北辙,与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相违背。高职教育要全面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但技能竞赛强调专业技能,导致一定程度轻视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技能竞赛获奖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师生在竞赛过程中要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多数学生无法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现实;在竞赛过程中,学校一般要投入重金购买竞赛设备,这些设备有些只能用于竞赛,赛后用于日常专业课实训教学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当这类竞赛取消,这些设备基本就闲置了,这对学校教育资源来说是一个浪费;由于学校对技能竞赛教师的职称评审、物质奖励及荣誉方面给予各种倾斜,这在一定程度挫伤了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改进技能竞赛激励机制的措施 1.建立适当的教师激励机制,平衡各方利益 在职称评审权下放高校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适当调整竞赛获奖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比例,充分调动各个层次教师的积极性,否则易造成全员参与技能竞赛的现象,出现基础性教育工作的荒芜;教师们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竞赛上,放在少数优秀的学生上,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极易造成教育不公的现象;对从事基础性教育工作的教师,如英语、数学、语文、思想政治等课程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要,他们无法参与技能竞赛但又兢兢业业工作,学校也要给予相应奖励和荣誉,调动这些教师的积极性。 2.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激励机制 选拔出的几名参赛学生会得到高水平教师的专门指导,这种选拔机制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高度重视院级技能竞赛,不对参与学生做过多限制,从而扩大学生受益面,避免出现少部分学生参与的精英式教育。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一般技能考核点单一,不能反映整个专业的综合技能培养要求,无法实现与相关职业标准或岗位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3]。应对措施就是可以将技能竞赛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将竞赛教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开展竞赛培训活动,让学生在课程教学环节就能够参加集中培训、参加模拟竞赛,这样可以优化课程体系中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4]。 3.建立适当的系部激励机制 目前学院对系部的激励主要以教师带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为主,系部获奖级别越高、获奖人数越多,则奖励越大。在此驱动下,各系对技能竞赛异常重视,在学生人数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这一措施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最近几年的实际数据表明,系部的招生人数与竞赛获奖次数的多寡并不成正比,脚踏实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系部的招生人数更多、生源质量更好,这反映出系部的办学效益是和真正的教学质量好坏成正比的。因此对于系部的激励机制要有所转变,要转变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系部教学质量的轨道上来,否则势必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好学生越来越好,但差学生也越来越多。 4.建立适当的院校激励机制 从目前现状看,真正爱学习、想学习的学生还不多,很多学生处于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之中,这说明学生的激励机制存在一定问题。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校也要建立真正的逆向淘汰机制,譬如对一学期不合格课程达到一定数目和旷课节数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给予留级并坚决执行。学院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级部门考核学院办学效益的好坏,要以学生真实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考核指标,这样学校自然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技能竞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学校的品牌知名度,但技能竞赛是一把双刃剑,负面作用也要正面直视,采取回避问题的“鸵鸟心态”是不妥的。在目前高职院校愿意砸钱付出代价取得竞赛成绩的背景下,泼一泼冷水换回大家理性的认识是值得的,只要大家把目标集中到真正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这个最根本的出发点上,技能竞赛当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亮.职业技能大赛对药学类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82. [2][4]程秀娟.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探究——以开封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6(02):53. [3]朱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机制的探究—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12):86-88. 作者:叶健华 高海涛 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论文 373,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3,"2018-05-24 04:47:43",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及对策,2018/5/23,2,摘要:随着我国铁路的迅猛发展,铁路职业设备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而且对铁路职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搭建起满足我国铁路现代化发展的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本篇论文将对铁路职业技……,"摘要:随着我国铁路的迅猛发展,铁路职业设备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而且对铁路职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搭建起满足我国铁路现代化发展的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本篇论文将对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问题及对策 一、铁路职业技能人才的基本内容 (一)主要特征 铁路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具备出色的从业技巧能力,通过相应的技巧培训来掌握更丰富的理论知识,进而成为一名出色的铁路职业技能人员,并且还要具有解决实际从业问题的能力;第二,拥有出色的创新能力,初级以及中级职业技能人才需要熟练掌握铁路相关技术,而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在工艺操作、技术改进等能力上要更加突出;第三,拥有出色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一般体现在对同样以及相近专业职位的流动。与此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规范铁路运输以及生产的行为。 (二)行业划分 从铁路行业特征分析,职业技能人才根据等级可以划分成以下几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师是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铁路企业通过选拔、培训以及聘请等形式来不断提升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团队的水平。 二、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和评估联系不紧密 职业培训工作必须按照职业技能评估要求,可是现阶段铁路职业培训和技能评估工作联系不够紧密,进而影响到铁路职工技能培训的整体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和社会实际联系不紧密。培训工作的制定、相关教材的选取和实际的铁路作业任务不够紧密,进而导致理论与实际存在出入的情况。再加之培训内容较为陈旧,内容缺乏针对性,使得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指导性较差。第二,铁路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培训时长也普遍较少,评估前的准备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存在一些职能员工没有参加培训工作就直接进行技能评估的现象。 (二)技能评估模式缺少创新 铁路职业技能评估标准是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方针,可是现阶段依旧采取传统的铁路技能评估模式,不具备竞争能力,缺乏必要的创新性,进而影响了铁路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技能评估模式缺少创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较低。即使铁路企业每年在职业技能评估工作中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可是在软件与硬件的投入力度上还需要不断加大。尤其在软件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评估管理体系。第二,评估管理工作不具备竞争能力。即使铁路职业技能评估站和被评估企业二者相互独立,可是大部分铁路职业技能评估站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其评估位置还坐落在各个基层当中,进而使得评审工作很难分隔开,久而久之,对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起到负面的作用。 (三)培训对象的情况不良 因为现阶段铁路岗位员工的年龄普遍较大,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接受新仪器、新概念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容易导致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很难充分发挥作用,抑制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果。这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培训对象的情况不良,首先,大多数铁路职业技能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观察目前的铁路人员文化层次,不难发现,高中和中专学历的比例占有量大,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其次,人员老龄化现象明显。针对一线生产职能员工而言,40-50岁的员工数量最多。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目前铁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三、针对目前培训模式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将培训与评估工作进行有效融合 首先,增添更多的学习内容。针对社会目前最新的技术以及设备,不断更新、替换、完善铁路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并在第一时间对应用型技术进行改进,构建起完善的且适合铁路实际运输及生产的模块化教材。其次,避免工学矛盾。为了有效避免工学矛盾,可增加铁路重点培训模式以及名师带徒模式,让职能员工的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得以锻炼。强调转岗以及人员晋升的培训模式,从而让员工重视起日常培训以及技能评估培训工作。 (二)对技能评估模式进行创新 首先,加快铁路仪器设备的建设速度。要加大对信息化进程的重视程度。构建起完善的铁路职业技能评估信息模式,积极收集与培训和评估有关的一切数据、信息,达到铁路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目标。而且还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技能培训题库的建设速度,加快相关软硬件的发展速度,增添评估仪器设备数量,从而满足培训模式发展的基本需求。其次,深化改革监管理念。一是提高技能评估质量。有效处理技能评估工作当中数量与质量、目前与未来、发展与规范之间的关联。二是构建技能评估机制。比如说:构建起完善的题库管理机制、考务管理机制、质量审查机制、工作流程审核以及证书颁发机制等等。 (三)构建健全的奖惩以及评估制度 构建健全的奖惩以及评估制度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加以实施:第一,构建健全的激励制度,做到一岗多职专项奖励。针对担任各种型号机车的司机、担任不同系统岗位从业管理任务的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岗位奖励,从而调动起铁路职能人员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对于没有依法行事的职工进行惩罚。第二,构建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在培训环节中,定期开展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对自办培训以及送外培训反响不高的培训工作进行反思,对培训内容进行优化、对培训时长较短问题进行改进,倘若出现问题一定要追究实施部门的责任。 四、结论 在铁路迅猛发展的年代,人们对“新技术、新仪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构建完善的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是志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为铁路企业职业技能人才提供更优良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1]宋晖.浅析铁路施工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4). [2]宋修德.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劳动,2016(4). [3]林金淑.关于加强铁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铁路,2016(3):63-65. 作者:姜云晖 单位: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职业技能论文 374,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4,"2018-05-24 04:47:45",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的体会,2018/5/23,1,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更是推动兽医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生力军。为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员的技能,提升全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2016年广西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广西预赛。笔者……,"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更是推动兽医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生力军。为了提高动物疫病防治员的技能,提升全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2016年广西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广西预赛。笔者参加职业技能竟赛初赛、选拔赛,并以地级市选拔赛总成绩第二名的成绩,与另外两名参赛队员组成地方代表队,参加了广西预赛,取得个人总分第二的较好成绩。现谈几点体会。此次技能竞赛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实操考核两部分,总分为500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100分;现场技能考核400分,分为猪瘟疫苗免疫注射、猪前腔静脉采血、鸡翅静脉采血、鸡心脏采血、鸡体解剖与采样等5项,每项80分。选手成绩按照总分高低进行排序。总分相同者,现场技能考核分高者排序靠前;总分相同且现场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试分相同者,现场技能考核总用时少者排序靠前。 1理论知识考试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方式,题型全为客观题,考题由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农业分库生成,与“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级)相关,考试时间为90min。 2现场实操考核 现场实操考核项目包括猪瘟疫苗免疫注射、猪前腔静脉采血、鸡翅静脉采血、鸡心脏采血、鸡体解剖与采样。 2.1猪瘟疫苗免疫注射 (80分)猪瘟疫苗免疫注射实操考核共24项80分:(1)按指令进行操作,得4分;(2)独立完成操作,得4分;第(3)项至第(24)项共72分。 2.2猪前腔静脉采血 (80分)2.2.1操作规范度(40分)猪前腔静脉采血操作规范度考核共11项40分:(1)按指令进行操作,得4分;第(2)至第(11)项共36分。2.2.2操作速度(40分)速度分值40分,采血过程中猪死亡或采血量不足5ml,速度分值不得分。 2.3鸡翅静脉采血 (80分)2.3.1操作规范度(40分)鸡翅静脉采血操作规范度考核共11项40分:(1)按指令进行操作,得4分;第(2)项至第(11)项共36分。2.3.2操作速度(40分)采血过程中鸡死亡或采血量不足2ml,速度分值不得分。 2.4鸡心脏采血 (80分)2.4.1操作规范度(40分)鸡心脏采血操作规范度考核共11项40分:(1)按指令进行操作,得4分;第(2)项至第(11)项共36分。2.4.2操作速度(40分)速度分值40分,采血过程中鸡死亡或采血量不足2ml,速度分值不得分。 2.5鸡体解剖与采样 (80分)2.5.1操作规范度(60分)鸡体解剖与采样操作规范度考核共35项60分:(1)按指令进行操作,得4分;第(2)项至第(35)项共56分。2.5.2操作速度(20分)速度分值为解剖采样过程中,除髋关节脱臼、胸骨外翻、颅部打开3项操作外,有徒手操作的不得分。 3体会 3.1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基层防疫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 目前只有个别县区每年举办一次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但多数县区从未举办过,只能随机抽调几名队员参加市级举办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各县区应该按照全国技能竞赛规则,每年在本县区范围内举办一次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求所有动物防疫员均参加竞赛,比赛成绩与个人绩效挂钩。通过竞赛,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技能竞赛。市级再举行技能竞赛,选出优秀选手参加省级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提高基层防疫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 3.2认真研究竞赛评分细则,准确掌握竞赛评分细则 参赛队员接到主办方下发的竞赛评分细则后,要认真细致的研究评分细则,结合平时操作过程,看看与竞赛评分细则要求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操作要马上改正。对于竞赛评分细则不清楚或不明白地方咨询主办方,以免比赛操作时与评分细则要求偏差造成丢分或扣分。如在鸡体解剖与采样项目比赛中的脑组织采集时,是用镊子固定鸡头还是可以用手固定鸡头,如用镊子固定鸡头很滑,很难撬开颅骨。如果能手固定,打开头颅和采脑组时肯定节省了很多时间,为比赛赢得时间。评分细则有规定,只有撬开颅骨环节可用手固定,其他环节均不可用手。又如火焰消毒剪刀(两面)和镊子的标准评分细则也没有明确规定,经咨询主办方方知,比赛时只要有经过火焰消毒的动作即可。 3.3平时加强技能实操动手能力,技能水平要过硬 理论比赛知识面广,实操比赛项目多,单靠赛前临时练习很难取得好成绩,想靠碰运气更不可能。基层动物防疫员平时在疫情监测、疫病诊断和动物防疫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参与动物解剖、采血等操作。多参与、多动手,熟能生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自我完善才能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只有掌握过硬技能水平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廖跟东 单位:广西田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技能论文 375,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5,"2018-05-24 04:47:49",如何构建车工教学新模式,2018/5/22,6,[摘要]车工在传统加工制造领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市场需求中长期处于热门状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车工人才的需求,车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正普遍被当做重点专业来对待,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摘要]车工在传统加工制造领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市场需求中长期处于热门状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车工人才的需求,车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正普遍被当做重点专业来对待,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受到了很大掣肘。为此,学校应当积极构建车工教学新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利用校企合作、改善资源等手段不断加强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了当前车工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提出了构建车工教学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车工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市场需求;实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对车工需求增大的同时,也对车工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工不仅要有成熟的专业技术,还要足够了解机器自动化以及车工工艺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必须加快构建车工教学新模式的步伐,制订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教学目标,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牢固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 一、当前车工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训条件,重视不足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在于“实用化”,培养“实用化”人才与社会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因此,能否设计好实训课程对车工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主观方面,很多学校领导层对实训课程重视不足,缺乏对实训课程在人力与财力方面的投入,这导致车工教学新模式的理念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不可调和。在客观方面,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场地和实训基地等建设不足,导致实训相关配套体系无法发挥作用。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 不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常以自我为主体,单方面灌输知识点,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互动,并且不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体验,这种单一、被动式的教育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抗拒思维,学习效率不高,从长远来看,更是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职业水准上不去。因此,在车工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应当以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目标,切实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评价体系单一 当前,车工教学中仍然以笔试成绩作为学生表现的主要评价指标,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忽略了对课堂外的锻炼,导致对车工知识的理解不深刻。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学校对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不了解,所以既不能根据学生总体特点进行正确的教学改革也无法针对学生个人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直接影响了车工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构建车工教学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推进校企合作的车工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职业教育逐渐探索出了校企合作这样一条新型路径。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学校通过与企业共享人力、场所、信息等,能够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和社会资源,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企业通过合作解决了人才后备问题,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两者实现了优势互补。车工教学应当以企业的需求为立足点,有针对地进行车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笔试教育的短板,学校应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与多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考核学生专业能力。每个阶段的教学都要进行专业考核,考核未通过则不可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在考核中还可以考虑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另外,在实训生产的时候应当对产品的质量设立规范性要求,将其作为学生成绩的考核指标,实训产品可以划分为多个档次,便于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打分。 (三)引进先进设备,优化校内实训条件 改善学校内部实训条件,需要校领导层对实训引起足够重视,加大对实训课程在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场地等多方面的投入,建立起完备的实训相关配套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完善的车工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计划、学习课件、专业题库等资源,优化车工专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自我挖掘的能力。同时,学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更多先进实训设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训加深对专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特点的熟悉度,熟悉行业工作流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逐步提高车工专业素质,并养成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思维。 (四)培养教师队伍,更新教学理念 好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教师应坚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出发,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存在感和参与感;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跟踪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三、结语 在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车工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为目标,在充分理解企业方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校内实训条件,为学生顺利迈入社会进而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岳俊.试论中职学校数控车工的实训教学策略[J].中国培训,2012(1). [2]唐正东.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车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4(28):21. [3]何伟,何璐.浅谈职业学校学生车工实训的教学方法[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3):19-21. 作者:马季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车工技术论文 376,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6,"2018-05-24 04:47:53",汽车内外饰配合质量问题解决方法,2018/5/22,12,摘要:随着人们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巨大威胁,消费者在关注汽车内部舒适度和汽车外部美观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内外装饰绿色低碳环保。汽车作为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也必须遵循可持……,"摘要:随着人们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巨大威胁,消费者在关注汽车内部舒适度和汽车外部美观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内外装饰绿色低碳环保。汽车作为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引用绿色环保理念到汽车装饰行业中去,做到汽车装饰的绿色环保无污染。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巩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汽车内外饰;绿色环保;质量舒适 引言 汽车内外饰是指汽车内部和外部装饰,即汽车的整体装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并且人们对汽车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绿色环保材料成为了汽车内外饰的主要生产材料。再加上近年来,汽车产业自身发展迅速,各大汽车品牌品质不断提高,品牌间竞争激烈。通过提高内饰质量来加强汽车美观度提升汽车舒适度是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从基本的汽车生产的流程来看,汽车内外饰的质量是检验一辆汽车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提高汽车内外饰质量也是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的长期重要的任务。 1汽车内外饰材料实现汽车内外饰的绿色环保 1.1选择应用工程塑料 首先工程塑料具有质量轻的特点,在汽车内外饰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使用工程塑料可以大大减少汽车的质量。从而降低行驶过程中消耗的油量,达到降低排放量的目的。这有利于解决当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同样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再者工程塑料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在汽车内外饰的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使用工程塑料,可以使许多以前难以实现的优秀设计得到完美实现。使得汽车生产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具市场辨识度和更强的竞争力。最后工程塑料可二次利用的特点,可以再一次减少资源的浪费。 1.2选择应用新型材料 在传统的汽车的制造工程中往往采用直接采用喷漆材料对汽车零件进行直接喷洒,这样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给工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生产成本巨大,没有做到绿色环保。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始出现各种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材料。例如在不再使用喷漆材料对汽车零件进行喷洒,而是利用提前制造好的模具来直接将高温的树脂铸造成型的汽车零件,这就大大降低了零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达到了保护环境绿色环保的原则,同时也大大降低零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可见采用新型材料不仅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且符合绿色环保的基本要求。 1.3选择应用生物材料 如果想进一步的减少汽车的耗油量,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采用生物材料是不错的选择[1]。例如生物强化树脂就是一种将小麦秸秆经生物强化技术处理后产生的,在汽车内外饰的生产中采用这种生物材料可以直接大大降低石油的使用量,从而间接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另外如果将小麦秸秆生物强化树脂用于车门、送风口、托盘等零件中更是能从根本上实现汽车的绿色环保。 2确保汽车内外饰质量 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质量保证,首先需要设计师的设计曾经受过严密的计算。再由管理工程师按照设计师所给出的数据严格按照要求生产出零件。并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与设计师进行沟通。这是保证汽车内外饰产品质量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明林建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不出现故障的基础。当确保了第一环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当零件还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时,需要将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具体的解决。 2.1分析故障数据确保质量过硬 汽车质量向来都是用户在选购汽车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汽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汽车内外饰不仅要考虑美观度和对环境友好性,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想要确定汽车内外饰的质量得到保证,就必须保证汽车内外饰设计与检测的标准得到严格执行。汽车内外饰的设计标准包含了汽车的大部分重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标准确保了汽车各部件的质量。但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还是有许多部件不匹配现象出现。为了排除这些问题,分析数据是有效的方法。所谓故障数据,就是指生产汽车部门MES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同样也可以通过收集生产线质量分布情况来得出数据[3]。将收集到的车身编号、零件型号、零件供应商、班次、总线以及问题发生的频率等数据。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工具。利用数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具体有效的分析。收集生产线质量分布情况,同样也可以了解员工在生产零件过程中是否对零件产生影响,达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的目的。及时找到排除故障,及时减少对零件生产过程的影响。濒危问题的进一步调查提供大概方向,另外通过对问题频率数据和问题出现次数的数据的整理。观察问题出现的波动情况,找到问题的分析方向。 2.2利用一定的检测工具检测零件的故障 除了利用故障数据分析外,还可以利用具体的检测工具,对零件进行具体的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与设计图纸上的数字数据进行对比[4]。寻找数据间的差异。如果出现所拥有工具无法测量的尺寸,可与供货商家进行合作,对该零件进行测量。将所有的测量值与所规定的标准范围进行比较,若超出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则交由管理工程师进行整改。若零件测量值在所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则交由设计师重新计算,验证计算是否合理,验证设计是否合理。汽车内外饰质量的确保,需要设计设计师和管理工程师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出现故障问题时,利用一定的器具对零件进行测量,检验管理。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工作情况,是对他们工作的进一步验证,需要他们的耐心配合和认真对待。只有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相互密切配合,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内外饰产品,才能使汽车生产厂商更具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汽车产业稳固向前发展。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汽车内外饰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质量得到保证,拥有一定的美观度,又要求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对汽车内外饰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汽车内外饰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生产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要求设计师经过严密的思考,制定出完美的设计,管理工程师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执行,确保零件的后续生产不出现故障,如果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后,及时寻找出现故障的原因,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确保生产出高质量高美观度对环境污染的绿色环保汽车内外饰产品。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只有这样,我国的汽车工业才会有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孔祥亮.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职工培训管理方案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30-32. [2]苏宇.一汽吉林汽车公司生产计划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40-47. [3]刘洋.一汽吉林公司微型车生产准备阶段的项目管理应用[D].吉林大学,2015:3-8. 作者:温泉 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论文 377,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7,"2018-05-24 04:47:55",汽车转向节开裂失效分析,2018/5/22,4,摘要:40Cr汽车转向节在安装时,转向节连接销孔发生了开裂现象。根据转向节的正常加工工艺可知,其组织应为均匀的回火索氏体(允许有体积分数不超过3vol%的铁素体)。借助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维氏硬度计等设备对开裂件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化……,"摘要:40Cr汽车转向节在安装时,转向节连接销孔发生了开裂现象。根据转向节的正常加工工艺可知,其组织应为均匀的回火索氏体(允许有体积分数不超过3vol%的铁素体)。借助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维氏硬度计等设备对开裂件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化学成分、显微硬度进行观察与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其组织中含有较多的针状和条状铁素体,经分析发现较多铁素体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转向节连接销孔开裂的主要原因。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也增加了转向节连接销孔开裂的倾向。建议严格控制原材料品质,提高淬火液的流动性或更换淬火液介质以减少针状和条状铁素体含量,可以提高40Cr汽车转向节力学性能。 关键词:汽车转向节;40Cr合金钢;先共析铁素体;失效分析 汽车转向节作为汽车的零部件之一,起到转向和承载的作用,同时还承担着来自地面的冲击和车轮侧滑转向制动等产生的负荷,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1]。目前国内企业大多采用40Cr合金钢作为原材料,40Cr合金钢经调质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使用最广泛的钢种之一[2]。传统的工艺是锻造成形,空冷后再重新加热退火(或正火),然后淬火再高温回火,最后得到组织均匀的回火索氏体。某公司生产的一批轻型轿车转向节在安装过程中,转向节连接销孔部位发生了开裂现象,且开裂件数较多。本文使用扫描电镜、直读光谱仪、显微硬度计等设备对失效件进行断口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检测、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对失效转向节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1断口分析 1.1断口宏观形貌分析 对失效件的断口在未经任何清洁处理前进行全面的观察。观察发现,断口较为平整,断口边缘未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呈现脆性开裂特征,如图1所示。 1.2断口微观形貌分析 对开裂连接套筒采用线切割机切割断口取样.采用SB-5200D超声波清洗设备清洗断口20min,使用捷克TESCAN-VEGA3-LMH扫描电镜进行扫描观察,断口形貌如图2所示。经观察,断口平齐,无明显变形撕裂痕迹,裂纹断口呈贝壳状,如图2(a)所示。由图2(b)可见明显的沿晶界开裂,为典型应力所导致的脆性开裂。 2理化检验 2.1材料成分分析 在失效转向节的断口附近截取20mm×20mm×10mm试样,使用德国BrukerQ4170直读光谱仪检测其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该批次转向节所选原材成分符合GB/T3077-2015《合金结构钢》标准要求。 2.2显微硬度检测 使用荷兰INNOVATESTMANUAL-400D型维氏硬度计对断口进行显微硬度检测,在断口附近位置测试5个点,显微硬度值见表2。由检测结果可知,其硬度范围为274.7~292.2HV1.0(对应硬度为26.4~28.8HRC),符合23~30HRC技术要求硬度值。 2.3非金属夹杂物检验 采用线切割在开裂工件截取横截面、纵截面试样,经过镶嵌、粗磨、细磨、抛光,在德国LeicaDM4000M型显微镜下观察非金属夹杂物,见图3。横截面形貌见图3(a),存在球状氧化物夹杂,按照GB/T10561-2005评级标准,评定为D类球状氧化物3.0级。纵截面形貌见图3(b),存在条状硫化物夹杂,按照GB/T10561-2005评级标准,评定为A类硫化物2.0级。40Cr合金钢转向节失效件内部存在较多非金属夹杂物,在材料受力变形时,这些杂质颗粒成为应力集中点,当应力值超过额定值时,会沿着杂质颗粒的尖端处产生微裂纹,直至最后断裂[3-4]。 2.4金相组织分析 采用线切割设备在开裂工件裂纹附近截取试样,经过镶嵌、粗磨、细磨、抛光,然后使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试样,在LeicaDM4000M型显微镜下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检验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40Cr合金钢正常调质后的组织应为均匀的回火索氏体,允许含有体积分数不超过3vol%的铁素体存在。失效试样的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含量较多且呈条状和针状分布(图3),初步判断为先共析铁素体,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介质的冷却性能不足,A1~A3线中停留时间较长,未能快速通过此区域,发生共析相变之前析出了铁素体而导致。对于调质件,先共析铁素体一般呈网状或条状,分布于晶界,使晶界弱化,易导致力学性能不合格。使用捷克TESCAN系列VEGA3LMH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裂纹处金相组织,如图5(a)、(d)所示开裂处存在较多的白色条状物,该白色条状物可能为沿晶界析出的铁素体。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检测,对图5(a)中失效转向节开裂处白色组织进行点扫描分析,元素成分见图5(c)所示。对图5(d)的微裂纹处白色条状组织进行点扫描,元素成分见图5(f)所示。从图5(c)、(f)中可以看出,该白色条状组织的化学成分为氧元素和铁元素,判断白色条状物为氧化铁和铁素体。由于晶界处较多铁素体的存在,导致晶界处的强度弱化,降低了材料塑性、冲击韧性和疲劳性能,导致基体强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冲击韧性下降很多[5],成为导致转向节开裂的主要原因。 3结论 (1)该失效件化学成分符合国家标准GB/T3077-2015《合金结构钢》中40Cr合金钢的要求。(2)失效件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铁素体。针状和条状铁素体是在冷却过程中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产生。较多铁素体的存在,大大降低材料的韧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增加脆性,这是导致转向节连接销孔脆性开裂的主要原因。根据原有工艺,加大淬火液的流动性或更换淬火液介质,减少铁素体的含量,可提高转向节的力学性能。(3)失效件内部含有较多的氧化物和硫化物杂质缺陷,导致材料的塑性和强度下降,也增加了工件的开裂倾向,这是转向节连接销孔开裂的原因之一。建议选用高品质的40Cr原材料,避免硫化物和氧化物夹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玉春,吴玉程,刘玉,等.40Cr汽车转向节锻造余热淬火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4,33(3):47-48. [2]牛禧,张睿,许先果.40Cr高强螺栓断裂原因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2,41(20):217-218. [3]徐学春,张杰刚,谢葳,等.40Cr合金钢汽车转向节臂断裂失效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3,42(2):207-208. [4]王会强,邢艳秋,孙维连,等.空冷器低碳10钢管开裂分析和组织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35(3):68-72. [5]吴.45钢曲柄调质组织中异常铁素体形成原因分析与改进[J].材料保护,2017,50(8):94-95. 作者:王志超 孙维连 张淼 王会强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论文 378,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8,"2018-05-24 04:47:59",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管理探讨,2018/5/22,10,"摘要: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涉及的工程量比较大,包括长距离的输气管道及地面站。为了节约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的施工成本,实施工程造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控制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工程造价,提高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的效率,达到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经济性要求。 ……","摘要: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涉及的工程量比较大,包括长距离的输气管道及地面站。为了节约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的施工成本,实施工程造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控制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工程造价,提高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的效率,达到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经济性要求。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管理 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在管道施工的不同时期分别进行控制和管理,才能降低管道施工的成本,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竣工验收后,也必须进行工程造价的核算管理。保证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的造价符合实际情况,得到更加合理的工程造价,方便工程的结算,达到预期的长输管道系统的建设施工质量。 1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特点 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的建设施工,是为了实现长距离管道输送天然气的目的,使沿线的用户获得需要的气量,满足用户的需要。管道施工的程序比较复杂,长输管道系统一般为埋地管线,需要挖管沟,针对穿越河流和居民区等特殊的管道系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保证管线施工的质量,才能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平稳地输送天然气。关键的技术为管道的焊接技术措施,依据长输管道的输送距离,焊接管线,形成连续的水力学系统,保证焊接施工的质量,对其进行焊接质量的检验,避免出现焊接缺陷。并对管道系统进行阴极保护设计,降低管道的腐蚀,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连接管阀、弯头等设备,实现分输的效果,满足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的需要。 2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管理 2.1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投资管理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对工程进行造价控制,影响到后续的各个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投资的决策必须准确,设计天然气长输管道管道工程的总投资,制定招投标文件,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最佳的施工队伍,使其承接长距离管道输气项目,在保证建设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2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管道系统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的造价进行设计和管理,才能合理控制工程的造价,为建设施工单位提供依据。在工程建设施工设计中,考虑到建设施工的实际,预测可能遇到的特殊的情况,预留资金处理应急事故。长输管道系统的管道直径大,距离长,分段施工,每个工程段都是相似的,可以推理每段的工程造价。 2.3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长输管道系统建造施工过程中,进行合同管理,经过施工设计,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签订工程建设施工合同,明确工程的造价。对施工时间、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如果超出工程的预算,导致的后果,承担工程的责任等做出规定。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科学管理,确定最佳的原材料提供厂商,将符合管道材质的厂商作为原材料供应商,防止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核算管理 按照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当工程结束后,依据工程预算,进行工程的成本核算。对工程的结算过程进行造价控制和管理,竣工的结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将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各个施工环节中,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管理,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进行审计,确定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的造价。通过成本核算,与预算进行对比,确定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造价成效,为后续的长距离管道输送提供参考。 3结语 通过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管理措施的研究,合理控制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建设施工的成本,进行工程预算和决算管理,在保证长输管道系统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资金的投入,合理控制管道系统的建造成本,控制工程的造价,建造出优质的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满足天然气输送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博.浅议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的控制[J].石化技术,2017,24(2):237. [2]阿提克•阿不都卡地尔,高海青.浅谈天然气长输管道造价控制措施[J].科学时代,2014(2). [3]鲁礼卫,张珍华.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的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7). 作者:王占分 陈佳佳 单位: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武汉管理处",天然气论文 379,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79,"2018-05-24 04:48:04",天然气管道氮气置换难点及对策,2018/5/22,4,"摘要:天然气输送管道一般都比较长,且经常需要对其进行清管、干燥和氮气置换工作,这些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管道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系数。然而因为天然气容易燃烧也很容易爆炸,所以在其管道清理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安全问题。 关键……","摘要:天然气输送管道一般都比较长,且经常需要对其进行清管、干燥和氮气置换工作,这些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管道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系数。然而因为天然气容易燃烧也很容易爆炸,所以在其管道清理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安全问题。 关键词:管道;通球扫线;置换;注入氮气 众所周知,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和柴达木等盆地,且这些盆地大多位于我国的西部省份。然而,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大都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所以要想充分利用西部的天然气,必须通过管道运输,这就促成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形成。由于天然气具有很强的易燃易爆性,它在输送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对周围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为了确保天然气在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对天然气输送管道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加强对燃气管道的维护保养,做好天然气管道的通球扫线工程,保证管道的清洁,这样才能保证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长久运行。 1天然气管道通球扫线工程的难点 1.1通球扫线过程中的难点 1)管道中含有一部分硫化氢气体,在天然气向外部排放的时候很可能造成施工人员的中毒,加上管道清扫过程空间比较狭小,这样便会造成危险系数的增加。2)管道内部残留有一部分天然气和油污,这些物质很容易发生燃烧。加上在管道通球过程中速度难以掌握,很容易与管道摩擦而产生火花,这就可能造成管道内的残留气体发生爆炸。这是天然气管道通球扫线过程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控制过程中的难点。3)一般的天然气管道会加入清管阀门,但通常其无法与清管器直接相连,如何与管道建立连接并满足通球的要求,也是其中的难点之一。4)天然气管道一般都比较长,并且存在高度差和弯头,所以天然气在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残留,这就导致了在管道清扫过程中清管器前进的阻力较大。为此,在管道清扫过程中需要选用那些耐磨性和密封性好,并且容易过弯头和阀门的清管器。同时在管道通球扫线工程中还应准备一些应急预案来应对特殊情况的出现。 1.2氮气置换过程中的难点 天然气管道较长,并且沿线不可能设置很多的测试点,为了保证管道通球后能够正常使用,就需要进行氮气置换操作。而在该步工作中如何确保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向管道内冲入合格并足够的氮气,同时在冲入氮气后如何能够很快测量出氮气的浓度,进而判断冲入氮气是否合格,这是该操作过程中的难点。除此之外,氮气置换工作的完成质量还和施工周期的长短密切相关,如果氮气置换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这将对缩短整个工程的周期有着很大的帮助。 2天然气管道通球扫线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1)针对天然气管道中含有硫化氢气体的问题,为了防止施工人员受到伤害,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并配备基本的防毒工具。2)为了避免在清扫过程中通球与管道摩擦产生火花而引起着火或者爆炸,就需要在清扫前进行氮气置换工作,通常氮气的含量要尽可能纯,从而保证管道施工过程中完全被惰性气体覆盖。3)为了解决在原有的管道末端不能直接连接清管器的问题,就需要对末端的清管阀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通常需要将球阀关闭进行压力卸载,然后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清管阀门与球阀之间安装应急放空管道。4)为了在管道清扫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清管器,需要在采购过程中严格对比其性能和产品参数,同时还需要紧密结合施工管道的特点进行选择。5)考虑到整个工程的工艺流程,需要在天然气管道清扫的过程中尽可能得减少注氮点的数目,选用合理的清管方案,一般采用“气推气”的方式。6)在注入氮气过程中为了防止氮气的浪费,需要对氮气的参数进行测量及确定。施工之前就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计算好大致需要的氮气量,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应该是理论值的1.5到2倍,同时在注入氮气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管道的压力及温度。 3结语 在天然气管道的通球扫线过程中,应该提前制定好施工方案、工艺流程以及一些应急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文章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今后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国武,马军,龙志宏,等.天然气管道通球扫线和氮气置换难点及对策[J].石油工程建设,2017,43(01):60-63. [2]郭东升,闫青松,徐麦玲,等.长输天然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运行速度控制[J].油气储运,2013,32(12):1330-1335. 作者:孙成 单位:中国石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临汾煤层气分公司",天然气论文 380,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0,"2018-05-24 04:48:09",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研究,2018/5/22,7,"摘要: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种天然气开发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开发技术和天然气藏的条件,从天然气的采收率、开发技术的操作等方面对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进行探索。 关键词:天然气;开发技术;高效 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缺少和石油价格上……","摘要: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种天然气开发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开发技术和天然气藏的条件,从天然气的采收率、开发技术的操作等方面对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进行探索。 关键词:天然气;开发技术;高效 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缺少和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使天然气的开发引起热潮,天然气作为目前的重要能源,其具有低碳环保、绿色低污染等优势,因此天然气的使用对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使天然气的开发量在我国逐年上涨。为了降低天然气开发成本,提高天然气的开发效率,政府加大了对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的探索力度,使天然气开发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对天然气开发体系不断完善化,为天然气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1天然气开发技术现状 1.1注入二氧化碳技术 注入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是在天然气中注入二氧化碳,然后封存二氧化碳,采收天然气。其工作原理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运用于燃气发电厂进行发电工作,然后将发电厂或者工厂气体排放烟道中的二氧化碳压缩并输入天然气田,从天然气天注入气藏,使地层压力大大提高,从而驱走地层中的天然气进行收集。 1.2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主要是指在储集层中,呈水平状态的轨迹的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钻井地质导向追踪法,在对储集层的预测基础上,根据地层构造和相关随钻资料对施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通过准确的计算,对水平井井眼轨迹进行密切监控,根据检测信息对定向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及时的做出调整,从而提高天然气的开发量。 1.3天然气井喷射引流技术 天然气井喷射引流技术主要是通过高压气井来带动低压气井的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由于压差作用低压天然气会被吸入混合段,而高压天然气通过喷嘴时产生分流,在混合段内会进入低压区,低压天然气和高压天然气混合到一起之后会产生流动并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进入扩压段之后通过增大压强完成天然气的运输,在此过程中不借助外来能源,而且还能够不直接消耗机械使流体压力提高,利用高压井的压力将低压井的超能充分发挥出来,由于没有动装置,其喷射装置比较稳定,而且加工成本较低,结构简单,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2提高天然气开发效率的措施 2.1注入二氧化碳技术 根据其工作原理,注入二氧化碳技术适用于衰竭的天然气藏,尤其对于已经开发过的天然气田,残余的天然气藏注入二氧化碳后能够被开采出来,大大提高了天然气的采收率。而相关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和天然气混合注入之后,相比其在天然气的开发中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对天然气的采收率影响十分轻微。 2.2水平井技术 对于低渗、低压的岩性气藏,例如苏格里气田,由于其储集层分布不均匀,均质性较强,可以使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开发,水平井地质导向跟踪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储集层的钻遇率,通过对钻井技术、数值模拟等方面的优化,确定水平段的长度,然后根据不同储集层质量确定不同的水平井并通过储层和储量的估算选择合适的井位和入靶点。 2.3天然气井喷射引流技术 对于一些低压的天然气田,采用天然气井喷射引流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效利用高压井自身能量通过天然气喷射装置对低压井天然气的生产。除此之外,党喷射引流无法达到压力要求时,可以通过多级喷射引流技术对其进行增压,从而实现高压井和低压井之间的压差运输,其成本低,易于操作,在天然气开采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于不同的开采技术对于不同天然气藏,其开发效率具有很大区别,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要根据气藏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天然气的开发效率。注入二氧化碳技术、水平井技术以及天然那我井喷射引流技术是根据天然气藏的不同条件而开发的,因此,相关人员在开发过程中,要对所开发的天然气藏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采用合适的开发技术,提高天然气的开发质量,从而实现天然气高校开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福年.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47. [2]张双伟.采气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电器设备管理措施[J/OL].云南化工,2018(01):229. 作者:李浩 于洋 贾腾 何婷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天然气论文 381,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1,"2018-05-24 04:48:11",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的应用,2018/5/22,6,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电力通信专网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表现它能够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在一些地理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敷设光纤网络的成本比较高,在技术上难以实现,而无线通信技……,"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电力通信专网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表现它能够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在一些地理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敷设光纤网络的成本比较高,在技术上难以实现,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电力通信专网远距离信息交换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无线通信;电力通信;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完善,其应用的场景越来越普遍,在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支持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网络接口的需要,还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技术灵活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电力通信专网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对于电网系统来说,其传输距离比较大,有线网络难以实现在线监测的全覆盖,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地满足自动化在线监测等的需求。 一、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网络通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服务人们的生活,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帮助。无线通信能够在空间中实现信息的传播,所以其应用非常广泛,有效地改变了有线通信的弊端。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是电磁波信号,借助电磁波信号在空间中传播从而实现信息交换,从而实现通信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助微波来通信,其本身的通信容量和频带宽度都比较大的无线电波,但是由于其传播的距离比较短,对于微波中继站的投资比较大。还有一种是借助卫星来实现通信,它借助卫星来作为中继站,进而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来实现对无线电波的转发,从而能够确保多个站点之间的相互通信。目前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光纤技术的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光纤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当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受到外界的破坏时,光纤容易受到破坏,再加上其维修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对电力通信会有比较大的影响,难以满足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稳定性的需求,而无需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下降,为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1]。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其应用比较广泛。无线通信技术在覆盖面上,与一般的蓝牙技术相比,其覆盖面更加地广阔,能够满足比较大距离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需要。同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比较简单,而且其配置比较灵活,表现在其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比较少,设备的运行效率比较高,能够满足大距离、长周期运行的需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配置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满足不同通讯方案的需要。 二、完善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应用的对策 目前在电力通信专网中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分为WLAN和WiMax,以及卫星通信等,这些技术已经发展比较成熟,而且传输的速率比较大,能够满足固定终端和移动式终端等多个类型设备的需要,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加以选择。同时上述无线网络技术还可以与其它网络连接起来,能够满足电力通信多个层次的需要。 (一)不断地加强技术的研发力度 对于电力通信专网建设来说,由于其工作的环境比较复杂,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具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应当加强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不断地满足电力通信专网在复杂场景中信息传输的需要。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例如建立新的信息传输标准等,同时为了满足电力通信专网的需要,还需要加强对无线设备的研究。在电力通信专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比较独特的通信技术来满足使用的需求,例如在线监测、报警等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压、电流等数据的监测等,这就需要加强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2]。 (二)重视无线通信安全建设 对于电力通信专网来说,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黑客入侵事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在电力通信专网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关键有效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被劫持或者灭失等,就可能导致电网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接收到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目前黑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这就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建设,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电力通信专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的建设,在日常的工作中定期加强安全评估和安全评测活动,及时地察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便于及时地解决问题。随着电力通信对于实时性需求越来越高,在信息安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够发现问题,还应当能够及时地恢复系统的功能,从而不断地保障通信网络业务的连续性,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表现在主动地加强信息设备的隔离,防止病毒通过U盘、手机等方式进入到通信网络中,给黑客可乘之机[3]。 三、结束语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还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新的移动式、便携式设备逐步地应用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加强技术的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网络的发展,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懿.无线通信技术及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06):41-42. [2]徐婧婧.无线通信技术及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2):77-78. [3]骆凯波,谭元刚,邹波.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分析及研究[J].电子测试,2016,(24):93-94+92. 作者:韩潮",通信技术论文 382,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2,"2018-05-24 04:48:15",无线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2018/5/22,6,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开展通讯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电子通讯由于其对通讯环境要求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各通讯领域,尤其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无线电子通讯和互联网进行有效对接,给人们的上网活动提供了更大的方便[1]。但无线电……,"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开展通讯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电子通讯由于其对通讯环境要求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各通讯领域,尤其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无线电子通讯和互联网进行有效对接,给人们的上网活动提供了更大的方便[1]。但无线电子通讯也有自身的一些劣势,其对外界的干扰影响比较敏感,由于其采用的是广域范围的通信模式,在通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别人的监听,这给通信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对无线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安全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电子通信安全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无线电子通信;应用安全;分析 随着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理论的不断发展,无线电子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其应用有效提高了特殊环境下的通信效率,让通信变得更加简单,在野外通信中具有其他通信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生活的便利性,但该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这对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2]。 1各种常用无线电通信的简单介绍 蓝牙通信技术。该技术属于微波通信技术的一种,由于其波长较短,因此其穿透能力较强,可以在建筑物内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传输,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距离设备通信之中,如笔记本电脑、数字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和手机等。Zibee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主要特点为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工业控制领域,很多嵌入式的设备都支持该技术[3]。Zibee是以独立工作点为依托,通过无线通信组成的通信网络,系统中的节点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可以实现各种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对其组网也非常简单,如果设置上位机,还可以进行信息的汇集和发布。WLAN技术。该技术的出现使得很多的有线网络通信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它可以作为任何有线网络的延伸,只需要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无线接入器、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实现,可以完全实现有线网络的所有功能,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去扩展网络。其组网灵活性较高,能够比较随意增加工作站,其组网成本也较低,不用布置大规模的有线网络,其扩展能力也很强,只要多使用几台无线路由设备,其信号覆盖的面积会有效增加。WiFi网络技术。所有的WiFi都含有网络适配器,网络适配器包括无线接收/发射器和增强的无线信号天线,如果外来设备想连入到WiFi网络中时,其必须遵循相同的无线通信标准,并依靠该标准来进行数据交换,所有的外部设备必须以相同的通信频率,才能连接到WiFi网络中。WiFi网络也遵循互联网通信的标准,其是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之上的,其网络通信结构总共包含七层通信协议,通过WiFi网络可以有效将外部设备导入到互联网通信中[4]。 2无线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威胁 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给通信技术的发展来了一次大跨越,其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有限通信中的时空限制,还可以通过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将外部用户连入到互联网之中,同时无线通信的安全隐患也处在不断增加当中,这些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影响到了客户的通信质量,还对信息安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无线电子通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实际通信中面临非常多的安全隐患。非法窃听。主要是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对用户的重要数据进行窃取,造成这种安全威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无线电路的开放性太强。未经授权对数据进行访问。不法分子会先将自身打扮成合法的用户,在获得数据获得所有权后,就会采用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网络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得信息的安全性受到非常大的威胁,一些重要用户的数据也很容易被窃取。拒绝访问攻击。其安全隐患是利用通信协议的漏洞,不断对网络管理设备发送大量的垃圾访问需求,这会造成整个网络信息管理效率的下降,对其他正常用户的网络访问,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非法篡改数据。不法用户通过网络管理的漏洞,入侵到无线网络系统中,然后通过伪造身份验证,取得对服务器数据的修改权,然后对用户重要的数据进行篡改,这会对用户对这些数据的正常使用,带来严重的阻碍。 3无线电子通信的安全技术分析 对MAC地址进行绑定。这种技术是指将无线客户的MAC地址录入到AP中,无线网络管理器,只会对地质目录中的数据访问要求进行回应,这就可以有效剔除网络中的不法要求。但是在实际的绑定过程中,会对移动客户端的支持有所限制,且如果碰到会窃取MAC地址的黑客,该种方法也很容易会失效,因此比较适合小型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如果家庭无线网络。LTE安全技术。该技术标准由SA3组制定,其和传统的网络安全构架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其在设备层和业务网络之间加入了非接入性的安全层,并在该层加入了安全认证,只有通过了安全身份认证,才可以有效访问网络中的数据。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用户的位置信息被获取,保证用户不会被跟踪。此外,其网络安全保护是面向用户敞开的,只有对待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才会对其进行隐藏保护,在网络用户的重要数据被访问时,安全管理服务器,会想用户进行重要数据访问提醒,只有得到了进一步的安全认证,才能正常访问网络中的数据。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其采用了UMTSAKA可信认证协议,并支持128位的密钥,该密钥会被各网络实体之间共享,为了对SAE的核心网边界的密钥管理实体有一个共同的命名,引入了一个接入安全管理实体,即接入网从归属地用户服务器接收最高层密钥的实体。该安全技术采用的是WIMAX网络安全机制,其是中低成本、高效率和大范围的无线接入标准,可以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高效传输,其可以有效防止黑客通过无线信道来截获敏感、机密的信息,从而保证网络和终端设备的安全。在客户和网络管理器建立连接之后,其会建立一个网络安全访问节点,通过一些列的协议来保证两者之间的机密性,基站和用户之间的握手机制是通过MAC层中的保密层来完成的,其中包括有安全关联、X.509证书。PKM认证、机密性和密钥管理。安全内核与入侵检测技术。在技术是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进行安全加强的。通过对系统内核的裁剪、加固和改造,有效删除内核中的不安全部分,这会大大增加系统内核的安全性。目前终端设备的安全,很大一部分是由软硬件设计决定的,在实际的用户操作中,系统参数的设置对安全性的影响最大,为了有效避免不法分子的入侵,就应该使用高效的安全管理软件,对系统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并实时对参数的修改操作进行监督,还会使用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及时对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扫描,及时找出系统的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4结论 随着无线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种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对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越来越严重的无线电子通信安全问题,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提高无线通信中的安全性,我们就必须对造成无线通信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再采用合理的安全通信管理技术,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最大的保护。为了有效提高终端设备的安全性,一定要及时对系统的安全进行升级,并定期对安全漏洞进行扫描。 参考文献 [1]赵琴.浅谈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8(1):15-16. [2]游峥,等.无线网络安全通信探索[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3):77-78. [3]田兆东,等.无线网络安全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0(3):19-20. [4]王用方,等.无线通信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8(8):52-53. 作者:张颂歌 高书强 单位: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论文 383,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3,"2018-05-24 04:48:21",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2018/5/22,4,"摘要: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凭借其高超的抗干扰性能、安全保密性及灵活性等优势,逐渐在各领域取得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其原理及分类,其次分析了其在几个典型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扩频通信;直序扩频;跳频扩频 ……","摘要: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凭借其高超的抗干扰性能、安全保密性及灵活性等优势,逐渐在各领域取得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其原理及分类,其次分析了其在几个典型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扩频通信;直序扩频;跳频扩频 无线扩频技术是无线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简称,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齐名,并称为三大高科技通信传输手段。它最早被人们在二战期间提出。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其主要用途是为处于战争状态的军队提供有效且安全的通信服务。后来随着无线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技术的逐渐更新,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通信、网络通信等各个领域,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 一、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作为一种通信模式,在该模式中用于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该技术依靠特定且独立的码序列实现频带的扩宽,采用编码与调制的方式进行。无线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方面:首先载波是一种伪随机的带宽信号,其次系统所占频带宽度比初始信号的宽度要大得多。目前无线扩频通信技术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实现方式:(1)直接序列扩频:即用高速数字编码序列调制信码或发射机载波,该数字编码序列的码速比信息速率要高得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发射波的频谱得以扩展。(2)跳频扩频:使发射机的频率在一组预先制定的频率上按照规定顺序跳变,用以扩展发射波的频谱。(3)跳时扩频:它与跳频扩频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跳频扩频控制的是频率,而跳时扩频控制的是时间。即把一个信码的持续时间进行分割,使之分为若干间隙,用特定的码片控制在某个间隙将信码发射。(4)线性跳频:给定一个脉冲时间间隔,发射机载频在该间隔内线性扫过一个宽的频带[2]。 二、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 目前无线扩频技术应用最广的两个领域是最初的军事通信领域以及移动通信领域,前者主要采用的是跳频扩频技术,后者利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3]。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无线扩频技术也可以用在其他民生领域。如下是几个典型例子。 (一)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与列车无线通信系统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效果较好,可以充分满足列车实际运行中对于抗干扰能力的需求。采用无线扩频通信的列车系统分为两部分: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其中车载设备用于发射信号。具体原理是车载设备先收集机车信息,并将其调制为二进制信息源,接着产生多路序列信号。最后转变为扩频信号,并将其发射。地面设备作为接收端用于接收信息,将收集到的信号解调使之恢复成原有信号[4]。 (二)跳频扩频技术与物流管理系统 物流对传递数据的实时性及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对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分析依赖于整套物流系统,而在构建物流系统中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构建数据库并打造全面完善的网络通讯。跳频扩频技术在数据传输中可以不断变换频率,可保证数据保密传输,跳频技术的漫游功能也可以使数据在移动中进行传递,从而可用于包括码头、堆场等在内的环境复杂恶劣、工作地点流动的场所。图中实线代表以已有的有线网为基础,虚线代表无线终端与登陆点之间可实时通信,图中显示在该网络间多台无线终端都可以实现数据通讯,并可以很好的做到无线终端的漫游[5]。 (三)在战术指挥自动化中的应用 现代战争特点是高技术与局部化,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凭借其高速的传输效率、卓越的抗干扰水平及保密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战争通信中。在战术指挥系统中,可以利用无线扩频进行选址通信,完成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信息传送。一对多通信时可选取不同扩频伪随机码序列将不同的频道进行编码以避免频道间的干扰。此外,利用无线扩频通信可在多个局域网间建立通信网络,加强网络之间的联系与互通,共享作战信息资源[6]。 三、结束语 无线扩频通信作为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它具备诸多优点,如可以提供较快的传输速率与较强的干扰性,此外具有较好的移动性与灵活性。不管是用于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需要慎重的选择合适的无线扩频技术,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国计民生。未来发展中要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继续进行无线扩频通信领域的深入研究,更好的发挥其潜力,力求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技术突破[7]。 参考文献 [1]付明贵.无线局域网络中的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8):115. [2]王杏珍,卫军,吴仁龙.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介绍[C]//2001全国水处理自动化技术研讨会,2001. [3]李宁,姜恒千.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14. [4]张秋雁,田青.直序扩频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J].贵州电力技术,2017,20(3):29-31. [5]于江,王春岭,沈刘平,等.扩频通信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中国无线电,2010,(3):44-47. [6]任淑琴,石丽,徐冬梅.无线扩频通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1,20(1):29-34. [7]胡煜.浅析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其系统的工作原理[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4):59-61. 作者:李永斌",通信技术论文 384,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4,"2018-05-24 04:48:26",风险管理在制造业的运用,2018/5/22,4,摘要:制造业的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生产力状况,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指标,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制造业逐渐转型,从产业结构到服务方式不断更新以便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与此同……,"摘要:制造业的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生产力状况,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指标,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制造业逐渐转型,从产业结构到服务方式不断更新以便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制作业的运营和管理面临更多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抓住发展机遇,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稳健发展。基于此背景笔者对风险管理在制造业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笔者的研究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风险管理;制造业;运用 制造业是指将物料、资源、设备、信息等制造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工具的过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一般包括产品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经营批发等。我国经济的进步推动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转型的同时也面临更多外部风险,面对新的变化、新的挑战做好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风险管理能及时有效的规避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制造业的运营风险。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查阅大量资料,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一、制造业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管理属于长期投资计划,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巨大作用,但是它并不是短期内能发挥作用的结构,制造业企业每天面临诸多问题,对企业的投资更倾向于眼前利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健全。从笔者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中的风控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风控体系陈旧,跟不上时代变化;其次,风控体系建设不受重视,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发展的资本;再次,风控系统的维护更新不到位。这三个原因最终导致风控体系的不健全。 (二)风险管理与财务关系处理不得当 财务工作是风险管理的重点部分,财务部的职责在于帮助企业管理资金的收支情况,对制造业来说财务部要组织编制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并制定、监督、检查、总结预算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情况。资金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制造业中的风控部门对财务的流动和使用情况必须进行监控,这是风险管理的责任,尤其是预算计划部分,对财务部门提出的预算进行复核,但是目前制造业中风险管理和财务关系的工作没有形成好的循环,即风险管理的作用没能发挥出来。 (三)风险管理技术含量较低 风险管理技术含量低是由于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的直接后果,技术含量的高低能直接检验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对已知的风险进行控制,发现潜在问题,由于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检测质量和效率跟不上实际需求,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能力减弱,对信息的流动掌握不敏感,很容易造成企业损失。 (四)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工作 风险管理与监督部门的工作有相关性,两者可以配套工作发挥作用,但是制造业企业内部目前还没有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相联系,一方面风控管理发展的不健全说明在公司不被重视,一方面监督部门工作覆盖性不够全面,在双方管理都出现碎片化问题时,风险管理与监督部分的结合自然不足以完善工作。 二、完善制造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企业内健全管理体系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首先,制造业企业内部要及时更新风险管理系统,定期维护更新风险数据库,与时俱进的修改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指标。其次,风险管理系统的研发要综合所有对制造业有影响的信息,比如国家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企业运营现状、该地区内相同企业运行状况等,风险管理系统要覆盖与制造业企业相关的所有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对风险的检测。第三,企业要追加资金的投入,让风险管理体系有足够的资金能维持更新和运转。 (二)加强财务部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财务部与风险管理相融合能起到资金风控的效果,财务部的责任重大,担负着企业整体运营、资金收支核算的责任,且该部门的敏感性必须接受风险管理。首先,在财务部预算中加大风险管理人员的投入,即财务部进行企业年度预算计划制定时能有专人监督,贯穿预算制定始末。其次,由于企业的运营发展离不开资金,所以风险控制对财务部门的信息要单独分析,建立数据,分析发展曲线,评判企业资金的周转情况,对财务部的风控可以优化预算,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制造业企业财务部与风险控制要相互发展,共同为节省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而努力。 (三)加强风险管理技术含量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让风险管理技术走向信息化的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必要的,面对当前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引进科学的管理系统,比如ERP,这些先进的管理系统内涵丰富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将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风险结合起来,便于工作人员管理、查询。第二,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企业内部各部门联系起来,建立统一的企业内部管理平台,平台中包括公司的运营情况、收支水平、人员档案等,通过完整的数据分析企业潜在的风险。第三,引进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维护、提升风险管理的技术含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风险控制也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风险管理系统补充人才是必要的。 (四)强化监督检查工作 风控管理与监督部门的工作应该结合起来,两者都有管理、监督的性质,首先完善检查机制,将监督检查机制的责任细化,一方面监督部门要专门拿出一部门人员处理风险管理问题,另一方面监督部门与风控管理的结合能增加监督系统的执行力和说服力。同时工作人员也主动提升自己的工作意识,充分发挥监督控制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进步,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制造业要立足长远,完善企业内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努力。尽管目前国内制造业的风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笔者相信,经过技术的不断升级、管理的不断完善,未来我们制造业的风险管理会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欣.企业从内部控制到全面风险管理的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22). [2]万瑞超.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6(21). 作者:吴幻 单位:重庆万桥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造业论文 385,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5,"2018-05-24 04:48:29",智能化质量管理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2018/5/22,4,[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快的态势之下,机械制造业也进入到跨越性的时代,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人们对于机械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的趋势,可以将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引入机械制造业,以有效提升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率……,"[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快的态势之下,机械制造业也进入到跨越性的时代,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人们对于机械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的趋势,可以将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引入机械制造业,以有效提升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智能化质量管理;机械制造业;应用 前言 机械制造业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为发展驱动,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质量管理已经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为此,应当将更为先进合理的智能化质量管理理念和系统引入到机械制造业之中,以更好地实现对机械制造工业工程的控制,有效提升机械制造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特点阐述 机械制造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随着人们对于机械制造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要关注对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特点的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显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复杂性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涉及诸多的零部件,它们是构成机械制造产品的重要构件,这些数量繁多的零部件的加工工艺都相当复杂,质量标准和要求也相应提升。 1.2动态性 由于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极其复杂,增大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加之客户会对机械制造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导致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难免出现各种变动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1.3柔性化 机械制造业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为宗旨和目标,必须保证自身的机械制造生产机床具有柔性化的特点,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调节和生产加工,如:夹具、模具、刀具等辅助类的生产工装就要体现出柔性化的特性[1]。 2机制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我国机械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因其生产加工过程的特殊性,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滞后于其他行业,暴露出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质量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2.1生产加工工艺中的质量控制不足 由于机械制造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相对复杂且数量繁多,要对各种不同的零部件进行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显现出较大的难度。加之一些客户还会出于自身使用的个性化需求,而提出变更或修订生产工艺路线的要求,这就给机械制造生产产品的质量控制增大了难度。另外,由于机械制造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较多、流程较长,并牵涉其他相关的部门,在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控制协调方面也显露出欠缺。 2.2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信息化控制 在机械制造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尽管也采用了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然而却缺乏整体化、系统化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各信息化管理子系统的协调存在欠缺,无法保持有效的、持续的互动和协同,加之各模块子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也不高,出现了机械制造生产中的质量信息的分割现象。 2.3缺乏科学先进的质量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尽管我国大部分机械制造业购置了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并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然而,还缺乏对这些质量管理信息化数据的科学先进的分析方法,仍旧采用原有的质量管理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式,无法充分发挥机械制造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效能,降低了对机械生产车间的质量预测和控制效果。 3智能化质量管理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实践探索 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引入了先进的分层分布式设计理念和模式,实现对机械制造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预测、控制和管理。 3.1建构系统整体框架 机械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有以下部分:(1)数据层。重点实现对机械制造生产车间的基础数据管理及工序质量预测数据的管理,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同时进行数据更新、维护管理。(2)功能层。这主要是面向机械制造产品加工中的各个内容进行功能设计,从生产计划决策、生产调度决策、关键工序质量预测仿真等方面,形成各自独立且相互联系的不同功能模块。如:质量控制计划模块;质量控制知识管理模块;关键工序质量预测仿真模块等。(3)集成层。由于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牵涉不同的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和交互,为此要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CAPP)相契合的集成层,较好地实现各部门的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集成,为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支撑。(4)业务流程层。通过系统内部各个子模块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方式,进行各部门之间的链接,较好地实现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预测、评估和信息反馈[2]。 3.2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主要包括两大内容:(1)质量预测。机械制造生产车间要根据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要量化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加工质量进行合理的推算和预测,使之成为质量管理决策的参考。(2)质量检测。对于所有的机械制造加工产品都要进行逐一的质量检测,可以利用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采集生产加工各项信息数据,并将质量检测结果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体系之中,优化质量检测效率。 4总结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转变原有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先进的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质量预测、控制、管理和检测,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仁锋.智能化质量管理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6(16). [2]钟德洪.机械制造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3):173-173. 作者:郑玉辉 单位:南京善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业论文 386,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6,"2018-05-24 04:48:34",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分析,2018/5/22,4,全域旅游强调发展旅游业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从而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也就是从景区的“单打独斗”到全社会“握拳出击”,共创共享,协同合作。在体验经济、分享经济取代服务经济的时代,旅游产品如何脱颖而出,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改善创新的温吞局面显得尤……,"全域旅游强调发展旅游业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从而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也就是从景区的“单打独斗”到全社会“握拳出击”,共创共享,协同合作。在体验经济、分享经济取代服务经济的时代,旅游产品如何脱颖而出,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改善创新的温吞局面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飞涨的现象仍然突出,人们的保健意识开始不断增强,养生概念逐渐普及,传统的医疗旅游已不能满足大众消费者的时代需求,医疗养生、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服务模式,依托我国丰富的中草药为社会大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从人文角度出发,以改善民生作为发展旅游的重点,是将疗养、保健、参观、游玩等旅游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2016年2月29日,国务院颁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提出要举办“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年”,保护中医药资源,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拥有丰富的药物保健资源,如何利用这些中医药资源,可持续地发挥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价值,更好地发挥我国中医药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的综合评价模型。 一、影响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因素 在大众旅游时代,以资源供给为导向开发的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消费端多元化的需求,全域旅游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一种生态旅游,在旅游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的大环境中,只有挖掘出产品的优势,凸显产品的主题性、独特性,才能拉长盈利的时间,提升盈利的能力,中医药健康旅游成为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竞争力就更大。从全球发展的视角上看,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药物保健资源,具备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医药健康旅游在服务社会大众的同时,拉动了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消费、医疗消费、养生消费、养老消费等多层次消费,中医药健康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链条也将被拉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不仅承担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功能,还承担着环境效益功能,对该产品进行适宜性开发,也必须对这三大效益进行检验。全域旅游注重以人为核心,注重旅游业的共建共享。中医药是一门将自然、哲学、人文融合为一体的独特科学,强调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大众旅游时代根源在于大众与时代的契合,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面向社会大众,人人参与,共享中医药健康旅游带的经济收益。参与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专业旅游人士和非专业旅游人士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使旅游互动一体化,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依据外界环境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一条绿色循环发展道路。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需要凭借一定的条件,优化配置中医药资源,将生态与旅游结合,从而实现中医药资源与旅游产品精准对接。除此之外,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还需要环境的支持,包括中医药资源自身环境和区域环境。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所具备的开发能力,开发能力越突出,开发出的产品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全域旅游提出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应自行打破自循环发展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产业优化升级。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进行行业联动发展,务必要结合当下的整体区域环境和大的方向政策,做出适当的转型,深度融合其他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在全方位提升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力、拓展其发展空间的同时,要注重旅游消费端对中医药旅游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上的需求,才能确保中医药健康旅游可持续发展。综上,影响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的因素非常多,影响的程度有强有弱,一些数据难以得到,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将所有存在的影响因素均考虑在范围内。因此,根据科学性的原则,本文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作为打开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突破口,依此将其B层次体系分为6个方面,即产品竞争力、市场需求、开发效益、开发参与主体、产品开发能力、外部关联性。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模型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对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综合当前学者在旅游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遵循现阶段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及要求,采用反复过滤法、专家咨询法等,并将B层的6个指标再进行分解,最终得到42个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终极指标的意义如表1。 (二)各层权重的确定 设B1,B2,…Bn是用于评价上层目标AK的n个指标;建立B1,B2,…Bn指标间的两两成对比较矩阵{bij}n×n,bij表示对于AK而言,指标Bi相对于Bj的重要程度,采用1-9级标度。1表示2个指标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3表示2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表示2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表示2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表示2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bji=1/bij表示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bij,因素j与因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bji=1/bij。由甘肃省各高校30名旅游专业教师对每一层次的比较矩阵进行打分,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在通过一致性检验各层级指标单排序权重值,得出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定量评价表,如表2。一致性检验各层级指标权重矩阵的一致性,一致性比率小于或等于1是可以接受的,其检验结果如表3,可知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AHP模型中的两两比较的判断一致,并且一致性达到了要求。 (三)终极指标的分值确定 在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后,由专家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进行打分,由于专家打分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为明确最终的得分标准,将每一个指标分为4个级别,A:76-100;B:51-75;C:26-50;D:0-25,专家也可根据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在每一档内进行适当的调整,得分标准如表4。 (四)模型的总分计算 根据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中的各层指标的权重和终极指标的得分,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适宜性开发的总得分a。a=∑Bi∑Cj∑Dkdk,其中Bi,Cj,Dk为各层指标的权重,dk为D层指标的得分。倘若没有D层指标,则从上一层C开始计算。 三、模型的应用——甘肃陇南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适宜性评价 甘肃省陇南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样,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陇南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区,气温适宜,目前已有1200多种中药材,具有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的优势。对陇南市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将活化陇南市的中医药资源,有效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实现以旅游业为主,与中医药产业互补,推动全域旅游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突破,为陇南市当地居民带来福祉,同时加快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表5为甘肃陇南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结果。综合来看,该产品的总体得分为89.53分,说明陇南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程度较高。 四、结语 本文在众多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评价体系,通过甘肃省高校旅游方面的专家打分得出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大小,确定了终极指标的得分参考标准,最后得出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由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匮乏,作者的能力有限,因此,所选取专家以及专家所在地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有限的研究经费和知识水平上所建立的模型,是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的一个尝试,因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可能不够全面。因而,本文作者将会继续跟踪AHP模型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上的应用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并进行修正。 作者:王力 王琼",产品开发论文 387,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7,"2018-05-24 04:48:36",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2018/5/22,4,"摘要: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为上饶旅游带来了新的业态亮点和市场基点,利于上饶旅游转型升级。通过对上饶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和问题总结,从主题产品设计、强化宣传营销、构建发展平台三方面提出了上饶市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摘要: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为上饶旅游带来了新的业态亮点和市场基点,利于上饶旅游转型升级。通过对上饶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和问题总结,从主题产品设计、强化宣传营销、构建发展平台三方面提出了上饶市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研学旅游;旅游产品开发;上饶研学 近年来,我国研学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市场总规模超千亿元。上饶有着旅游型城市的品牌,跃居江西旅游第一大市,但是产品单一,业态陈旧,创新不足,效益下滑制约了上饶旅游发展后劲。研学旅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上饶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业态亮点、市场基点,对上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1上饶市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 1.1优势(S) 上饶市研学旅游资源丰富,有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励志拓展型、知识科普型等各种研学旅游资源,形成了自然风光、生态景观及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完善体系,具有较强吸引力。尤其随着三清山机场的开通和高铁枢纽地位的确立,上饶市研学旅游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1.2劣势(W) 上饶旅游资源单体分布特点是东部、中部和西南部较多,而西北部分布较少,不利于研学旅游资源的均衡开发。加上城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与游客需求明显脱节,相关从业服务人员较少,城市文化建设已明显适应不了旅游发展节奏。 1.3机会(O) 随着“龙虎山-龟峰”世界地质公园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迎来跨界客流的大规模涌入,相比传统旅游,上饶市研学旅游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高峰期。 1.4威胁(T) 上饶与周边安徽黄山、浙江衢州和金华、福建南平等地研学旅游发展比较,起步较晚,各方面差距明显。 2上饶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与问题 2.1研学旅游产品层次低且无特色 上饶研学旅游产品发展前景良好,但研学机构良莠不齐、产品层次低且缺乏特色。其一,市面上的研学旅游产品虽种类繁多,但其深度和广度不够,产品设计单一、层次低级,缺乏规范标准和特色,导致重游轻学,游而不精。其二,尽管许多的研学机构顺应潮流,推出系列职业体验、民族民俗等产品,但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参与性、体验性和教育性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2.2研学旅游组织问题不容小觑 上饶研学旅游组织机构,为了节约成本,多数只安排了一位导游全程陪同,与行业规定的不低于1:10的师生比相去甚远。校方在研学旅游方面更多是听取组织机构意见,对研学旅游的掌控不足,师生配比简易安排,影响研学效果。 2.3“学”与“游”之间的错位 研学旅行应该是学习与游乐并重,即便是再普通的景点参观,也必须是带着探究的眼光、问题的思考进行参观体验。在众多游学产品中,“学”与“游”之间的错位容易落入“假游学”的陷阱,整个行程下来,学生只知游的乐趣,不识学的韵味。此外,上饶研学旅游相关产品内容形式单一,更多的还是自然观赏型的研学旅游产品,其他大多是一些规模小、又缺乏吸引力的产品。 3上饶市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的策略 3.1设计主题突出的研学旅游产品 利用上饶市历史积淀、特有的教育资源,设计主题鲜明的研学旅游产品,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主题,充分运用品牌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注意休闲性与研学的严肃性有机结合,使研学旅游活动真正做到集旅游、学习为一体,达到增进技艺、增长知识的目的。从而使研学旅游者能较深刻地领略到上饶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 3.2加强营销宣传并定制优惠政策 可考虑建立专门的“上饶市研学旅游网站”,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微博和微信及微视频营销,在视觉上、内容上、经历上、学员反馈上做好全方位的包装与呈现。亦可联合校园网、教育机构或在市区繁华点、学校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研学旅游问询及产品咨询中心”,以提高研学旅游产品的曝光率。与此同时,还需要配套相应的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免费培训交流等优惠政策鼓励研学旅游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研学旅行产品,并对消费者实行包价优惠、赠送特色礼品、定期金额减免、优秀成员奖励等方式鼓励受众参与研学旅行。 参考文献: [1]骆鹏飞,史小珍.我国农村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5):270-272. 作者:黄香 周运瑜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产品开发论文 388,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8,"2018-05-24 04:48:41",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与保障措施,2018/5/22,4,摘要:新产品开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管理、技术和财务三个方面进行了风险控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才保障、资金保障、产品质量保障、利润分配制度保障、沟通机制保障、产学研结合六个方面的新产品开发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摘要:新产品开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管理、技术和财务三个方面进行了风险控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才保障、资金保障、产品质量保障、利润分配制度保障、沟通机制保障、产学研结合六个方面的新产品开发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论证,确保新产品开发成功,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保障措施 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等各方面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是企业研发新产品的主要目的【1】。通过成功的新产品开发,不仅能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有利于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能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从而不断扩大企业自身产品的市场份额,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控制分析 企业要确保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就要保证人员、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全面到位,这样才能够完全激发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动力。因此,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企业主要存在管理、技术、财务三个方面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在管理决策过程中的失误或漏洞等方面,从而导致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给企业带来损失与负面影响。在管理风险控制方面,一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2】。二是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与市场洞察力,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能够敏锐发现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精准投放【3】。随着管理能力、市场洞察力的增强与国际视野的不断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必然随之增强。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所采用新技术的领先程度以及现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条件能否满足新产品的生产条件,是否存在技术缺陷等方面。根据有关统计,100个研发项目中,60%左右的项目能够取得技术上的成功,然而只有30%左右的项目才能够最终成功进入市场【4】。在技术风险控制方面,主要是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不断提升研发团队技术水平与整体实力,并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要特别重视对行业领先技术的开发。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不当或失误,从而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一是要尽力避免产品积压,切实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达到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目标。二是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包括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多种方式,以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新产品开发的保障措施研究 (一)人才保障 企业应建立更加科学、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以形成更合理的人才梯队,提升团队整体水平。还应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以达到留住人才、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创新热情的效果。可实行奖罚分明的薪酬激励与研发项目责任制,研发项目责任到人,根据创新成效实施奖励。同时,可以从优秀技术人才中选拔企业管理人才,基于优秀技术人才丰富的新产品开发实践经验,更有利于企业实施产品创新战略并取得成功。 (二)资金保障 首先,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企业各部门均要严格遵守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资金投入与效益监控管理体系,避免资金闲置与浪费,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资金管理。重点项目独立核算,明确责任,严格审批流程,专款专用,特别是对于确需追加经费的项目,要确保使用效果。在新产品开发配套资金管理方面,实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管理办法,在调动团队创新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提供充足的开发条件保障。 (三)产品质量保障 为了确保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对于企业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原料采购、工艺、设计、运输等方面必须坚持高标准并严格执行,坚持实施质量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证新产品质量合格。同时,制定并完善产品重大质量问题应急处理预案,防患于未然。还要加强日常检查与整治,及时排除质量隐患,对于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加大处理力度,尽力减少产品质量问题。 (四)利润分配制度保障 要充分调动新品开发过程中各合作厂商的积极性,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在企业与合作厂商间构建互利共赢体系,从而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并投放市场,完成产品创新。根据各合作厂商对新品开发项目的贡献大小进行利润分配并制定相应标准,同时不断完善与修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五)沟通机制保障 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对于企业新产品开发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做好各部门间的工作沟通,充分开展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快速形成创新合力。另一方面要建立部门内部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不但能够提高研发团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发创新热情。此外,还要做好与用户间的沟通工作,定期采取座谈会、问卷等形式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用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才能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并受到市场欢迎。 (六)产学研结合 各类科研院所、高校等研究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强大而全面的支持。企业可以和各研究机构采取成果转让、共建实验平台、联合开发、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而务实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达到互补,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蓬勃动力。此外,通过全面深化合作,高等院校还能够为企业培养输送众多的优秀人才,助力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与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管华中.产品创新的设计元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8):66-67 [2]方艳军.组织文化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3]陈青松,沈江.创新路径:技术创新战略、流程与案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13-132 [4]钱燕云.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4,(1):51-53 作者:王东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产品开发论文 389,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89,"2018-05-24 04:48:42",古镇创意旅游产品开发对策,2018/5/22,6,"引言 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需求增大,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古镇作为旅游地首选之一,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十分重要。国内关于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2000年,这一时间段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理论研……","引言 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需求增大,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古镇作为旅游地首选之一,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十分重要。国内关于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2000年,这一时间段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理论研究较少。第二阶段是2000~2010年。这一时间段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研究较多。从201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总的来说,我国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也较多,但关于古镇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市场需求而进行古镇旅游产品创新的文章缺乏。 一、研究区概况 大理古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北纬25°41′26″,东经100°9′45″,是少数民族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古城占地面积3万平方千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知名度较高。 二、客源市场 本文通过对大理古镇客源市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客源市场进行抽样调查,在当地旅游管理委员会的帮助下,笔者向大理古镇游客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向国内旅游者发放问卷500份,国外游客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国内收回487份,有效问卷为453份,收回率为97.4%,问卷有效率为90.6%;国外收回463份,有效问卷435份,收回率为92.6%,问卷有效率为87%。 (一)人口结构 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大理古镇国内外的客源市场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从表1和表2可知,大理古镇客源结构中,国内外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结构中40~50岁占比最高,国内到大理旅游的游客销售人员占比较高,为14.62%,国外到大理古镇旅游的游客以学生占比最高,为22.32%,收入结构中2000~4000元占比最高。 (二)旅游产品偏好 这里所指的旅游产品的偏好主要是指,客源市场对古镇旅游产品的喜爱程度。通过计算调查者中对产品的喜爱程度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得出被调查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程度。通过SPSS统计得出结果,见表3和表4。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大理古镇中国内外旅游者主要偏向于观光和度假型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根据大理古镇客源市场结构和游客偏爱度情况,针对客源市场需求,对古镇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开发出下列旅游产品。 (一)保健旅游产品 保健旅游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旅游产品,游客喜爱度也不断增加。它是疗养型旅游产品和休闲型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的产品体系。经过上文研究,大理古镇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同时古镇悠闲的生活和氛围为保健旅游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大理古镇主要的客源市场集中在中老年市场,开展保健型旅游产品意义重大。凭借大理古镇舒适的气候条件和氛围,可以打造大型疗养园、养生园,同时,可合理利用滇池水和苍山水,开发温泉产品体系,从而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二)怀旧旅游产品 大理古镇是南诏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人物,如段氏家族、杜元帅、杨玉科等,对此开发怀旧旅游产品,可以让游客深切感受到大理古镇的历史文化和英雄事迹。可以利用大理古镇的名人事迹,开发仿古、怀古旅游产品、寻古旅游产品等,如印刷一些名人传说、历史书,建造一些名人雕塑、园林等让游客深刻体会大理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光辉事迹。 (三)美食体验旅游产品 大理古镇旅游商品等级较高的是旅游食品。大理古镇具有大量的地方特色饮食,深受游客的喜爱。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对饮食文化不了解,制作工序删减等情况比较突出,白白浪费了大理古镇独特的饮食文化资源。对此,可以开发一些特色饮食旅游产品,增强大理古镇饮食文化的吸引力。如,可以开展饮食文化展览馆,包括特色食材种植区、特色饮食制作区、特色器皿展览区、饮食文化学习区等,通过展览馆的展示,可以让游客深刻感受到大理古镇饮食从食材来源、制作,以及饮食规矩、文化等一系列过程,加深对大理古镇饮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在制作区,让游客加入到饮食制作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大理特色饮食的制作工序。这不仅增强了古镇旅游的吸引力,也避免了经营者之间恶性竞争,偷工减料的情形。 (四)艺术欣赏旅游产品 大理古镇是金庸同名小说《天龙八部》影视剧的拍摄地,《天龙八部》中,部分桥段也体现了大理段氏家族的文化和发展历史,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后来一系列的电影如《一路向西去大理》等,都在这里取景拍摄,这为大理古镇开发艺术欣赏旅游产品提供了先导作用。可以积极引进影视剧组到古镇取景,创造系列旅游宣传片、影视剧、电影等,一来提升大理古镇的旅游知名度,二来让大理古镇的独特文化和景观得以展现。同时,充分利用大理古镇的话剧、舞蹈、音乐等创办系列艺术欣赏产品体系,如开办大理音乐会、白族舞蹈比赛,以及大理石工艺品制作比赛等,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增强游客体验性。 作者:邹建琴",产品开发论文 390,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0,"2018-05-24 04:48:48",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力学性能分析,2018/5/18,27,摘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某采用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施工的连续刚构桥梁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再加以理论计算以保证钢管柱贝雷梁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确保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在连续刚构桥施工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摘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某采用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施工的连续刚构桥梁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再加以理论计算以保证钢管柱贝雷梁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确保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在连续刚构桥施工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对连续刚构桥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检算,为其他同类型的工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桥梁施工,连续刚构桥,贝雷梁支架,力学性能 贝雷梁支架是一种由贝雷架通过螺栓固结起来,组装而成的一种支架形式。随着施工工艺的发展,钢管柱贝雷梁式支架被广泛应用在桥梁的建设当中。贝雷梁支架灵活性好,能够组合出不同的长度,安全可靠且施工工艺成熟[1-3]。钢管立柱与贝雷梁支架结合后,既满足了贝雷梁支架的支撑要求,又能减弱对桥下既有线路的影响,多用于跨越既有市政道路或河流处桥梁的建设。钢管柱贝雷梁支架的广泛应用过程中也伴随着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适用性等问题[4-7]。钢管柱贝雷梁支架体系的力学性能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序,MidasCivil是一款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MidasCivil对整个钢管柱贝雷梁支架进行准确的受力模拟[8],检算支架的受力状态是否符合要求,性能能否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算,对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施工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所建桥梁为新建横跨某市市政道路连续刚构桥梁,桥跨结构形式为(24+32+24)连续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梁中心里程为JK0+660.33,整桥全桥长89.15m,桥宽64.86m,由四片梁体拼接而成,中间部分设置2cm沉降缝,桥梁分布形式为2墩2台。该连续刚构中跨梁段采用钢管立柱和贝雷梁支架搭设。中跨支架横桥向总宽度为65.4m,每幅纵桥向总长度为12m+12m,全桥共设置3排钢管立柱,每排设置17个立柱。立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钢管立柱跨距为11.9m。钢管立柱直径为630mm,壁厚为10mm;钢管立柱顶分配梁采用2HN600×200型钢腹板贴焊10mm厚钢板;加固贝雷片为“321”型标准贝雷片,单元构件尺寸为3m×1.5m(长×高);贝雷片间距45cm布设;贝雷架上部布置Ⅰ12b工字钢,边跨满堂支架上方使用48mm的双拼钢管用作底模分配梁;在模板分配梁上部直接铺设截面为10cm×10cm方木,方木间距30cm,方木上铺设1.5cm厚竹胶板。贝雷梁长度24m,横桥向有4片梁,贝雷梁位于梁体底板下,每片梁底共计32片,荷载分布宽度为横桥向15.7m。横桥向受力最大的中间贝雷梁在成桥时梁体自重以及模板人员施工等全部荷载为计算的最不利荷载。 2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方案 2.1荷载与工况组合荷载计算按照单根分配梁的线形荷载进行计算,且单根分配梁的纵向间距取平均值0.73m。2.2贝雷梁检算模型建立及检算2.2.1模型建立由表1计算结果将荷载按照相应的横向位置施加到分配梁上(见图1)。2.2.2计算结果及结论利用MidasCivil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并加以相应的荷载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2.3型钢横梁受力检算根据有限元仿真计算,三拼工字钢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输出的结构杆件断面的弯曲应力为上下缘应力绝对值取大而得。2.4钢管立柱受力检算由有限元计算结果得知荷载作用下工字钢传递给钢管立柱的最大反力在中间支柱处,此处在有限元模型中使用双支座来模拟单根钢管的支撑位置,这样可有效避免单支点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根据有限元仿真计算,贝雷梁上部工字钢分配梁的计算结果数据如表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输出的结构杆件断面的弯曲应力为上下缘应力绝对值取大而得。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力学性能的检算是系统的多方面的工作,包括贝雷梁杆件的检算、型钢梁的受力检算、钢管立柱受力检算和稳定性验算,还涉及到基础的局部承压计算。利用有限元软件选取合理单元类型,准确模拟荷载在支架上的分布是整个检算过程中的关键。文中通过MidasCivil,对钢管柱贝雷梁支架进行建模计算,正确的反映了各构件的应力应变情况,满足要求并指导施工顺利进行。 3结语 钢管柱贝雷梁支架优势明显,在桥梁施工中被广泛使用。钢管柱贝雷梁支架的力学性能检算对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了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为支架力学性能检算提供了参考,同时对同类工程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庆民.海南西环铁路门式墩帽梁支架施工方案及受力检算[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8):26-27. [2]王立敢,胡明峰.大跨度连续梁贝雷梁钢管柱式支架现浇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6(34):104-105. [3]刘学明,刘世忠.钢管柱—贝雷梁支架体系施工工艺及设计检算[J].铁道建筑,2016(9):43-46. [4]方碧滨.支架模板及贝雷梁在互通立交桥施工中的力学验算及应用[J].河南建材,2017(1):27-29. [5]王泰钧.钢管桩贝雷梁模板支撑体系在现浇箱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10):98-99. [6]袁安森.郑徐客专钢管柱和贝雷梁组合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J].中国招标,2016(22):38-40. [7]陈志勇.钢管桩和贝雷梁组合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3(2):23-25. [8]程强.贝雷梁手算与有限元计算的差异性[J].建筑知识,2016,36(8):179-181. 作者:李钢 单位:敦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力学性能论文 391,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1,"2018-05-24 04:48:51",开孔钢板连接件力学性能研究,2018/5/18,34,摘要:随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和发展,剪力键的力学性能逐渐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开孔钢板连接件因其力学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PBL剪力键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通过对钢板连接件的破坏机理及影响承载能力的因素的研究成果……,"摘要:随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和发展,剪力键的力学性能逐渐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开孔钢板连接件因其力学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PBL剪力键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通过对钢板连接件的破坏机理及影响承载能力的因素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开孔钢板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开孔钢板连接件;力学性能;模型试验;数值分析 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钢-砼组合结构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工程界的注意力逐渐向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转移,开孔钢板连接件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从而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于是近年来开孔钢板连接件在钢-砼组合构件广泛采用开孔钢板连接件。与此同时,钢-砼组合构件的关键传力部件其受力情况仍然没有系统性的、全面的研究方法和统一的研究理论,国内外对开孔钢板连接件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1]。 1开孔钢板连接件的研究方法 1.1试验方法 模型试验和推出试验是开孔钢板连接件的两大试验方法。在栓钉的研究中,学者运用推出试验对栓钉进行研究,BS5400、日本钢结构协会(JSSC)和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等,总结栓钉剪力键推出试验试件的尺寸和试验方法,可是没有提出PBL剪力键的推出试验方法和试件规格。目前仅Eurocode4第10篇《试验辅助设计》中规定了“特定推出试验”(specificpushtest)的试件规格及试验方法,学者大多以此作为PBL剪力键推出试验研究的参考(见图1、图2)。 1.2数值分析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计算精度与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组合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同时有限元的不断发展,开孔钢板连接件得到了广泛运用,技术手段更为成熟。肖林等人考虑混凝土和钢材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在厦门马新大桥开孔钢板连接件推出试验的有限元模型中,采用约束接触面的法向自由度简化混凝土和钢板之间的接触问题。 2开孔钢板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2.1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开孔钢板连接件的受力是极其复杂难以探讨的,它有着诸多的影响因素。但是试验中能够看到其本质:抗剪承载力与剪切刚度正相关。同时,所有能提高抗剪刚度的因素都是提高开孔钢板连接件抗剪能力的因素。 2.2连接件的破坏机理 宗周红[2]在1999年对开孔钢板和栓钉做了静载、疲劳试验,从中试验中发现:栓钉和开孔钢板两者的破环并不相同。张清华[3]等人指出:混凝土和钢材的相对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连接件的破坏形态。如素混凝土榫相对刚度小,以素混凝土榫被剪断为最终破坏形态,属脆性破坏;连接件的相对刚度高时,以钢筋剪断为破坏形态,属延性破坏。 3开孔钢板连接件研究的发展趋势 3.1统一的试验标准 ①统一的试验方法。目前各国对开孔钢板连接件的试验中的试件规格和方法并没有统一;②力学性能指标的统一。各国对于开孔钢板连接件的规范中,力学性能相关的指标定义也大相径庭。 3.2开孔钢板连接件的抗疲劳性能 宗周红和车惠民在1999年对栓钉和开孔钢板连接件进行了疲劳性能试验,验对于开孔钢板连接件没有具体的说明只是把栓钉和开孔钢板连接件的破坏机理进行类比。在日后的研究成果中,也没有对开孔钢板连接件的疲劳性能进行阐述。 4结束语 钢-砼组合结构是把钢材和砼这两种完全不相关的材料结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并将他们各自力学性能发挥到极致,这使得钢-砼组合结构成为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发展方向。剪力连接件作为钢-砼组合结构的重点传力构件,它在人们不断地对剪力连接件的力学认识不断深入并且不断完善的理论分析方法中不断地被完善不断地推出新型开孔钢板连接件,这项技术日趋成熟。文章主要介绍开孔钢板连接件的研究方法及现状,并对开孔钢板连接件的发展趋势做出总结。 参考文献: [1]聂建国,刘明,叶列平.钢-混凝土组合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宗周红,牛杰,王浩.基于模型确认的结构概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8):121-130. [3]张清华,卜一之,李乔.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路学报,2017,30(3):14-30+39. 作者:徐承浩 但莎琦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性能论文 392,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2,"2018-05-24 04:48:56",煤企如何实施中长期合同,2018/5/18,37,"摘要:煤炭产量的限制与释放、价格的大幅上涨与下跌,都对煤炭及相关行业运行以及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积极推进煤炭供需双方自主签订煤炭购销中长期合同,有利于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炭;销售;合同 随……","摘要:煤炭产量的限制与释放、价格的大幅上涨与下跌,都对煤炭及相关行业运行以及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积极推进煤炭供需双方自主签订煤炭购销中长期合同,有利于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炭;销售;合同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煤炭行业迎来了一场巨大变革,产业政策变化、相关行业发展、市场预期波动等众多因素对煤炭供需和价格的影响日益突出。煤炭产量的限制与释放、价格的大幅上涨与下跌,都对煤炭及相关行业运行以及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积极推进煤炭供需双方自主签订煤炭购销中长期合同,有利于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 一、煤企实施中长期合同的背景 (一)宏观层面 在煤炭去产能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依然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的60%以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保持煤炭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民生稳定。煤炭与电力、钢铁、焦化等行业关系密切、唇齿相依,煤炭价格大起大落、大幅波动对供需双方都不利。同时,国家对煤炭供需双方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非常重视,分别在2016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2017年4月印发《关于加快签订和严格履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通知》,11月又印发了《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 (二)微观层面 我国经济持续向稳中向好发展,在工业生产逐步回暖、火电增发等因素双重带动下,煤炭消费需求呈现小幅上升。据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消费量约28.1亿吨,除建材行业外,电力、钢铁、化工行业用煤均实现正增长,四大行业合计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煤炭下游需求明显提升。2017年煤炭供需处于阶段性紧平衡状态,煤价处于相对高位,煤企盈利能力增强。但除神华、中煤等特大型煤炭企业持续盈利外,其他煤企仍处于微利水平,经营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主要原因是在前几年较长时间的经济下行时,煤炭企业积累大量负债,部分企业补还职工工资、社保基金的压力较大,企业负债率依然偏高。为促进煤炭产、运、需资源配置不断进行优化下,煤企需要稳定生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二、煤企实施中长期合同的重大意义 (一)保障煤炭供应相对稳定,维持供需平衡 对于下游需求客户来说,能够保证生产需要,平稳持续供货,才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对于煤企来说,能够保持销售持续稳定,不影响矿井按部就班生产,才能提供质量稳定的煤炭。经历了煤炭市场的起起伏伏、大涨大跌,煤炭供需双方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煤炭供应相对稳定,维持供需平衡,显得尤为重要。煤企实施中长期合同,不仅有利于保障煤炭供需双方的稳定,而且符合煤炭及下游相关行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二)避免煤炭价格大幅波动,稳定行业市场 任何商品的价格波动,都是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的。煤炭价格也不例外,供应增加,价格下跌,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虽然当前煤炭价格相对平稳,但长期看煤价存在下调预期。据了解,2016年以来,我国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了4万亿,已形成了巨大的潜在产能。在下游需求还未完全释放的形势,煤炭价格承压巨大,很可能会像前些年一样,煤炭价格大跌大涨,不利于市场稳定,影响行业持续发展。中长期合同的实施虽然不能完全左右煤炭市场规律,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价格预期,避免煤价出现大幅波动,起到稳定行业市场的作用,给下游需求用户提供价格支撑,维持各行业平稳发展。 (三)利于煤企科学安排组织生产,保证煤炭质量 在煤炭需求下降,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煤企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采取价格战竞争,“让利不让市场,以量补价”,通过多生产来弥补销售收入的下降,但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当市场处于偏紧形势时,煤企由于前期的大量开采,可能没有更好地优质资源进行接续,导致越是市场偏紧,煤炭产量越是上不去,无法保障客户需求,保证煤炭质量稳定。煤企中长期合同的实施,能够有利于煤企更好地组织生产,根据与客户签订合同量的需求,逐步分配到季、月、周等具体安排生产,并实时根据矿井资源赋予条件,科学、计划的进行开采,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炭质量稳定,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优质煤炭资源。 (四)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更好组织货物发运 在煤炭市场紧张时,下游客户都持续催货,要求加大发运量,造成运力紧张,发运困难。可能原来计划3天左右能够到达的煤炭,需要等待7天才能到达,并且时常会有空车短缺、计划难批的现象。而煤炭市场宽松时,需求萎缩,运力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煤企实施中长期合同,能更好地与铁路各部门协调好货源发运,优先保证中长期合同用户的运输需求,提高物流效率,提高客户需求满意度。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更好地推动煤钢焦行业平稳发展,煤企实施中长期合同战略,不仅有利于保障煤炭供应相对稳定,避免价格大幅波动,而且有利于煤炭企业组织生产、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定能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张海涛.浅谈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经济管理》2016. [2]赵路.煤炭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研究《智富时代》2015. 作者:王志涛 单位: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分公司",煤企发展论文 393,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3,"2018-05-24 04:49:01",谈民间印染艺术的应用价值,2018/5/18,44,"摘要在服装的设计上,视觉传达的主要途径为颜色、造型。民间印染艺术所搭建起来的视觉传达效果能够最大化地将服装设计师的基本设计思路与服装的艺术造型特点融合在一起,提升艺术美感的同时兼具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视觉传达;民间印染;应用价值 服装……","摘要在服装的设计上,视觉传达的主要途径为颜色、造型。民间印染艺术所搭建起来的视觉传达效果能够最大化地将服装设计师的基本设计思路与服装的艺术造型特点融合在一起,提升艺术美感的同时兼具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视觉传达;民间印染;应用价值 服装作为民众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生活用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民众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后,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提升生活品味与质量上,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手段来提升服装的艺术价值就显得比较自然了。 1新时期、新环境下民间印染艺术的发展方向 1.1民间印染艺术的传承 之所以在印染艺术之前加上“民间”这个的定语,是为了和“皇家”印染工艺进行区别。翻看史料并借助留存下来的文物实物来看,尽管皇室的印染技术可能在技艺水平上比民间印染工艺要精细一些,但由于皇室对图腾的崇拜,导致其在印染图案设计中有很多人为因素形成的局限性,导致了民间印染呈出来的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03)术价值甚至要比皇家印染更有代表性[1]。这主要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架构有着密切的关系。[2]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民间印染工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后,有蜡染、扎染等多个印染方式,在这些极具民间和地方特点的印染工艺中,衍生出了很多具有明显区域代表性的印染方式,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织物印染艺术表现。 1.2民间印染艺术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与生产结构的调整,由于纯手工制作的民间印染织物无论是从织物色彩稳定性还是从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3]。一方面,工业化生产能力的提升,让民间印染织物逐渐失去了对终端消费市场的掌控能力,逐步从生活用品向装饰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民间印染技艺基本上都是采用纯植物染剂,色牢度和色稳定性不能与当下的化学印染方式相媲美,因此,很多民众逐渐失去了对其的兴趣。恰恰是因为民间印染艺术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方式,使其在制作中更能突出人文化、个性化和民族化的特点。很多地方将民间印染技艺通过收集、整理之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角度对民间印染技艺进行保护,是对民间印染艺术发展的最大助力。 2视觉传达设计中民间印染艺术面临的困难 2.1单一的色彩架构影响民间印染的艺术效果 印染技艺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在制作工艺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在部分地区,彩色印染无论是从图案造型,还是从工艺特点上都相对成熟(如图1所示)。但是,染剂与织物之间的融合度一直是印染的难点,而且彩色染剂的制作成本要明显高于普通的蓝色染剂,因此,民间印染织物仍采用蓝色与白色的颜色组合(如图2所示)[4]。这种组合方式在表面上看起来对印染工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在某些地区还被赋予了一定的区域性民族价值,但这种明显单一的色彩组合,直接影响了织物的视觉传达效果。对服装设计人员来说,斑斓的色彩才是传达服装艺术性所必须的措施与外部条件,单一的色彩组合在不能对外界形成明显视觉冲击的情况下,会影响其艺术性的延伸与扩散。特别是在民间印染技艺与现代服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这种劣势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与突出。蓝白色的颜色组合在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冷色调效应,如果变化其图形方式,在艺术价值体现上反倒趋于弱势,淡化了其审美价值的延伸。 2.2僵化的造型影响了民间印染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不少地区,采用民间印染方式所完成的织物应用范围较广,鲁东南地区将其应用在门帘、墙围布甚至是毛巾上,云贵地区将其大量应用在服装上。不同的应用方式中,其造型也是完全不同的,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艺术使用价值。然而,也恰恰是这种不同区块以及地区中的造型方式导致了大众对民间印染艺术的视觉传达反馈中形成了比较僵化的思维盲区,人为地将这些织物限定在一个可控的适用范围内。 3视觉传达设计中民间印染艺术发展的渠道 3.1以基础色彩架构营造独特的艺术形式 蓝白相间的色彩架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印染艺术形式表现,但在民间印染中,也有很多彩色印染对视觉传达设计所起到的推动效应,这些都属于民间传统元素。如果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效组合后,就会形成“画龙点睛”的效应,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比拟的。要突出这种效果需要完成的前期铺垫工作并不简单,首先要突破的技术壁垒是在蓝白色调基础上对织物进行彩色印染,一般都是采用“二次印染”的方式,这样能够让织物的色彩冲击效果更为直观,最有效地突出区域性平面环境中色彩的反差效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印染方式的色反差效应选取比较呆板,淡化蓝色底图的颜色选择中只能采用红色或绿色这种带有暖色系效应的色彩,黑色、紫色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突出色差效应,因此并不常见。 3.2以多变造型方式突出艺术表现形式 民间印染技艺中所选取的图案不仅带有极强的民俗底蕴,而且还包含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崇与期盼,民众对如何从生活元素中提炼艺术价值有较为深刻的解读。借助图案来表达一定的寓意是艺术价值体现中的常见形式,民间印染技艺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对这些图案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对其艺术价值进行有效的取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入场式举牌引导员的服装上,袖口和衣领的地方采用常见的“祥云”图案,但整个服装却有一种极强的现代感。这种多变的造型形成的视觉冲击效果将人体曲线美、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是视觉传达中较为经典的一个实用例证。 3.3用文字来弥补视觉传达效应中的不足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文字与传统印染艺术表现之间根本不会有必然的联系,毕竟民间印染工艺所表现的是图案效果。其实这是对民间印染技术的一种偏见,因为民众对民间印染的关注重点往往放在图形和色彩上,对文字的组合并没有过度关注。借助象形字来突出图形效果经常采用“空心字”方式,从而形成视觉冲击效果,这在民间印染技艺中并不鲜见。当服装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后,如果在视觉传达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文字来弥补视觉冲击效应的不足,对于提升民间印染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都是一个不错的补充。在人为淡化文字视觉传达效果的过程中,服装设计师若能另辟蹊径将文字整理后采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终端市场上受到的关注要远大于单纯的色彩与图形组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文化内涵,民间美术元素都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启示,文字仅仅是一种补充,并不能作为主要元素。 参考文献: [1]李方.民间印染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及应用[J].染整技术,2017,39(5):70-72. [2]李果.民间印染工艺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染整技术,2017,39(9):61-62. [3]盛杰侦,闫新,闫凯,等.苯甲醇用于涤棉分散/中性固色活性染料一浴低温染色[J].印染助剂,2016,34(11):46-48. [4]冉旭东,姚继明.液体分散溴靛蓝与固体溴靛蓝的染色性能[J].印染助剂,2017,16(8):25-29. [5]司舒童,何叶丽,纪俊玲.丁香天然染料在改性亚麻织物上的染色研究[J].印染助剂,2017,32(5):35-40. 作者:吉袁媛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印染工业论文 394,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4,"2018-05-24 04:49:06",传统印染饰品视觉色彩分析,2018/5/18,13,"摘要悠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服装的发展与变化蕴含了很多民族特色,也沉淀了很多历史信息。为了让这些信息与内容展现得更为直观,勤劳质朴的民众在其中融合了很多彩色元素,这在生产技术相对低下的古代中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传统印染;饰品;视觉色彩……","摘要悠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服装的发展与变化蕴含了很多民族特色,也沉淀了很多历史信息。为了让这些信息与内容展现得更为直观,勤劳质朴的民众在其中融合了很多彩色元素,这在生产技术相对低下的古代中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传统印染;饰品;视觉色彩 翻看人类发展史,似乎没有一个文明比华夏文明更重视服装中色彩的存在价值。无论是象征着官宦之气的紫色,还是象征着皇权的黄色,无一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颜色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服装上色彩的差异,更是社会民情的体现。有社会学家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解读历史发展的“风向标”;而在大众的眼中,这就是一种传统,是一种人文与历史资源。 1传统印染饰品的色彩定位与传承 1.1传统印染饰品的色彩传承 由于古代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限,当时的民众要想在服装中增加色彩绝非易事。据现有史料考证,大概在先秦时期,民众就已经掌握了从植物中萃取染料来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技术[1]。但是由于成(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本过高,且植物染色剂数量偏少,因此,彩色服装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套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就是“奢侈品”;即便如此,因为织物染剂的可提取量有限,且当时的织物纤维结构较粗,也不能实现全方位的染色,大多是在服装的关键部位做染色处理,是一种装饰颜色[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色彩能够在植物中提取,自唐宋开始,传统印染技术才得以大规模的推广与使用,明清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借助印染技术完成的丝绸织物远销欧洲,成为贵族们一掷千金的奢侈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传统印染饰品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1.2传统印染饰品的色彩发展 受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我国传统印染饰品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量价格低廉的工业化印染制剂的出现,让传统印染工艺中的纯植物染剂一度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让传统印染技艺制品备受冷落[3]。然而,随着民众对生态环境重视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人文消费理念的影响下,大家不仅意识到化工印染方式会加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而且化学印染制剂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因此,原生态印染方式重新成为终端消费市场上的热点。民众对化学色彩印染方式形成了客观的认知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印染饰品的色彩效果渲染起到了促进与提升作用。 2传统印染饰品的视觉色彩缺失 2.1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勤劳质朴的国人并没有因为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就放弃了对于“美”的追求,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完成服装上的色彩渲染,集合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不同的民族之间因为地缘的差异,在印染技艺的发展中便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图1、图2所示)。因为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受众定位基本上仍然是普通大众,量化的印染工艺制作仍然倾向于蓝白色为主的常规印染,即便有些地方想拓展色彩印染技艺,也因为原材料的地域性限制并不能大规模地实现[4]。在社会学家的眼中,这种地域性条件导致的传统印染饰品色彩差异是一种民族特色的彰显和体现,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失衡的传统印染饰品的视觉色彩传递已经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印染饰品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传统印染工艺濒临失传。 2.2工业化印染方式的影响 回顾印染工艺前几年发展所遇到的困境可以清楚地发现,传统印染工艺并没有完全走出困顿[5]。这主要是传统印染工艺的色彩搭配和选择上,与采用工业化印染方式大相径庭(如图2所示)。尽管传统印染饰品一直秉承原生态的印染方式,可是单一的染剂在平面效果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确实存在弱化视觉效果的情况。色彩的协调性是传统印染饰品最大的缺点,过于呆板的色彩形象有明显的填充效果,立体感的缺失给视觉感官体验带来的影响是深入思维中的,这与工业化印染方式中较为柔和的印染技艺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3传统印染饰品的视觉色彩渲染渠道与方式 3.1以“艺术价值”提升传统印染饰品的视觉色彩效果 传统印染饰品从生活必需品向工艺品甚至是装饰品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便是传统印染工艺传承和发展较为扎实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很难掩盖工业化印染织物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如果想提升传统印染饰品的影响力,单纯地增加色彩并不现实,这需要从增加附加值的角度上来提升传统印染饰品的社会地位。很多地方已经将传统印染工艺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将其提高到“文化”与“文物”的高度,这固然是一个最为简便、实用的方式,不过也应当重视色彩的有效搭配,不要固步自封,仍然停留在以蓝白色为主的传统印染饰品存在形式中。尝试根据终端消费市场的基本需求来增加颜色的搭配,突出色彩的不同组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传统印染饰品的艺术品味与价值,同时,也能让传统印染饰品更好地彰显出人性化的特点。 3.2以“技术创新”提升传统印染饰品的视觉色彩效果 传统印染饰品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仍然套用僵化的色彩构建方式,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让民众失去对它的兴趣。为了解决色彩呆板的困局,技术人员采取了不少创新措施,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微胶囊印染方式,这种方式最大化地保留了传统印染中采用从纯植物中萃取染剂的方法,一方面解决了饰品的色彩组合与搭配中色饱和度的立体呈现,让更多的彩色信息融入到饰品中;另一方面解决了饰品中色彩表现过程中染色过于明显的痕迹,淡化了色彩突出的效果,形成一种自然和柔和的染色氛围,这就能够在视觉感知上最大化地突出柔性特点,不至于让色彩表现过于突兀。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印染饰品对色稳定性的控制偏弱,大多数都有脱色现象,但这是由纯植物染剂的基本特性限定的,与基本色彩视觉效果关联不大,可以在印染过程中对染剂进行改良;但不应该改变染剂的纯植物特性,这样才最大化地保留了传统印染织物的基本纺织架构,让视觉色彩得以自然呈现。 3.3用“人文效应”提升传统印染饰品的视觉色彩效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与实施过程中,更多的“中国元素”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传统印染饰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或许语言之间的障碍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传递,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美,对于色彩的追崇,是人性的一种趋同效应。在这种大背景下,借用人文效应来提升传统印染饰品中的视觉色彩效果,给国际友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许圆圆,孙超.手工印染技术在蜡染及扎染艺术风格表现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6,37(12):10-21. [2]石琨.松香防印活性印花新工艺及产品[J].染整技术,2013,39(5):18-20. [3]倪昭玉,万明.棉类织物光汗复合色牢度的测试研究[J].印染助剂,2016,33(4):58-60. [4]范云丽,王雪燕.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在涤纶常压染色中的应用探讨[J].印染助剂,2016,33(4):32-37. [5]司舒童,何叶丽,纪俊玲.丁香天然染料在改性亚麻织物上的染色研究[J].印染助剂,2017,32(5):35-40. 作者:曲媛媛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印染工业论文 395,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5,"2018-05-24 04:49:08",电子电工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措施,2018/5/18,31,[摘要]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使学生能够快速找到与自身相符的工作。电子电工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际教学期间,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创新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选择……,"[摘要]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使学生能够快速找到与自身相符的工作。电子电工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际教学期间,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创新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选择怎样的工作,对教学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国内一些中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子电工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电子电工属于中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一直在不断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创新能力。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准。电子电工教学通过培养创新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种技术知识极其关键。笔者通过对方法论展开深入研究,就电子电工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电子电工教学现状 电子电工教学很少关注实践内容,大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负责为学生传授知识,没有较多的实验课程,且这些课程比较死板。教师更多侧重的是课程内容,没有进一步考查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很难将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中职院校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每个学生的情况均不一样,这样将使学生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任务就是授课,而学生一味将这些授课内容记录下来,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期间,必须重视课堂质量,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学习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改革的目标定位 (一)电子类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及要求(1)掌握与中职教育相符的基础知识,了解如何采购电子设备及推销方式,包括调拨以及储运方法、清楚办理索赔的具体流程。(2)了解电子设备有哪些控制元件,清楚这些元器件的主要功能。2.能力结构及要求(1)了解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电子设备的安装流程及调试步骤、检测方式、日常维修等。(2)展现应有的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及表达能力,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理解,时刻谨记学习的重要性。 (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重视人才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换句话说,按照职业岗位的相关要求,教授学生与之相符的知识,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认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电子产业当前的结构,准确定位城市的各项功能,根据技术工人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确定出电子专业今后将朝哪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以电子行业为核心,参考一些企业专家所给出的意见,建立一个专业委员会,以此制订出可行的教学计划。 三、电子电工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中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扎实的基础,无法完全理解。只能利用多媒体将其展现出来,通过描述一些形象事物,由此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效果。教师在讲解短路这一概念时,由于学生不能深刻体会什么叫短路,意识不到短路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将其形象描述出来。首先,对用户电路进行简单布置,使电路被短接,可发现导线出现发热或是冒烟等现象,还可能导致建筑物着火,甚至发生火灾事故。播放这一画面时,使学生听到电流声,这样可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视频中,迫切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对短路有更深的了解,清楚短路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它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教师利用媒体课件,除了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外,还能将各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验操作,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创新与探索 电子电工教学离不开实验这一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对实验教学引起高度重视。例如,讲述电力拖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必须描述一个电气原理图,把握一些技术要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开发最大的创新潜能。刚开始进行实训时,大多数学生只需通电一次,且配线工艺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再加上老师对其加以指导,此实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当课题变得越来越难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甚至达到96%的成功率。 (三)加强电工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创新源泉 电工电子专业包含了力学知识以及工学知识,同时涉及化学离子等领域,学生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学好电子电工专业。教育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必须将电工电子专业融合到其他学科中,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对本专业有更深理解。此外,电子电工教学需应用其他专业的知识,但物理化对其影响最大。通过开设电子电工课程,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专业,使其创新潜力得到充分开发,对提升其创新能力极其有效。电子电工课程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树立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对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源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这对学生今后从事与专业相符的工作有很大作用,这也是本文阐述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王静.浅谈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2(7):91-92. 作者:何华兴 单位: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工工业论文 396,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6,"2018-05-24 04:49:11",管理机制如何规范农电工管理,2018/5/18,26,"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电管理工作,以期对相关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管理机制;农电工;管理 农电工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农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电力企业不断采取措施对农电工进……","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电管理工作,以期对相关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管理机制;农电工;管理 农电工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农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电力企业不断采取措施对农电工进行专业化管理,通过提高农电工待遇来增强其自身认同感。另外根据农电工自身不同的技术水平将其划分到不同的专业班,改变过去农村农电工对电力业务统揽的传统做法。通过对农电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升农电队伍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电力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与效率,给电力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农电工队伍现状分析 (一)缺乏工作热情 农电工由于社会分工与角色地位不同,农电工参与企业的各种活动的机会不多,从而对公司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目前关于农电工公司福利、劳保等缺乏相关政策,这种管理模式容易让很多农电工不确定自己的社会分工与角色定位,使其缺乏责任感与敬业精神,造成对自我价值的不认同。另外电力企业对全民职工的重视一定程度上超过这些农电工,导致一些农电工认为即使工作业绩再好,也不能像全民职工那样得到奖励与职位提升,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消极对待自己的工作,缺乏工作热情与责任感[1]。 (二)人员流动性大 农电工一般来源于各个农村,这些人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高,造成农电工维护队伍不稳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一些用电量大的农村甚至会出现没有农电工管理的情况。又由于工作量大,工资低,农电工的工资与当地其他职业的工资相差较大,有些农电工心理不平衡,另谋他业。随着电力企业不断规范化管理,导致很多经验丰富的农电工收入不增反降,这些也都会一定程度上打击到农电工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也在剧增,这也增加了农电工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随着电力企业供电量的增加,也应适当提高农电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但在实际管理中,农电工的薪酬和绩效管理还在不断完善中,存在即使工作量增加,工资涨幅甚微的情况,这不利于农电队伍长期稳定发展。 二、规范农电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用人机制 相关电力企业应事先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制定严格的用人标准与制度来规范电力企业自身行为。农电工作为电力企业员工,其上岗聘用也应严格遵守劳动法等相关规定,做到依法用工。应实行农电工竞争上岗制度,根据员工水平择优录取,及时淘汰不符合工作需求的农电工。通过这种用人机制可有效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能够减员增效,还能增加农电工的危机意识,使其从自身角度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应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与专业素质,自觉不断学习,提高农电工队伍工作质量。 (二)完善劳动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劳动合同、相关待遇福利等问题,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农电工工作性质、工作时长、工作范围,明确双方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为农电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按期足额缴纳费用。对农电工进行依法规范管理,在日后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以此来增加员工对电力企业的认同感,不断增强电力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农电工大部分都来源于各个农村,文化水平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其服务水平与专业素质很难满足供电所各专业日益精益化的管理要求。为加强供电所管理,电力企业可采用新招聘大学生定向去供电所的方式为供电所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供电所整体队伍质量与工作水平。 (三)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加快推进农电薪酬套改工作,明确农电工的工作结构以及分配方式,通过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来提高农电工收入。其次不同的岗位应制定不同的岗位工资,不同的管理区域也应区别对待,尽量减少农电工收入与全民职工收入的差距。最后应坚持能者多劳的原则,对工作业绩不同者进行区别待遇,将业绩工资与个人工作量考核相挂钩,每个月根据个人工作质量进行绩效考核并发放工资。这样可对那些工作态度认真,业绩突出的工作者进行充分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信心,也能警示那些工作态度不端正,业绩能力差的职工,进一步激发职工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职工队伍建设。 (四)完善考核机制 应以严格的考核制度来约束农电工,电力企业应全面记录农电工各项业绩,并将其作为薪酬工资的参考。每月根据农电工业绩考核情况确定其工资,每半年对农电工工作质量进行综合测评,要充分尊重业绩优秀者,并对其进行奖励,留住人才。除此之外也应加大对农电工的监督力度,可以将相关举报电话发放给客户,通过客户的监督从而更加全面的考核农电工。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电工的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电力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真正提高农电工的服务质量,使其做到服务主动与服务用心,增加客户满意度。 (五)加大职工培训力度 要加强对农电工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打破农电工传统的管理方式,从思想层面增加职工的服务意识,通过全新的服务理念来提高队伍的学习精神与创造精神,有力保证农电工作后续开展。另外要通过培训制度及时对农电工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电力企业需要逐步建立综合性培训教育基地,通过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培训中心来开拓农电工视野,增加理论知识。还应不断向其灌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不断提升农电工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 三、结束语 农电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通过不断完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人员管理机制,并结合实际管理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及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细则。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力争出台各项配套政策,为农电工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实现农电工管理的规范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代明,赵和泰.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农电工管理[J].农村电工,2011,19(06):9. 作者:陈昭",电工工业论文 397,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7,"2018-05-24 04:49:12",电气工程主线路与短路计算研究,2018/5/18,36,摘要:电气工程中,电路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所有元件都是需要电来进行控制和进行驱动的,所以电气工程中,电路的设计需要进行研究,保证每个元件的运行安全,本文研究电气工程中电气主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设备选择的方法以及电路电流计算方法,保证电气……,"摘要:电气工程中,电路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所有元件都是需要电来进行控制和进行驱动的,所以电气工程中,电路的设计需要进行研究,保证每个元件的运行安全,本文研究电气工程中电气主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设备选择的方法以及电路电流计算方法,保证电气控制线路的运行。 关键词:电气主线路;设备选择;短路电流计算 1电气主线路 电气系统中主线路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来进行的,在结合国家的技术规范、标准、实际的情况,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合理的电路设计。设计程序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1)资料分析,针对工程环境、电力系统、负载大小、使用环境,设备等进行分析,将电力的电压、电流、气候、海拔、设备性能的综合原因进行研究,与线路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2)主线路的拟定和选择,根据设计任务书、电源、电压、设备等元素,拟定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选取有效设计;(3)短路电流计算和主要设备选择;(4)绘制电气主线路图。在电气主线路的设计中,有单母和双母接线原则,单母接线能实现线路的快速,方便的接线,母线两端可以实现延伸,扩建方便,但是在运行上可靠性能低,如图1。双母线接线方法(如图2)与单母线相比的优点就突出了,它运行可靠、也可以实现扩建、调度也很灵活,它的电源需求大、负载也大,双母线的接线中,也可以实现分段接线,这种接线方法是在双母线的接线基础上增加两台断路器,可以对电路实现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设备选择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完成需要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选择,控制元件的选择可以根据设计电路的电压、电路、功耗的进行选择,以下是对线路中变压器选择的原则:(1)在电力系统都工作的时候,电压器要满足电源或者发电机供电的负荷,变压器还能将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剩余有功和无功容量送入系统;(2)在电力系统中,机组中有设备在检修的时候,变压器能实现从电力系统中进行倒送功率,为发电机提供需求;(3)发电机电压母线上接有2台及以上的变压器时,当其中容量最大的一台出现故障时,其他变压器能输送母线上剩余功率的70%以上。 3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对电气主线路的比较和选择;对线路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选择提供技术依据;为继电保护提供依据;为调试提供依据;分析计算时候,为限制短路电流提供依据。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如下:(1)对电路系统中的短路点进行选择,如图3;(2)对电路进行等值网络转换,并将元件电抗进行统一编号;(3)将转换后的网络进行简化,将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电抗进行计算;(4)计算电抗XjS;(5)由运算曲线查出各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幺值;(6)计算无限大容量的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幺值;(7)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名值;(8)计算短路电源的周期分量。 4结论 对于电气工程中电气主接线的原则,总结出来就是保证线路的可靠、灵活和经济,在设计的时候从这三点出发,分别进行方案的探讨,电压的设计与研究中,保证“求三舍”而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电压在对电气设备进行送电时候过多重复与供电面积的过多,对于电路的设计,主要就是降低电网的损耗和系统的无功功耗,同时保证线路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永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力设计手册[M].北京:永利电力出版社,1989. [2]闫和平.常用低压电气应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李火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作者:张彬 朱建宇 单位: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有限公司",电气工程论文 398,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8,"2018-05-24 04:49:15",电气工程变电运行事故及处理,2018/5/18,22,引发变电运行事故的原因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如:变电运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在日常监视、控制、操作、巡视、维护变电站时,尽最大力度将工作做到最好;变电运行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事故处理不能力,以便及时处理事故……,"引发变电运行事故的原因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如:变电运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在日常监视、控制、操作、巡视、维护变电站时,尽最大力度将工作做到最好;变电运行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事故处理不能力,以便及时处理事故,有效减少停电时间与停电范围,将事故影响降至最低,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此推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 一、电气工程中变电运行的常见事故 (一)一般故障 在电气工程中,一般故障代指较为容易发生的故障,故障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接地、断线、保险丝熔断、谐振。在变电运行中,上述四种故障发生时,均会向变电运行值班人员发出一定的故障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变电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值班人员只根据信号难以准确判断性质,还需要检测接地信号,结合保护动作信息、开关动作情况等,判断故障究竟属于哪一种。判断出故障种类之后,工作人员应对故障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故障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时修复,最快恢复供电。 (二)开关误动故障 在变电运行中,开关误动是常见故障之一,主要包含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线路故障误动以及主变三侧故障误动。在这三种常见误动故障中,线路故障误动较为常见,在变电运行中预见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可将检查重点放在电力线路上。若线路开关处出现误动,则工作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故障因素,并检查电磁结构、弹簧结构等的开关状况是否良好,确定无误后方可恢复供电,避免开关再次误动。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又存在三种状况:母线故障、开关越级误动故障与开关误动。其中,开关误动指代的是主变三侧开关误动,该现象的发生表明主变三侧开关差动区域或者主变内部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可重点对此进行检测,快速解决故障,并恢复供电。 二、电气工程中变电运行事故发生原因 (一)变电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变电设备型号逐渐多样化。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得知,自我国各地区更换新设备之后,发生事故的概率明显高于使用旧设备时发生事故率,使得人们对新设备质量产生质疑。实际上,新设备虽然应用了先进技术,但是技术的不成熟直接导致了设备本身存在各种隐患,加之设计上的缺陷,直接导致新设备应用之后的各种问题,影响了变电运行。 (二)不重视电气工程设备维护 电气工程的安全是变电运行的重要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更是降低变电故障的根本。但是在许多电力企业设备使用中,工作人员并未规范性操作,直接影响了电力设备的性能,导致电气工程中变电运行故障。另外,电气工程设备更换不及时、难以快速且高效的防治运行故障、没有依照规定对变电设备进行养护并定期检修,导致电力设备过早老化甚至损坏,影响了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导致安全隐患。 (三)自然灾害 在变电设备运行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可抗力的,如地震、暴雨、大风等。当杆塔受到大风袭击而倒塌时,极易造成输电线路断裂,区域范围停电。但变电设备遭受雷击出现电压现象,更是易导致变电运行故障,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地震较大导致变电站坍塌时,通讯设备、监测系统等被破坏,工作人员难以快速发现故障,难以对潜在故障进行评估,带来的影响也更大。而自然因素均是不可抗力因素,可见自然环境对电气设备故障的影响之大。 三、电气工程中变电运行事故处理原则 在变电运行事故发生之后,变电运行值班人员应避免慌乱,积极应对。首先,在变电运行故障发生后,值班人员应自己先检查变电设备目前的运行状况并积极记录数据,将其与值班时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数据中的异常情况,并将信息数据汇报上级。其次,若变电站事故影响了设备安全甚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人员应立刻停止设备运行。若设备无法停止,则立刻切断电源,力求将损失降至最低。再次,在技术人员处理变电运行事故时,为快速高效分析事故原因,解决事故,要保障设备正常供电。若事故发生后直接导致停电,技术人员无法分析事故,可将故障点进行隔离,之后恢复供电,分析事故原因。最后,处理事故之时,技术人员应考虑当地天气是否会影响设备运行。若在雷雨天气,应积极考虑继电保护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查出变电运行故障原因。 四、电气工程中变电运行事故的处理措施 (一)加强变电设备的质量管理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应严格把控电气设备质量,使变电站设备设计与质量符合规定标准,提高变电设备质量,降低变电运行故障。首先,相关人员应观察设备厂家的规模与市场反应,筛选设备供应充足且设备质量保障的厂家。在变电设备未出厂前,应先行试验设备功能与质量,合格后方可购买使用。其次,安全管理部门严格把好设备关卡,责任到人,提高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与责任心,提高设备质量,提高电气工程质量,有效避免因设备质量引起的安全隐患。 (二)做好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值班人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变电运行事故。在值班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守纪律,坚守岗位,不进行与值班无关的活动,穿戴统一的工作服,做好保卫、保密与变电运行工作,定时记录变电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保管好各种工具、仪表、钥匙等。在交班过程中,工作人员将自身记录的电力设备各项数据以及其他各种设备、仪表等所在位置进行细心对应,避免交接过程中出现数据模糊、工具所放位置不明确等现象。在值班过程中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应尽快汇报上级并根据调度命令做好检查工作,观察仪表变化,检查灯光信号与吊牌信号等,做好记录,寻找故障发生点,分析故障情况,解决故障,恢复供电。在检修过程中,值班人员应尽力配合检修人员工作,有效保障检修人员快速查找故障,恢复供电,降低变电运行事故。 (三)规范操作 规范化操作是减少变电运行故障的重要环节。为保障工作人员规范操作,电力企业应在电气工程施工与运行过程中安排监督人员,有效监督工作人员操作,避免操作人员一心二用,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再次出现同样的事故。为保障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落实电气操作导则,提高电气运行安全性。 (四)制定有效的变电运行应急方案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导致变电运行故障甚至导致变电站难以正常运行,若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则变电运行故障多发,影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电。对此,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电力企业相关人员应根据变电站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方案,提高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质量与效率,有效降低故障损失,尽早恢复供电。尤其是自然灾害问题,更是导致变电运行故障的重要因素,相应人员应积极了解天气状况,提前做好故障抢险方案,并将每一步骤落实,当恶劣天气真正导致变电运行故障时,相关人员及时反映并做好自身工作,尽快恢复供电。 五、结语 在我国电气工程变电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变电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不重视电气工程设备维护、自然灾害等导致变电运行故障,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变电设备的质量管理,做好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变电运行应急方案,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涂丽娴",电气工程论文 399,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399,"2018-05-24 04:49:17",普通车床加工梯形螺纹方法改进策略,2018/5/18,14,[摘要]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车工技术与技能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梯形螺纹在各种机床和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梯形螺纹车削技术是车工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此外,在各类机械类专业的应用考试、高级车工技能资格考试中,也将梯形……,"[摘要]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车工技术与技能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梯形螺纹在各种机床和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梯形螺纹车削技术是车工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此外,在各类机械类专业的应用考试、高级车工技能资格考试中,也将梯形螺纹技术列为重要的考试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在普通机床上的加工十分重要,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教学和训练的基本课程。但是,目前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的方法是不够完善的,很多企业还在使用旧有的加工方式,导致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社会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企业需要在生产时注意方法的创新,在梯形螺纹的加工上力求高效、高品质。 [关键词]普通车床;梯形螺纹;加工方法 接触过车床加工的人都知道,梯形螺纹的螺距和牙型大、牙齿深、导程大,牙型两侧面表面粗糙度值较小,但是精度要求又高。因此,在加工时难度会非常大,可以说这是普通车工技能实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普通车工在实际操作中,若是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经常会出现车削时间较长、刀具受损严重、无法精准控制加工尺寸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会直接导致工件报废,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在实际的梯形螺纹加工中,应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实验对比的方式对以往的加工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改进加工梯形螺纹的具体方式。 一、做好加工准备,改进梯形螺纹车刀 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时,能否拥有一把好的车刀是关键所在,可以使车削加工事半功倍。学校教材上所教授的方式是比较传统而常规的,其介绍的方法在加工时经常会造成扎刀的现象,使刀具受损严重,精度和准确度都达不到生产的标准,因此,改进梯形螺纹加工方法,就要从改进车刀入手。这里我们先介绍两种在现代普通车床中常见的梯形螺纹加工方式。一种不磨前刀面的梯形螺纹车刀较为常见,被广泛地运用在实际加工中,这种车刀的径向前角与纵向前角相同,都为0°。对比传统的车刀,其前端的切削刃甚至也可以参加切削工作。但同样,因其车刀前刀面是没有刃磨的,在进行操作时很容易引起共振效应,甚至出现扎刀的现象。另外一种是双卷屑槽的梯形螺纹车刀,其径向前角也是0°,两切削刃之间的磨出前角10~20°的卷屑槽,这就区别于不磨前刀面的车刀,能够给车刀提供一个支撑的平台,使其不会发生共振的现象。但同样,这种车刀就不具备不磨前刀面车刀的优势。通过对以上两种车刀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各自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了让梯形螺纹车刀既能够达到粗糙度要求,又容易刃磨,需要对梯形螺纹车刀的刃磨进行改进,让其前端刀头两侧稍微倒角,使前刀面磨成前翘的形状,让纵向前角维持在10°左右,而两刀刃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稍微小于标准的30°,并使两侧后刀面磨成圆弧形的刀面,让其更加锋利,切削起来减少振刀的现象。通过对梯形螺纹车刀前刀面和后刀面几何角度的改变能够消除传统车刀带来的弊端,让其优势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新型梯形螺纹车刀。 二、提升加工效率,改善车削加工方法 我国采用的公制梯形螺纹属于标准螺纹,牙型为梯形,一般牙型角为30°,通常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的方法有直进法和左右借刀法。所谓直进法就是指在车削螺纹时,只利用中拖板进行横向切刀,如此反复几次完成车削工作。这种方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齿形,并且操作简单,但在具体操作时三个切削刀同时进行工作,模具受到的压力较大,会产生共振,容易出现扎刀的现象,牙侧也会有毛刺被拉出,产品的表面品质一般较差。因此,这种车削方式只适用于螺距较小的梯形螺纹车削,局限性非常大。另一种左右借刀法是在直进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小滑板的使用,利用小滑板的刻度控制车刀左右微量给进,直到牙型全部车削完毕。这种车削方式是直进法的改进版本,能够避免“三刀直入”的状态,减少共振现象并控制扎刀发生。这些常见的车削方式或多或少还是存在问题,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对其进行改善,使其能够减少震动,更加方便实用。这里着重讲解对内梯形螺纹刀具的改良,内梯形螺纹刀比外梯形螺纹刀的要求更高,从其刀具的刚性、耐用以及安装刃磨方便的情况考虑,进行改良设计。在刀头考虑用机夹的方式,崩裂时直接换刀头就可以,刀柄部分则用45号钢通过普车和铣床来加工,用钻孔钻两个孔,一个装夹螺钉,一个装夹刀头,再用线切割把装夹刀头的孔加工到预定尺寸,再攻丝就可以了。 三、注意加工问题,保证产品生产质量 在普通车床进行梯形螺纹加工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问题,促使产品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更符合企业的标准。首先,对从事加工行业的人员来说,需要加深其基本素质,要保证从业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在工作中可以认真对待,对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检验;并且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发生扎刀或是其他意外情况时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另外,对企业来说,要周期性地给予员工培训梯形螺纹最新的加工方式,让员工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在加工技艺上也能够做得更加专业。就目前而言,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的方法还是不够完善,需要相关人员通过研究和反复实验设计出更加完美的加工工艺,减少错误的发生,提升加工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斌.机械加工中梯形螺纹的车削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9). [2]徐丽华.对梯形螺纹加工方法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作者:张欣 单位: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车工技术论文 400,10,"2018-05-24 02:07:46",工业论文,400,"2018-05-24 04:49:21",微课在数控车工实训教学的应用,2018/5/18,9,摘要: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模式创新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其中微课作为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开展的教学模式成为各阶段院校青睐的内容,受到当前教育教学广泛应用。教育改革为新时代数控车工实训教学提供了指导,而微课在数控车工实训教学的……,"摘要: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模式创新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其中微课作为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开展的教学模式成为各阶段院校青睐的内容,受到当前教育教学广泛应用。教育改革为新时代数控车工实训教学提供了指导,而微课在数控车工实训教学的应用是适应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微课在其教学应用中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数控车工实训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数控车工;实训教学 数控车工实训课程对学生掌握基础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以帮助在实训中不出差错。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大量教学时间为学生夯实基础,留给数控车工实训课程的实践时间较少,教学进展缓慢,甚至有学生产生抵抗学习的逆反心理。而微课的应用,在打破传统教学桎梏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轻松、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数控车工实训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1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的主要含义就是拍摄课堂教学短视频,“微”字表示的是片段性、简短性,即课堂教学视频拍摄内容不是完整的某段教学需要,而是相关内容中最为关键、重要的知识点[1]。微课核心组成包括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教师点评等多方面,包括教师、学生在内都可以利用微课进行交流和学习。数控车工实训教学,对教师教学有较高要求,必须为学生将知识点充分列出,运用教学方法把各个难题点明。而微课满足了数控车工实训教学需要,可以将教学难点拍成视频,为学生解惑,创造优越的自学和解疑条件。微课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①微课时间短,微课主要采取视频教学方式,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在十分钟左右,可以说相比传统方式下的教学时长短许多;②针对性强。微课教学内容针对的是课程中的关键性知识点,反映的是教学中某个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由于微课的呈现时间较短,因此也被称为“微课堂。”;③资源容量微少。微课应用视频拍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设计,一般微课视频容量在几十兆左右。教师可以将视频进行储存、上传,方便与课堂上讲解和观看,也可以发给学生做学习用。 2微课在数控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微课设置为学生提供自习方法和资料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分享数控车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同学们在课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好数控车工实训教学计划后,将准备好的资料上传到学校班级交流组,让学生可以在电脑、手机等客户端直接下载或者在线观看和学习,这样提前为教学做好准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实训课程内容的印象,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争取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工技术内容[2]。 2.2具体实训课程利用微课展现细节操作 1)微课在机床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数控车工实训课程中的机床结构知识内容复杂,许多部件结构和功能都需要学生扎实掌握。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演示、简单PPT进行展示,都无法全方位的给学生展现数控机床的各个部件结构。尤其是精细部件,要想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牢记机床部件结构。微课作为现代多媒体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可以以微视频的拍摄方法介绍机床结构相关内容,从部件结构的性状、数量到部件结构功能,只需要几个简短的微课视频就能够让学生从中掌握知识点,了解课程实训内容。2)微课在机床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数控车床操作教学十分重要,是考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设备操作水平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训教学中,由于参与实训学习的学生人数较多,很多人都无法细致观看教师演示,导致在个人操作机床时出现失误。微课的应用,让教师可以提前将演示操作过程拍摄下来,对于重点操作部分进行细节拍摄,保证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可以反省自身,纠正学生个人操作失误。课堂上,教师将重点操作内容播放,引导学生重复观看微课视频,先再没有机床设备的情境下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和记忆,使学生可以牢记机床操作要点[3]。然后在机床操作实训时,按照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进行分组训练,此时学生能够根据之前模拟训练的记忆内容对机床进行操作。微课视频的应用妥善的解决了教师不能亲手纠正学生操作错误的难题,当学生在操作中出现困惑时,可以及时向教师反映,然后教师可在课后根据具体操作问题录制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操作演示,提高学生对机床操作的掌握程度,加深学生机床操作印象。 3结束语 数控车工实训教学注重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和探究精神的学习品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精准抓取数控车工技术知识。对此,微课在教学应用中有效发挥了视频演示、重难点解读的优势和特点,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强化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铁军.微课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7(6):83. [2]阮家高.微课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5(24):90. [3]刘树尚.任务教学法在《数控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129. 作者:黄悦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车工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