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jia.id,guojia.ts,guojia.title,guojia.jianjie,guojia.gaikuang,guojia.name,guojia.zhou,guojia.yingwen,guojia.shoudu,guojia.guanfangyuyan,guojia.mianji,guojia.zhuyaohuobi,guojia.guojidianhuaquhao,guojia.zhou_x_guojia_id 61,"2018-10-21 23:30:53",波兰,波兰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相连,面积3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8公里。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72%。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和奥得河,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波兰,全称为波兰共和国,面积为31万多平方公里。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相连。海岸线长528公里。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72%。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047公里)和奥得河(波兰境内长742公里)。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面积109.7平方公里。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1998年7月,波兰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将全国49个省改为16个省,同时重新设立县制,由目前的省、乡两级改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08个县,2489个乡。  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公元9、10世纪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曾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19世纪波兰人民多次举行争取独立的武装起义。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纳粹军队占领了波兰全部领土。1944年7月苏军与在苏组建的波军进入波兰国土,22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1989年4月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认团结工会合法化,决定实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1989年12月29日将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8∶5。旗面由上白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白色不仅象征古老传说中的白鹰,而且还象征着纯洁,表达出波兰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望;红色象征热血,也象征着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波兰人口3815.7万(2005年12月)。其中波兰族占98%,此外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俄罗斯、德意志和犹太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全国约90%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  波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硫磺、铜、锌、铅、铝、银等。2000年硬煤储量为453.62亿吨,褐煤139.84亿吨,硫磺5.04亿吨,铜24.85亿吨。琥珀储量丰富,价值约近千亿美元,是世界琥珀生产大国,有几百年开采琥珀的历史。工业以采煤、机器制造、造船、汽车和钢铁为主。2001年有农业用地1839万公顷。2001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8.3%。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28.3%。波兰是世界十大旅游国之一。气候宜人的波罗的海港湾,风景旖旎的喀尔巴阡山区,巧夺天工的维利奇卡盐矿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这里的人懂得森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角,因此他们爱林如命。波兰的森林面积为889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近30%。初到波兰的人,常常会被这诗情画意般的绿色世界所陶醉。旅游业已成为波兰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波兰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Poland (POL)",华沙,波兰语,"312,685平方公里",兹罗提,48,"{ ""61"": { ""zhou_x_guojia.id"": 61,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2,"2018-12-03 22:39:14",丹麦,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至北海的出口处,是西欧、北欧陆上交通的枢纽,被人们称为“西北欧桥梁”。包括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及西兰、菲英、洛兰、法尔斯特和波恩荷尔姆等406个岛屿组成,面积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南部与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314公里。全境地势低平,境内多湖泊河流,气候温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丹麦,全称为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至北海的出口处,是西欧、北欧陆上交通的枢纽,被人们称为“西北欧桥梁”。包括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及西兰、菲英、洛兰、法尔斯特和波恩荷尔姆等406个岛屿组成,面积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南部与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314公里。全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日德兰半岛中部稍高,最高点海拨173米。境内多湖泊河流,最长河流为古曾河,最大湖泊阿里湖面积40.6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均降水量约860毫米。  全国为14个郡、275个县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其国防、外交、司法和货币由丹麦负责)。14个郡为:哥本哈根郡、菲特烈堡郡、罗斯基勒郡、西希兰郡、斯多斯特姆郡、博恩霍尔姆郡、菲茵郡、南日德兰郡、里伯郡、维厄勒郡、灵克宾郡、奥胡斯郡、维堡郡、北日德兰郡。  丹麦约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的王国。9世纪起,丹麦不断向邻国扩张,并渡海侵袭英格兰,于11世纪20年代征服整个英格兰和挪威,成为欧洲强大的海盗帝国。1042年帝国瓦解。14世纪走向强盛,1397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以及芬兰的一部分。15世纪末开始衰落。1523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1814年,丹麦同瑞典战败后将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颁布第一部宪法,结束世袭君主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纳粹德国占领。1944年冰岛脱离丹麦独立。1949年加入北约。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至今仍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  国旗:丹麦国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7∶28。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麦都要庆祝“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  丹麦有人口545万人(2006年12月),丹麦人约占95%,外国移民约占5%。 官方语言为丹麦语,英语为通用语。86.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年居世界前列,2006年丹麦国民生产总值为2563.18亿美元,人均高达47031美元,位居世界前五位。丹麦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森林覆盖面积43.6万公顷,覆盖率10%。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高度发达,农牧业特点是农牧结合,以牧为主。有耕地267.6万公顷,农场5.35万个,90%左右的农场都是个人所有的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65%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0.6%,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产国。丹麦是个畜牧业加工生产相当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6%,有大量肉类、奶品、禽蛋出口,其制冷技术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方面都很发达。丹麦是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造纸和印刷设备等,产品61.7%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5%。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享誉世界。丹麦第三产业发达,包括中央政府和市政的公共及私营服务、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产值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旅游业是丹麦服务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年均外国游客约200万人。主要旅游点有哥本哈根、安徒生故乡-欧登塞、乐高积木城及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  丹麦孕育了童话家安徒生、作典家卡尔-尼尔森、原子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雕刻家托尔森,神学家克尔恺郭尔、舞蹈家布农维尔与建筑家雅科布森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学家;20世纪有12位丹麦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丹麦在天文学、生物学、环境学、气象学、解剖学研究、免疫学、光速计算、电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文化方针,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  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丹麦作家,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共写了160多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引人入胜。安徒生博物馆位于丹麦菲茵岛中部的奥登塞市区。为纪念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1875年)诞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馆是一座红瓦白墙的平房,坐落在一条鹅卵石铺的街巷里。这里临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样的建筑,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世纪安徒生生活的年代。",丹麦王国,欧洲,"Kingdom of Denmark (DEN)",哥本哈根,丹麦语,"43,096平方公里",克朗,45,"{ ""62"": { ""zhou_x_guojia.id"": 62,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3,"2018-12-03 22:39:20",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约35.71万平方公里。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020. 22平方公里(1999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中德山地;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易北河、奥得河、多瑙河等。德国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德国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16个州,14808个地区。16个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柏林、勃兰登堡、不来梅、汉堡、黑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法耳茨、萨尔、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图林根。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公元前现今德国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色旗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  德国有人口8231万(2006年12月31日)。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索布族人,佛里斯兰人和吉普赛人。有728.9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通用德语。约5300万人信奉基督教,其中2600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600万人信奉基督教新教,90万人信奉东正教。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8582.34亿美元,人均34679美元,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在世界上也仅次于美、日,属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出口额现居世界第二位。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其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慕尼黑啤酒节举世闻名。目前欧元(EURO)是德国法定货币。  德国在文化艺术方面成就卓著,历史上涌现出了歌德、贝多芬、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著名人物。德国名胜古迹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勃兰登堡门、科隆大教堂等。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  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厅高43.35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块砌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整个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GER)",柏林,德语,"357,050平方公里",欧元,49,"{ ""63"": { ""zhou_x_guojia.id"": 63,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4,"2018-12-03 22:39:25",俄罗斯,俄罗斯面积1707.54万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横跨欧亚大陆。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俄罗斯,又称俄罗斯联邦,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东欧北亚的大部分土地,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4% ,海岸线长3.4万千米。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  俄罗斯现由88个联邦主体组成,包括21个共和国、7个边疆区、48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9个民族自治区。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俄罗斯现有人口1.427亿人,居世界第7位,民族180多个,其中俄罗斯族79.8%。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巴什基尔、楚瓦什、车臣、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德穆尔特、阿塞拜疆、马里和日耳曼族。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根据近年来全俄民意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50%-53%的俄民众信奉东正教,10%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  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至13%;煤蕴藏量为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铝、铀、黄金等的蕴藏量也均居世界前茅。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苏联曾经为世界上的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经济发达,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减退,近年来则又有所恢复。2006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为7328.92亿美元,居世界第13位,人均为5129美元。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市内有克里姆林宫、红场、冬宫等著名建筑。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铺设的大理石就有几十种,并广泛采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像富丽堂皇的宫殿,让人完全没有置身地下的感觉,其中一些作品美妙绝伦,令人流连忘返。",俄罗斯联邦,欧洲,"Russian Federation (RUS)",莫斯科,俄语,"17,075,400平方公里",卢布,7,"{ ""64"": { ""zhou_x_guojia.id"": 64,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5,"2018-12-03 22:39:28",法国,法国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  法国,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法国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  法国国土面积为55.16万平方公里,全国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国共有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1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679个市镇。  法国的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高卢全境,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7世纪中叶,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先后出任总统。  国旗:法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又有说法认为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截至2007年1月1日),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20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移民人口达到49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1%。通用法语。居民中62%的人信奉天主教,6%信奉穆斯林,以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26%的人自称无宗教信仰。  法国经济发达,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1537.4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人均达到35377美元。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钢铁、汽车制造、造船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000多万人次,超过本国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法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中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此外法国时装、法国大餐、法国香水都在世界上闻名遐迩。  法国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浪漫国度,在文艺复兴之后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作曲家、画家,如莫里哀、伏尔泰、卢梭、雨果等等,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趣闻  法国人喜爱奶酪,因此关于奶酪的各种不同的传说,也耳传口述,多少年保存了下来。  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集中了法国最肥美土地的畜牧之乡,绿草青青,果实累累,即便冬天来临,仍旧满目青翠,牛羊无数。这里出产的无疑是法国奶酪的代表产品,在食品领域的声誉并不亚于时尚届的路易威登皮包和香奈尔时装。  卡门培尔奶酪在这个地区的历史由来已久,已经超过了两个世纪,曾经一直保持传统的手工工艺。传说,当时的一位农妇在1791年的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不久,在自己的农庄收容了一名逃亡的教士,获得了布里奶酪的配方。这名农妇在配方的基础上,融合了诺曼底当地的气候、风土条件,最后制作出卡门培尔(CAMEMBERT)奶酪,成为法国最为大众认可的奶酪。她将配方的秘密,传给了她的女儿。后来,一个叫Ridel的人主张用木盒子包装卡门培尔奶酪,以方便携带,因此出口到世界各地。,法兰西共和国,欧洲,"French Republic (FRA)",巴黎,法语,"551,602平方公里",欧元,33,"{ ""65"": { ""zhou_x_guojia.id"": 65,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6,"2018-10-21 23:31:15",芬兰,芬兰面积33.814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  芬兰,全称为芬兰共和国,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素以“千湖之国”著称。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三分之一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全国分为五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即: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前,芬兰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12世纪后半叶开始隶属于瑞典,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国、瑞典战争后,被俄国占领并成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后,芬兰于同年12月6日宣布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1939年至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前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1941年至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参与了对苏战争(芬称“续战”)。1944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1948年4月,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冷战后,芬兰于1995年加入欧盟。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三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芬兰有人口约522万(2006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侯比较温和的南部。其中芬兰族占92.4%,瑞典族占5.6%,还有少量萨米人(又称拉普人)。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84.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东正教。  芬兰森林资源极其丰富,66.7%的国土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使芬兰的森林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人均森林占有量达3.89公顷。丰富的森林资源使芬兰拥有 “绿色金库”的美称。芬兰的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等行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芬兰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芬兰国家虽小,却很有特色。二战以后,芬兰依靠森林工业和金属工业走上强国之路。为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芬兰及时调整本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使其在能源、电信、生物和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及设备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芬兰信息产业发达,不仅以最发达信息社会闻名于世,而且在全球国际竞争力排名榜上名列前茅。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17.33亿美元,人均32836美元。2004年芬兰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4/2005年度“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芬兰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Finland (FIN)",赫尔辛基,芬兰语、瑞典语,"338,145平方公里",欧元,358,"{ ""66"": { ""zhou_x_guojia.id"": 66,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7,"2018-10-21 23:31:22",黑山,黑山面积仅为1.38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中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东北与塞尔维亚、东南与阿尔巴尼亚、西北与波黑、西部与克罗地亚相连。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首都波德戈里察,官方语言为黑山语,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黑山全称为黑山共和国,面积仅为1.38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中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东北与塞尔维亚、东南与阿尔巴尼亚、西北与波黑、西部与克罗地亚相连。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一月平均气温-1℃,七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气温13.5℃。  公元6~7世纪,部分斯拉夫人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9世纪,斯拉夫人在黑山地区首次建立“杜克利亚”国家。一战后,黑山加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黑山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六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原南开始解体。1992年,黑山与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 。同年6月22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6年6月28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黑山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2个成员国 。  黑山共有人口65万,其中黑山族和塞族分别占43%和32%。官方语言为黑山语。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黑山经济因受战乱、制裁影响,长期低迷不振。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各项经济改革的推进,黑山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人均GDP2635欧元(约合3110美元)。",黑山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Montenegro (MNE)",波德戈里察,塞尔维亚语,"13,812平方公里",欧元,382,"{ ""67"": { ""zhou_x_guojia.id"": 67,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8,"2018-10-21 23:31:29",荷兰,荷兰面积4152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境内河流纵横,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荷兰,全称为荷兰王国,国土面积4152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其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兰的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全国划分为12个省,省下设489个市镇(2003年)。各省名称如下:格罗宁根、弗里斯兰、德伦特、欧弗艾塞尔、格尔德兰、乌特勒支、北荷兰、南荷兰、西兰、北布拉邦、林堡、弗雷佛兰。  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1568年爆发延续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17世纪曾为海上殖民强国。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1795年法军入侵。1806年拿破仑之弟任国王,荷被封为王国。1810年并入法国。1814年脱离法国,翌年成立荷兰王国(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一战期间保持中立。二战初期宣布中立。1940年5月被德国军队侵占,王室和政府迁至英国,成立流亡政府。战后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北约和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红色代表革命胜利。  荷兰有人口1635.7万人(2007年6月)。90%以上为荷兰族,此外还有弗里斯族。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弗里斯兰省讲弗里斯语。居民中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  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127.13亿美元,人均31757美元。荷兰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工业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钢铁、造船、印刷、钻石加工等,近20年来重视发展空间、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主要是造船、冶金等。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荷兰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荷兰的农业也很发达,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荷兰人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现已达人均一头牛、一头猪,跻身于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他们在沙质地上种植马铃薯,并发展薯类加工,世界种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从这里输出。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全国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荷金融服务和保险业、旅游业也很发达。  趣闻-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镌刻在荷兰国徽上的“坚持不懈”字样,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荷兰人民的民族性格。",荷兰王国,欧洲,"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NED)",阿姆斯特丹,荷兰语,"41,526平方公里",欧元,31,"{ ""68"": { ""zhou_x_guojia.id"": 68,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69,"2018-10-21 23:31:38",捷克,捷克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连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波兰,西与德国相邻,面积78866平方公里,由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它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尔科诺谢山,南有舒玛瓦山,东部和东南部为捷克—摩拉维亚高原。全国丘陵起伏,森林密布,风景秀丽,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  捷克,全称捷克共和国,原属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连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波兰,西与德国相邻,面积78866平方公里,由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它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尔科诺谢山,南有舒玛瓦山,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维亚高原。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贝河平原,比尔森盆地、厄尔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带。伏尔塔瓦河最长,流经布拉格。易北河发源于捷克的拉贝河,可以通航。东部摩拉瓦河—奥得河上游河谷地区是捷克盆地与斯洛伐克山地之间地带,称为摩拉瓦河—奥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欧与南欧之间通商要道。全国丘陵起伏,森林密布,风景秀丽。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最高点是海拔为2655米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  公元623年建立萨摩公国。公元830年成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成为第一个包括捷克族,斯洛伐克族和其他斯拉夫族在政治上联合聚居在一起的国家。公元9世纪,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同是大摩拉维亚帝国的组成部分。10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帝国解体,捷克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捷克公国,12世纪后改称为捷克王国。15世纪,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1620年捷克王国在“三十年战争”中失败,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区。1781年废除农奴制。1867年后为奥匈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于1918年10月28日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从此,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开始拥有自己共同的国家。  1945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恢复了共同国家。1946年成立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联合政府。1960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3月初,两民族共和国将原名中的“社会主义”取消,分别改称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同年3月29日,捷联邦议会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改称为:用捷克文书写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用斯洛伐克文表达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即一个国家两个名称。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1993年1月19日,联大接纳捷克为其成员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蓝、白、红三色组成。左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右侧是两个相等的梯形,上白下红。蓝、白、红三色是斯拉夫民族喜欢的传统颜色。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这个王国把红、白两色作为国色,其中白色代表神圣和纯洁,象征着人民对和平与光明的追求;红色象征勇敢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象征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奉献的鲜血与取得的胜利。蓝色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颜色。  捷克共有人口1021万人(2004年5月)。主要民族为捷克族,占原联邦共和国总人口的81.3%,其他民族有摩拉维亚族(13.2%)、斯洛伐克族、德意志族和少量的波兰族等。官方语言为捷克语,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  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70%的工业集中在此。它以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汽车、电力机车、轧钢设备、军工、轻纺为主,化学、玻璃工业也较发达。纺织、制鞋、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工业基础雄厚,二战后,改变了原来的工业结构,重点发展钢铁、重型机械工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40%(1999年)。捷克是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斯洛伐克、波兰、德国、奥地利和美国。1996年啤酒总产量达18.3亿升。1999年捷克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161.1升,比啤酒消费大国德国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费量计,捷克连续7年位居世界榜首。通讯业发展迅速,1998年底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10%,移动电话用户达93万,赶超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捷克共和国,欧洲,"Czech Republic (CZE)",布拉格,捷克语,"78,886平方公里",捷克克朗,420,"{ ""69"": { ""zhou_x_guojia.id"": 69,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0,"2018-12-03 22:39:45",克罗地亚,克罗地亚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西北和北部分别与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接壤,东部和东南部分别与塞尔维亚、波黑、黑山为邻,南濒亚得里亚海。其国土形状像一只振翅飞翔在亚得里亚海边的大鸟,首都萨格勒布就是它跳动的心脏。地形分三部分:西南部和南部为亚得里亚海海岸,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长1700多公里,中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东北部为平原。,"  克罗地亚,全称为克罗地亚共和国,面积5653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西北和北部分别与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接壤,东部与塞尔维亚和黑山(即以前的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为邻,南濒亚得里亚海。地形分三部分:西南部和南部为亚得里亚海海岸,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长1777.7公里;中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东北部为平原。气候依地形相应分为地中海式气候、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6世纪末7世纪初,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定居。8世纪末和9世纪初,克罗地亚人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10世纪建立了强盛的克罗地亚王国。1102至1527年处于匈牙利王国统治之下。1527至1918年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直至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12月,克罗地亚与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后,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合并。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克成为六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0月8日正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蓝三色。旗面中间绘有国徽。克罗地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脱离原南斯拉夫独立,上述新国旗是1990年12月22日开始启用的。  克罗地亚人口 444万(2001年)。主要民族有克罗地亚族(89.63%),其他为塞尔维亚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捷克族等。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克罗地亚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20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5%。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铝等资源。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造船、建筑、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制造和木材加工业等。克旅游业发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风景区有秀丽迷人的亚得里亚海海滨、普利特维采湖群和布里俄尼岛等国家公园。",克罗地亚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Croatia (CRO)",萨格勒布,克罗地亚语,"56,542平方公里",克罗地亚库纳,385,"{ ""70"": { ""zhou_x_guojia.id"": 70,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1,"2018-12-03 22:39:53",拉脱维亚,拉脱维亚面积6.4589万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平原西部,西临波罗的海,里加湾深入内陆,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森林覆盖率为44%。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湿度大,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  拉脱维亚,全称为拉脱维亚共和国,面积为6.458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万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平原西部,西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07公里),里加湾深入内陆。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公里,其中海岸线长度496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森林覆盖率为44%,1. 4万个野生物种。有1. 4万条河流,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有777条。主要河流是道加瓦河和高亚河。境内多湖泊和沼泽。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40个,较大的湖泊有卢班斯湖、拉兹纳湖、埃古列湖和布尔特涅克斯湖。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3℃,夜晚平均气温11℃,冬季沿海地区平均气温零下2-3℃,非沿海地区零下6-7℃。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湿度大,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  全国分为分为26个区和7个区级市,下设70个市、490个村。主要大城市有:里加、道加瓦皮尔斯、利耶帕亚、耶尔加瓦、尤尔马拉、文茨皮尔斯、列泽克涅。  公元前9000年,在拉脱维亚境内出现最早的人类活动,属欧罗巴人种。公元5世纪出现阶级社会。10—13世纪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后归属德利沃尼亚政权。1583年至1710年,先后被瑞典 、波兰-立陶宛公国瓜分。17世纪初形成了拉脱维亚民族。1710年至1795年,被沙皇俄国占领。1795年至1918年,拉东部和西部分别被俄罗斯和德国割据。1918年11月18日宣布独立。1922年2月16日宣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立。1940年6月,苏军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补充议定书进驻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21日,成立了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被并入苏联。1941年夏,希特勒进攻苏联并占领拉脱维亚。1944年至1945年5月,苏联红军解放拉脱维亚全境,拉重新并入苏联。1990年2月15日,拉脱维亚通过恢复国家独立的宣言,2月27日恢复它以前的国旗、国徽和国歌。5月4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并改国名为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其独立,9月17日,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的横宽条组成。早在13世纪时,居住在拉脱维亚的拉特加人就使用过红、白、红图案的旗帜。1918年这面民族旗帜得到了事实上的合法化,1922年确定国旗的颜色和比例。1940年拉脱维亚成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当时的国旗为在原苏联国旗旗面的下部加白、蓝色的水波纹图案。1990年拉脱维亚宣布独立,象征拉脱维亚民族统一的红、白、红旗又被用来作为国旗。  拉脱维亚人口228.13万(2006年12月)。拉脱维亚族占58.5%,俄罗斯族占29%,白俄罗斯族占3.9%,乌克兰族占2.6%,波兰族占2.5%,立陶宛族占1.4%。此外还有犹太、吉普赛、爱沙尼亚等民族。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新教路德宗和东正教。  拉脱维亚经济基础较好,以工业和农牧业为主,是波罗的海沿岸经济发达的国家,是原苏联经济最发达和富饶的地区之一,在波罗的海三国中,其工业位居第一,农业位居第二。除森林资源(290万公顷)外,还有泥炭、石灰岩、石膏、白云石等少量建筑用材料。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木材加工、化工、机械制造、修船等。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等行业,农牧业十分发达。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9%,达250万公顷。农作物以种植谷物、亚麻、甜菜、大麦、裸麦、马铃薯为主。一半耕地用于种植饲料作物。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饲养奶牛和猪。养蜂业十分普遍。农业包括种植业、鱼业、畜牧业等行业。全国30%的人口住在农村,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拉脱维亚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Latvia (LAT)",里加,拉脱维亚语,"64,589平方公里",拉兹,371,"{ ""71"": { ""zhou_x_guojia.id"": 71,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2,"2018-12-03 22:39:53",立陶宛,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面积6.53万平方公里,国境线总长1846公里,其中陆上边界1747公里,海岸线长99公里。地势平坦,东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等,境内多湖泊,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  立陶宛,全称为立陶宛共和国,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国境线总长为1846公里,其中陆上边界1747公里,海岸线长99公里。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地势平坦,东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内穆纳斯河),境内多湖泊。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17℃。  全国划分为10个县:阿利图斯、考纳斯、克莱佩达、马里扬泊列、帕聂韦日斯、希奥利艾、陶拉格、特尔希艾、乌田纳、维尔纽斯,下设108个市,44个区。  公元5—6世纪出现阶级社会。12世纪起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侵略。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1795—1815年整个立陶宛(除克莱佩达边区外)并入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联合组成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宣布独立。根据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立陶宛被划归苏联版图,随后苏军进入立陶宛,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联军队再度占领立陶宛,并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9月6日,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国务委员会正式承认立陶宛的独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联合国。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黄、绿、红三色。立陶宛于1918年宣布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采用黄、绿、红三色旗作为国旗。1940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采用左上角有黄色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下部有白色窄条和绿色宽条的红旗作为国旗。1990年宣布独立,采用上述三色旗为国旗。  立陶宛人口338.48万(2006年底),人口密度51.8人/平方公里。立陶宛族占83.5%,波兰族占6.7%,俄罗斯族占6.3%。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乌克兰、犹太等民族。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通用语言为俄语。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信徒约275万人。此外还有东正教、新教路德宗等。  立陶宛工农业比较发达。独立后通过企业私有化走向市场经济,经济形势基本平稳。自然资源贫乏,但盛产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铁矿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气靠进口。西部沿海地区发现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尚未探明。森林面积197.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以上。多野生动物,有60多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农业以水平较高的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谷物产量很低。",立陶宛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Lithuania (LTU)",维尔纽斯,立陶宛语,"65,303平方公里",里特,370,"{ ""72"": { ""zhou_x_guojia.id"": 72,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3,"2018-10-21 23:32:04",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是欧洲少数几个袖珍小国之一,面积仅160平方公里,位于阿尔卑斯山中部和中欧莱茵河上游东岸的内陆国。西邻瑞士,以莱茵河为界,东接奥地利。西部为狭长的冲击平原,约占总面积2/5,其余是山地,南部雷蒂亚山脉的格劳斯皮茨峰(2599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是瑞士人、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官方语言为德语,天主教为国教。,  列支敦士登,全称为列支敦士登公国,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是位于阿尔卑斯山中部和中欧莱茵河上游东岸的内陆国。西邻瑞士,以莱茵河为界,东接奥地利。西部为狭长的冲击平原,约占总面积2/5,其余是山地,南部雷蒂亚山脉的格劳斯皮茨峰(2599米)为全国最高点。  列支敦士登人是公元500年以后到此的阿勒曼尼族人的后裔。1719年1月23日以当时公爵的姓氏列支敦士登为国名建国。1800至1815年拿破仑战争时期,遭到法国和俄国侵略。1806年成为主权国。1805至1814年为拿破仑控制的“莱茵联盟”成员。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盟”。1852年列与奥匈帝国签订关税条约,1919年随奥匈帝国崩溃而终止。1923年,列与瑞士签订了关税条约。1919年起,列支敦士登的对外关系由瑞士代表。1866年,列支敦士登宣告独立,此后一直保持中立。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上蓝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左上角有一金色的王冠。列支敦士登为世袭君主立宪制,国旗上的蓝、红色来自公国亲王旗的颜色,蓝色象征蓝天,红色象征夜晚地面之火。旗面上的王冠是神圣罗马帝国之王冠,这是1937年添加的,以便与海地国旗区别。王冠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标志,因历史上列支敦士登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王候的采邑。,列支敦士登,欧洲,"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LIE)",瓦杜兹,德语,160.4平方公里,瑞士法郎,423,"{ ""73"": { ""zhou_x_guojia.id"": 73,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4,"2018-10-21 23:32:10",卢森堡,卢森堡面积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居世界首位,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首都是卢森堡。,  卢森堡,全称为卢森堡大公国,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全国划分为卢森堡、迪基希、格雷文马赫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18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公元前50年,这里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任大公,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遭德国入侵。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卢森堡人口44.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64.4%,外籍人占35.6%(主要是葡、意、法、比、德、英、荷等国的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其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卢森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卢森堡大公国,欧洲,"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LUX)",卢森堡市,卢森堡语,"2,586.3平方公里",卢森堡法郎,352,"{ ""74"": { ""zhou_x_guojia.id"": 74,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5,"2018-10-21 23:32:18",罗马尼亚,罗马尼亚面积23.84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北和东北分别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邻,南接保加利亚,西南和西北分别与塞尔维亚和黑山及匈牙利接壤,东南临黑海。地形奇特多样,境内平原、山地、丘陵各占约1/3的国土面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罗马尼亚山河秀丽,蓝色的多瑙河、雄奇的喀尔巴阡山和绚丽多姿的黑海是罗马尼亚的三大国宝。,"  罗马尼亚面积为238391平方公里。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东南临黑海。地形奇特多样,境内平原、山地、丘陵各占约1/3的国土面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罗马尼亚山河秀丽,蓝色的多瑙河、雄奇的喀尔巴阡山和绚丽多姿的黑海是罗马尼亚的三大国宝。多瑙河流经罗境内1075公里,其国土上蜿蜒流淌的大小数百条河川,多与多瑙河汇流,形成“百川汇多瑙”的水系。多瑙河不仅灌溉着两岸肥田沃野,也为罗的电力工业和渔业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罗马尼亚脊梁之称的喀尔巴阡山绵亘在罗40%的国土上。这里林木茂密,森林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煤、铁和黄金等矿产。罗马尼亚濒临黑海,景色秀丽的黑海海滩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康斯坦察是黑海海滨城市和港口,是罗通往各大洲的重要门户和全国造船业中心之一,素有“黑海明珠”之称。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约公元前1世纪,布雷比斯塔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达契亚奴隶制国家。公元106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征服后,达契亚人与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民族。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65年国名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易国名为罗马尼亚。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三色。蓝色象征蓝天,黄色象征丰富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人民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罗马尼亚人口2161万(2006年1月),罗马尼亚族占89.5%,匈牙利族占6.6%,罗姆族(亦称吉卜赛族)占2.5%,日耳曼族和乌克兰族各占0.3%,其余民族为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土耳其、鞑靼等。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55.2%,农村人口所占比例为44.8%。官方语言为罗马尼亚语,主要民族语言为匈牙利语。主要宗教有东正教(信仰人数占总人口数的86.7%)、罗马天主教(5%)、新教(3.5%)和希腊天主教(1%)。  罗马尼亚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和铝土矿,还有金、银、铁、锰、锑、盐、铀、铅、矿泉水等。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为565万千瓦。森林面积为625万公顷,约占全国面积的26%。内河和沿海产多种鱼类。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石油化工和机器制造;主要工业产品是金属制品、化学制品、机器和机械设备等。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年产原油150万吨。主要农产品有谷物、小麦、玉米,畜牧业主要是养殖猪、牛、羊等。全国农业面积147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06万公顷。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旅游点有布加勒斯特,黑海海滨,多瑙河三角洲,摩尔多瓦地区北部,中、西喀尔巴阡山区等。",罗马尼亚,欧洲,"Romania (ROU)",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语,"238,391平方公里",列伊,40,"{ ""75"": { ""zhou_x_guojia.id"": 75,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6,"2018-12-03 22:40:23",马耳他,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面积316平方公里,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其中马耳他岛面积最大,为2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0公里。马耳他岛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间有小块盆地,无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马耳他,全称为马耳他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面积316平方公里,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其中马耳他岛面积最大,为2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0公里。马耳他岛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间有小块盆地,无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马耳他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马耳他全国40.12万人(2004年)。主要是马耳他人,占总人口的90%,其余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天主教为国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希腊东正教。  公元前10至前8世纪,古代腓尼基人到此定居。公元前218年受罗马人统治。9世纪起先后被阿拉伯人、诺曼人占领。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这里。1789年,法国军队将骑士团逐出。1800年被英国英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1959年及1961年起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左侧为白色,右侧为红色;左上角有一镶着红边的银灰色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的来历:马耳他人民在二战期间英勇作战,配合盟军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进攻,于1942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十字勋章。后来,勋章图案被绘制在国旗上,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又在勋章图案四周加上红边。,马耳他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Malta (MLT)",瓦莱塔,马耳他语、英语,316平方公里,马耳他镑,356,"{ ""76"": { ""zhou_x_guojia.id"": 76,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7,"2018-10-21 23:32:26",马其顿,马其顿面积25713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东邻保加利亚,南界希腊,西接阿尔巴尼亚,北傍塞尔维亚和黑山。马其顿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主要河流为贯穿南北的瓦尔达尔河,首都斯科普里为最大城市,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  马其顿,全称为马其顿共和国,面积为25713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东邻保加利亚,南界希腊,西接阿尔巴尼亚,北傍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农业地区夏季最高气温达40℃,冬季最低气温达-30℃,西部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夏季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为10℃。  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此后,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军队占领了马其顿地区。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保和希瓜分了马其顿地区。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属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组成共和国之一,称马其顿共和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正式宣布独立。但它的独立由于希腊反对使用“马其顿”的国名而迟迟未被国际社会所承认。1992年12月10日,马其顿共和国议会经多数议员投票表决,原则同意将马其顿国家改名为“马其顿(斯科普里)共和国”。199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马其顿共和国为联合国会员国。国名暂定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红色,正中一轮金色的太阳,太阳放射八道光芒。  马其顿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总人口2022547(2002年统计数据)中,马其顿族约占64.18%,阿尔巴尼亚族约占25.17%,其他少数民族土耳其族、吉普赛族和塞尔维亚族等约占10.65%。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  南联盟解体前,马其顿地区为国内最贫穷的地区,独立后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区域局势动荡不安、联合国对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希腊于94-95年对马其顿的经济制裁、2001年内战等原因,马其顿经济停滞不前,直到2002年才开始渐渐复苏,至今该地仍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马其顿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Macedonia (MKD)",斯科普里,马其顿语,"25,333平方公里",马其顿第纳尔,389,"{ ""77"": { ""zhou_x_guojia.id"": 77,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8,"2018-12-03 22:40:32",摩尔多瓦,摩尔多瓦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3.38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国土介于普鲁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西邻罗马尼亚,北、东、南与乌克兰接壤。地处平原,境内丘陵起伏,河谷和山谷相间,平均海拔147米,中部为科德腊高地,北部和中部属森林草原带,南部是辽阔的草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领土的40%,三分之二的土地为黑钙土。,"  摩尔多瓦,全称为摩尔多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为3.38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国土介于普鲁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西邻罗马尼亚,北、东、南与乌克兰接壤。地处平原,境内丘陵起伏,河谷和山谷相间,平均海拔147米。中部为科德腊高地;北部和中部属森林草原带,南部是辽阔的草原。最高点是西部的巴拉涅什特山,海拔430米。河流众多但大部分短小,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为境内两大河流。地下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领土的40%,三分之二的土地为黑钙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为-3℃至-5℃,7月为19℃至22℃。  全国共划分为10个县、2个自治区(其中德涅斯特河左岸行政区地位未变)、1个直辖市(基希讷乌)。   摩尔多瓦人的祖先为达契亚人。公元13至14世纪,达契亚人逐渐分为3支:摩尔多瓦人、瓦拉几亚人和特兰西瓦尼亚人。1359年,摩尔多瓦人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公国,后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1600年,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公国实现短暂统一。1812年,俄国将摩部分领土(比萨拉比亚)划入俄版图。1859年1月,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合并,称罗马尼亚。1878年,南比萨拉比亚再次隶属俄罗斯。摩尔多瓦1918年1月宣布独立,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1940年6月,苏联将其再次划入版图,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于1991年8月27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摩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从左至右由蓝、黄、红三个竖长方形组成,中间绘有国徽。摩尔多瓦曾于1940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3年起采用带有五角星、镰刀、铁锤图案,中间有绿色宽条通过旗面的红旗。1990年6月改国名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1月3日启用上述新国旗。1991年5月23日改国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  摩尔多瓦人口339.17万(2005年12月,不含“德左”地区人口)。摩尔多瓦族占65%,乌克兰族13%,俄罗斯族13%,加告兹族3.5%,保加利亚族2%,犹太族2%,其它民族1.5%。官方语言为摩尔多瓦语,通用俄语。多数人信奉东正教。  摩尔多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2001年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资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磷钙石、褐煤等。地下水资源丰富,约有2200个天然泉。森林覆盖率为9%,主要树种有柞树、千金榆树、水青冈树等。野生动物有獐、狐狸和麝鼠等。摩尔多瓦食品工业较发达,主要有葡萄酒酿造、肉类加工和制糖业等。轻工业主要有卷烟、纺织和制鞋。其外汇收入的35%依靠葡萄酒出口。",摩尔多瓦共和国,欧洲,"Republic of Moldova (MDA)",基希讷乌,摩尔多瓦语,"33,843平方公里",列伊,373,"{ ""78"": { ""zhou_x_guojia.id"": 78,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79,"2018-10-21 23:32:31",摩纳哥,摩纳哥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国包围,南面濒临地中海,边境线长4.5公里,海岸线长5.16公里。地形狭长,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00米,境内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摩纳哥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凉爽,冬季潮湿温暖。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意大利语、英语和摩纳哥语,大部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摩纳哥,全称为摩纳哥公国,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国国土包围,南临地中海。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00米,面积为1.95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最高点海拔573米。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人口3.4万(2000年7月),其中法国人占58%,意大利人占17%,摩纳哥人占19%,其他民族占6%。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意大利语和英语。96%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早期腓尼基人在此建立城堡。中世纪成为热那亚共和国保护下的市镇。1297年起由格里马尔迪家族统治。1338年成为独立公国。1525年,受西班牙保护。1641年9月14日,摩纳哥同法签订条约,赶走西班牙人,1793年摩并入法国并与法结盟。1860年再度处于法国保护之下。1861年曼托纳、罗克布伦两大城市脱离摩纳哥,使其领土面积由20平方公里缩小到现有面积。1911年颁布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国。1919年同法国签订的条约规定,一旦国家元首逝世而没有男性后裔,摩纳哥将并入法国。,摩纳哥公国,欧洲,"Principality of Monaco (MON)",摩纳哥,法语,1.95平方公里,欧元,377,"{ ""79"": { ""zhou_x_guojia.id"": 79,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 80,"2018-12-03 22:40:33",挪威,挪威总面积38.5155万平方公里,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包括峡湾),多天然良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约占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泽广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挪威,全称为挪威王国,面积为385155平方公里(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等属地)。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包括峡湾),多天然良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约占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泽广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设1市18郡:奥斯陆(市)、阿克什胡斯、东福尔、海德马克、奥普兰、布斯克吕、西福尔、泰勒马克、东阿格德尔、西阿格德尔、罗加兰、霍达兰、松恩-菲尤拉讷、默勒-鲁姆斯达尔、南特伦德拉格、北特伦德拉格、诺尔兰、特罗姆斯、芬马克。  公元9世纪形成统一的王国。在9—11世纪北欧海盗时期,曾不断向外扩张,进入鼎盛时期。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1397年与丹麦和瑞典组成卡尔马联盟,受丹麦统治。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换取西波美拉尼亚。1905年独立,成立君主国,并选丹麦王子卡尔为国王,称哈康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哈康国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国。1945年获得解放。1957年哈康七世逝世,其子即位,称奥拉夫五世。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1∶8。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蓝、白色的十字形图案,略偏左侧。挪威曾在1397年与丹麦、瑞典结成卡尔马联盟,为丹麦所统治,所以国旗上的十字源自丹麦国旗的十字图案。挪威国旗有两种,政府机构悬挂燕尾式国旗,其他场合悬挂上述横长方形国旗。  挪威总人口468万(2006年)。96%为挪威人,外国移民约占4.6%。有萨米族约3万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官方语言为挪威语,英语为通用语。90%居民信奉国教基督教路德宗。  挪威是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发达国家,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2616.94亿美元,人均达到56767美元,高举世界第一位。  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约1870亿度,已开发63%。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渔场。农业面积10463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329平方公里。副食基本可自给,粮食主要靠进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传统工业部门有机械、水电、冶金、化工、造纸、木材加工、鱼产品加工和造船。挪威是西欧最大的铝生产国和出口国,镁的产量居世界第二,硅铁合金产品大部分供出口。70年代兴起的近海石油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为西欧最大产油国、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主要旅游点有奥斯陆、卑尔根、勒罗斯、北角等地。,挪威王国,欧洲,"Kingdom of Norway (NOR)",奥斯陆,挪威语,"324,220平方公里",挪威克朗,47,"{ ""80"": { ""zhou_x_guojia.id"": 80, ""zhou.id"": 2,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欧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