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jia.id,guojia.ts,guojia.title,guojia.jianjie,guojia.gaikuang,guojia.name,guojia.zhou,guojia.yingwen,guojia.shoudu,guojia.guanfangyuyan,guojia.mianji,guojia.zhuyaohuobi,guojia.guojidianhuaquhao,guojia.zhou_x_guojia_id 101,"2018-12-03 22:42:31",博茨瓦纳,博茨瓦纳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  国家概况  博茨瓦纳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是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  博茨瓦纳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西北、乔贝、中部、东北、杭济、卡拉哈迪、南部、东南、昆嫩、卡特伦。  博茨瓦纳独立前称贝专纳。茨瓦纳人于公元13~14世纪由北方迁居于此。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贝专纳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国旗:博茨瓦纳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中间横贯一道黑色宽条,上下为两个淡蓝色的横长方形,黑色与淡蓝色之间是两道白色细条。黑色代表博茨瓦纳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黑人;白色代表白人等人口中的少数部分;蓝色象征蓝天和水。国旗的寓意是在非洲的蓝天下,黑人和白人团结、生活在一起。  博茨瓦纳人口180万(2006年)。绝大部分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占人口的90%)。全国有8个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恩瓦托族最大,约占人口的40%。欧洲人和亚洲人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博茨瓦纳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等。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近年来,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农业较落后,80%以上的粮食依靠进口。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是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博是非洲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  博茨瓦纳是非洲主要旅游国,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主要旅游资源。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和乔贝国家公园为主要旅游点。,博茨瓦纳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Botswana (BOT)",哈博罗内,英语,"581,730平方公里",普拉,267,"{ ""101"": { ""zhou_x_guojia.id"": 101,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2,"2018-12-03 22:42:31",布基纳法索,布基纳法索面积为27.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沃尔特河上游的内陆国,东邻贝宁、尼日尔,南与科特迪瓦、加纳、多哥交界,西、北与马里接壤。全境大部地区为内陆高原,地势平坦,自北向南徐缓倾斜,平均海拔不到300米,北部接近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奥罗达拉地区地势较高。布基纳法索属热带草原气候,纳库鲁峰海拔749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穆温河、纳康伯河和纳齐农河。,"  布基纳法索面积27.4万平方公里。是位于非洲西部沃尔特河上游的内陆国。东邻贝宁、尼日尔,南与科特迪瓦、加纳、多哥交界,西、北与马里接壤。全境大部地区为内陆高原,地势平坦,自北向南徐缓倾斜,平均海拔不到300米。北部接近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奥罗达拉地区地势较高。纳库鲁峰海拔749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穆温河、纳康伯河和纳齐农河。属热带草原气候。  9世纪时建立了以莫西族为主体的王国。15世纪莫西人首领建立亚滕加和瓦加杜古王国。190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5日宣告独立,定国名为上沃尔特共和国。1984年8月4日,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尊严的国家”。1987年10月15日,总统府负责司法的国务部长布莱斯-孔波雷上尉发动政变推翻桑卡拉总统(在政变中被打死)后,出任国家元首。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上红下绿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央有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农业、土地和希望;五角星象征革命向导,金黄色象征财富。   布基纳法索有1320万(2005年估计),共有60多个部族,分为沃尔特和芒戴两大族系。沃尔特族系约占全国人口的70%,主要有莫西族、古隆西族、博博族等;芒戴族系约占全国人口的28%,主要有萨莫族、迪乌拉族和马尔卡族等。官方语言为法语。主要民族语言有莫西语和迪乌拉语。65%的居民信奉原始宗教,20%信奉伊斯兰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布基纳法索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资源贫乏,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卡利特果等。1995/1996年度,生产棉花14.7%万吨。畜牧业为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之一,畜牧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景点有瓦加杜古清真寺、瓦加杜古城市公园、瓦加杜古博物馆等。   主要城市  瓦加杜古:瓦加杜古是布基纳法索首都和最大城市,卡焦戈省省会。位于国境中部莫西高原上,地势平坦,海拔300多米。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至28℃,年降水量890毫米,降水集中于5至9月。人口98万(2002年),主要为莫西族。",布基纳法索,非洲,"Burkina Faso (BUR)",瓦加杜古,法语,"2,740,000平方公里",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226,"{ ""102"": { ""zhou_x_guojia.id"": 102,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3,"2018-10-21 23:34:04",布隆迪,布隆迪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境内河网稠密,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布隆迪,全称为布隆迪共和国,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成立布隆迪共和国。1976年成立第二共和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及其团结。   布隆迪共和国人口约740万(2005年),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基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布隆迪的名胜有海哈山、布琼布拉公园、布琼布拉博物馆以及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  主要城市  布琼布拉:首都布琼布拉是全国最大城市,旧名乌松布拉。位于坦噶尼喀湖东端北岸,海拔756米。人口约27万。19世纪末曾为德国殖民者侵略非洲中部的基地,后又为德国和比利时统治卢安达(今卢旺达)-乌隆迪(今布隆迪)的据点。今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布琼布拉的咖啡、棉花和畜产品等贸易颇盛。湖滨淡水渔业重要。有农产品加工、食品、纺织、水泥、皮革等小型工业,产值占全国大半。为重要水陆联运枢纽,全国进出口门户。公路通卢旺达、扎伊尔、坦桑尼亚和国内主要城镇。经坦噶尼喀湖航线至坦桑尼亚的基戈马港,转铁路出印度洋,是对外联系的要道。有国际航空港。主要文化设施有布隆迪大学和非洲文明博物馆。   趣闻:布隆迪别称非洲心脏、谚语之国、山国、鼓国。布隆迪人能歌善舞,早在古埃及时就闻名于尼罗河畔了。图西人好击鼓,以鼓音传递消息,每年举行击鼓盛会。城市建筑以二三层居多,农村大部分是砖瓦房。该国人的主要食物是薯类、玉米、高梁、副食主要有牛羊肉、鱼类、各种蔬菜和水果等。布隆迪人能歌善舞,早在古埃及时就闻名于尼罗河畔了。图西人好击鼓,以鼓音传递消息,每年举行击鼓盛会。城市建筑以二三层居多,农村大部分是砖瓦房。该国人的主要食物是薯类、玉米、高梁、副食主要有牛羊肉、鱼类、各种蔬菜和水果等。",布隆迪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Burundi (BDI)",布琼布拉,基隆迪语和法语,"27,800平方公里",布隆迪法郎,257,"{ ""103"": { ""zhou_x_guojia.id"": 103,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4,"2018-10-21 23:34:11",赤道几内亚,赤道几内亚面积28051.46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木尼河地区西濒大西洋,北接喀麦隆,东、南与加蓬交界。赤道几内亚属赤道雨林气候,海岸线长482公里。沿海为狭长平原,岸线平直,少港湾,内陆为高原,中部山脉把木尼河地区分成北面贝尼托河和南部乌塔姆博尼河流域。,"  赤道几内亚,全称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木尼河地区西濒大西洋,北接喀麦隆,东、南与加蓬交界。海岸线长482公里。沿海为狭长平原,岸线平直,少港湾。内陆为高原,一般海拔500-1000米。中部山脉把木尼河地区分成北面贝尼托河和南部乌塔姆博尼河流域。各岛都是火山岛,为喀麦隆火山在几内亚湾的延伸。比奥科岛多死火山,中部的斯蒂贝尔峰海拔3007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姆比尼河。属赤道雨林气候。   全国人口101.4万(2002年人口普查数字)。主要部族有分布在大陆的芳族(约占人口的75%)和居住在比奥科岛的布比族(约占人口的1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法语为第二官方语言,民族语言主要为芳语和布比语。居民82%信奉天主教,15%信奉伊斯兰教,3%信奉新教。  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入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和比奥科、科里斯科和安诺本等岛。1778年西班牙占领比奥科岛,1843年占领木尼河地区,1845年建立殖民统治。1959年被划为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1963年12月西当局在赤道几内亚举行公民投票,通过“内部自治”法规。1964年1月实行“内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宣告独立,定名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靠旗杆一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宽条,自上而下分别为绿、白、红三色,旗面中央有国徽图案。绿色象征财富,白色象征和平,红色象征为独立而斗争的精神,蓝色象征海洋。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长期困难。1987年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1991年开始开发石油后,经济出现转机。1996年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石油为重点,促进木材加工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1997至2001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41.6%。在石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GEQ)",马拉博,西班牙语,"28,000平方公里",中非金融合作法郎,240,"{ ""104"": { ""zhou_x_guojia.id"": 104,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5,"2018-12-03 22:42:44",多哥,多哥面积56785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几内亚湾,西与加纳相邻,东邻贝宁,北与布基纳法索交界。海岸线长53公里,全境狭长,一半以上为丘陵和沟谷地带。南部为滨海平原,中部为高原,海拔为500-600米的阿塔科拉山高地,北部为低高原,主要山脉为多哥山脉。多哥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多哥,全称为多哥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几内亚湾。西与加纳相邻。东邻贝宁,北与布基纳法索交界。海岸线长53公里。全境狭长,一半以上为丘陵和沟谷地带。南部为滨海平原;中部为高原,海拔为500-600米的阿塔科拉山高地;北部为低高原。主要山脉为多哥山脉,鲍曼峰海拔986米,为全国最高点。境内多礁湖。主要河流有莫诺河和奥蒂河。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国分为滨海区、高原区、中部区、卡拉区和草原区五大经济区。  古代多哥境内分布着许多独立的部落和小王国。公元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多哥沿海地带。1884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920年9月,多哥的西、东部被英、法分别占领。二次大战后,由英、法分别“托管”。1957年加纳独立时,英托管的西部多哥并入加纳。1956年8月东部多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4月27日独立,定国名为多哥共和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由三道绿色横条和两道黄色横条相间排列组成,旗面左上角为一红色正方形,其正中有一颗白色五角星。绿色代表农业,又象征希望;黄色象征国家的矿藏,还表示人民的信心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红色象征人类的真诚、博爱与献身精神;白色象征纯洁;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独立和人民新生。   人口520万(2005年估计),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以埃维语和卡布列语较通用。居民中约70%信奉拜物教,20%信奉基督教,10%信奉伊斯兰教。  多哥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产品、磷酸盐和转口贸易是多三大支柱产业。主要矿业资源是磷酸盐,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生产国,已探明储量:优质矿2.6亿吨,含少量碳酸盐的约10亿吨。其他矿藏有石灰石、大理石、铁和锰等。  多哥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农产品加工、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中77%为中小企业。全国67%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面积约340万公顷,已开垦土地面积约140万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85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高粱、木薯和稻米,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7%;经济作物占大约20%,主要为棉花、咖啡和可可。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地区,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5%。80年代以来,多哥旅游业发展较快。主要旅游点有洛美、多哥湖、帕利梅风景区和卡拉市。",多哥共和国,非洲,"Togolese Republic (TOG)",洛美,法语,"56,785平方公里",西非法郎,228,"{ ""105"": { ""zhou_x_guojia.id"": 105,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6,"2018-12-03 22:42:49",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部,南面为埃塞俄比亚,西与苏丹接壤,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临红海,面积12.43万平方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海岸线长1200公里,隔海与沙特、也门相望,地扼欧、亚、非三大洲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厄立特里亚是一个农业国,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  厄立特里亚,全称为厄立特里亚国,位于非洲东北部,北面为埃塞俄比亚,西与苏丹接壤,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临红海,面积124320平方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海岸线长1200公里,隔海与沙特、也门相望,地扼欧、亚、非三大洲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厄立特里亚历史上曾是阿克苏姆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后长期受埃塞俄比亚王国统治;1869年意大利人开始吞占厄立特里亚地盘,1882年将其宣布为殖民地。1890年,意把各占领区合为统一的殖民地,称“厄立特里亚”,这就是厄立特里亚名称的由来。1941年意大利退出,厄被英国占领,成为托管地。1950年厄立特里亚作为自治单位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双方于1952年成立联邦,英军也于当年撤离。1962年,厄立特里亚成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1993年4月23—25日,厄举行了关于厄独立的公民投票,99.8%的选民赞成独立。埃塞过渡政府接受公决结果,承认厄独立。1993年5月24日厄正式宣告独立并举行开国庆典。  国旗:呈长方形。旗面由三个三角形构成,靠近旗杆为红色等腰三角形。红色部分中有一个由三枝黄色橄榄枝构成的圆形图案。红色象征为争取独立解放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畜牧业,蓝色象征国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财富,黄色象征矿产资源,橄榄枝象征和平。  厄立特里亚总人口456万(2006年估计),共有9个民族:提格里尼亚、提格雷、希达赖伯、比伦、库纳马、纳拉、萨霍、阿法尔、拉沙伊达。其中,提格里尼亚和提格雷族人占多数,阿法尔族人在其东南部居多,影响较大。每个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主要语言有提格雷尼亚语、提格雷语。通用英语和阿拉伯语。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信徒各占一半,另有少数信奉天主教和传统拜物教。  厄立特里亚是一个农业国,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农产品占出口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石油、铜、金、铁、食盐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纺织、食品加工、皮革、玻璃器皿制造、制鞋等。厄的海岸线长达1200公里,海运业较为发达,红海边唯一的深水良港马萨瓦港,以及人工港阿萨布,吞吐量都很大。,厄立特里亚国,非洲,"State of Eritrea (ERI)",阿斯马拉,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和英语,12.5平方公里,埃塞俄比亚比尔,291,"{ ""106"": { ""zhou_x_guojia.id"": 106,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7,"2018-10-21 23:34:24",佛得角,佛得角意为“绿色海角”,面积4033平方公里,在北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上,东距非洲大陆的最西点佛得角500多公里,地扼美、非、欧、亚4大洲海上交通要冲,是各洲远洋船只及大型飞机过往的补给站,被称为连接“各大洲的十字路口”。它由28个岛屿组成,整个群岛均由火山形成,地形几乎全为山地,河流稀少,水源匮乏。属热带干燥气候,终年盛行干热的东北信风。,"  国家概况  佛得角,全称为佛得角共和国,意为“绿色海角”,面积4033平方公里。在北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上,东距非洲大陆的最西点佛得角(塞内加尔境内)500多公里。地扼美、非、欧、亚4大洲海上交通要冲。在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它是从欧洲绕道非洲去亚洲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它迄今仍是各洲远洋船只及大型飞机过往的补给站,被称为连接“各大洲的十字路口。”它由18个岛屿组成,北部圣安唐等9个岛屿常年迎着东北方向吹来的海风,被称为向风群岛,南部的布腊瓦等9个岛屿如同躲在避风港里,被称为背风群岛。整个群岛均由火山形成,地形几乎全为山地。全国最高峰福左山海拔2829米。河流稀少,水源匮乏。属热带干燥气候,终年盛行干热的东北信风,年平均温度24℃。   佛得角人口约为51.9万(2006年)。绝大部分为黑白混血的克里奥尔人,占人口总数的71%;黑色人种占28%,欧洲人占1%。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民族语言为克里奥尔语。9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复临派教。  1495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把佛得角的圣地亚哥岛变成贩卖非洲黑权的转运站。1951年成为葡萄牙的海外省,由总督统治。1956年后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群众运动。1974年12月葡政府同独立党签订佛得角独立协议,并组成由双方代表参加的过渡政府。1975年6月全国举行大选。同年7月5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佛岛独立,成立佛得角共和国,由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执政。1980年11月几内亚比绍发生政变后,佛得角于1981年2月中止了与几内亚比绍合并的计划,并成立了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取代了原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佛得角分部。   国旗:呈圆形。圆面顶端有一铅锤,象征宪法的公正;中心为等边三角形,象征团结和平等;三角形内的火炬象征经过斗争获得的自由;下方的三道条带象征海洋、环绕各岛的水域和人民的支持;圆面上的文字为葡萄牙文“佛得角共和国”。圆形两侧有十颗五角星,象征组成该国的岛屿;下面的两枝棕榈叶象征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和干旱期间作为人民精神支柱的信念;连接棕榈叶的链环则象征佛侨心中所充满的友情和相互支持。   佛得角为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实行自由化市场经济,经济得以缓慢发展。1998年以来,政府实行开放引资政策,迄今已完成30余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首家证券交易所于1999年3月开业。独立党重新执政后,于2002年2月,佛政府提出以发展私营经济为核心的2002~2005年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旅游业、农业、教育、卫生事业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是维持国家预算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恢复并加强国际合作。2005年1月1日起,佛进入从最不发达国家行列毕业的过渡期,将于2008年1月正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为实现平稳过渡,佛于2006年成立了“支持佛得角过渡集团”,成员包括葡萄牙、法国、美国、中国、世行、欧盟和联合国等。2006年,佛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几个大型旅游综合设施开工,多条公路通车,圣维森特和博阿维斯塔国际机场竣工在即。但由于对外依赖较大等痼疾,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旅游已成为佛得角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该国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萨尔岛、圣地亚哥岛和圣维森特岛。景点有普拉亚海滨浴场、萨尔岛南岸的圣玛丽亚海滩。  趣闻:佛得角的小伙子一般以献花表示向姑娘求爱,如果他看中了某个姑娘,便会把一朵用植物叶子包裹的鲜花送给姑娘。如果姑娘接受了花,小伙子便以香蕉叶作纸向姑娘的父母写信求婚。星期五被视为吉日,一般婚礼都在这一天举行。  握手在当地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见面礼节,双方都应该是热情主动的,毫无原因地拒绝握对方伸过来的手是极不礼貌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男女之间行握手礼,女方伸出手后,男方才能伸出手相握。男方同女方握手时,切忌握住女方的手久久不松开。",佛得角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Cape Verde (CPV)",普拉亚,葡萄牙语,"4,033平方公里",佛得角埃斯库多,238,"{ ""107"": { ""zhou_x_guojia.id"": 107,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8,"2018-12-03 22:42:59",冈比亚,冈比亚是穆斯林国家,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每年一月份有大型节日拉马丹众多穆斯林信徒赶往圣城麦加参加朝拜。冈比亚面积1038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48公里。全境为一狭长平原,切入塞内加尔共和国境内,冈比亚河横贯东西,注入大西洋。冈比亚一年分为雨季和干季,地下水资源清洁丰富,地下水位较高,距地表仅5米左右。,"  冈比亚,全称为冈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48公里。全境为一狭长平原,切入塞内加尔共和国境内。冈比亚河横贯东西,注入大西洋。   冈比亚全国人口160万(2006年)。主要民族有:曼丁哥族(占人口的42%)、富拉族(又称颇尔族,占16%)、沃洛夫族(占16%)、朱拉族(占10%)和塞拉胡里族(占9%)。官方语言为英语,民族语言有曼丁哥语、沃洛夫语以及无文字的富拉语(又称颇尔语)和塞拉胡里语等。居民9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拜物教。  16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侵入。1618年英国人在冈比亚河口詹姆士岛建立了殖民据点。17世纪末法国殖民者也到了冈比亚河北岸。此后100年间,英法为争夺冈比亚地区和塞内加尔,曾多次发动战争。1783年《凡尔赛和约》把冈比亚河两岸划归英国,把塞内加尔划归法国。1889年英法达成协议,划定了当今冈比亚边界。1959年英召开冈比亚制宪会议,同意冈比亚成立“半自治政府”。1964年英同意冈比亚于1965年2月18日独立。1970年4月24日冈比亚宣布成立共和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蓝、绿三个平行横长方形组成,蓝色与红、绿色交接处各有一道白条。红色象征阳光;蓝色象征爱与忠诚,还代表横贯全国东西的冈比亚河;绿色象征宽容,也象征农业;两道白条表示纯洁、和平、遵守法律,以及冈比亚人对世界人民的友好感情。",冈比亚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The Gambia (GAM)",班珠尔,英语,"10,380平方公里",达拉西,220,"{ ""108"": { ""zhou_x_guojia.id"": 108,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09,"2018-12-03 22:43:02",刚果(金),刚果(金)面积234.5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其中北部,东接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北连苏丹、中非共和国,西邻刚果,南界安哥拉、赞比亚,海岸线长37公里。地形分5个部分:中部刚果盆地区,东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区,北部阿赞德高原区,西部下几内亚高原区,南部隆达—加丹加高原区。,"  民主刚果,全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其中北部,东接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北连苏丹、中非共和国,西邻刚果,南界安哥拉、赞比亚。海岸线长37公里。地形分5个部分:中部刚果盆地区,东部南非高原大裂谷区,北部阿赞德高原区,西部下几内亚高原区,南部隆达-加丹加高原区。扎乌边界的马格丽塔山海拔5109米,为全国最高点。扎伊尔河(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自东向西流贯全境,重要支流有乌班吉河、卢阿拉巴河等。东部边界自北向南有阿尔伯特湖、爱德华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水深1435米,为世界第二深水湖)和姆韦鲁湖等。南纬5°以北属热带雨林气候,以南属热带草原气候。   5930万(2006年)。全国有254个民族,较大的民族有60多个,分属班图、苏丹、俾格米三大族系。其中班图人占全国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和东部,包括刚果、班加拉、卢巴、蒙戈、恩贡贝、伊亚卡等族;苏丹人多数居住在北部,人口最多的是阿赞德和孟格贝托两族;俾格米人主要集中在赤道密林里。法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林加拉语(Lingala)、斯瓦希里语(Swahili)、基孔果语(Kikongo)和契卢巴语(Kiluba)。居民45%信奉天主教,24%信奉基督教新教,17.55%信原始宗教,13%信金邦古教,其余信伊斯兰教。  约从公元10世纪起,刚果河流域陆续形成一些王国,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15世纪至16世纪卢巴、隆达、姆西里帝国在东南部地区先后建立。15世纪至18世纪葡、荷、英、法、比等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08年成为比利时殖民地,改称“比属刚果”。1960年2月比利时被迫同意扎伊尔独立,同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定名为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1964年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6年民主共和国改为刚果(金)。1971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ire)。1997年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非洲,"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COD)",金沙萨,法语,"2,344,858平方公里",刚果法郎,243,"{ ""109"": { ""zhou_x_guojia.id"": 109,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0,"2018-12-03 22:43:05",刚果(布),刚果(布)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刚果,全称为刚果共和国,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刚果总人口为400万(2004年)。刚果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大小民族56个。最大的民族是南方的刚果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方原始森林里还生活着少数俾格米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南方为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为林加拉语。全国居民中一半以上信奉原始宗教,26%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3%信奉伊斯兰教。   刚果全国共划分10个省,6个直辖市,83个县。  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1910年,法国占领了刚果。1958年11月成为自治共和国,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0年8月15日,刚果获得完全独立,定国名为刚果共和国。1968年6月31日改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1991年决定将国名刚果人民共和国改为刚果共和国,同时恢复使用独立时的国旗和国歌。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刚果共和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除石油和木材外,还拥有大量未开发的底下矿产,如:铁(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10亿吨)、钾、磷、锌、铅、铜、锰、金、铀和钻石等。天然气储量为1万亿立方米。刚果国内几乎没有民族工业,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经济总体落后。但就地区而言,南方又较北方相对好些。因为黑角至布拉柴维尔的大洋铁路横穿刚果南部,交通相对方便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刚果的加工制造业,主要集中南方的黑角、布拉柴维尔和恩卡伊三个城市。  刚果河流域是仅次于亚马逊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域,刚果河也是仅次于尼罗河的非洲第二大河。而刚果河“走廊”则是中部非洲旅游的重要景点。它将刚果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描绘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从布拉柴维尔乘船上行,首先看到的是姆巴穆岛,这是个由刚果河常年冲击而成的沙洲,绿树成荫,碧波细浪,风景如画,吸引着大量的诗人、画家和外国游客。当船驶过玛鲁古-特雷肖,便进入闻名遐迩的刚果河“走廊”。",刚果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the Congo (CGO)",布拉柴维尔,法语,"34,200平方公里",中非法郎,242,"{ ""110"": { ""zhou_x_guojia.id"": 110,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1,"2018-12-03 22:43:13",几内亚比绍,几内亚比绍面积3.6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包括比热戈斯群岛等岛屿,大陆部分北接塞内加尔,东、南邻几内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300公里。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除东南隅多丘陵外,其他地区均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主要河流科鲁巴尔河由东北向西南注入大西洋,水量较大,富航运。,"  几内亚比绍,全称为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包括比热戈斯群岛等岛屿。大陆部分北接塞内加尔,东、南邻几内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300公里。除东南隅多丘陵外,其他地区均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主要河流科鲁巴尔河由东北向西南注入大西洋,水量较大,富航运。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1446年,葡萄牙人在几内亚比绍登陆,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站。17-18世纪成为葡萄牙贩卖奴隶的主要地区,归葡属佛得角统治。1951年葡萄牙把几内亚比绍改为“海外省”。1956年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成立,该党领导的游击队,解放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1973年9月24日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在解放区宣告成立并颁布宪法。路易斯-卡布拉尔任国家元首、国务委员会主席。翌年9月葡予以承认。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红、黄、绿、黑四色组成。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长方形,中央有一颗黑色五角星;旗面右侧为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上黄下绿。红色象征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战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丰收和人民的希望;绿色象征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国家的执政党——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还象征非洲黑人的尊严、自由与和平。   人口159万(2005年)。全国通用克里奥尔语。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63%的人信奉拜物教,36%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的人信奉天主教。",几内亚比绍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GBS)",比绍,葡萄牙语,"36,120平方公里",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245,"{ ""111"": { ""zhou_x_guojia.id"": 111,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2,"2018-10-21 23:34:50",吉布提,吉布提面积为2.3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南与索马里为邻,北、西和西南与埃塞俄比亚交界。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地区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和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间有低洼平原和湖泊。境内无固定河流,只有季节性的小溪流。主要属热带沙漠气候,内地近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少雨。,"  吉布提,全称为吉布提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南与索马里为邻,北、西和西南与埃塞俄比亚交界。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地区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和火山占全国面积的90%,间有低洼平原和湖泊。南部地区多为高原山地,一般海拔500-800米。东非大裂谷经过中部,裂谷带北端的阿萨勒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3米,为非洲最低点。北部穆萨·阿里山海拔2020米,是全国最高点。境内无固定河流,只有季节性的小溪流。主要属热带沙漠气候,内地近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少雨。   人口79.3万(2005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估计)。主要有伊萨族和阿法尔族。伊萨族占全国人口的50%,讲索马里语;阿法尔族约占40%,讲阿法尔语。另有少数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主要民族语言为阿法尔语和索马里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4%的居民为穆斯林(逊尼派),其余为基督教徒。  首都吉布提市(Djibouti),人口约62.4万(2005年估计)。热季平均气温31-41℃,凉季平均气温23-29℃。  殖民主义者入侵前,境内由若干分散的苏丹王统治。从19世纪50年代起,法国开始入侵。1888年占领全境。1896年成立法属索马里。1946年为法国海外领地之一,由法国派总督直接统治。1967年给予它以“实际上的自治”地位。1977年6月27日宣告独立,成立共和国。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9∶5。靠旗杆一侧为一个白色等边三角形,边长与旗宽相等;右侧为两个相等的直角梯形,上方为天蓝色,下方为绿色。白色三角形正中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天蓝色代表海洋和天空,绿色象征土地和希望,白色象征和平,红五角星代表人民的希望和斗争的方向。整个国旗图案的中心思想是“团结、平等、和平”。  吉布提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95%以上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80%以上的发展资金仰赖外援。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主要是港口服务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吉布提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Djibouti (DJI)",吉布提,阿拉伯语、法语,"23,000平方公里",吉布提法郎,253,"{ ""112"": { ""zhou_x_guojia.id"": 112,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3,"2018-12-03 22:43:22",几内亚,几内亚面积约24.6万平方公里,位于西非西岸,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接科特迪瓦,南界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352公里。地形复杂,全境分4个自然区:西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中部为平均海拔900米的富塔贾隆高原,西非3条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冈比亚河均发源于此,被称为“西非水塔”,东北部为平均海拔约300米的台地,东南部为几内亚高原。,"  几内亚,全称为几内亚共和国,位于西非西岸,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接科特迪瓦,南界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352公里。地形复杂,全境分4个自然区:西部(称下几内亚)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中部(中几内亚)为平均海拔900米的富塔贾隆高原,西非3条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冈比亚河均发源于此,被称为“西非水塔”。东北部(上几内亚)为平均海拔约300米的台地。东南部为几内亚高原,有海拔1752米的宁巴山,为全境最高峰。沿海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内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全国人口964万(2006年)。共有20多个民族,其中富拉族(又称颇尔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0%,马林凯族约占30%,苏苏族约占16%。官方语言为法语。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主要语种有苏苏语、马林凯语和富拉语(又称颇尔语)。全国约87%居民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公元9至15世纪,几内亚是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侵入几内亚,随后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接踵而至。1842-1897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同各地部落酋长签订30多个“保护”条约。1885年柏林会议划几为法国的势力范围。1893年命名为法属几内亚。1958年几内亚要求立即独立,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同年10月2日正式宣告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1984年改国名为“几内亚共和国”(亦称几内亚第二共和国),孔戴成为几内亚独立后的第二位总统。1994年1月,成立第三共和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红、黄、绿三色。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烈士的鲜血,还象征劳动者为建设祖国而作出的牺牲;黄色代表国家的黄金,也象征普照全国的阳光;绿色象征该国植物。另外,红、黄、绿三色也是泛非颜色,几内亚人视之为“勤劳、正义、团结一致”的标志。   几内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05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5美元。",几内亚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Guinea (GUI)",科纳克里,法语,"245,857平方公里",几内亚法郎,224,"{ ""113"": { ""zhou_x_guojia.id"": 113,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4,"2018-10-21 23:34:58",加纳,加纳面积23.85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临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加纳不仅因盛产可可而赢得“可可之乡”的美誉,还因盛产黄金而被赞誉为“黄金海岸”。,"  加纳,全称为加纳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临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加纳不仅因盛产可可而赢得“可可之乡”的美誉,还因盛产黄金而被赞誉为“黄金海岸”。  全国共设10个省,省下设有110个县。  古加纳王国建于公元3—4世纪,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从1471年起,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者相继入侵加纳,他们不仅劫掠加纳的黄金、象牙,还把加纳作为贩卖黑奴的据点。1897年,英国取代其他国家,成为加纳的主宰,称加纳为“黄金海岸”。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加纳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黄、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黄色部分中间是一颗黑色五角星。红色象征为了国家独立而牺牲烈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和资源;也代表加纳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绿色象征森林和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非洲自由的北极星。  人口2200万(2005年估计),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原始宗教。   加纳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诸如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加纳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34%,主要材林集中在西南部。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纳经济支柱。加纳盛产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可可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3%左右。  加纳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甘蔗、烟草等。加纳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依赖进口,主要工业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电力、冶金、食品、服装、木制品、皮制品、酿酒等。自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后,加纳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1994年联合国取消加纳最不发达国家称谓。",加纳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Ghana (GHA)",阿克拉,英语,"238,540平方公里",塞地,233,"{ ""114"": { ""zhou_x_guojia.id"": 114,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5,"2018-12-03 22:43:33",加蓬,加蓬面积约26.77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其中部,西濒大西洋,东、南与刚果(布)为邻,北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接壤,海岸线长800公里。沿海为平原,南段多沙丘、泻湖和沼泽,北段间有山崖临海,内地为高原,奥果韦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加蓬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5%,被誉为非洲的“绿金之国”。,"  加蓬,全称为加蓬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其中部,西濒大西洋。东、南与刚果(布)为邻,北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接壤。海岸线长800公里。沿海为平原,南段多沙丘、泻湖和沼泽,北段间有山崖临海。内地为高原,海拔500-800米。伊本吉山高1575米,是全国最高点。奥果韦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加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5%,被誉为非洲的“绿金之国”。  全国划分为9个省(河口省、滨海奥果韦省、尼扬加省、中奥果韦省、上奥果韦省、奥果韦-洛洛省、奥果韦-伊温多省、恩古涅省、沃勒-恩特姆省),下辖44个州、8个县、12个市。  公元12世纪,班图人从非洲东部迁徙至加蓬,在奥果韦河两岸建立了一些部落王国。15世纪葡萄牙人最先来加蓬海岸贩卖奴隶。18世纪法国逐步侵入。1861年至1891年全境被法国占领。1910年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4个领地之一。1911年法国将加蓬等4个领地转让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蓬复归法国。1957年初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4∶3。自上而下由绿、黄、蓝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组成。绿色象征丰富的森林资源,加蓬号称“木材之国”、“绿金之国”;黄色象征阳光;蓝色象征海洋。  人口150多万(2005年)。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有芳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居民信奉天主教的占50%,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20%,信奉伊斯兰教的占10%,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被列为法语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以石油为主的采掘业发展较快,加工业和农业基础薄弱。石油、锰、铀和木材曾为经济四大支柱。加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它是黑非洲第三大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约4亿吨。锰矿蕴藏量2亿吨,占世界储量25%,居第4位,为世界第3大生产和出口国,产量近几年稳定在200万吨左右,素有“黑金之国”的美誉。加蓬素有森林之国的美称,林木繁茂,种类诸多。森林面积2200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5%,原木储量约4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  采矿业是加蓬主要经济部门。六十年代初开始开发石油,95%的石油供出口,出口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出口总额的80%、国家财政收入的62%。工业主要有石油冶炼、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等。农牧业发展缓慢,粮、肉、菜、蛋均不能自给,粮食60%需要进口。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7%。主要农产品有木薯、芭蕉、玉米、山药、芋头、可可、咖啡、蔬菜、橡胶、棕榈油等。主要出口石油、木材、锰和铀;主要进口食品、轻工产品、机械设备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法国等西方国家。",加蓬共和国,非洲,"Gabonese Republic (GAB)",利伯维尔,法语,"267,668平方公里",中非法郎,241,"{ ""115"": { ""zhou_x_guojia.id"": 115,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6,"2018-10-21 23:35:14",津巴布韦,津巴布韦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大部分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种地形。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为同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  津巴布韦,全称为津巴布韦共和国,国土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津巴布韦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大部分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种地形。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为同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  全国分为8个省,下设55个区,14个市镇。8省名称为:西马绍纳兰、中马绍纳兰、东马绍纳兰、马尼卡、中部、马旬戈、北马塔贝莱兰、南马塔贝莱兰。  津巴布韦是烙着非洲历史强烈印记的南部非洲古国。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3世纪卡伦加人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5世纪初王国达到鼎盛时期。1890年,津巴布韦沦为英国殖民地,1895年英国以殖民主义者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给予“自治领地”地位。1964年,南罗得西亚的史密斯白人政权把国名改称罗得西亚,并于1965年片面宣布“独立”,1970年改名为“罗得西亚共和国”。1979年5月改国名为“津巴布韦(罗得西亚)共和国”。由于国内外强烈反对,未获得国际承认。1980年4月18日独立,定国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带黑边的白色等腰三角形,正中一颗红色五角星,星内有一只津巴布韦鸟,白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良好愿望,津巴布韦鸟是该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津巴布韦和非洲国家古老文明的象征;右侧为七道平行横条,黑色居中,向上下两边依次均为红、黄、绿色。黑色代表占人口多数的黑人,红色象征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洒的鲜血,黄色象征矿产资源,绿色代表国家的农业。  津巴布韦人口1310万。黑人占人口的97. 6%,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白人占0.5%,亚裔约占0.41%。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同为官方语言。40%的人口信奉原始宗教,58%的人信奉基督教,1%信奉伊斯兰教。  津巴布韦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制成品向周边国家出口,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为世界第三大烟草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南部非洲地区仅次于南非,制造业、矿业和农业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私有企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  工业门类主要有金属和金属加工(占总产值25%)、食品加工(15%)、石油化工(13%)、饮料和卷烟(11%)、纺织(10%)、服装(8%)、造纸和印刷(6%)等。农牧业主要生产玉米、烟草、棉花、花卉、甘蔗和茶叶等,畜牧业以养牛为主。耕地面积3328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7%,不仅粮食自给有余,享有南部非洲“粮仓”的美誉。津已成为非洲主要粮食出口国、世界主要烤烟出口国和欧洲鲜花市场的第四大供应商,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  津巴布韦旅游业发展快速,成为津主要创汇部门。著名风景点为维多利亚瀑布,还有26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津巴布韦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Zimbabwe (ZIM)",哈拉雷,英语,"390,580平方公里",津巴布韦元,263,"{ ""116"": { ""zhou_x_guojia.id"": 116,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7,"2018-12-03 22:43:45",喀麦隆,喀麦隆面积约47.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南部靠近赤道,北抵撒哈拉沙漠南沿。境内大部地区为高原,平原仅占国土的12%。喀麦隆火山西麓年降水量1万毫米,是世界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民族众多,人文景观迷人,浓缩了非洲大陆多种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文化特征,素有“微型非洲”的美称。,"  喀麦隆,全称为喀麦隆共和国,面积约47.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南部靠近赤道,北抵撒哈拉沙漠南沿。北部与尼日利亚接壤,南部与加蓬、刚果(布)和赤道几内亚为邻,西部与乍得和中非交界。全国约有200多个民族,3种大的宗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政治首都雅温得,人口110万;经济首都杜阿拉是最大的港口和商业中心,人口200多万。  境内大部地区为高原,平原仅占国土的12%。西南沿海为平原,南北纵长;东南为喀麦隆低高原,有大片的沼泽和湿地;北部贝努埃河—乍得湖平原,平均海拔300-500米;中部阿达马瓦高原是中非高原的核心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中西部喀麦隆火山山地多锥形火山体,一般海拔2000米。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全国、西非地区的最高峰。萨纳河是第一大河,此外还有尼昂河、洛贡河、贝努埃河等。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区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往北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喀麦隆火山西麓年降水量1万毫米,是世界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喀麦隆不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民族众多,人文景观迷人,浓缩了非洲大陆多种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文化特征,素有“微型非洲”的美称。  海岸基准线长360公里。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区为赤道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4-28℃。  全国划分为10个省(极北省、北部省、阿达马瓦省、东部省、中部省、南部省、滨海省、西部省、西南省、西北省),58个州,268个区,54个县。  自公元5世纪起,境内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和部落联盟国家。1472年葡萄牙人入侵,16世纪起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入侵。1884年德国迫使喀西部沿海地区的杜阿拉国王签订“保护条约”。使该地区成为德国的“保护国”,并于1902年吞并了喀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军队分别占领了喀麦隆。1919年,喀麦隆分成两个地区,东部地区由法国占领,西部由英国占领。1922年,国际联盟将东、西喀麦隆分别交由英、法“委任统治”。1946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东、西喀由英、法“托管”。1960年1月1日,东喀麦隆(法国托管区)宣布独立,定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阿希乔出任总统。1961年2月,喀英托管区北部和南部分别举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0月1日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又改为喀麦隆共和国。1982年11月阿希乔辞职。保罗·比亚继任总统。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1995年11月1日加入英联邦。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左至右由绿、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红色部分中间有一颗黄色五角星。绿色象征南部赤道雨林的热带植物,还象征人民对幸福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北部草原和矿产资源,也象征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太阳光辉;红色象征联合统一的力量。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统一。  喀麦隆总人口1632万(2005年)。全国有富尔贝、巴米累克、赤道班图、俾格米、西北班图等200多个民族。与此相应,全国共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均无文字。法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富拉尼语、雅温得语、杜阿拉语和巴米累克语,均无文字。富尔贝族和西部一些部族信奉伊斯兰教(约占全国人口的20%);南部及沿海地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占35%);内地及边远地区仍信奉拜物教(45%)。  喀麦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由于地跨赤道雨林和热带草原两个气候带,气温和降水条件均十分适合发展农业,粮食自给有余,喀麦隆因此被誉为“中部非洲粮仓”。  喀麦隆森林面积22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2%。木材是喀麦隆第二大创汇产品。喀麦隆水力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水力资源占世界水力资源的3%。这里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30多种,主要有铝矾土矿、金红石、钴和镍。此外还有黄金、钻石以及大理石、石灰石、云母等。  喀麦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迷人的海滨沙滩,又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清澈的湖泊河流。全国共有381个旅游景点和45处各类保护区,主要旅游点有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达等天然动物园。近年来,每年来喀麦隆的外国游客达数十万人次。  农业和畜牧业是喀麦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工业化水平居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前列。近年来,喀麦隆经济稳定增长。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52.3美元。",喀麦隆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Cameroon (CMR)",雅温得,法语、英语,"475,440平方公里",中非法郎,237,"{ ""117"": { ""zhou_x_guojia.id"": 117,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8,"2018-12-03 22:43:53",科摩罗,科摩罗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面积有2236平方公里,是印度洋西部岛国,位于非洲东南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东、西距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各约500公里。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和马约特四个主岛和一些小岛组成。科摩罗群岛是一组火山岛群,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地势崎岖,广布森林,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  科罗摩,全称为科摩罗联盟,面积2236平方公里。印度洋岛国。位于非洲东南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东、西距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各约500公里。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和马约特四个主岛和一些小岛组成。科摩罗群岛是一组火山岛群,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地势崎岖,广布森林。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  科摩罗总人口78万。主要由阿拉伯人后裔、卡夫族、马高尼族、乌阿马查族和萨卡拉瓦族组成。通用科摩罗语,官方语言为科摩罗语、法语和阿拉伯语。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科摩罗群岛包括4个岛屿,每个岛屿为一省,其中马约特岛目前仍由法国管辖。2001年12月,国名由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改为“科摩罗联盟”。三个自治岛(不含马约特)由行政长官领导。岛下设县、乡、村,全国共有15个县、24个乡。三个岛为大科摩罗岛(7个县)、昂儒昂岛(5个县)和莫埃利岛(3个县)。   西方殖民者入侵前,长期由阿拉伯苏丹进行统治。1841年法国侵入马约特岛。1886年其他三岛也处于法国势力控制下。1912年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1914年划归法国驻马达加斯加殖民当局管辖。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61年取得内部自治。1973法国承认科摩罗独立。1975年科摩罗议会通过决议,宣布独立。1978年10月22日,改国名为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2001年12月23日更名为科摩罗联盟。   国旗:科摩罗国旗由一个绿色三角形、一条黄色、白色、红色与蓝色的横条所组成,在绿色的三角形中有一个弦月和四颗星,象征了科摩罗的国教为伊斯兰教,四颗星和四条横条都表达出国家的四个岛屿,黄色代表了莫爱利岛、白色代表出马约特岛、红色为安朱安岛的象征,而蓝色就是大科摩罗岛。另外,弦月抱与四颗星同时表达出国家的图腾。  科摩罗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脆弱,严重依赖外援;无矿藏资源,水力资源匮乏,森林面积约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5%,渔业资源较丰富。基础薄弱、规模小,主要为农产品加工业,另有印刷厂、制药厂、可口可乐瓶装厂、水泥空心砖厂和小服装厂等。2004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4%。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主要为农产品加工业,另有印刷厂、制药厂、可口可乐瓶装厂、水泥空心砖厂和小服装厂等。2004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4%。  科罗摩旅游资源丰富,海岛风光秀美,伊斯兰文化引人入胜,但旅游资源尚待充分开发。现有客房760间,床位880个,位于大科摩罗岛的加拉瓦阳光度假饭店为科罗摩最大的旅游设施。外国游客中68%来自欧洲,29%来自非洲。近年因政局动乱,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  趣闻-科摩罗人十分好客,不论你到谁家做客,热情的主人准会为客人准备具有科摩罗风味的果味宴会。在外交场合,科摩罗人热情地与朋友握手问候,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夫人、女士、 小姐。科摩罗居民多为穆斯林,他们的宗教仪式十分严格,祈祷也很勤勉。他们非常重视去麦加的朝圣活动,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教规。   科摩罗人的服饰与阿拉伯人基本相同。男子披一块单色布,自腰至膝:妇女着两块多色布, 一块缠身,一块斜披在肩上。现在,不少人也着西装,但还不是十分流行。科摩罗人的主食 是香蕉、面包果、木薯和木瓜等。",科摩罗联盟,非洲,"Union of the Comoros (COM)",莫罗尼,科摩罗语、阿拉伯语、法语,"2,170平方公里",科摩罗法郎,269,"{ ""118"": { ""zhou_x_guojia.id"": 118,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19,"2018-10-21 23:35:36",科特迪瓦,科特迪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出产可可、咖啡、油棕、橡胶等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科特迪瓦面积有3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低高原,东南部为沿海泻湖平原,属热带气候。,"  科特迪瓦,全称为科特迪瓦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有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  全国人口1847万(2006年)。全国有69个民族,分为4大族系: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沃尔特族系约占16%,克鲁族系约占15%。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38.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30.4%信奉基督教,16.7%无宗教信仰,其余信奉原始宗教等。  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Yamoussoukro),人口29.9万(2006年)。经济首都阿比让(Abidjan),人口287.8万(2006年)。2-4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4-32℃;8月气温最低,平均为22-28℃。1983年3月12日,科决定将首都迁往亚穆苏克罗,但至今政府机构及外交使团仍留在阿比让。  全国划为56个省、197个市和198个县。1991年6月,科政府将全境划为10个行政管辖区,各辖区下辖几个省,驻管辖区首府的省长负责该区协调工作,但不算一级行政机构。1996年7月改为12个管辖区,1997年1月调为16个,2000年增至19个。   科特迪瓦1986年以前曾译象牙海岸。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境内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如宫格王国、印德尼埃王国、阿西尼王国等。公元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3-15世纪科北部曾隶属于马里帝国。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该地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893年10月法国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国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科被划入法属西非。1946年被划为法国的海外领地。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三色。橙色代表热带大草原,白色象征南、北方的团结,绿色代表南部地区的原始森林。橙、白、绿三色还分别解释为:民族爱国精神、和平与纯洁、对未来的希望。  人口1810万(2005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科特迪瓦独立后实行以“自由资本主义”和“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矿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 4亿吨,锰3500万吨。森林面积250万公顷。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食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其次是棉纺织业,还有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6%。可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全国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5%。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第一位。籽棉产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  1994年起,热带水果出口量亦有所增加,主要有香蕉、菠萝、木瓜等。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产品。畜牧业不发达。禽蛋基本自给,肉类一半靠进口。渔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科特迪瓦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CIV)",亚穆苏克罗,法语,"322,460平方公里",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225,"{ ""119"": { ""zhou_x_guojia.id"": 119,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 120,"2018-10-21 23:35:40",肯尼亚,肯尼亚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地处中部高地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5公里)而驰名。河流、湖泊众多,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肯尼亚,全称为肯尼亚共和国,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米,宽50-100公里,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6%。中部高地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5公里)而驰名。河流、湖泊众多,最大的河流为塔纳河、加拉纳河。境内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的影响,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高原区除大裂谷谷底地区干热外,都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气候温和,各月平均温度都在14-19℃之间,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东部沿海平原区炎热湿润,年平均温度24℃,年均降水量5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北部和东半部半沙漠区,气候干热少雨,年降水量250-500毫米。3-6月为长雨季,10-12月为短雨季,其余月份为旱季。  肯尼亚全国分为7个省和1个省级特区,省以下设区、乡、村。7个省为中央省、裂谷省、尼安萨省、西部省、东部省、东北省、滨海省。1个省级特区为内罗毕特区。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肯尼亚东南沿海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5世纪至19世纪,葡、英殖民者相继侵入,1895年英国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20年后,肯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肯雅塔出任首任总统。  国旗:国旗是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而设计的。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  肯尼亚人口3510万(2006年)。全国共有42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21%)、卢希亚族(14%)、卢奥族(13%)、卡伦金族(11%)和康巴族(11%)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有欧盟25%的市场份额。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肯尼亚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及铌、钍等。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林木储量9.5亿吨。  工业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所需日用消费品85%由国内生产,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厂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7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可耕地面积10.4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8%),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少量出口。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咖啡等。咖啡和茶叶是肯主要出口换汇产品。肯尼亚自古就是东非重要贸易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在经济中也较重要,服务业包括财政、保险、不动产、商业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旅游业是主要创汇产业之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貌景观以及无数珍禽异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首都内罗毕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鲜花怒放,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港口城市蒙巴萨则尽显热带风情,每年数十万外国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椰林海风、白沙细浪和明媚阳光。有“地球大伤疤”之称的东非大裂谷如刀削斧劈一般,南北纵贯肯尼亚全境,与赤道交叉,堪称一大地理奇观。位于中部的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是世界著名的赤道雪山,山势雄壮巍峨,景色美丽奇特,肯尼亚的国名即来源于此。肯尼亚还有“鸟兽乐园”的美称,占国土面积11%的59个国家天然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天堂。野牛、大象、豹子、狮子、犀牛被称为五大动物,斑马、羚羊、长颈鹿及其他千奇百怪的野生动物更是数不胜数。",肯尼亚共和国,非洲,"Republic of Kenya (KEN)",内罗毕,斯瓦希里语、英语,"580,367平方公里",肯尼亚币,254,"{ ""120"": { ""zhou_x_guojia.id"": 120, ""zhou.id"": 3, ""zhou.ts"": ""2018-10-21 23:20:12"", ""zhou.title"": ""非洲"" } }"